当前所在位置:
规划计划 >专项规划 >“十二五”规划 >

关于转发淳安县“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1-05-30 来源: 县府办 点击率:
  • 索引号:002512026/2011-14411
  • 文 号:
  • 发布机构:县府办
  •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十二五”规划
  • 公开日期:2011-05-30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制订的《淳安县“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淳安县“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淳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淳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一、“十二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思路

(一)发展环境

“十一五”以来,淳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目标,着力抓好就业、社保、培训、维权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就业步伐不断加快,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688人,帮助483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503人,2010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9%。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57605人、73305人、31776人、69298人和3618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318963人,参保率达99.7%,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快速推进,到2010年底,全县60周岁以上参保59265人,16-59周岁应参保221401人中已参保181605人,全县参保率81.84%,其中45-59周岁适龄人员参保率99.2%。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格局基本形成,效果逐步显现,“十一五”期间共培养鉴定技能人才3.7万人,全县技能人才总数比“十五”末增加2.7万人,年增幅16%以上,其中,全县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多人,年增幅在33%以上。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和谐劳动关系有序推进,最低工资执行到位,劳动合同签订进一步规范,工资保证金等长效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平台建设全面起步,管理服务不断创新,全县23个乡镇民生保障服务窗口和425个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室已建成,通过市县验收并投入使用,较好的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各类保障服务。

“十一五”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五费合征扩面压力不断加大,技能培训体系需进一步理顺,“双保护”问题仍需创新方法统筹把握,业务经办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关注和破解。

(二)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为主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各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淳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总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保障、培训、维权、基层基础等各项工作,努力朝着“城乡充分就业,全民享有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目标迈进,为我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十二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体目标

1.努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以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为目标,以扎实开展充分就业县和创业型县为载体,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工作。继续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乡镇、行政村(社区)服务平台建设,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培训制度,规范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实现城乡就业机构、就业登记、就业培训、就业市场“四个一体化”,有效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做到就业与创业互动,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优化创业跟踪服务,加强创业园区、见习训练基地、创业项目库建设,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积极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到就业与培训互促,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和融入就业。围绕城镇化发展,深化就业服务,按照农民工生产生活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救助、有安全、有组织“八个有”目标,在努力实现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着力在农民工“有收入、有养老、有医疗”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农民集聚与城镇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000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325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2.努力实现全民享有保障。不断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着力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扩面工作,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享受待遇标准,努力实现养老、医疗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等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多元化进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参加养老、医保互动的研究,建立健全从低到高的多层次、可转换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要求,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有效破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看病难等热点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实现全覆盖。

3.努力实现技能人才队伍上新台阶。按照全县“十二五”人才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全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培养、评价、激励”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紧紧围绕以旅游休闲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培训现代服务业、食品饮料业、机械制造业、丝绸纺织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服务淳安经济转型发展,通过积极组织实施技能人才“521”培养计划,即:力争通过5年努力,新培养2000名高技能人才,10000名技能人才;到2015年,全县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0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10%。同步抓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民学历和劳动技能“双证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整合我县职业教育资源,增加政府投入,促进县技工学校转型,打造主阵地,理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4.努力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全社会良好和谐的执法维权环境。突出重点,继续抓好劳动合同签订、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等基础性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劳动合同签订实现基本全覆盖。以贯彻实施《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为契机,强化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会同县总工会积极推行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提高职工民主自治能力和水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稳定。不断夯实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欠薪周转金、建筑和交通施工行业工资保证金、建筑行业“两项制度三本台帐”等各项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有新作为。

5.努力实现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不断夯实。以建成启用县级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加大乡镇民生保障服务窗口和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室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就业保障服务实体机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按照网络信息一体化、职能化、实用化原则,以“12333”热线为平台,组建劳动保障信息咨询和市民卡服务中心,向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全方位的民生政策咨询服务。加强学习教育,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推行规范办事、制度管人,积极倡导说实话、干实事、优服务、求实效的优良工作作风,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素质优良、勤政为民、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三、“十二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措施

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预期的主要任务,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贯彻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全面推进“两创”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县和创业型县创建工作,在全面兑现新一轮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努力提高城乡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落实,努力解决自主创业者苦于无创业启动资金等难题;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办法,不断加快大中专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和创业园区建设,开展创业项目库建设引导工作,有效解决自主创业者无创业项目、缺乏创业场地等困难;继续积极举办各类招聘会,大力开展创业引导和创业培训等工作,尤其是组织每个乡镇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继续加强与县外劳务中介组织和在杭流动党支部的联系沟通,不断探索“区县合作”对接工作思路,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帮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建设,以实现城乡就业机构、就业登记、就业培训、就业市场“四个一体化”为目标,把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层基础作为推动城乡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予以重点推进,通过完善建设标准、充实服务内容、制订管理办法、明确考核标准,进一步健全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制度、规范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高度重视基础服务平台建设,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整合使用、配合做好民政救助和村邮功能增设工作,力求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全面建设到位,信息更加及时、服务更加规范、内容更加丰富。

2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注重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两大保障体系实施过程中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接轨,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快实现城乡参保人员在杭州区域范围内就医“一卡通”,研究落实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积极做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基础性工作;认真落实异地就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非公有制企业、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为重点,在充分运用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企业优惠政策、加大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力度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注重加强保障与就业、保障与执法的互动,进一步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范围;认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新农合制度,使更多的城乡居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基本实现全覆盖。不断强化社保基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依托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系统,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保基金的征缴、支付和管理进行经常性检查,认真实施医疗保险“一项考核三项制度”,对医保两定点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专项检查;理顺业务流程,完善基金支付监督、内部审计、社保经办内控等监管制度,逐步形成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事后查处与事前预防相结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体系,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稳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根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至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6倍左右,提高城镇职工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新农合、城居医保住院补偿率提高到70%以上;积极研究降低或取消二次及以上住院起付标准,以重病、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加快提升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在继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节日慰问、大病探望、文化娱乐、困难帮扶等社会化日常管理服务的同时,全面抓好企业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建设和联络员专门培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同时,努力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老年人管理服务工作向农村延伸,努力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不断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以《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总纲,加快研究和实施高技能人才建设的培养、评价和激励工作相关文件,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推进以旅游休闲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以职(技)校为主体,企业与院校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各类竞赛和比武活动,落实奖励政策,造浓氛围,引导企业技术工人立足岗位成才。加大技能人才专项资金投入,完善淳安县首席技师评选和高技能拔尖人才选拔制度。继续深化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通过抓好农培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和使用、培训标准与质量等基础性工作,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双证制”培训,不断提高考证率和就业率。加快转型,以县技工学校为依托,着力打造淳安县职工培训中心,把县技工学校建设成一个集上岗证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素质培训、创业培训、业务政策培训“五位一体”的全县职工培训主阵地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继续抓好行业轮训,采取流出地与流入地合作的就业转移培训模式,组织实施就业前的引导性、适应性培训,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外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在杭州西湖区建立淳安县农民工培训基地,全面实施农民工学历和技能“双证制”培训教育。要根据全县产业发展的情况,积极开展建筑装潢、广告营销、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农家乐、导游等行业技能培训,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品牌,通过品牌打造努力提升全县农村劳动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4稳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继续加强劳动用工日常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继续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多种用工形式下的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工作。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范围,研究完善企业履行集体合同的监督保障机制,努力在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上取得新突破,切实发挥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拓宽劳动争议处理渠道,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深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提升争议处理能力。加大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力度,建立健全企业(行业)调解、区域性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积极探索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引导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逐步提高;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长效机制的完善,切实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探索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戒以及应急救济四位一体的监察维权模式,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坚持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费征缴、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做实用人单位书面审查工作和基本信息采集(登记)。加强与政法委、公安、工商、建设、交通、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健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

5加强基层基础和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新出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积极组织乡镇分管领导、乡镇劳动保障员、村级保障员、企业负责人、企业劳资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进一步强化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视、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以及全社会对劳动保障热点难点工作的关注,营造全社会重视劳动保障诚信评价的氛围,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不断建立健全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管理机构,夯实基层基础平台建设,建立职责明确、上下贯通、关系顺畅、运作协调的组织体系,进一步配齐配强专职劳动保障员和完善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建设,努力向广大城乡居民及时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培训、维权等全方位综合服务。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坚持工作审批制度,做好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的处理工作,切实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打印】【 】【 背景颜色】【 辅助线】 【 关闭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026/2011-14411

发布机构

县府办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11-05-30

有效性

关于转发淳安县“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1-05-30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制订的《淳安县“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淳安县“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淳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淳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一、“十二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思路

(一)发展环境

“十一五”以来,淳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目标,着力抓好就业、社保、培训、维权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就业步伐不断加快,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688人,帮助483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503人,2010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9%。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57605人、73305人、31776人、69298人和3618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318963人,参保率达99.7%,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快速推进,到2010年底,全县60周岁以上参保59265人,16-59周岁应参保221401人中已参保181605人,全县参保率81.84%,其中45-59周岁适龄人员参保率99.2%。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格局基本形成,效果逐步显现,“十一五”期间共培养鉴定技能人才3.7万人,全县技能人才总数比“十五”末增加2.7万人,年增幅16%以上,其中,全县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多人,年增幅在33%以上。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和谐劳动关系有序推进,最低工资执行到位,劳动合同签订进一步规范,工资保证金等长效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平台建设全面起步,管理服务不断创新,全县23个乡镇民生保障服务窗口和425个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室已建成,通过市县验收并投入使用,较好的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各类保障服务。

“十一五”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五费合征扩面压力不断加大,技能培训体系需进一步理顺,“双保护”问题仍需创新方法统筹把握,业务经办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关注和破解。

(二)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为主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各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淳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总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保障、培训、维权、基层基础等各项工作,努力朝着“城乡充分就业,全民享有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目标迈进,为我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十二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体目标

1.努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以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为目标,以扎实开展充分就业县和创业型县为载体,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工作。继续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乡镇、行政村(社区)服务平台建设,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培训制度,规范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实现城乡就业机构、就业登记、就业培训、就业市场“四个一体化”,有效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做到就业与创业互动,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优化创业跟踪服务,加强创业园区、见习训练基地、创业项目库建设,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积极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到就业与培训互促,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和融入就业。围绕城镇化发展,深化就业服务,按照农民工生产生活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救助、有安全、有组织“八个有”目标,在努力实现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着力在农民工“有收入、有养老、有医疗”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农民集聚与城镇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000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325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2.努力实现全民享有保障。不断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着力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扩面工作,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享受待遇标准,努力实现养老、医疗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等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多元化进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参加养老、医保互动的研究,建立健全从低到高的多层次、可转换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要求,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有效破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看病难等热点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实现全覆盖。

3.努力实现技能人才队伍上新台阶。按照全县“十二五”人才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全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培养、评价、激励”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紧紧围绕以旅游休闲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培训现代服务业、食品饮料业、机械制造业、丝绸纺织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服务淳安经济转型发展,通过积极组织实施技能人才“521”培养计划,即:力争通过5年努力,新培养2000名高技能人才,10000名技能人才;到2015年,全县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0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10%。同步抓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民学历和劳动技能“双证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整合我县职业教育资源,增加政府投入,促进县技工学校转型,打造主阵地,理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4.努力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全社会良好和谐的执法维权环境。突出重点,继续抓好劳动合同签订、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等基础性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劳动合同签订实现基本全覆盖。以贯彻实施《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为契机,强化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会同县总工会积极推行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提高职工民主自治能力和水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稳定。不断夯实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欠薪周转金、建筑和交通施工行业工资保证金、建筑行业“两项制度三本台帐”等各项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有新作为。

5.努力实现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不断夯实。以建成启用县级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加大乡镇民生保障服务窗口和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室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就业保障服务实体机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按照网络信息一体化、职能化、实用化原则,以“12333”热线为平台,组建劳动保障信息咨询和市民卡服务中心,向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全方位的民生政策咨询服务。加强学习教育,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推行规范办事、制度管人,积极倡导说实话、干实事、优服务、求实效的优良工作作风,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素质优良、勤政为民、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三、“十二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措施

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预期的主要任务,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贯彻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全面推进“两创”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县和创业型县创建工作,在全面兑现新一轮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努力提高城乡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落实,努力解决自主创业者苦于无创业启动资金等难题;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办法,不断加快大中专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和创业园区建设,开展创业项目库建设引导工作,有效解决自主创业者无创业项目、缺乏创业场地等困难;继续积极举办各类招聘会,大力开展创业引导和创业培训等工作,尤其是组织每个乡镇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继续加强与县外劳务中介组织和在杭流动党支部的联系沟通,不断探索“区县合作”对接工作思路,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帮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建设,以实现城乡就业机构、就业登记、就业培训、就业市场“四个一体化”为目标,把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层基础作为推动城乡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予以重点推进,通过完善建设标准、充实服务内容、制订管理办法、明确考核标准,进一步健全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制度、规范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高度重视基础服务平台建设,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整合使用、配合做好民政救助和村邮功能增设工作,力求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全面建设到位,信息更加及时、服务更加规范、内容更加丰富。

2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注重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两大保障体系实施过程中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接轨,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快实现城乡参保人员在杭州区域范围内就医“一卡通”,研究落实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积极做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基础性工作;认真落实异地就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非公有制企业、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为重点,在充分运用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企业优惠政策、加大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力度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注重加强保障与就业、保障与执法的互动,进一步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范围;认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新农合制度,使更多的城乡居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基本实现全覆盖。不断强化社保基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依托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系统,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保基金的征缴、支付和管理进行经常性检查,认真实施医疗保险“一项考核三项制度”,对医保两定点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专项检查;理顺业务流程,完善基金支付监督、内部审计、社保经办内控等监管制度,逐步形成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事后查处与事前预防相结的社保基金监督制度体系,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稳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根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至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6倍左右,提高城镇职工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新农合、城居医保住院补偿率提高到70%以上;积极研究降低或取消二次及以上住院起付标准,以重病、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加快提升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在继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节日慰问、大病探望、文化娱乐、困难帮扶等社会化日常管理服务的同时,全面抓好企业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建设和联络员专门培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同时,努力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老年人管理服务工作向农村延伸,努力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不断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以《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总纲,加快研究和实施高技能人才建设的培养、评价和激励工作相关文件,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推进以旅游休闲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以职(技)校为主体,企业与院校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各类竞赛和比武活动,落实奖励政策,造浓氛围,引导企业技术工人立足岗位成才。加大技能人才专项资金投入,完善淳安县首席技师评选和高技能拔尖人才选拔制度。继续深化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通过抓好农培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和使用、培训标准与质量等基础性工作,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双证制”培训,不断提高考证率和就业率。加快转型,以县技工学校为依托,着力打造淳安县职工培训中心,把县技工学校建设成一个集上岗证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素质培训、创业培训、业务政策培训“五位一体”的全县职工培训主阵地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继续抓好行业轮训,采取流出地与流入地合作的就业转移培训模式,组织实施就业前的引导性、适应性培训,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外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在杭州西湖区建立淳安县农民工培训基地,全面实施农民工学历和技能“双证制”培训教育。要根据全县产业发展的情况,积极开展建筑装潢、广告营销、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农家乐、导游等行业技能培训,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品牌,通过品牌打造努力提升全县农村劳动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4稳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继续加强劳动用工日常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继续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多种用工形式下的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工作。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范围,研究完善企业履行集体合同的监督保障机制,努力在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上取得新突破,切实发挥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拓宽劳动争议处理渠道,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深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提升争议处理能力。加大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力度,建立健全企业(行业)调解、区域性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积极探索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引导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逐步提高;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长效机制的完善,切实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探索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戒以及应急救济四位一体的监察维权模式,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坚持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费征缴、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做实用人单位书面审查工作和基本信息采集(登记)。加强与政法委、公安、工商、建设、交通、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健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

5加强基层基础和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新出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积极组织乡镇分管领导、乡镇劳动保障员、村级保障员、企业负责人、企业劳资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进一步强化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视、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以及全社会对劳动保障热点难点工作的关注,营造全社会重视劳动保障诚信评价的氛围,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不断建立健全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管理机构,夯实基层基础平台建设,建立职责明确、上下贯通、关系顺畅、运作协调的组织体系,进一步配齐配强专职劳动保障员和完善劳动保障信息一体化建设,努力向广大城乡居民及时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培训、维权等全方位综合服务。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坚持工作审批制度,做好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的处理工作,切实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