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 | 专项规划 > | “十二五”规划 > |
分享到: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县水利水电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制订的《淳安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淳安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淳安县水利水电局 淳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前 言
水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水旱灾害的防治,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这些水利设施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为保障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全县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也日益显得更为紧迫。在水资源日渐稀缺的今天,保护水资源、推进水利发展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根据淳安县委[2009]42号《关于淳安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按照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布局、任务和新时期治水思想,在分析研究我县水利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基础上,编制了《淳安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淳安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旨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制定今后五年水利的发展计划,更好地为淳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客观需求,最大可能地实现“人水相亲,自然和谐”。
第一章 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山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新安江水库形成后,对我县气候有所影响,湖区冬季气温提高4℃左右。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723毫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实测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在二倍以上,如中洲站1973年年降雨量为2765毫米,1978年为994毫米;年降水空间分布也很不均匀,随海拔增高而递增,中洲镇西北部、大墅、枫树岭镇南部、王阜乡北部等中低山区是降水量1900-2000毫米的高值区,库区水面及其低山丘陵地区是1500-1650的低值区;降水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10月至翌年2月为少雨季,月降水最少的是12月份,仅占全年的3%。4-7月是我县的多雨期,四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55%,月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份,占年降水量17.7%。5月-7月上旬的梅汛期,为全年降水最多的时段,强度大,暴雨频繁,极易形成洪灾。出梅以后,一般为晴热少雨天气,农作物往往容易受旱。
我县地处浙西中低山—-低山丘陵区,地形特点是周围山地向千岛湖逐渐倾斜过渡。周围多以山脊与邻县为界,南部有千里岗山脉,西北部为白际山脉,东北部为昱岭山脉。境内标高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9座,其中以千里岗山脉的主峰—磨心尖为最高,标高为1523米。山脉走向和垂直高度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构造侵蚀型地貌特征。
我县水系发达,大多为羽状水系环千岛湖分布。以单独汇入千岛湖为准,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系流域共有44条,划分河道为84条,河道总长1128公里,均属新安江水系,钱塘江流域。进贤溪、武强溪、枫林港、云源港通称我县四大流域,流域面积均超过200平方公里,是全县人口、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我县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水质良好。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94.75亿立方米,其中本地年径流量45.87亿立方米,境外流入我县年径流量48.88亿立方米,包括徽江入境水量48.5亿立方米,开化县入境水量0.12亿立方米,建德县入境水量0.26亿立方米,均汇入千岛湖。
根据我县水资源状况、地理条件、开发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按地面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我县分为18个水功能区,其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各6个,保留区4个,景观娱乐用水区、缓冲区各1个。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09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1.5%。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洲、汾口、屏门、王阜、威坪、瑶山、枫树岭和梓桐等乡镇。
二、社会经济状况
淳安县国土总面积4427平方公里,内辖有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45.4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5 万人,耕地总面积27.4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0亩。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43万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17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1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17.5亿元,农业总产值31亿元,工业总产值203.7亿元。
第二章 水利发展现状
一、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几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广大人民群众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水资源较大程度得到开发利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防治水旱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果分述以下:
1.水库工程:全县已建水库、山塘1138座,总库容15908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10955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4座,总库容3011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46座,总库容1090万立方米;1至10万立方米山塘232座,总库容705万立方米;1万立方米以下山塘844座,总库容147万立方米。
2.河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防洪堤1084公里,修建堰坝1540条,已开展20余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3.农田灌溉工程:修建田间灌溉渠道1080公里,灌溉机埠214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58万亩。
4.水电站:全县现有水电站99座,总装机容量10.19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32亿千瓦时。
5.饮用水工程:建成设施完备的农村自来水工程的行政村有343个,受益人口28万人。
6.水文:建有2个水位站,19个雨量站;已建成4座中型水库、13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及24个流域雨量站水情信息自动测报系统。
二、“十一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结合,坚持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形成了全县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水利工程总投资达7.13亿元。
(一)农村水利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1.千库保安工程:已经完成了霞源水库、乘风源、叶家源、毛家店、邵宅、石岩门、庆坞、长岭、枉宅坞、瑞塘、金通、黄猛坑、四新、梅峰、邵坑坞、伊家、湖德塘、文朝、朝阳、后坑和河村水库等21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安全有了保障,功能得以恢复,提高了农田抗御洪旱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自2006年起连续四年列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完成343个行政村680处农村饮水工程,石林、梓桐、威坪、中洲等6个乡镇级集中式水厂已经全部完成,解决用水困难人口8万人,提升改善人口20万人,新增年供水能力1500万吨,乡村饮用水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基本达到了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的要求。
3.河道整治工程:以武强溪、凤林港等为重点的全县河道整治工作已按计划完成260Km,完成新建加固堤防210Km,河道疏浚85Km,恢复和提高了部分区域的引、排、灌条件,河道生态明显改善,农村水环境得以治理。
4.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十一五”期间,是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完成了1-10万m3山塘158座,基本解除了全县屋顶山塘的安全隐患。
(二)立足生态县建设,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通过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我县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县特色的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路子,即以乡镇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坚持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科学配置,实行综合治理,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对鸠坑乡鸠坑源、威坪镇六都源等七条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5平方公里。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以及坡面整治、沟道治理、护岸堤防等水保设施建设,在保持了河流行洪畅通,河道防御洪水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又有效地涵养了水土,遏制了水土流失,避免了生态环境恶化,保证了河道清水长流、永续利用。另外,坚持治理和控制并重、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将水土保持列入所有开发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十一五”期间,落实水保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约115个。
(三)积极引导,推动水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水电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扶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能资源。在抓好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环节的同时,统筹兼顾水能开发与民众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关系。通过水电产业的建设,促进封山育林、涵养水土和保护生态,使其真正成为趋利避害的绿色能源工程。“十一五”期间,相继建成了汾口、严家等电站工程,完成了大同坑、鲍家等一批老电站的重建、技改工程,开工建设了木瓜、唐村水电站,新增装机2.294万kw。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发电运行小水电站99座,总装机10.194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2.32亿千瓦时,年发电收入上亿元,水电已经成为淳安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加大对防汛防旱工作的投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旱防汛工作,加大对防汛防旱工作的投入。几年来,建成了水库及小流域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为水情雨情的及时准确传递提供保证;提升防汛远程会商视频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防汛指挥网络化;对水情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使水雨情信息的采集更加实时、稳定,同时完成了水雨情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乡镇防汛指挥体系,建立健全了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防洪减灾指挥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防汛工作已进入法制化、现代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五)强化水政执法和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
坚持依法治水,按照水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依法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管理、节约保护的有关政策,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节水事活动。高度重视水政执法队伍建设,构建县、乡(镇)和村三级水政监察网络,全县专、兼职水政监察员达50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和规范水事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设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防洪安全、水工程设施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行政执法成效明显。出台并实施了河道采砂管理规范性文件,全县采砂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千岛湖生态环境和河道安全得以有效保障,砂石国有资源的利用走向依法有偿。不断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水利职能转变,建立健全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政务公开,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标准的防洪保障体系,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到目前为止,除凤林港、云港流域建有三座中型水库外,其它流域均缺乏与流域规模和保护对象相适应的控制性防洪水库,有些地方虽零星建有一定规模的水库,但因控制集雨面积小,对整条流域防洪保护作用较弱,对天然洪水缺乏有效地人工调节和控制手段。加上我县的水库山塘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效益的发挥。近几年,我县虽然加大了农村水利投入,实施了水库山塘除险保安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使上述问题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多,任务繁重且艰巨。几年来,通过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和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我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域广阔,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不足102人,农村居住点分散,一个行政村有多个自然村,相当部分村庄居住半山腰,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恶劣。由于水源零散,缺少调节性强的水源工程,受气候变化影响大,造成供水可靠性还不高;由于供水管网长,造成大量小型饮水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高、建后管理难;由于2003~2005年间,上级补助资金比例低,我县地方配套又不足,造成工程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已建工程急需提升改造。截止2009年底,全县居住在农村总人口37.63万中,还有10.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未得到解决。
(三)水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严峻。优良水质一直是我县的骄傲所在。但仍存在河床淤积、河岸坍塌等现象,尤其是农村河道“水浑、水脏”的问题依然存在,改善水环境的任务还很繁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05.5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比例仍然达到6.9%,坡耕地、园地、经济林地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村生产条件,开发建设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在个别地区的部分行业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近几年,虽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清水河道和采砂整治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效促进了水生态环境的恢复,但河道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不够,管理缺乏规范,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与水环境的优化等问题仍较突出。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低,节水工作任重道远。由于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供水、用水、节水、排水和防污等行政管理职能交叉,某些方面监管脱节,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目前水资源利用量(不包括水力发电用水量)与可供水量之比约3%左右。我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节约用水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灌区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渗、漏、冒、跑现象严重,全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还很低,平均只有0.50左右,部分地区灌溉单位用水量很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偏低,平均为20%左右,废污水处理回用率几乎没有。在目前水价体系下还缺乏节水机制,应配合需水管理和水价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推广节水工作。
(五)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制约水利发展。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一直靠政府号召、政策引导、行政力量组织的方式开展,缺乏法律的规范,许多重大体制问题一直缺乏清晰的政策界线,如农村公共产品谁来提供;政府、农民、社会力量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事权划分;已建成工程设施的资产监管和产权归属;公共产品设施运行损耗和政策性经营亏损补偿、工程的管护责任如何落实等等。由于公益性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及管理人员经费难落实,加之基层水管单位和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不高,造成工程管理运行难以实现良性化。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总战略,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加强工程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平安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科技水利建设。大力开展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行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的长效机制。坚持“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努力实现我县水利水电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提高水利服务能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统筹城乡水利共同发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的协调运用。兼顾全面和重点、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统筹协调区域和行业发展对水利的新需求,拓宽水利服务领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提升水利现代管理水平。要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策研究,完善水利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水利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以水利信息化引领水利现代化。强化依法行政、以法治水,提高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章 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水利发展目标
1.防洪目标。
到2015年,全县主要河道干流堤防基本按规划达标。流域规划实施后,重点建制镇防御20年一遇洪水,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御10年一遇洪水;全县各流域主要防洪规划工程基本建成,各类防洪工程实现良性维护和运行,各级防汛调度指挥系统和防洪减灾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能够确保设计洪水时重点集镇的防洪安全。
2.供水目标。
到2015年,全县新增城乡日供水能力1.55万立方米,城镇、农村生活用水保证率达到95%、90%;农村生活用水条件大大改善,乡村供水普及率达到98%。全县水资源配置网络初步形成,并能实现分片、分区联网供水,增强应对水资源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3.水环境和生态治理目标。
到2015年,全县主要河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 %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7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6平方公里。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65公里,使全县城乡水环境有较大的改观,恢复钱塘江源头青山绿水的自然风貌。 4.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完成枫树岭、霞源、龙姚、大毛岭、金通、河村水库下游灌区和浪川、郭村等重点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灌排效率,渠系有效水利用系数达到60 %以上,旱涝保收面积90%以上;新增小水电装机3.068万千瓦。 5.防汛指挥系统和水文水利信息化建设目标。
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县的水利信息网络及重要水利工程的监控系统,建立与各乡镇的防汛会商系统。在水文信息化建设中完成小(二)型水库的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开发完成中型水库及主要流域河道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通过水利信息网络的建设实现各类水利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实现“会商到乡、视频到村、预警入户”,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为防灾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6.水利社会管理目标
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和资金投入,建立公益性工程消耗补偿机制,工程完好率和良性运行率提高到70%以上。
加强乡村河道、千岛湖及各类水利工程依法管理,强化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开发利用管理,非法占用、超标向水体排污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加强取水许可监督检查和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水资源费收取率达85%以上,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健全水资源项目论证制度;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管理力度,推动节水科技创新,节水管理取得明显进展。
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和保障体系建设,政务公开取得明显进展。
二、水利发展任务
根据我县水利实际,以平安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为工作重点,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提高全县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统筹考虑,坚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水生态保护并重,强化农村饮用水安全,构建生态健康的河湖网和高效的供水安全保障网,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供水安生,全面提升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中去,积极践行并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利,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利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状况,为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提供防洪安全的基本保障。我县山区流域现状及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重视防洪水库在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抓好几大流域防洪水库建设,同时对全县现有水库山塘中的病险库和临村病险塘,通过继续实施水库、山塘除险加固等工程措施,提高蓄水保水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山区抗旱水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二)强化农村饮水安全,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与水质检测监测并重,加大水源工程规划与建设,加快净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同时,加大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幅度,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镇村连片连网区域供水,合理提高建设标准。统筹安排,科学设计,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原则,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计划,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县将重点解决22个乡镇共174个项目10.2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和部分村庄的提升改造工程。
(三)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文明。要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水生态环境意识,强化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科学用水和文明用水,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中小河流治理、清水河道工程实施,净化水质、恢复生态功能,保护饮用水水源,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按照治理、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晰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权属,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吸引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力度,加强巡查和检查,依法查处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商品意识,规范采砂取水许可。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水电资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合理开发水电这一绿色能源,推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综合治理,使我县河畅通、水更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洁净,人与水和谐相处,面貌焕然一新。
(四)推进水利改革创新,提升水利行业能力。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五年,也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时期和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水利发展的形势变化,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抓工程建设,更要做好建设与管理体制的配套完善。要明确水利的性质和作用,清晰界定政府、群众等在水利建设与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对小型水利建设,要完善工程建设投入机制,实现管理民主,落实管护责任,运用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方式管理农村水利,增强经营管理活力,提高水利设施效能。以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提升水利行业能力为抓手,完善水文站网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开展重点水利基础设施研究,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水利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
第五章 工程布局及实施项目
一、防洪减灾工程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人水和谐、给洪水以出路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及其组合,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重点保护人口及生产要素高度集聚的地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好以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为主要内容的保安工程和防洪水库建设,完善重点集镇沿溪两岸的堤防工程体系,抓好河道的疏浚整治、防御小流域突发性山洪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防洪避洪工程。
(一)防洪水库工程。
全县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4条,其中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主要流域缺乏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除凤林港、云源港流域已建或在建外,其余流域均无控制性工程,一旦发生较大洪水,灾害在所难免。因此要在推进武强溪流域控制性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展郁川溪、进贤溪等防洪控制性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大防洪水库建设力度,启动建设洄溪防洪水库,发挥水库对流域洪水的调洪削峰作用,减少同等级洪水对中、下游河道的侵害。同时通过拦洪蓄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调节径流,为下游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洄溪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库。坝址位于泰厦村,控制集雨面积80.9km2,考虑防洪、发电需要及工程造价,初步规划正常蓄水位为267m,相应库容1461万m3,最大坝高69m,电站装机10000KW。水库大坝总投资约15000万元。争取 “十二五”期间启动建设。
(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山塘水库在充分发挥调洪削峰作用,保护下游防汛安全的同时,大坝安全也直接关系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解除现有病险水库山塘安全隐患,是我们打造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的一项重要工作。水库除险保安以水库除险加固为中心,配套完善监测与管理设施,全面提高水库的安全度和管理水平。一是大坝结构、渗漏稳定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泄洪设施满足安全行洪要求,闸门启闭机及机电设备运行可靠。二是完善水库雨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雨水情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三是配套完善大坝观测系统,更新改造破损、失效的观测设施。四是做好坝区、库区环境建设,改善库区水环境,美化管理区景观。五是及时调整落实山塘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加强巡查和安全管理。通过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基本消除已发现的病险山塘水库安全隐患,大幅度提高我县山塘水库安全度,初步建立起“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的高标准水库管理体系,将水库山塘的年病害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梅峰、湖德塘、文朝、大毛岭、朝阳、巨源、雄关、合富等19座病险库进行彻底治理。计划完成加固库容1-10万m3山塘61座,基本实现220座山(一)型土石坝山塘第一轮加固处理。
水库加固工程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2
(三)山洪灾害防治工程
加快实施穿镇过村人居点的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提高山区防灾能力,并以县为单位建设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中小河流治理:旨在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保障区域防供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护岸加固为主体的项目。我县地处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着乡村集镇和基础设施均沿江集聚,主要农经基地亦集中于河谷两岸。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全县集镇、中心镇已成为防洪工程建设的重点保护对象。因此,加高加固重点集镇、中心镇和重要农田堤防建设是今后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重点。
小流域治理工程与山洪沟治理:加快实施穿镇过村人居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对存在受山洪地质灾害的区域实施山洪沟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措施包括护岸及堤防、沟道整治和排水渠等。“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大墅威坪、大墅、瑶山等地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和汪家源山洪沟治理工程。
山洪灾害防灾非工程措施:为加强和规范山洪灾害防治,通过山洪灾害普查、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建设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按照国务院2010年7月21日常务会议精神,计划用2~3年时间(2011-2013年),投资695万元,开展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分批建成县级非工程措施体系。
中心村防洪设施工程:以打造“美丽乡村”为载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乡村河网水系的综合整治力度,以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实施包括护岸堤防加固、拦水堰坝和亲水设施的建设,统筹山水田林路,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共建生态和美丽乡村。
“十二五”期间,将以乡镇防洪堤建设为基础,以全县重要堤防加固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对易发洪灾的中小河流、山洪沟、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防洪体系。计划实施王阜、宋村、威坪、大墅、临岐、富文、枫树岭、屏门、等17个乡镇13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4km;实施大墅、石林、瑶山小流域治理36 km;实施汪家源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5 km;建设中心村防洪工程125km。
中小河流治理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见附表4
中心村防洪设施建设建设任务 见附表5、
二、民生水利工程和节水工程
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我县水资源总量丰富,而蓄水工程严重不足,需水较多的季节,缺乏蓄水工程提供的水源。要着力建设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节水工程,以满足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的淳安各个领域对用水的需求。保障饮水、用水安全是“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迫切要求,也是 “十二五”水利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二五”时期,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进入扫尾阶段。应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与水质检测监测并重,统筹城乡,合理调整工程布局和规模,探索和建立工程建后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加强水源建设,供水水源以改建山塘水库为主,以其它水源为补充,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二是新建或改建净水池,扩大净水池容积,增加初级过滤措施,提高供水水质,减少外界因素影响;三是更新供水管网,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系统和连片连网工程建设,稳定乡村居民供水量和普及率;四是提高管理水平,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使水厂走上规范化管理道路;五是引导和促进供水体制改革,实现供水市场化、商品化,提高供水单位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六是开展节水型社区建设,加快节水器具普及和“一户一表”改造,加大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推广力度,节水型社区、灌区等示范载体建设10~15个。
根据《淳安县农民饮用水供水规划》,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9851万元,重点解决22个乡镇174个项目10.26万人的部分村庄的供水管网提升改造、连片连网供水和城镇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6。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大力推进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围绕已建成的骨干灌区完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整体调配能力;加快农业“两区”水利设施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重点抓好防渗渠道、小型闸站、喷微灌工程等“五小”水利设施的整治和更新改造,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确保现代农业园区防洪排涝灌溉标准达到相应农业生产要求;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的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渠系防渗、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和“建、管、用”脱节等突出问题。同时,进行瓜、果、菜种植业喷滴灌等节水灌溉项目的试点和推广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实现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达70%以上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改造防渗渠道建设干支渠20 km 、田间渠道40km,6个现代农业综合区渠道整治97 km,21个粮食生产功能区渠道整治180km,加固建设引水堰坝157条,新增灌溉面积1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26000亩,发展微灌、滴灌、喷灌面积等高效灌溉工程12530亩。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7。
三、生态和资源水利工程
(一)小水电工程
水能资源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发展的产业。随着低碳经济及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日益重视,全县未开发水电资源开发价值将进一步显现,因此,要强化政府在水能开发建设中的作为,加强拟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老电站技术改造步伐,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益。要充分利用我县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水电产业化发展。一是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等功能和农民利益保障,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唐村电站工程建设,适时启动洄溪防洪水库及配套电站建设;二是实施“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水电更新改造,工商、供电、金融等部门要在老电站更新改造中给予政策和信贷支持,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三是不断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规范化管理和能力建设,提升小水电管理水平;四是整合资源,发挥水电资源的优势。鼓励水电企业走向联合,实现集约经营,把小水电发电企业培育成上规模、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发电集团,把水电产业做强做大。
“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报废重建和更新改造电站10座,新建续建4座,总装机容量4.465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3.068万千瓦,完成5000KW木瓜水库电站竣工验收,完成唐村电站32000KW机组发电运行,争取南庄电站(洄溪水库配套项目)立项并实施,使全县总装机达13.262万KW。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8。
(二)水土保持工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一是加强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提高水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率,落实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管理、监理、监测工作,严把水土保持设施的竣工验收关;二是要加大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搞好封育保护工作,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按照生态县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开展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生态农业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将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7km2,其中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6km2。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9
(三)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十一五”期间,在河道整治的同时,开展了以河道长效保洁和河道采砂为重点的河道管理,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将遵从自然、人水和谐的原则,以河流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中心,全面协调防洪安全、生态系统完整、沿岸的景观等三方面的关系,深入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建设,维护天然河道原生形态,保持河势稳定,维持自然景观,恢复调蓄功能,水环境和两岸景观得以改善,逐步实现乡村河道水功能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一个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10
四、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水文站网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水利队伍自身建设,提升水利行业能力。
(一)完善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
进一步完善和巩固防灾减灾预案体系,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的联动机制。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山洪灾害普查、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有效防御山洪灾害。
(二)开展水利普查工作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国水利普查借以查清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建立基础水信息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三)水文网站建设
围绕水文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服务的任务,着力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和预测预报水平,完善现有站网在水质、水土流失、水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功能,特别加强重要水源地、重点生态用水和水功能区界的水文站建设,完善水库水文站网建设。
(四)水利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立足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水利防灾减灾工作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扎实稳步推进信息化工作。通过水利业务共享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数据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发挥信息效益最大化。
1.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完善县至乡防汛远程会商系统建设,基本建成包括信息采集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和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开展重点小流域水雨情测报系统和重点水利工程远程监视系统建设,提高实时图像监测手段;继续开展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和水功能区监测站点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水雨情预警系统,提高暴雨的预警功能和精度;全面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防汛局域网建设;逐步完善重要水库、重要河道预报调度系统,提高防汛指挥决策水平。
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项目:见附表11
五、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工程投资估算
根据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水利发展目标、主要建设任务和水利发展总体布局,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统筹考虑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需要与可能性以及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按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和分年实施的原则排序,测算出新建项目的总体投资规模和年度投资计划。
经测算,淳安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总投资为110670万元(包括续建项目投资5700万元,拟建项目投资102470万元,重点储备项目投资15000万元),结转2015年以后项目的投资2500万元。
“十二五”规划的续建、拟建的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08170万元,其中:洄溪防洪水库(配套电站)12500万元;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540万元;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0725万元: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治理工程、中心村防洪设施工程)39435万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9669万元;水土保持工程2156万元;小水电工程10429万元;农村饮水工程9851万元以及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3856万元。
“十二五”规划工程分年度投资表:见附表12
(2)资金筹措
依据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水利建设项目的事权划分和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我县水利实际情况,确定水利规划项目实施所需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为:
对以防洪、灌溉、城乡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主的纯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其建设资金由政府投资;对既有防洪、灌溉等公益性任务,又有城镇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建设项目,其建设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自筹资金为辅;对小水电等经营性项目,建设资金以自筹为主。
第六章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除了通过扎实的工程措施外,还必须采取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些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政策法规措施、机制体制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一、政策法规保障
水利政策体系和法规是实施水利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执行已经颁布实施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根据水利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将水利改革与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水行政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使之成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与支撑,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依据现行的水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适合我县县情,并满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各项涉水事务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提高对水事纠纷的预防和调处能力。
(二)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活动,保障水法规的有效实施。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三)注重水政执法队伍建设。以“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执法严格”为目标,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政执法队伍,适应新形势下水政执法和水资源保护工作需要,确保千岛湖水环境保护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不断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巩固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建立统一、协调、便民、高效的水行政许可实施体系,努力打造高效、便民、服务型水政。
(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以《水法》为主体的各类水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熟悉水法规,增强全民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意识,营造良好的知法、尚法、守法的水法制环境。
二、管理保障
(一)提高政府在防御洪、旱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指挥能力
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指挥能力是水利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在逐步建立完善工程措施有效防御、防范灾害的同时,以人为本,发挥政府的指挥作用,加强对灾害发生期间的指挥调度,减轻灾害损失。
1.建立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洪水管理。
从“控制洪水”转向“洪水管理”是当代防洪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向。健全的水利工程体系与更为完善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人与洪水共处的基础与前提。要以控制洪水为前提和基础,科学规划,加强洪水的调控能力;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化解和承受风险。
2.研究制定抗御干旱和连续干旱的对策。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供用水结构、主要行业的用水定额,分析供水水源的保障程度,科学制定抗旱供水总体规划和抗旱预案,规范用水秩序,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河道水、后水库水,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农业用水要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耕作方式,降低渠道的渗漏率。
(二)提高政府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的能力。
1.水资源保护:在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明确水域水质保护目标,确定全县主要水体、水域的水环境容量,作为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逐步规范在水功能区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水事活动必须遵循水功能区的功能要求。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审核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控制向水域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加强排污口的管理,建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入河排污口审核制度,落实入河排污口监督与管理的制度。
2.水土保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土保持发展机制,按照治理、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三同时”制度和稽查制度,强化监督,依法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行为。
(三)强化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管理。
1.水利建设管理:在工程设计审批和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使水利工程建设符合有关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总体规划,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政府对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对项目建设实施稽查制度,规范水利建设市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项目法人安全责任制,保障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建设安全和生产安全。
2.水利设施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良性管护机制,全面落实大中型水库、重要小型水库、重要堤防、农村饮水、乡村河道等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职能、人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逐步建立和健全基层水利组织,加强水管员、水库巡查员、防汛抢险队和水利科技推广队伍,建立水利公共设施管理长效机制。
三、技术保障
(一)加强水利规划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使水利规划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水利重大问题和重大工程建设的研究,处理好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按照国家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加大水利前期工作的投入,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关系,加快水利前期工作进程。
(二)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加大水利教育和水利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建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重视水利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完善水利人才资源开发和培训工作体系,注重基层水利队伍的稳定和素质提高。加强先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运用,依托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利。
四、体制保障
(一)积极推进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行政事务一体化管理的水行政服务和监督管理体制,建立起一个以水资源权属管理为核心、监督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关系协调、运行有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二)推进水利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以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服务为主的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以提高水利资产的使用效率;对兼有防洪、除涝、供水、发电、养殖等多功能的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探索建立事业管理、授权经营、合理补偿、收支分列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水利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制。
(三)积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建立投资者自主管理或与专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五、资金保障
水利投资是水利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淳安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投资规模宏大,如何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是规划方案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
1.按 “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积极推行“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广泛筹集各方面资金。通过政府注入资本金、批准特许经营权、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限制条件等措施,鼓励外商、社会各界及个人积极参与城镇集中供水、小水电、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2.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建设财政投入机制,保证水利建设合理的投资强度。要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收足用好为水利建设和管理开征的各类专项资金和规费;水利建设基金应全部用于水利建设,适当提高农业重点开发建设用于水利的资金比例,落实从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中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水利建设的政策。县级财政预算内要继续增加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投入。
附表1、防洪水库工程
序号 | 水库 名称 | 所在 流域 | 所在 位置 | 集雨面积(km2) | 库容 (万m3) | 规模 | 投资 (万元) | 建设 规划 | 备注 |
1 | 洄溪 | 武强溪 | 中洲镇 泰厦村 | 80.9 | 1649 | 中型 | 15000 | 2011~2016 | 争取项目 |
合计 | 15000 |
附表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水库 名称 | 所在 位置 | 库容 (万m3) | 规模 | 建成时间 | 主要保安措施 | 投资 (万元) | 建设规划 |
1 | 大毛岭 | 富文乡六联村 | 220 | 小(一) | 1978年 | 培坡护坡,防渗处理等 | 480 | 2011年 |
2 | 巨源 | 姜家镇巨源村 | 14 | 小(二) | 1975年 | 培坡护坡,防渗处理等 | 250 | 2011年 |
3 | 乾源 | 安阳乡乾源村 | 10.3 | 小(二) | 1969年 | 上坝道路,坝基防渗等 | 140 | 2011年 |
4 | 雄关 | 金峰乡朱家村 | 74.0 | 小(二) | 1979年 | 上坝道路,坝基防渗等 | 720 | 2012年 |
5 | 合富 | 威坪镇合富村 | 45.0 | 小(二) | 1978年 | 培坡整坡、坝体防渗等 | 260 | 2012年 |
6 | 九龙 | 左口乡九龙村 | 113 | 小(一) | 1975年 | 上坝道路,坝基防渗等 | 460 | 2012年 |
7 | 新店 | 浪川乡新店村 | 210 | 小(一) | 1964年 | 坝面修整,上坝道路等 | 460 | 2013年 |
8 | 西湖 | 威坪镇亲陆村 | 17.0 | 小(二) | 1959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60 | 2013年 |
9 | 道仁 | 威坪镇道仁村 | 16.7 | 小(二) | 1963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40 | 2013年 |
10 | 琴坑 | 威坪镇琴川村 | 45.5 | 小(二) | 1973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300 | 2014年 |
11 | 松林坞 | 威坪镇亲目村 | 20.0 | 小(二) | 1974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20 | 2014年 |
12 | 连塘坞 | 浪川乡占家村 | 15.0 | 小(二) | 1976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00 | 2014年 |
13 | 横坑坞 | 威坪镇笔峰村 | 30.4 | 小(二) | 1972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60 | 2015年 |
14 | 上坑坞 | 威坪镇新胜村 | 13.8 | 小(二) | 1964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150 | 2015年 |
15 | 松坑坞 | 威坪镇洪圻村 | 20.0 | 小(二) | 1967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00 | 2015年 |
16 | 连天岭 | 鸠坑乡南赋 | 29.45 | 小(二) | 1970年 | 报废处理 | 50 | 2011年 |
17 | 梅峰 | 界首乡周村 | 11.37 | 小(二) | 1965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150 | 2011年 |
18 | 湖德塘 | 汾口镇杨旗坦 | 22.58 | 小(二) | 1954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110 | 2011年 |
19 | 文朝 | 汾口镇汪家村 | 13.20 | 小(二) | 1966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40 | 2011年 |
合计 | 5250 |
附表3、山塘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建设任务(土坝)
序号 | 山塘 名称 | 所在位置 | 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份 | 序号 | 山塘 名称 | 所在位置 | 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份 | ||
乡镇 | 村 | 乡镇 | 村 | ||||||||
1 | 双田里 | 千 岛 湖 | 富 城 | 80 | 2011 | 32 | 百家坞 | 王阜 | 新 合 | 80 | 2012 |
2 | 破汤湾 | 富 城 | 75 | 2011 | 33 | 岩 塘 | 姜 家 | 桂 溪 | 60 | 2011 | |
3 | 大 塘 | 富 城 | 75 | 2011 | 34 | 牛坪塘 | 桂 溪 | 60 | 2011 | ||
4 | 邵家坞 | 排 岭 | 55 | 2012 | 35 | 大家塘2号 | 狮 石 | 80 | 2012 | ||
5 | 茶厂后 | 排 岭 | 50 | 2012 | 36 | 竹丝塘 | 霞 社 | 55 | 2012 | ||
6 | 黄皮坞 | 周 坑 | 50 | 2013 | 37 | 里 塘 | 霞 社 | 50 | 2013 | ||
7 | 高池塘 | 青 溪 | 50 | 2013 | 38 | 麦岭脚 | 上玉泉 | 60 | 2013 | ||
8 | 姚家坞 | 井 圹 | 95 | 2014 | 39 | 碣坞口 | 姜 家 | 55 | 2014 | ||
9 | 里毛里 | 青 溪 新 城 | 宕 里 | 75 | 2011 | 40 | 社 坞 | 梓 桐 | 常 宁 | 60 | 2014 |
10 | 黄皮坞 | 马路村 | 100 | 2011 | 41 | 富 坡 | 杏 富 | 90 | 2014 | ||
11 | 洪 塘 | 宕 里 | 75 | 2112 | 42 | 麻栋坞 | 富 石 | 60 | 2015 | ||
12 | 直 坑 | 坪 山 | 60 | 2012 | 43 | 文水塘 | 界 首 | 坎 脚 | 65 | 2015 | |
13 | 青 塘 | 前 坞 | 70 | 2013 | 44 | 娄坞山 | 鳌 山 | 85 | 2011 | ||
14 | 牛牧塘 | 前 坞 | 60 | 2013 | 45 | 石塔坞 | 姚 家 | 50 | 2011 | ||
15 | 醉坑塘 | 前 坞 | 55 | 2013 | 46 | 全 塘 | 姚 家 | 55 | 2012 | ||
16 | 峡岭塘 | 前 坞 | 65 | 2014 | 47 | 洪竹坞 | 松 源 | 50 | 2012 | ||
17 | 甘山塘 | 云 村 | 55 | 2014 | 48 | 木瓜坞 | 松 源 | 65 | 2015 | ||
18 | 驮 坞 | 文 昌 | 文 昌 | 80 | 2012 | 49 | 北 瓜 | 汾 口 | 仙 居 | 60 | 2015 |
19 | 下石坞 | 潭 头 | 90 | 2012 | 50 | 深 塘 | 仙 居 | 60 | 2011 | ||
20 | 破石坞 | 卢家庄 | 60 | 2013 | 51 | 高塘 | 汾 口 | 65 | 2011 | ||
21 | 大 塘 | 光昌边 | 65 | 2015 | 52 | 塘 坞 | 射 墩 | 60 | 2012 | ||
22 | 解板坞 | 金 峰 | 金 源 | 65 | 2015 | 53 | 大 坞 | 鲁 村 | 110 | 2012 | |
23 | 言塘培 | 景 山 | 75 | 2015 | 54 | 西 湖 | 巧 塘 | 95 | 2013 | ||
24 | 施家塘 | 金 峰 | 80 | 2011 | 55 | 毕 源 | 桃林畈 | 75 | 2013 | ||
25 | 高 塘 | 金 峰 | 95 | 2011 | 56 | 龙 塘 | 横 沿 | 90 | 2014 | ||
26 | 东 风 | 蒋岭上 | 75 | 2013 | 57 | 枫树坞 | 枫树岭 | 陈家源 | 60 | 2014 | |
27 | 银子坞 | 威 坪 | 青 山 | 85 | 2012 | 58 | 杂 坞 | 安阳 | 下栖梧 | 75 | 2014 |
28 | 坦子坞 | 旗 山 | 80 | 2015 | 59 | 石塔步底 | 下栖梧 | 75 | 2014 | ||
29 | 黄土坞 | 横 塘 | 80 | 2015 | 60 | 乌家塘 | 浪 川 | 占家 | 65 | 2015 | |
30 | 李家坞 | 威坪 | 横 塘 | 65 | 2012 | 61 | 上塘坞 | 洪家 | 85 | 2015 | |
31 | 马岭湾 | 千岛湖 | 进贤 | 95 | 2015 | ||||||
加固61座山(一)型山塘,工程总投资4290万元。 |
附表4
中小河流治理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流域名称 | 所在流域 | 长度(公里) | 所在乡镇 | 主要实施内容 | 投资(万元) | 实施年份 |
1 | 东源港 | 进贤溪 | 8 | 瑶山、屏门、临岐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4080 | 2011~2013 |
2 | 枫林港 | 枫林港 | 5 | 枫树岭镇、大墅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2400 | 2011~2015 |
3 | 云源港 | 云源港 | 6 | 王阜乡、宋村乡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2880 | 2011~2015 |
4 | 白马溪 | 枫林港 | 4 | 枫树岭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800 | 2011~2015 |
5 | 王家源 | 王家源 | 3 | 文昌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6 | 郁川溪 | 郁川溪 | 5 | 姜家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2250 | 2011~2015 |
7 | 界川溪 | 武强溪 | 3 | 汾口 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8 | 上梧溪 | 上梧溪 | 3 | 安阳乡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350 | 2011~2015 |
9 | 清平源 | 清平源 | 3 | 富文乡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350 | 2011~2015 |
10 | 武强溪 | 武强溪 | 3 | 汾口 镇、中洲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440 | 2011~2015 |
11 | 龙源溪 | 武强溪 | 3 | 汾口 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12 | 商家源 | 商家源 | 3 | 里商乡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13 | 七都源 | 七都源 | 3 | 威坪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350 | 2011~2015 |
14 | 六都源 | 六都源 | 2 | 威坪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900 | 2011~2015 |
15 | 五都源 | 五都源 | 3 | 威坪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16 | 富溪源 | 富溪源 | 3 | 石林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汪家源山洪沟治理 | 5 | 千岛湖镇 | 沟道疏浚、护岸堤防 | 968 | 2011 | ||
合计 | 65 | 27988 |
附表5 中心村防洪设施建设建设任务 | ||||||
中心村名称 | 规划区面积(km2) | 规划防洪标准(年一遇) | 长度(km) | 建 设 内 容 | 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份 |
汾口镇茅屏村 | 0.56 | 10 | 1 | 堤防、拦水堰坝 | 85 | 2011~2015 |
威坪镇唐村村 | 8 | 20 | 6 | 堤防、拦水堰坝 | 510 | 2011~2015 |
威坪镇叶家村 | 9 | 20 | 7 | 堤防、拦水堰坝 | 595 | 2011~2015 |
临岐镇溪口村 | 2 | 20 | 1 | 堤防、拦水堰坝 | 85 | 2011~2015 |
姜家镇双溪村 | 1.5 | 20 | 6 | 堤防、拦水堰坝 | 510 | 2011~2015 |
姜家镇郭村村 | 2.5 | 5 | 堤防、拦水堰坝 | 425 | 2011~2015 | |
文昌镇潭头村 | 12.77 | 20 | 6 | 堤防、拦水堰坝 | 510 | 2011~2015 |
安阳乡下栖梧村 | 20 | 10 | 10 | 堤防、拦水堰坝 | 850 | 2011~2015 |
大墅镇大墅村 | 9.5 | 10 | 7 | 堤防、拦水堰坝 | 595 | 2011~2015 |
大墅镇上坊村 | 20.98 | 10 | 3.5 | 堤防、拦水堰坝 | 298 | 2011~2015 |
富文乡富文村 | 8 | 20 | 2 | 堤防、拦水堰坝 | 170 | 2011~2015 |
界首乡严家村 | 1.44 | 10 | 1 | 堤防、拦水堰坝 | 85 | 2011~2015 |
金峰乡景山村 | 1.33 | 10 | 2 | 堤防、拦水堰坝 | 170 | 2011~2015 |
鸠坑乡金塔村 | 15.45 | 20 | 4 | 堤防、拦水堰坝 | 340 | 2011~2015 |
浪川乡大联村 | 10 | 10 | 1.6 | 堤防、拦水堰坝 | 136 | 2011~2015 |
浪川乡芹川村 | 16 | 10 | 3 | 堤防、拦水堰坝 | 255 | 2011~2015 |
里商乡里商村 | 15.66 | 20 | 5.8 | 堤防、拦水堰坝 | 493 | 2011~2015 |
屏门乡屏门村 | 20 | 4.3 | 堤防、拦水堰坝 | 366 | 2011~2015 | |
千岛湖镇茂畈村 | 0.71 | 10 | 9 | 堤防、拦水堰坝 | 765 | 2011~2015 |
石林镇富德村 | 8 | 50 | 7 | 堤防、拦水堰坝 | 595 | 2011~2015 |
王阜乡王阜村 | 0.2758 | 20 | 6 | 堤防、拦水堰坝 | 510 | 2011~2015 |
枫树岭镇白马村 | 0.29 | 20 | 3 | 堤防、拦水堰坝 | 255 | 2011~2015 |
枫树岭镇铜山村 | 0.23 | 20 | 3.5 | 堤防、拦水堰坝 | 298 | 2011~2015 |
瑶山乡何家村 | 3 | 20 | 4.5 | 堤防、拦水堰坝 | 383 | 2011~2015 |
中洲镇中洲村 | 13.14 | 20 | 2.5 | 堤防、拦水堰坝 | 213 | 2011~2015 |
中洲镇余家村 | 14.03 | 20 | 2 | 堤防、拦水堰坝 | 170 | 2011~2015 |
梓桐镇慈溪村 | 2.6 | 20 | 2.74 | 堤防、拦水堰坝 | 233 | 2011~2015 |
梓桐镇杜井村 | 5.16 | 20 | 2.87 | 堤防、拦水堰坝 | 244 | 2011~2015 |
左口乡显后村 | 10 | 20 | 3.5 | 堤防、拦水堰坝 | 298 | 2011~2015 |
宋村乡宋村村 | 12 | 20 | 2.5 | 堤防、拦水堰坝 | 213 | 2011~2015 |
合计 | 125 | 10652 |
附表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主 要 建 设 内 容 | 受益人口(万人) | 投资(万元) | 实施年份 | 备注 |
1 | 界首5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6座、过滤池6只、蓄水池6只、输供水管道35.04km等。 | 0.1671 | 183 | 2011-2015 | 改建 |
2 | 浪川乡12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4座、过滤池4只、蓄水池17只、输供水管道204.05km等。 | 1.0473 | 1048 | 2011-2015 | 改建 |
3 | 宋村1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座、过滤池1只、蓄水池1只、输供水管道3.4km等。 | 0.029 | 28 | 2011-2015 | 改建 |
4 | 鸠坑6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0座、过滤池10只、蓄水池10只、输供水管道104.5km等。 | 0.2936 | 294 | 2011-2015 | 改建 |
5 | 枫树岭8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8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8只、输供水管道70.15km等。 | 0.2963 | 253 | 2011-2015 | 改建 |
6 | 安阳乡7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8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8只、输供水管道69.13km等。 | 0.2632 | 263 | 2011-2015 | 改建 |
7 | 汾口12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4座、过滤池4只、蓄水池4只、输供水管道80.34km等。 | 0.8021 | 660 | 2011-2015 | 改建 |
8 | 左口乡5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3座、过滤池13只、蓄水池12只、输供水管道122.4km等 | 0.3844 | 384 | 2011-2015 | 改建 |
9 | 瑶山1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3座、过滤池3只、蓄水池3只、输供水管道53.6km等。 | 0.1883 | 188 | 2011-2015 | 改建 |
10 | 姜家镇2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8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8只、输供水管道41km等 | 0.1129 | 113 | 2011-2015 | 改建 |
11 | 王阜乡9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4座、过滤池14只、蓄水池13只、输供水管道124.2km等。 | 0.6399 | 360 | 2011-2015 | 改建 |
12 | 大墅镇8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5座、过滤池4只、蓄水池5只、输供水管道199.87km等。 | 0.4702 | 430 | 2011-2015 | 改建 |
13 | 里商4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8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7只、输供水管道62.9km等。 | 0.1821 | 182 | 2011-2015 | 改建 |
14 | 临岐16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40座、过滤池40只、蓄水池40只、输供水管道237km等。 | 0.8746 | 896 | 2011-2015 | 改建 |
15 | 石林7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2座、过滤池12只、蓄水池10只、输供水管道142km等。 | 0.2862 | 393 | 2011-2015 | 改建 |
16 | 中洲13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2座、过滤池14只、蓄水池14只、输供水管道207.99km。 | 0.6344 | 640 | 2011-2015 | 改建 |
17 | 千岛湖7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3座、过滤池3只、蓄水池4只、输供水管道80.07km等 | 0.3009 | 402 | 2011-2015 | 改建 |
18 | 威坪25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22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25只、输供水管道703.58km等。 | 1.6836 | 1654 | 2011-2015 | 改建 |
19 | 富文6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0座、过滤池11只、蓄水池10只、输供水管道71.11km等。 | 0.2545 | 255 | 2011-2015 | 改建 |
20 | 金峰7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6座、过滤池7只、蓄水池10只、输供水管道129.9km等。 | 0.4004 | 314 | 2011-2015 | 改建 |
21 | 文昌镇9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33座、过滤池33只、蓄水池31只、输供水管道147.7km等。 | 0.6115 | 624 | 2011-2015 | 改建 |
22 | 屏门乡4个村饮用水工程 | 蓄水池6只、输供水管道20km、消防栓、水表等。 | 0.3418 | 287 | 2011-2015 | 改建 |
合计 | 174个村 | 堰坝230座,过滤池219只,输供水管道2910km,蓄水池252只,管理房,二氧化氯发生器,消防栓,水表等。 | 10.26 | 9851 | 新增日供水能力 1.55万M3 |
附表7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所在地(乡镇) | 防渗渠道 | 加固堰坝 | 重建泵站 | 蓄水池 | 滴喷灌面积 | 投资 | 规划年 |
KM | 座 | 座 | 只 | 亩 | (万元) | |||
1 | 安阳 | 6.1 | 7 | 1 | 5 | 500 | 294 | 2011~2015 |
2 | 大墅 | 10.5 | 7 | 0 | 6 | 370 | 310 | 2011~2015 |
3 | 汾口 | 40.01 | 10 | 2 | 18 | 900 | 827 | 2011~2015 |
4 | 枫树岭 | 16.81 | 10 | 1 | 19 | 700 | 554 | 2011~2015 |
5 | 富文 | 9.13 | 7 | 0 | 19 | 550 | 396 | 2011~2015 |
6 | 姜家 | 56.3 | 8 | 2 | 15 | 400 | 850 | 2011~2015 |
7 | 界首 | 8.25 | 7 | 0 | 15 | 550 | 367 | 2011~2015 |
8 | 金峰 | 2.5 | 2 | 0 | 3 | 450 | 156 | 2011~2015 |
9 | 鸠坑 | 2 | 2 | 0 | 13 | 300 | 172 | 2011~2015 |
10 | 浪川 | 27.04 | 6 | 2 | 7 | 450 | 497 | 2011~2015 |
11 | 里商 | 10.16 | 7 | 1 | 8 | 650 | 378 | 2011~2015 |
12 | 临岐 | 9.38 | 8 | 2 | 4 | 300 | 307 | 2011~2015 |
13 | 屏门 | 9.23 | 10 | 1 | 13 | 200 | 353 | 2011~2015 |
14 | 千岛湖 | 6.88 | 4 | 0 | 23 | 850 | 405 | 2011~2015 |
15 | 石林 | 24.38 | 2 | 0 | 8 | 200 | 352 | 2011~2015 |
16 | 宋村 | 2.88 | 2 | 0 | 3 | 200 | 112 | 2011~2015 |
17 | 王阜 | 2.5 | 2 | 0 | 3 | 600 | 184 | 2011~2015 |
18 | 威坪 | 38.4 | 10 | 0 | 18 | 500 | 719 | 2011~2015 |
19 | 文昌 | 5.1 | 5 | 1 | 3 | 350 | 216 | 2011~2015 |
20 | 瑶山 | 5.55 | 10 | 0 | 13 | 1050 | 470 | 2011~2015 |
21 | 中洲 | 10.36 | 10 | 2 | 8 | 550 | 414 | 2011~2015 |
22 | 梓桐 | 29.05 | 10 | 1 | 18 | 500 | 634 | 2011~2015 |
23 | 左口 | 2.51 | 9 | 0 | 18 | 400 | 326 | 2011~2015 |
24 | 清溪新城 | 2 | 2 | 0 | 3 | 200 | 103 | 2011~2015 |
25 | 县林业局 | 0 | 0 | 2 | 10 | 260 | 115 | 2011~2015 |
26 | 开发公司 | 0 | 0 | 3 | 6 | 550 | 159 | 2011~2015 |
合 计 | 337.02 | 157.00 | 21.00 | 279.00 | 12530.00 | 9669 |
附表8
水电站工程重点建设任务(新建、续建、重建与技扩)
序号 | 水电站名称 | 所 在 乡 镇 | 所 在 河 流 | 新建或改造 | 装机台数 | 装机(kw) | 投资(万元) | 实 施 年 份 | 备 注 |
续建投资0.50亿元,报废云港1-3级电站 | |||||||||
1 | 唐村 | 威坪镇 | 七都源 | 新建 | 2 | 32000 | 16193 | 2009-2012年 | |
2 | 木瓜 | 中洲镇 | 武强溪 | 新建 | 2 | 5000 | 6200 | 2009-2011年 | 续建投资0.07亿元 |
3 | 迎将 | 屏门乡 | 进贤溪 | 新建 | 3 | 400 | 275 | 2011年 | |
4 | 天池 | 里商乡 | 商家源 | 新建 | 1 | 400 | 823 | 2013年 | |
5 | 宋村 | 宋村乡 | 云港 | 改造 | 2 | 480 | 245 | 2011年 | 增加装机280 kw |
6 | 大同坑 | 姜家镇 | 郁川溪 | 改造 | 3 | 880 | 456 | 2012年 | 增加装机220 kw |
7 | 汪宅 | 千岛湖 | 十九都源 | 改造 | 2 | 600 | 280 | 2015年 | |
8 | 秋源 | 屏门乡 | 进贤溪 | 改造 | 2 | 480 | 500 | 2015年 | 增加装机160kw |
9 | 皇后坪 | 里商乡 | 商家源 | 改造 | 2 | 480 | 220 | 2013年 | 增加装机160kw |
10 | 里商 | 里商乡 | 商家源 | 改造 | 2 | 480 | 550 | 2012年 | 增加装机440 kw |
11 | 红旗 | 汾口镇 | 武强溪 | 改造 | 1 | 320 | 80 | 2012年 | 增加装机120kw |
12 | 洄溪 | 中洲镇 | 武强溪 | 改造 | 2 | 800 | 350 | 2014年 | 增加装机35kw |
13 | 霞源 | 汾口镇 | 武强溪 | 改造 | 2 | 2000 | 850 | 2014年 | 增加装机500kw |
14 | 里桐 | 梓桐镇 | 梓桐源 | 改造 | 1 | 320 | 90 | 2014年 | |
“十二五”期间,新增水电装机3.06万kw,工程总投资10429万元。 |
附表9
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项目 名称 | 所在 位置 | 治理面积(km2) | 建 设 内 容 | 工程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份 |
1 | 界川溪 | 汾口镇 | 10.7 | 生态修复850hm2,排水沟4km,沉砂池60个,蓄水池80个,谷坊15万m3. | 317 | 2011 |
2 | 云溪 | 瑶山乡 | 17.2 | 生态修复1100hm2,排水沟7km,沉砂池90个,蓄水池50个,谷坊10万m3 | 551 | 2011 |
3 | 横塘源 | 左口乡 | 9.3 | 生态修复1100 hm2,排水沟7km,沉砂池90个,蓄水池50个,谷坊10万m3. | 279 | 2012 |
4 | 富丰源 | 界首乡 | 8.1 | 生态修复700 hm2,排水沟3km,沉砂池40个,蓄水池60个,谷坊13万m3. | 199 | 2012 |
5 | 五都源 | 威坪镇 | 10.9 | 生态修复600 hm2,排水沟3km,沉砂池70个,蓄水池50个,谷坊12万m3. | 336 | 2013 |
6 | 玉泉溪 | 姜家镇 | 7.4 | 生态修复530hm2,排水沟3km,沉砂池42个,蓄水池60个,谷坊12万m3. | 196 | 2014 |
7 | 汪宅溪 | 千岛湖镇 | 10.1 | 生态修复720hm2,排水沟3km,沉砂池50个,蓄水池60个,谷坊13万m3. | 278 | 2015 |
合计 | 73.7 | 2156 |
附表10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河道名称 | 所在乡镇 | 整治长度(km) | 投资(万元) | 实施年份 |
1 | 进贤溪 | 瑶山乡、临岐镇 | 8 | 520 | 2011-2015 |
2 | 夏中溪 | 临岐镇 | 2 | 130 | 2011-2015 |
3 | 秋源溪 | 临岐镇、屏门乡 | 4 | 260 | 2011-2015 |
4 | 屏前溪 | 屏门乡 | 2 | 130 | 2011-2015 |
5 | 齐坑溪 | 屏门乡 | 3 | 195 | 2011-2015 |
6 | 凤川溪 | 临岐镇 | 3 | 195 | 2011-2015 |
7 | 雌龙源 | 左口乡 | 1 | 65 | 2011-2015 |
8 | 雄龙源 | 左口乡 | 1 | 65 | 2011-2015 |
9 | 云源港 | 宋村乡、王阜乡 | 6 | 390 | 2011-2015 |
10 | 红庙溪 | 王阜乡 | 1 | 65 | 2011-2015 |
11 | 七都源 | 威坪镇 | 4 | 260 | 2011-2015 |
12 | 0 | ||||
13 | 六都源 | 威坪镇 | 4 | 260 | 2011-2015 |
14 | 幸坑源 | 威坪镇 | 1 | 65 | 2011-2015 |
15 | 小五都 源 | 威坪镇 | 3 | 195 | 2011-2015 |
16 | 五都源 | 威坪镇 | 3 | 195 | 2011-2015 |
17 | 鸠坑溪 | 鸠坑乡 | 3 | 195 | 2011-2015 |
18 | 梓桐源 | 梓桐镇 | 5 | 325 | 2011-2015 |
19 | 黄家源 | 梓桐镇 | 3 | 195 | 2011-2015 |
20 | 龙泉溪 | 梓桐镇、姜家镇 | 3 | 195 | 2011-2015 |
21 | 玉泉溪 | 姜家镇 | 2 | 130 | 2011-2015 |
22 | 进坑 | 界首乡 | 1 | 65 | 2011-2015 |
23 | 郁川溪 | 姜家镇 | 5 | 325 | 2011-2015 |
24 | 横源 | 姜家镇 | 4 | 260 | 2011-2015 |
25 | 芹川溪 | 姜家镇、浪川乡 | 2 | 130 | 2011-2015 |
26 | 浪川溪 | 浪川乡 | 4 | 260 | 2011-2015 |
27 | 共梧溪 | 浪川乡 | 2 | 130 | 2011-2015 |
28 | 龙川溪 | 汾口镇 | 4 | 260 | 2011-2015 |
29 | 武强溪 | 汾口镇 | 8 | 520 | 2011-2015 |
30 | 扎溪 | 中洲镇 | 4 | 260 | 2011-2015 |
31 | 狭坑溪 | 汾口镇、中洲镇 | 1 | 65 | 2011-2015 |
32 | 叶村溪 | 中洲镇 | 2 | 130 | 2011-2015 |
33 | 龙门溪 | 汾口镇 | 2 | 130 | 2011-2015 |
34 | 龙源溪 | 汾口镇 | 2 | 130 | 2011-2015 |
35 | 丰家源 | 枫树岭镇 | 3 | 195 | 2011-2015 |
36 | 枫林港 | 枫树岭镇、大墅镇 | 7 | 455 | 2011-2015 |
37 | 铜山溪 | 枫树岭镇 | 3 | 195 | 2011-2015 |
38 | 洞溪源 | 大墅镇 | 2 | 130 | 2011-2015 |
39 | 上坊溪 | 大墅镇 | 4 | 260 | 2011-2015 |
40 | 桃林源 | 大墅镇 | 1 | 65 | 2011-2015 |
41 | 桐川溪 | 安阳乡 | 3 | 195 | 2011-2015 |
42 | 上梧溪 | 安阳乡 | 2 | 130 | 2011-2015 |
43 | 塔山源 | 里商乡 | 2 | 130 | 2011-2015 |
44 | 江村源 | 里商乡 | 1 | 65 | 2011-2015 |
45 | 商家源 | 里商乡 | 4 | 260 | 2011-2015 |
46 | 小岙溪 | 里商乡 | 3 | 195 | 2011-2015 |
47 | 向家源 | 里商乡 | 3 | 195 | 2011-2015 |
48 | 富溪源 | 石林镇 | 2 | 130 | 2011-2015 |
49 | 清平源 | 富文乡 | 5 | 325 | 2011-2015 |
50 | 聚壁源 | 富文乡 | 2 | 130 | 2011-2015 |
51 | 芹坑源 | 千岛湖镇 | 3 | 195 | 2011-2015 |
52 | 王家源 | 文昌镇 | 2 | 130 | 2011-2015 |
53 | 西河溪 | 文昌镇 | 2 | 130 | 2011-2015 |
54 | 浪洞源 | 文昌镇 | 2 | 130 | 2011-2015 |
55 | 十八都源 | 左口乡 | 2 | 130 | 2011-2015 |
56 | 左源 | 左口乡 | 1 | 65 | 2011-2015 |
57 | 十九都源 | 汪宅乡 | 1 | 65 | 2011-2015 |
58 | 锦坑溪 | 金峰乡 | 1 | 65 | 2011-2015 |
59 | 牛坑溪 | 金峰乡 | 1 | 65 | 2011-2015 |
合计 | 165 | 10725 |
附表11
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投资(万元) | 实施规划年份 |
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水利信息化等) | 1330 | 2011~2015 | |
2 | 水利普查 | 784 | 2011~2012 |
3 | 水行政执法支队 | 330 | 2011~2013 |
4 | 流域水权制度建设 | 100 | 2011~2015 |
5 | 水行政许可指导与管理制度建设 | 30 | 2011~2015 |
6 | 水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管理指导与制度建设 | 100 | 2011~2015 |
7 | 水价制度改革 | 30 | 2011~2015 |
8 | 节水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 50 | 2011~2015 |
9 | 节水型社会建设 | 695 | 2011~2015 |
10 | 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建设 | 50 | 2011~2014 |
11 | 水功能区监测站点建设 | 27 | 2011~2015 |
12 |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 | 39 | 2011 |
13 | 千岛湖水位台建设 | 300 | 2012~2013 |
合计 | 3865 |
附表12、“十二五”规划工程分年投资
序号 | 项目 | 分年投资(万元) | 合计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洄溪防洪水库(配套电站)工程 | 300 | 700 | 2500 | 4500 | 4500 | 12500 | |
1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1420 | 1440 | 960 | 720 | 710 | 5250 |
2 | 山塘除险加固工程 | 960 | 1070 | 720 | 735 | 805 | 4290 |
3 | 中小河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 5060 | 5940 | 5100 | 5910 | 5010 | 27020 |
4 | 中心村防洪设施建设 | 1650 | 1650 | 1950 | 2650 | 2852 | 10752 |
5 | 汪家源山洪沟治理 | 968 | 968 | ||||
6 | 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 | 495 | 200 | 695 | |||
7 | 农田水利设施工程 | 1870 | 1870 | 2000 | 2000 | 1929 | 9669 |
8 | 农村河道整治工程 | 2100 | 2100 | 2100 | 2100 | 2325 | 10725 |
9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3140 | 2910 | 2301 | 1000 | 500 | 9851 |
10 | 水电站工程 | 4720 | 2596 | 1043 | 1290 | 780 | 10429 |
11 | 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 868 | 478 | 336 | 196 | 278 | 2156 |
12 | 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 | 1262 | 933 | 737 | 456 | 477 | 3865 |
13 | 合计 | 24813 | 21887 | 19747 | 21557 | 20166 | 108170 |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026/2011-14429
发布机构
县府办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11-06-06
有效性
关于转发淳安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1-06-06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县水利水电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制订的《淳安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淳安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淳安县水利水电局 淳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前 言
水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水旱灾害的防治,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这些水利设施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为保障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全县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也日益显得更为紧迫。在水资源日渐稀缺的今天,保护水资源、推进水利发展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根据淳安县委[2009]42号《关于淳安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按照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布局、任务和新时期治水思想,在分析研究我县水利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基础上,编制了《淳安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淳安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旨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制定今后五年水利的发展计划,更好地为淳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客观需求,最大可能地实现“人水相亲,自然和谐”。
第一章 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山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新安江水库形成后,对我县气候有所影响,湖区冬季气温提高4℃左右。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723毫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实测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在二倍以上,如中洲站1973年年降雨量为2765毫米,1978年为994毫米;年降水空间分布也很不均匀,随海拔增高而递增,中洲镇西北部、大墅、枫树岭镇南部、王阜乡北部等中低山区是降水量1900-2000毫米的高值区,库区水面及其低山丘陵地区是1500-1650的低值区;降水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10月至翌年2月为少雨季,月降水最少的是12月份,仅占全年的3%。4-7月是我县的多雨期,四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55%,月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份,占年降水量17.7%。5月-7月上旬的梅汛期,为全年降水最多的时段,强度大,暴雨频繁,极易形成洪灾。出梅以后,一般为晴热少雨天气,农作物往往容易受旱。
我县地处浙西中低山—-低山丘陵区,地形特点是周围山地向千岛湖逐渐倾斜过渡。周围多以山脊与邻县为界,南部有千里岗山脉,西北部为白际山脉,东北部为昱岭山脉。境内标高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9座,其中以千里岗山脉的主峰—磨心尖为最高,标高为1523米。山脉走向和垂直高度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构造侵蚀型地貌特征。
我县水系发达,大多为羽状水系环千岛湖分布。以单独汇入千岛湖为准,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系流域共有44条,划分河道为84条,河道总长1128公里,均属新安江水系,钱塘江流域。进贤溪、武强溪、枫林港、云源港通称我县四大流域,流域面积均超过200平方公里,是全县人口、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我县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水质良好。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94.75亿立方米,其中本地年径流量45.87亿立方米,境外流入我县年径流量48.88亿立方米,包括徽江入境水量48.5亿立方米,开化县入境水量0.12亿立方米,建德县入境水量0.26亿立方米,均汇入千岛湖。
根据我县水资源状况、地理条件、开发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按地面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我县分为18个水功能区,其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各6个,保留区4个,景观娱乐用水区、缓冲区各1个。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09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1.5%。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洲、汾口、屏门、王阜、威坪、瑶山、枫树岭和梓桐等乡镇。
二、社会经济状况
淳安县国土总面积4427平方公里,内辖有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45.4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5 万人,耕地总面积27.4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0亩。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43万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17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1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17.5亿元,农业总产值31亿元,工业总产值203.7亿元。
第二章 水利发展现状
一、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几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广大人民群众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水资源较大程度得到开发利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防治水旱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果分述以下:
1.水库工程:全县已建水库、山塘1138座,总库容15908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10955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4座,总库容3011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46座,总库容1090万立方米;1至10万立方米山塘232座,总库容705万立方米;1万立方米以下山塘844座,总库容147万立方米。
2.河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防洪堤1084公里,修建堰坝1540条,已开展20余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3.农田灌溉工程:修建田间灌溉渠道1080公里,灌溉机埠214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58万亩。
4.水电站:全县现有水电站99座,总装机容量10.19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32亿千瓦时。
5.饮用水工程:建成设施完备的农村自来水工程的行政村有343个,受益人口28万人。
6.水文:建有2个水位站,19个雨量站;已建成4座中型水库、13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及24个流域雨量站水情信息自动测报系统。
二、“十一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结合,坚持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形成了全县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水利工程总投资达7.13亿元。
(一)农村水利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1.千库保安工程:已经完成了霞源水库、乘风源、叶家源、毛家店、邵宅、石岩门、庆坞、长岭、枉宅坞、瑞塘、金通、黄猛坑、四新、梅峰、邵坑坞、伊家、湖德塘、文朝、朝阳、后坑和河村水库等21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安全有了保障,功能得以恢复,提高了农田抗御洪旱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自2006年起连续四年列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完成343个行政村680处农村饮水工程,石林、梓桐、威坪、中洲等6个乡镇级集中式水厂已经全部完成,解决用水困难人口8万人,提升改善人口20万人,新增年供水能力1500万吨,乡村饮用水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基本达到了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的要求。
3.河道整治工程:以武强溪、凤林港等为重点的全县河道整治工作已按计划完成260Km,完成新建加固堤防210Km,河道疏浚85Km,恢复和提高了部分区域的引、排、灌条件,河道生态明显改善,农村水环境得以治理。
4.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十一五”期间,是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完成了1-10万m3山塘158座,基本解除了全县屋顶山塘的安全隐患。
(二)立足生态县建设,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通过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我县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县特色的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路子,即以乡镇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坚持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科学配置,实行综合治理,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对鸠坑乡鸠坑源、威坪镇六都源等七条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5平方公里。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以及坡面整治、沟道治理、护岸堤防等水保设施建设,在保持了河流行洪畅通,河道防御洪水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又有效地涵养了水土,遏制了水土流失,避免了生态环境恶化,保证了河道清水长流、永续利用。另外,坚持治理和控制并重、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将水土保持列入所有开发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十一五”期间,落实水保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约115个。
(三)积极引导,推动水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水电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扶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能资源。在抓好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环节的同时,统筹兼顾水能开发与民众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关系。通过水电产业的建设,促进封山育林、涵养水土和保护生态,使其真正成为趋利避害的绿色能源工程。“十一五”期间,相继建成了汾口、严家等电站工程,完成了大同坑、鲍家等一批老电站的重建、技改工程,开工建设了木瓜、唐村水电站,新增装机2.294万kw。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发电运行小水电站99座,总装机10.194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2.32亿千瓦时,年发电收入上亿元,水电已经成为淳安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加大对防汛防旱工作的投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旱防汛工作,加大对防汛防旱工作的投入。几年来,建成了水库及小流域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为水情雨情的及时准确传递提供保证;提升防汛远程会商视频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防汛指挥网络化;对水情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使水雨情信息的采集更加实时、稳定,同时完成了水雨情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乡镇防汛指挥体系,建立健全了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防洪减灾指挥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防汛工作已进入法制化、现代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五)强化水政执法和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
坚持依法治水,按照水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依法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管理、节约保护的有关政策,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节水事活动。高度重视水政执法队伍建设,构建县、乡(镇)和村三级水政监察网络,全县专、兼职水政监察员达50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和规范水事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设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防洪安全、水工程设施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行政执法成效明显。出台并实施了河道采砂管理规范性文件,全县采砂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千岛湖生态环境和河道安全得以有效保障,砂石国有资源的利用走向依法有偿。不断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水利职能转变,建立健全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政务公开,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标准的防洪保障体系,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到目前为止,除凤林港、云港流域建有三座中型水库外,其它流域均缺乏与流域规模和保护对象相适应的控制性防洪水库,有些地方虽零星建有一定规模的水库,但因控制集雨面积小,对整条流域防洪保护作用较弱,对天然洪水缺乏有效地人工调节和控制手段。加上我县的水库山塘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效益的发挥。近几年,我县虽然加大了农村水利投入,实施了水库山塘除险保安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使上述问题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多,任务繁重且艰巨。几年来,通过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和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我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域广阔,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不足102人,农村居住点分散,一个行政村有多个自然村,相当部分村庄居住半山腰,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恶劣。由于水源零散,缺少调节性强的水源工程,受气候变化影响大,造成供水可靠性还不高;由于供水管网长,造成大量小型饮水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高、建后管理难;由于2003~2005年间,上级补助资金比例低,我县地方配套又不足,造成工程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已建工程急需提升改造。截止2009年底,全县居住在农村总人口37.63万中,还有10.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未得到解决。
(三)水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严峻。优良水质一直是我县的骄傲所在。但仍存在河床淤积、河岸坍塌等现象,尤其是农村河道“水浑、水脏”的问题依然存在,改善水环境的任务还很繁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05.5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比例仍然达到6.9%,坡耕地、园地、经济林地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村生产条件,开发建设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在个别地区的部分行业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近几年,虽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清水河道和采砂整治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效促进了水生态环境的恢复,但河道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不够,管理缺乏规范,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与水环境的优化等问题仍较突出。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低,节水工作任重道远。由于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供水、用水、节水、排水和防污等行政管理职能交叉,某些方面监管脱节,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目前水资源利用量(不包括水力发电用水量)与可供水量之比约3%左右。我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节约用水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灌区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渗、漏、冒、跑现象严重,全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还很低,平均只有0.50左右,部分地区灌溉单位用水量很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偏低,平均为20%左右,废污水处理回用率几乎没有。在目前水价体系下还缺乏节水机制,应配合需水管理和水价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推广节水工作。
(五)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制约水利发展。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一直靠政府号召、政策引导、行政力量组织的方式开展,缺乏法律的规范,许多重大体制问题一直缺乏清晰的政策界线,如农村公共产品谁来提供;政府、农民、社会力量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事权划分;已建成工程设施的资产监管和产权归属;公共产品设施运行损耗和政策性经营亏损补偿、工程的管护责任如何落实等等。由于公益性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及管理人员经费难落实,加之基层水管单位和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不高,造成工程管理运行难以实现良性化。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总战略,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加强工程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平安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科技水利建设。大力开展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行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的长效机制。坚持“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努力实现我县水利水电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提高水利服务能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统筹城乡水利共同发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的协调运用。兼顾全面和重点、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统筹协调区域和行业发展对水利的新需求,拓宽水利服务领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提升水利现代管理水平。要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策研究,完善水利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水利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以水利信息化引领水利现代化。强化依法行政、以法治水,提高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章 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水利发展目标
1.防洪目标。
到2015年,全县主要河道干流堤防基本按规划达标。流域规划实施后,重点建制镇防御20年一遇洪水,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御10年一遇洪水;全县各流域主要防洪规划工程基本建成,各类防洪工程实现良性维护和运行,各级防汛调度指挥系统和防洪减灾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能够确保设计洪水时重点集镇的防洪安全。
2.供水目标。
到2015年,全县新增城乡日供水能力1.55万立方米,城镇、农村生活用水保证率达到95%、90%;农村生活用水条件大大改善,乡村供水普及率达到98%。全县水资源配置网络初步形成,并能实现分片、分区联网供水,增强应对水资源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3.水环境和生态治理目标。
到2015年,全县主要河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 %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7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6平方公里。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65公里,使全县城乡水环境有较大的改观,恢复钱塘江源头青山绿水的自然风貌。 4.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完成枫树岭、霞源、龙姚、大毛岭、金通、河村水库下游灌区和浪川、郭村等重点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灌排效率,渠系有效水利用系数达到60 %以上,旱涝保收面积90%以上;新增小水电装机3.068万千瓦。 5.防汛指挥系统和水文水利信息化建设目标。
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县的水利信息网络及重要水利工程的监控系统,建立与各乡镇的防汛会商系统。在水文信息化建设中完成小(二)型水库的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开发完成中型水库及主要流域河道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通过水利信息网络的建设实现各类水利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实现“会商到乡、视频到村、预警入户”,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为防灾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6.水利社会管理目标
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和资金投入,建立公益性工程消耗补偿机制,工程完好率和良性运行率提高到70%以上。
加强乡村河道、千岛湖及各类水利工程依法管理,强化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开发利用管理,非法占用、超标向水体排污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加强取水许可监督检查和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水资源费收取率达85%以上,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健全水资源项目论证制度;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管理力度,推动节水科技创新,节水管理取得明显进展。
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和保障体系建设,政务公开取得明显进展。
二、水利发展任务
根据我县水利实际,以平安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为工作重点,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提高全县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统筹考虑,坚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水生态保护并重,强化农村饮用水安全,构建生态健康的河湖网和高效的供水安全保障网,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供水安生,全面提升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中去,积极践行并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利,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利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状况,为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提供防洪安全的基本保障。我县山区流域现状及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重视防洪水库在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抓好几大流域防洪水库建设,同时对全县现有水库山塘中的病险库和临村病险塘,通过继续实施水库、山塘除险加固等工程措施,提高蓄水保水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山区抗旱水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二)强化农村饮水安全,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与水质检测监测并重,加大水源工程规划与建设,加快净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同时,加大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幅度,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镇村连片连网区域供水,合理提高建设标准。统筹安排,科学设计,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原则,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计划,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县将重点解决22个乡镇共174个项目10.2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和部分村庄的提升改造工程。
(三)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文明。要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水生态环境意识,强化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科学用水和文明用水,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中小河流治理、清水河道工程实施,净化水质、恢复生态功能,保护饮用水水源,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按照治理、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晰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权属,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吸引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力度,加强巡查和检查,依法查处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商品意识,规范采砂取水许可。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水电资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合理开发水电这一绿色能源,推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综合治理,使我县河畅通、水更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洁净,人与水和谐相处,面貌焕然一新。
(四)推进水利改革创新,提升水利行业能力。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五年,也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时期和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水利发展的形势变化,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抓工程建设,更要做好建设与管理体制的配套完善。要明确水利的性质和作用,清晰界定政府、群众等在水利建设与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对小型水利建设,要完善工程建设投入机制,实现管理民主,落实管护责任,运用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方式管理农村水利,增强经营管理活力,提高水利设施效能。以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提升水利行业能力为抓手,完善水文站网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开展重点水利基础设施研究,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水利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
第五章 工程布局及实施项目
一、防洪减灾工程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人水和谐、给洪水以出路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及其组合,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重点保护人口及生产要素高度集聚的地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好以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为主要内容的保安工程和防洪水库建设,完善重点集镇沿溪两岸的堤防工程体系,抓好河道的疏浚整治、防御小流域突发性山洪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防洪避洪工程。
(一)防洪水库工程。
全县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4条,其中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主要流域缺乏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除凤林港、云源港流域已建或在建外,其余流域均无控制性工程,一旦发生较大洪水,灾害在所难免。因此要在推进武强溪流域控制性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展郁川溪、进贤溪等防洪控制性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大防洪水库建设力度,启动建设洄溪防洪水库,发挥水库对流域洪水的调洪削峰作用,减少同等级洪水对中、下游河道的侵害。同时通过拦洪蓄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调节径流,为下游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洄溪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库。坝址位于泰厦村,控制集雨面积80.9km2,考虑防洪、发电需要及工程造价,初步规划正常蓄水位为267m,相应库容1461万m3,最大坝高69m,电站装机10000KW。水库大坝总投资约15000万元。争取 “十二五”期间启动建设。
(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山塘水库在充分发挥调洪削峰作用,保护下游防汛安全的同时,大坝安全也直接关系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解除现有病险水库山塘安全隐患,是我们打造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的一项重要工作。水库除险保安以水库除险加固为中心,配套完善监测与管理设施,全面提高水库的安全度和管理水平。一是大坝结构、渗漏稳定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泄洪设施满足安全行洪要求,闸门启闭机及机电设备运行可靠。二是完善水库雨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雨水情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三是配套完善大坝观测系统,更新改造破损、失效的观测设施。四是做好坝区、库区环境建设,改善库区水环境,美化管理区景观。五是及时调整落实山塘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加强巡查和安全管理。通过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基本消除已发现的病险山塘水库安全隐患,大幅度提高我县山塘水库安全度,初步建立起“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的高标准水库管理体系,将水库山塘的年病害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梅峰、湖德塘、文朝、大毛岭、朝阳、巨源、雄关、合富等19座病险库进行彻底治理。计划完成加固库容1-10万m3山塘61座,基本实现220座山(一)型土石坝山塘第一轮加固处理。
水库加固工程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2
(三)山洪灾害防治工程
加快实施穿镇过村人居点的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提高山区防灾能力,并以县为单位建设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中小河流治理:旨在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保障区域防供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护岸加固为主体的项目。我县地处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着乡村集镇和基础设施均沿江集聚,主要农经基地亦集中于河谷两岸。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全县集镇、中心镇已成为防洪工程建设的重点保护对象。因此,加高加固重点集镇、中心镇和重要农田堤防建设是今后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重点。
小流域治理工程与山洪沟治理:加快实施穿镇过村人居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对存在受山洪地质灾害的区域实施山洪沟治理工程,治理山洪措施包括护岸及堤防、沟道整治和排水渠等。“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大墅威坪、大墅、瑶山等地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和汪家源山洪沟治理工程。
山洪灾害防灾非工程措施:为加强和规范山洪灾害防治,通过山洪灾害普查、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建设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按照国务院2010年7月21日常务会议精神,计划用2~3年时间(2011-2013年),投资695万元,开展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分批建成县级非工程措施体系。
中心村防洪设施工程:以打造“美丽乡村”为载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乡村河网水系的综合整治力度,以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实施包括护岸堤防加固、拦水堰坝和亲水设施的建设,统筹山水田林路,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共建生态和美丽乡村。
“十二五”期间,将以乡镇防洪堤建设为基础,以全县重要堤防加固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对易发洪灾的中小河流、山洪沟、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防洪体系。计划实施王阜、宋村、威坪、大墅、临岐、富文、枫树岭、屏门、等17个乡镇13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4km;实施大墅、石林、瑶山小流域治理36 km;实施汪家源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5 km;建设中心村防洪工程125km。
中小河流治理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见附表4
中心村防洪设施建设建设任务 见附表5、
二、民生水利工程和节水工程
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我县水资源总量丰富,而蓄水工程严重不足,需水较多的季节,缺乏蓄水工程提供的水源。要着力建设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节水工程,以满足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的淳安各个领域对用水的需求。保障饮水、用水安全是“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迫切要求,也是 “十二五”水利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二五”时期,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进入扫尾阶段。应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与水质检测监测并重,统筹城乡,合理调整工程布局和规模,探索和建立工程建后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加强水源建设,供水水源以改建山塘水库为主,以其它水源为补充,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二是新建或改建净水池,扩大净水池容积,增加初级过滤措施,提高供水水质,减少外界因素影响;三是更新供水管网,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系统和连片连网工程建设,稳定乡村居民供水量和普及率;四是提高管理水平,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使水厂走上规范化管理道路;五是引导和促进供水体制改革,实现供水市场化、商品化,提高供水单位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六是开展节水型社区建设,加快节水器具普及和“一户一表”改造,加大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推广力度,节水型社区、灌区等示范载体建设10~15个。
根据《淳安县农民饮用水供水规划》,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9851万元,重点解决22个乡镇174个项目10.26万人的部分村庄的供水管网提升改造、连片连网供水和城镇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6。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大力推进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围绕已建成的骨干灌区完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整体调配能力;加快农业“两区”水利设施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重点抓好防渗渠道、小型闸站、喷微灌工程等“五小”水利设施的整治和更新改造,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确保现代农业园区防洪排涝灌溉标准达到相应农业生产要求;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的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渠系防渗、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和“建、管、用”脱节等突出问题。同时,进行瓜、果、菜种植业喷滴灌等节水灌溉项目的试点和推广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实现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达70%以上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改造防渗渠道建设干支渠20 km 、田间渠道40km,6个现代农业综合区渠道整治97 km,21个粮食生产功能区渠道整治180km,加固建设引水堰坝157条,新增灌溉面积1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26000亩,发展微灌、滴灌、喷灌面积等高效灌溉工程12530亩。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7。
三、生态和资源水利工程
(一)小水电工程
水能资源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发展的产业。随着低碳经济及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日益重视,全县未开发水电资源开发价值将进一步显现,因此,要强化政府在水能开发建设中的作为,加强拟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老电站技术改造步伐,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益。要充分利用我县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水电产业化发展。一是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等功能和农民利益保障,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唐村电站工程建设,适时启动洄溪防洪水库及配套电站建设;二是实施“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水电更新改造,工商、供电、金融等部门要在老电站更新改造中给予政策和信贷支持,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三是不断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规范化管理和能力建设,提升小水电管理水平;四是整合资源,发挥水电资源的优势。鼓励水电企业走向联合,实现集约经营,把小水电发电企业培育成上规模、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发电集团,把水电产业做强做大。
“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报废重建和更新改造电站10座,新建续建4座,总装机容量4.465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3.068万千瓦,完成5000KW木瓜水库电站竣工验收,完成唐村电站32000KW机组发电运行,争取南庄电站(洄溪水库配套项目)立项并实施,使全县总装机达13.262万KW。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8。
(二)水土保持工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一是加强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提高水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率,落实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管理、监理、监测工作,严把水土保持设施的竣工验收关;二是要加大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搞好封育保护工作,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按照生态县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开展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生态农业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将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7km2,其中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6km2。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9
(三)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十一五”期间,在河道整治的同时,开展了以河道长效保洁和河道采砂为重点的河道管理,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将遵从自然、人水和谐的原则,以河流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中心,全面协调防洪安全、生态系统完整、沿岸的景观等三方面的关系,深入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建设,维护天然河道原生形态,保持河势稳定,维持自然景观,恢复调蓄功能,水环境和两岸景观得以改善,逐步实现乡村河道水功能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一个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年度重点建设任务:见附表10
四、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水文站网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水利队伍自身建设,提升水利行业能力。
(一)完善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
进一步完善和巩固防灾减灾预案体系,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的联动机制。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山洪灾害普查、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有效防御山洪灾害。
(二)开展水利普查工作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国水利普查借以查清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建立基础水信息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三)水文网站建设
围绕水文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服务的任务,着力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和预测预报水平,完善现有站网在水质、水土流失、水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功能,特别加强重要水源地、重点生态用水和水功能区界的水文站建设,完善水库水文站网建设。
(四)水利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立足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水利防灾减灾工作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扎实稳步推进信息化工作。通过水利业务共享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数据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发挥信息效益最大化。
1.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完善县至乡防汛远程会商系统建设,基本建成包括信息采集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和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开展重点小流域水雨情测报系统和重点水利工程远程监视系统建设,提高实时图像监测手段;继续开展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和水功能区监测站点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水雨情预警系统,提高暴雨的预警功能和精度;全面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防汛局域网建设;逐步完善重要水库、重要河道预报调度系统,提高防汛指挥决策水平。
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项目:见附表11
五、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工程投资估算
根据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水利发展目标、主要建设任务和水利发展总体布局,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统筹考虑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需要与可能性以及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按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和分年实施的原则排序,测算出新建项目的总体投资规模和年度投资计划。
经测算,淳安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总投资为110670万元(包括续建项目投资5700万元,拟建项目投资102470万元,重点储备项目投资15000万元),结转2015年以后项目的投资2500万元。
“十二五”规划的续建、拟建的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08170万元,其中:洄溪防洪水库(配套电站)12500万元;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540万元;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0725万元: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治理工程、中心村防洪设施工程)39435万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9669万元;水土保持工程2156万元;小水电工程10429万元;农村饮水工程9851万元以及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3856万元。
“十二五”规划工程分年度投资表:见附表12
(2)资金筹措
依据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水利建设项目的事权划分和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我县水利实际情况,确定水利规划项目实施所需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为:
对以防洪、灌溉、城乡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主的纯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其建设资金由政府投资;对既有防洪、灌溉等公益性任务,又有城镇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建设项目,其建设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自筹资金为辅;对小水电等经营性项目,建设资金以自筹为主。
第六章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除了通过扎实的工程措施外,还必须采取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些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政策法规措施、机制体制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一、政策法规保障
水利政策体系和法规是实施水利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执行已经颁布实施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根据水利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将水利改革与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水行政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使之成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与支撑,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依据现行的水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适合我县县情,并满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各项涉水事务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提高对水事纠纷的预防和调处能力。
(二)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活动,保障水法规的有效实施。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三)注重水政执法队伍建设。以“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执法严格”为目标,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政执法队伍,适应新形势下水政执法和水资源保护工作需要,确保千岛湖水环境保护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不断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巩固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建立统一、协调、便民、高效的水行政许可实施体系,努力打造高效、便民、服务型水政。
(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以《水法》为主体的各类水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熟悉水法规,增强全民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意识,营造良好的知法、尚法、守法的水法制环境。
二、管理保障
(一)提高政府在防御洪、旱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指挥能力
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指挥能力是水利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在逐步建立完善工程措施有效防御、防范灾害的同时,以人为本,发挥政府的指挥作用,加强对灾害发生期间的指挥调度,减轻灾害损失。
1.建立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洪水管理。
从“控制洪水”转向“洪水管理”是当代防洪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向。健全的水利工程体系与更为完善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人与洪水共处的基础与前提。要以控制洪水为前提和基础,科学规划,加强洪水的调控能力;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化解和承受风险。
2.研究制定抗御干旱和连续干旱的对策。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供用水结构、主要行业的用水定额,分析供水水源的保障程度,科学制定抗旱供水总体规划和抗旱预案,规范用水秩序,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河道水、后水库水,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农业用水要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耕作方式,降低渠道的渗漏率。
(二)提高政府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的能力。
1.水资源保护:在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明确水域水质保护目标,确定全县主要水体、水域的水环境容量,作为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逐步规范在水功能区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水事活动必须遵循水功能区的功能要求。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审核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控制向水域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加强排污口的管理,建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入河排污口审核制度,落实入河排污口监督与管理的制度。
2.水土保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土保持发展机制,按照治理、使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三同时”制度和稽查制度,强化监督,依法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行为。
(三)强化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管理。
1.水利建设管理:在工程设计审批和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使水利工程建设符合有关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总体规划,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政府对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对项目建设实施稽查制度,规范水利建设市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项目法人安全责任制,保障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建设安全和生产安全。
2.水利设施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良性管护机制,全面落实大中型水库、重要小型水库、重要堤防、农村饮水、乡村河道等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职能、人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逐步建立和健全基层水利组织,加强水管员、水库巡查员、防汛抢险队和水利科技推广队伍,建立水利公共设施管理长效机制。
三、技术保障
(一)加强水利规划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使水利规划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水利重大问题和重大工程建设的研究,处理好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按照国家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加大水利前期工作的投入,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关系,加快水利前期工作进程。
(二)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加大水利教育和水利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建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重视水利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完善水利人才资源开发和培训工作体系,注重基层水利队伍的稳定和素质提高。加强先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运用,依托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利。
四、体制保障
(一)积极推进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行政事务一体化管理的水行政服务和监督管理体制,建立起一个以水资源权属管理为核心、监督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关系协调、运行有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二)推进水利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以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服务为主的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以提高水利资产的使用效率;对兼有防洪、除涝、供水、发电、养殖等多功能的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探索建立事业管理、授权经营、合理补偿、收支分列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水利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制。
(三)积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建立投资者自主管理或与专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五、资金保障
水利投资是水利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淳安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投资规模宏大,如何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是规划方案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
1.按 “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积极推行“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广泛筹集各方面资金。通过政府注入资本金、批准特许经营权、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限制条件等措施,鼓励外商、社会各界及个人积极参与城镇集中供水、小水电、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2.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建设财政投入机制,保证水利建设合理的投资强度。要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收足用好为水利建设和管理开征的各类专项资金和规费;水利建设基金应全部用于水利建设,适当提高农业重点开发建设用于水利的资金比例,落实从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中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水利建设的政策。县级财政预算内要继续增加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投入。
附表1、防洪水库工程
序号 | 水库 名称 | 所在 流域 | 所在 位置 | 集雨面积(km2) | 库容 (万m3) | 规模 | 投资 (万元) | 建设 规划 | 备注 |
1 | 洄溪 | 武强溪 | 中洲镇 泰厦村 | 80.9 | 1649 | 中型 | 15000 | 2011~2016 | 争取项目 |
合计 | 15000 |
附表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水库 名称 | 所在 位置 | 库容 (万m3) | 规模 | 建成时间 | 主要保安措施 | 投资 (万元) | 建设规划 |
1 | 大毛岭 | 富文乡六联村 | 220 | 小(一) | 1978年 | 培坡护坡,防渗处理等 | 480 | 2011年 |
2 | 巨源 | 姜家镇巨源村 | 14 | 小(二) | 1975年 | 培坡护坡,防渗处理等 | 250 | 2011年 |
3 | 乾源 | 安阳乡乾源村 | 10.3 | 小(二) | 1969年 | 上坝道路,坝基防渗等 | 140 | 2011年 |
4 | 雄关 | 金峰乡朱家村 | 74.0 | 小(二) | 1979年 | 上坝道路,坝基防渗等 | 720 | 2012年 |
5 | 合富 | 威坪镇合富村 | 45.0 | 小(二) | 1978年 | 培坡整坡、坝体防渗等 | 260 | 2012年 |
6 | 九龙 | 左口乡九龙村 | 113 | 小(一) | 1975年 | 上坝道路,坝基防渗等 | 460 | 2012年 |
7 | 新店 | 浪川乡新店村 | 210 | 小(一) | 1964年 | 坝面修整,上坝道路等 | 460 | 2013年 |
8 | 西湖 | 威坪镇亲陆村 | 17.0 | 小(二) | 1959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60 | 2013年 |
9 | 道仁 | 威坪镇道仁村 | 16.7 | 小(二) | 1963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40 | 2013年 |
10 | 琴坑 | 威坪镇琴川村 | 45.5 | 小(二) | 1973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300 | 2014年 |
11 | 松林坞 | 威坪镇亲目村 | 20.0 | 小(二) | 1974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20 | 2014年 |
12 | 连塘坞 | 浪川乡占家村 | 15.0 | 小(二) | 1976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00 | 2014年 |
13 | 横坑坞 | 威坪镇笔峰村 | 30.4 | 小(二) | 1972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60 | 2015年 |
14 | 上坑坞 | 威坪镇新胜村 | 13.8 | 小(二) | 1964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150 | 2015年 |
15 | 松坑坞 | 威坪镇洪圻村 | 20.0 | 小(二) | 1967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00 | 2015年 |
16 | 连天岭 | 鸠坑乡南赋 | 29.45 | 小(二) | 1970年 | 报废处理 | 50 | 2011年 |
17 | 梅峰 | 界首乡周村 | 11.37 | 小(二) | 1965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150 | 2011年 |
18 | 湖德塘 | 汾口镇杨旗坦 | 22.58 | 小(二) | 1954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110 | 2011年 |
19 | 文朝 | 汾口镇汪家村 | 13.20 | 小(二) | 1966年 | 防渗处理,培坡加固 | 240 | 2011年 |
合计 | 5250 |
附表3、山塘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建设任务(土坝)
序号 | 山塘 名称 | 所在位置 | 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份 | 序号 | 山塘 名称 | 所在位置 | 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份 | ||
乡镇 | 村 | 乡镇 | 村 | ||||||||
1 | 双田里 | 千 岛 湖 | 富 城 | 80 | 2011 | 32 | 百家坞 | 王阜 | 新 合 | 80 | 2012 |
2 | 破汤湾 | 富 城 | 75 | 2011 | 33 | 岩 塘 | 姜 家 | 桂 溪 | 60 | 2011 | |
3 | 大 塘 | 富 城 | 75 | 2011 | 34 | 牛坪塘 | 桂 溪 | 60 | 2011 | ||
4 | 邵家坞 | 排 岭 | 55 | 2012 | 35 | 大家塘2号 | 狮 石 | 80 | 2012 | ||
5 | 茶厂后 | 排 岭 | 50 | 2012 | 36 | 竹丝塘 | 霞 社 | 55 | 2012 | ||
6 | 黄皮坞 | 周 坑 | 50 | 2013 | 37 | 里 塘 | 霞 社 | 50 | 2013 | ||
7 | 高池塘 | 青 溪 | 50 | 2013 | 38 | 麦岭脚 | 上玉泉 | 60 | 2013 | ||
8 | 姚家坞 | 井 圹 | 95 | 2014 | 39 | 碣坞口 | 姜 家 | 55 | 2014 | ||
9 | 里毛里 | 青 溪 新 城 | 宕 里 | 75 | 2011 | 40 | 社 坞 | 梓 桐 | 常 宁 | 60 | 2014 |
10 | 黄皮坞 | 马路村 | 100 | 2011 | 41 | 富 坡 | 杏 富 | 90 | 2014 | ||
11 | 洪 塘 | 宕 里 | 75 | 2112 | 42 | 麻栋坞 | 富 石 | 60 | 2015 | ||
12 | 直 坑 | 坪 山 | 60 | 2012 | 43 | 文水塘 | 界 首 | 坎 脚 | 65 | 2015 | |
13 | 青 塘 | 前 坞 | 70 | 2013 | 44 | 娄坞山 | 鳌 山 | 85 | 2011 | ||
14 | 牛牧塘 | 前 坞 | 60 | 2013 | 45 | 石塔坞 | 姚 家 | 50 | 2011 | ||
15 | 醉坑塘 | 前 坞 | 55 | 2013 | 46 | 全 塘 | 姚 家 | 55 | 2012 | ||
16 | 峡岭塘 | 前 坞 | 65 | 2014 | 47 | 洪竹坞 | 松 源 | 50 | 2012 | ||
17 | 甘山塘 | 云 村 | 55 | 2014 | 48 | 木瓜坞 | 松 源 | 65 | 2015 | ||
18 | 驮 坞 | 文 昌 | 文 昌 | 80 | 2012 | 49 | 北 瓜 | 汾 口 | 仙 居 | 60 | 2015 |
19 | 下石坞 | 潭 头 | 90 | 2012 | 50 | 深 塘 | 仙 居 | 60 | 2011 | ||
20 | 破石坞 | 卢家庄 | 60 | 2013 | 51 | 高塘 | 汾 口 | 65 | 2011 | ||
21 | 大 塘 | 光昌边 | 65 | 2015 | 52 | 塘 坞 | 射 墩 | 60 | 2012 | ||
22 | 解板坞 | 金 峰 | 金 源 | 65 | 2015 | 53 | 大 坞 | 鲁 村 | 110 | 2012 | |
23 | 言塘培 | 景 山 | 75 | 2015 | 54 | 西 湖 | 巧 塘 | 95 | 2013 | ||
24 | 施家塘 | 金 峰 | 80 | 2011 | 55 | 毕 源 | 桃林畈 | 75 | 2013 | ||
25 | 高 塘 | 金 峰 | 95 | 2011 | 56 | 龙 塘 | 横 沿 | 90 | 2014 | ||
26 | 东 风 | 蒋岭上 | 75 | 2013 | 57 | 枫树坞 | 枫树岭 | 陈家源 | 60 | 2014 | |
27 | 银子坞 | 威 坪 | 青 山 | 85 | 2012 | 58 | 杂 坞 | 安阳 | 下栖梧 | 75 | 2014 |
28 | 坦子坞 | 旗 山 | 80 | 2015 | 59 | 石塔步底 | 下栖梧 | 75 | 2014 | ||
29 | 黄土坞 | 横 塘 | 80 | 2015 | 60 | 乌家塘 | 浪 川 | 占家 | 65 | 2015 | |
30 | 李家坞 | 威坪 | 横 塘 | 65 | 2012 | 61 | 上塘坞 | 洪家 | 85 | 2015 | |
31 | 马岭湾 | 千岛湖 | 进贤 | 95 | 2015 | ||||||
加固61座山(一)型山塘,工程总投资4290万元。 |
附表4
中小河流治理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流域名称 | 所在流域 | 长度(公里) | 所在乡镇 | 主要实施内容 | 投资(万元) | 实施年份 |
1 | 东源港 | 进贤溪 | 8 | 瑶山、屏门、临岐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4080 | 2011~2013 |
2 | 枫林港 | 枫林港 | 5 | 枫树岭镇、大墅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2400 | 2011~2015 |
3 | 云源港 | 云源港 | 6 | 王阜乡、宋村乡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2880 | 2011~2015 |
4 | 白马溪 | 枫林港 | 4 | 枫树岭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800 | 2011~2015 |
5 | 王家源 | 王家源 | 3 | 文昌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6 | 郁川溪 | 郁川溪 | 5 | 姜家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2250 | 2011~2015 |
7 | 界川溪 | 武强溪 | 3 | 汾口 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8 | 上梧溪 | 上梧溪 | 3 | 安阳乡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350 | 2011~2015 |
9 | 清平源 | 清平源 | 3 | 富文乡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350 | 2011~2015 |
10 | 武强溪 | 武强溪 | 3 | 汾口 镇、中洲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440 | 2011~2015 |
11 | 龙源溪 | 武强溪 | 3 | 汾口 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12 | 商家源 | 商家源 | 3 | 里商乡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13 | 七都源 | 七都源 | 3 | 威坪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350 | 2011~2015 |
14 | 六都源 | 六都源 | 2 | 威坪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900 | 2011~2015 |
15 | 五都源 | 五都源 | 3 | 威坪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16 | 富溪源 | 富溪源 | 3 | 石林镇 | 新建加固防洪堤、堰坝 | 1200 | 2011~2015 |
汪家源山洪沟治理 | 5 | 千岛湖镇 | 沟道疏浚、护岸堤防 | 968 | 2011 | ||
合计 | 65 | 27988 |
附表5 中心村防洪设施建设建设任务 | ||||||
中心村名称 | 规划区面积(km2) | 规划防洪标准(年一遇) | 长度(km) | 建 设 内 容 | 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份 |
汾口镇茅屏村 | 0.56 | 10 | 1 | 堤防、拦水堰坝 | 85 | 2011~2015 |
威坪镇唐村村 | 8 | 20 | 6 | 堤防、拦水堰坝 | 510 | 2011~2015 |
威坪镇叶家村 | 9 | 20 | 7 | 堤防、拦水堰坝 | 595 | 2011~2015 |
临岐镇溪口村 | 2 | 20 | 1 | 堤防、拦水堰坝 | 85 | 2011~2015 |
姜家镇双溪村 | 1.5 | 20 | 6 | 堤防、拦水堰坝 | 510 | 2011~2015 |
姜家镇郭村村 | 2.5 | 5 | 堤防、拦水堰坝 | 425 | 2011~2015 | |
文昌镇潭头村 | 12.77 | 20 | 6 | 堤防、拦水堰坝 | 510 | 2011~2015 |
安阳乡下栖梧村 | 20 | 10 | 10 | 堤防、拦水堰坝 | 850 | 2011~2015 |
大墅镇大墅村 | 9.5 | 10 | 7 | 堤防、拦水堰坝 | 595 | 2011~2015 |
大墅镇上坊村 | 20.98 | 10 | 3.5 | 堤防、拦水堰坝 | 298 | 2011~2015 |
富文乡富文村 | 8 | 20 | 2 | 堤防、拦水堰坝 | 170 | 2011~2015 |
界首乡严家村 | 1.44 | 10 | 1 | 堤防、拦水堰坝 | 85 | 2011~2015 |
金峰乡景山村 | 1.33 | 10 | 2 | 堤防、拦水堰坝 | 170 | 2011~2015 |
鸠坑乡金塔村 | 15.45 | 20 | 4 | 堤防、拦水堰坝 | 340 | 2011~2015 |
浪川乡大联村 | 10 | 10 | 1.6 | 堤防、拦水堰坝 | 136 | 2011~2015 |
浪川乡芹川村 | 16 | 10 | 3 | 堤防、拦水堰坝 | 255 | 2011~2015 |
里商乡里商村 | 15.66 | 20 | 5.8 | 堤防、拦水堰坝 | 493 | 2011~2015 |
屏门乡屏门村 | 20 | 4.3 | 堤防、拦水堰坝 | 366 | 2011~2015 | |
千岛湖镇茂畈村 | 0.71 | 10 | 9 | 堤防、拦水堰坝 | 765 | 2011~2015 |
石林镇富德村 | 8 | 50 | 7 | 堤防、拦水堰坝 | 595 | 2011~2015 |
王阜乡王阜村 | 0.2758 | 20 | 6 | 堤防、拦水堰坝 | 510 | 2011~2015 |
枫树岭镇白马村 | 0.29 | 20 | 3 | 堤防、拦水堰坝 | 255 | 2011~2015 |
枫树岭镇铜山村 | 0.23 | 20 | 3.5 | 堤防、拦水堰坝 | 298 | 2011~2015 |
瑶山乡何家村 | 3 | 20 | 4.5 | 堤防、拦水堰坝 | 383 | 2011~2015 |
中洲镇中洲村 | 13.14 | 20 | 2.5 | 堤防、拦水堰坝 | 213 | 2011~2015 |
中洲镇余家村 | 14.03 | 20 | 2 | 堤防、拦水堰坝 | 170 | 2011~2015 |
梓桐镇慈溪村 | 2.6 | 20 | 2.74 | 堤防、拦水堰坝 | 233 | 2011~2015 |
梓桐镇杜井村 | 5.16 | 20 | 2.87 | 堤防、拦水堰坝 | 244 | 2011~2015 |
左口乡显后村 | 10 | 20 | 3.5 | 堤防、拦水堰坝 | 298 | 2011~2015 |
宋村乡宋村村 | 12 | 20 | 2.5 | 堤防、拦水堰坝 | 213 | 2011~2015 |
合计 | 125 | 10652 |
附表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主 要 建 设 内 容 | 受益人口(万人) | 投资(万元) | 实施年份 | 备注 |
1 | 界首5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6座、过滤池6只、蓄水池6只、输供水管道35.04km等。 | 0.1671 | 183 | 2011-2015 | 改建 |
2 | 浪川乡12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4座、过滤池4只、蓄水池17只、输供水管道204.05km等。 | 1.0473 | 1048 | 2011-2015 | 改建 |
3 | 宋村1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座、过滤池1只、蓄水池1只、输供水管道3.4km等。 | 0.029 | 28 | 2011-2015 | 改建 |
4 | 鸠坑6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0座、过滤池10只、蓄水池10只、输供水管道104.5km等。 | 0.2936 | 294 | 2011-2015 | 改建 |
5 | 枫树岭8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8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8只、输供水管道70.15km等。 | 0.2963 | 253 | 2011-2015 | 改建 |
6 | 安阳乡7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8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8只、输供水管道69.13km等。 | 0.2632 | 263 | 2011-2015 | 改建 |
7 | 汾口12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4座、过滤池4只、蓄水池4只、输供水管道80.34km等。 | 0.8021 | 660 | 2011-2015 | 改建 |
8 | 左口乡5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3座、过滤池13只、蓄水池12只、输供水管道122.4km等 | 0.3844 | 384 | 2011-2015 | 改建 |
9 | 瑶山1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3座、过滤池3只、蓄水池3只、输供水管道53.6km等。 | 0.1883 | 188 | 2011-2015 | 改建 |
10 | 姜家镇2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8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8只、输供水管道41km等 | 0.1129 | 113 | 2011-2015 | 改建 |
11 | 王阜乡9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4座、过滤池14只、蓄水池13只、输供水管道124.2km等。 | 0.6399 | 360 | 2011-2015 | 改建 |
12 | 大墅镇8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5座、过滤池4只、蓄水池5只、输供水管道199.87km等。 | 0.4702 | 430 | 2011-2015 | 改建 |
13 | 里商4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8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7只、输供水管道62.9km等。 | 0.1821 | 182 | 2011-2015 | 改建 |
14 | 临岐16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40座、过滤池40只、蓄水池40只、输供水管道237km等。 | 0.8746 | 896 | 2011-2015 | 改建 |
15 | 石林7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2座、过滤池12只、蓄水池10只、输供水管道142km等。 | 0.2862 | 393 | 2011-2015 | 改建 |
16 | 中洲13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2座、过滤池14只、蓄水池14只、输供水管道207.99km。 | 0.6344 | 640 | 2011-2015 | 改建 |
17 | 千岛湖7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3座、过滤池3只、蓄水池4只、输供水管道80.07km等 | 0.3009 | 402 | 2011-2015 | 改建 |
18 | 威坪25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22座、过滤池8只、蓄水池25只、输供水管道703.58km等。 | 1.6836 | 1654 | 2011-2015 | 改建 |
19 | 富文6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10座、过滤池11只、蓄水池10只、输供水管道71.11km等。 | 0.2545 | 255 | 2011-2015 | 改建 |
20 | 金峰7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6座、过滤池7只、蓄水池10只、输供水管道129.9km等。 | 0.4004 | 314 | 2011-2015 | 改建 |
21 | 文昌镇9个村饮用水工程 | 堰坝33座、过滤池33只、蓄水池31只、输供水管道147.7km等。 | 0.6115 | 624 | 2011-2015 | 改建 |
22 | 屏门乡4个村饮用水工程 | 蓄水池6只、输供水管道20km、消防栓、水表等。 | 0.3418 | 287 | 2011-2015 | 改建 |
合计 | 174个村 | 堰坝230座,过滤池219只,输供水管道2910km,蓄水池252只,管理房,二氧化氯发生器,消防栓,水表等。 | 10.26 | 9851 | 新增日供水能力 1.55万M3 |
附表7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所在地(乡镇) | 防渗渠道 | 加固堰坝 | 重建泵站 | 蓄水池 | 滴喷灌面积 | 投资 | 规划年 |
KM | 座 | 座 | 只 | 亩 | (万元) | |||
1 | 安阳 | 6.1 | 7 | 1 | 5 | 500 | 294 | 2011~2015 |
2 | 大墅 | 10.5 | 7 | 0 | 6 | 370 | 310 | 2011~2015 |
3 | 汾口 | 40.01 | 10 | 2 | 18 | 900 | 827 | 2011~2015 |
4 | 枫树岭 | 16.81 | 10 | 1 | 19 | 700 | 554 | 2011~2015 |
5 | 富文 | 9.13 | 7 | 0 | 19 | 550 | 396 | 2011~2015 |
6 | 姜家 | 56.3 | 8 | 2 | 15 | 400 | 850 | 2011~2015 |
7 | 界首 | 8.25 | 7 | 0 | 15 | 550 | 367 | 2011~2015 |
8 | 金峰 | 2.5 | 2 | 0 | 3 | 450 | 156 | 2011~2015 |
9 | 鸠坑 | 2 | 2 | 0 | 13 | 300 | 172 | 2011~2015 |
10 | 浪川 | 27.04 | 6 | 2 | 7 | 450 | 497 | 2011~2015 |
11 | 里商 | 10.16 | 7 | 1 | 8 | 650 | 378 | 2011~2015 |
12 | 临岐 | 9.38 | 8 | 2 | 4 | 300 | 307 | 2011~2015 |
13 | 屏门 | 9.23 | 10 | 1 | 13 | 200 | 353 | 2011~2015 |
14 | 千岛湖 | 6.88 | 4 | 0 | 23 | 850 | 405 | 2011~2015 |
15 | 石林 | 24.38 | 2 | 0 | 8 | 200 | 352 | 2011~2015 |
16 | 宋村 | 2.88 | 2 | 0 | 3 | 200 | 112 | 2011~2015 |
17 | 王阜 | 2.5 | 2 | 0 | 3 | 600 | 184 | 2011~2015 |
18 | 威坪 | 38.4 | 10 | 0 | 18 | 500 | 719 | 2011~2015 |
19 | 文昌 | 5.1 | 5 | 1 | 3 | 350 | 216 | 2011~2015 |
20 | 瑶山 | 5.55 | 10 | 0 | 13 | 1050 | 470 | 2011~2015 |
21 | 中洲 | 10.36 | 10 | 2 | 8 | 550 | 414 | 2011~2015 |
22 | 梓桐 | 29.05 | 10 | 1 | 18 | 500 | 634 | 2011~2015 |
23 | 左口 | 2.51 | 9 | 0 | 18 | 400 | 326 | 2011~2015 |
24 | 清溪新城 | 2 | 2 | 0 | 3 | 200 | 103 | 2011~2015 |
25 | 县林业局 | 0 | 0 | 2 | 10 | 260 | 115 | 2011~2015 |
26 | 开发公司 | 0 | 0 | 3 | 6 | 550 | 159 | 2011~2015 |
合 计 | 337.02 | 157.00 | 21.00 | 279.00 | 12530.00 | 9669 |
附表8
水电站工程重点建设任务(新建、续建、重建与技扩)
序号 | 水电站名称 | 所 在 乡 镇 | 所 在 河 流 | 新建或改造 | 装机台数 | 装机(kw) | 投资(万元) | 实 施 年 份 | 备 注 |
续建投资0.50亿元,报废云港1-3级电站 | |||||||||
1 | 唐村 | 威坪镇 | 七都源 | 新建 | 2 | 32000 | 16193 | 2009-2012年 | |
2 | 木瓜 | 中洲镇 | 武强溪 | 新建 | 2 | 5000 | 6200 | 2009-2011年 | 续建投资0.07亿元 |
3 | 迎将 | 屏门乡 | 进贤溪 | 新建 | 3 | 400 | 275 | 2011年 | |
4 | 天池 | 里商乡 | 商家源 | 新建 | 1 | 400 | 823 | 2013年 | |
5 | 宋村 | 宋村乡 | 云港 | 改造 | 2 | 480 | 245 | 2011年 | 增加装机280 kw |
6 | 大同坑 | 姜家镇 | 郁川溪 | 改造 | 3 | 880 | 456 | 2012年 | 增加装机220 kw |
7 | 汪宅 | 千岛湖 | 十九都源 | 改造 | 2 | 600 | 280 | 2015年 | |
8 | 秋源 | 屏门乡 | 进贤溪 | 改造 | 2 | 480 | 500 | 2015年 | 增加装机160kw |
9 | 皇后坪 | 里商乡 | 商家源 | 改造 | 2 | 480 | 220 | 2013年 | 增加装机160kw |
10 | 里商 | 里商乡 | 商家源 | 改造 | 2 | 480 | 550 | 2012年 | 增加装机440 kw |
11 | 红旗 | 汾口镇 | 武强溪 | 改造 | 1 | 320 | 80 | 2012年 | 增加装机120kw |
12 | 洄溪 | 中洲镇 | 武强溪 | 改造 | 2 | 800 | 350 | 2014年 | 增加装机35kw |
13 | 霞源 | 汾口镇 | 武强溪 | 改造 | 2 | 2000 | 850 | 2014年 | 增加装机500kw |
14 | 里桐 | 梓桐镇 | 梓桐源 | 改造 | 1 | 320 | 90 | 2014年 | |
“十二五”期间,新增水电装机3.06万kw,工程总投资10429万元。 |
附表9
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项目 名称 | 所在 位置 | 治理面积(km2) | 建 设 内 容 | 工程投资 (万元) | 实施 年份 |
1 | 界川溪 | 汾口镇 | 10.7 | 生态修复850hm2,排水沟4km,沉砂池60个,蓄水池80个,谷坊15万m3. | 317 | 2011 |
2 | 云溪 | 瑶山乡 | 17.2 | 生态修复1100hm2,排水沟7km,沉砂池90个,蓄水池50个,谷坊10万m3 | 551 | 2011 |
3 | 横塘源 | 左口乡 | 9.3 | 生态修复1100 hm2,排水沟7km,沉砂池90个,蓄水池50个,谷坊10万m3. | 279 | 2012 |
4 | 富丰源 | 界首乡 | 8.1 | 生态修复700 hm2,排水沟3km,沉砂池40个,蓄水池60个,谷坊13万m3. | 199 | 2012 |
5 | 五都源 | 威坪镇 | 10.9 | 生态修复600 hm2,排水沟3km,沉砂池70个,蓄水池50个,谷坊12万m3. | 336 | 2013 |
6 | 玉泉溪 | 姜家镇 | 7.4 | 生态修复530hm2,排水沟3km,沉砂池42个,蓄水池60个,谷坊12万m3. | 196 | 2014 |
7 | 汪宅溪 | 千岛湖镇 | 10.1 | 生态修复720hm2,排水沟3km,沉砂池50个,蓄水池60个,谷坊13万m3. | 278 | 2015 |
合计 | 73.7 | 2156 |
附表10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序号 | 河道名称 | 所在乡镇 | 整治长度(km) | 投资(万元) | 实施年份 |
1 | 进贤溪 | 瑶山乡、临岐镇 | 8 | 520 | 2011-2015 |
2 | 夏中溪 | 临岐镇 | 2 | 130 | 2011-2015 |
3 | 秋源溪 | 临岐镇、屏门乡 | 4 | 260 | 2011-2015 |
4 | 屏前溪 | 屏门乡 | 2 | 130 | 2011-2015 |
5 | 齐坑溪 | 屏门乡 | 3 | 195 | 2011-2015 |
6 | 凤川溪 | 临岐镇 | 3 | 195 | 2011-2015 |
7 | 雌龙源 | 左口乡 | 1 | 65 | 2011-2015 |
8 | 雄龙源 | 左口乡 | 1 | 65 | 2011-2015 |
9 | 云源港 | 宋村乡、王阜乡 | 6 | 390 | 2011-2015 |
10 | 红庙溪 | 王阜乡 | 1 | 65 | 2011-2015 |
11 | 七都源 | 威坪镇 | 4 | 260 | 2011-2015 |
12 | 0 | ||||
13 | 六都源 | 威坪镇 | 4 | 260 | 2011-2015 |
14 | 幸坑源 | 威坪镇 | 1 | 65 | 2011-2015 |
15 | 小五都 源 | 威坪镇 | 3 | 195 | 2011-2015 |
16 | 五都源 | 威坪镇 | 3 | 195 | 2011-2015 |
17 | 鸠坑溪 | 鸠坑乡 | 3 | 195 | 2011-2015 |
18 | 梓桐源 | 梓桐镇 | 5 | 325 | 2011-2015 |
19 | 黄家源 | 梓桐镇 | 3 | 195 | 2011-2015 |
20 | 龙泉溪 | 梓桐镇、姜家镇 | 3 | 195 | 2011-2015 |
21 | 玉泉溪 | 姜家镇 | 2 | 130 | 2011-2015 |
22 | 进坑 | 界首乡 | 1 | 65 | 2011-2015 |
23 | 郁川溪 | 姜家镇 | 5 | 325 | 2011-2015 |
24 | 横源 | 姜家镇 | 4 | 260 | 2011-2015 |
25 | 芹川溪 | 姜家镇、浪川乡 | 2 | 130 | 2011-2015 |
26 | 浪川溪 | 浪川乡 | 4 | 260 | 2011-2015 |
27 | 共梧溪 | 浪川乡 | 2 | 130 | 2011-2015 |
28 | 龙川溪 | 汾口镇 | 4 | 260 | 2011-2015 |
29 | 武强溪 | 汾口镇 | 8 | 520 | 2011-2015 |
30 | 扎溪 | 中洲镇 | 4 | 260 | 2011-2015 |
31 | 狭坑溪 | 汾口镇、中洲镇 | 1 | 65 | 2011-2015 |
32 | 叶村溪 | 中洲镇 | 2 | 130 | 2011-2015 |
33 | 龙门溪 | 汾口镇 | 2 | 130 | 2011-2015 |
34 | 龙源溪 | 汾口镇 | 2 | 130 | 2011-2015 |
35 | 丰家源 | 枫树岭镇 | 3 | 195 | 2011-2015 |
36 | 枫林港 | 枫树岭镇、大墅镇 | 7 | 455 | 2011-2015 |
37 | 铜山溪 | 枫树岭镇 | 3 | 195 | 2011-2015 |
38 | 洞溪源 | 大墅镇 | 2 | 130 | 2011-2015 |
39 | 上坊溪 | 大墅镇 | 4 | 260 | 2011-2015 |
40 | 桃林源 | 大墅镇 | 1 | 65 | 2011-2015 |
41 | 桐川溪 | 安阳乡 | 3 | 195 | 2011-2015 |
42 | 上梧溪 | 安阳乡 | 2 | 130 | 2011-2015 |
43 | 塔山源 | 里商乡 | 2 | 130 | 2011-2015 |
44 | 江村源 | 里商乡 | 1 | 65 | 2011-2015 |
45 | 商家源 | 里商乡 | 4 | 260 | 2011-2015 |
46 | 小岙溪 | 里商乡 | 3 | 195 | 2011-2015 |
47 | 向家源 | 里商乡 | 3 | 195 | 2011-2015 |
48 | 富溪源 | 石林镇 | 2 | 130 | 2011-2015 |
49 | 清平源 | 富文乡 | 5 | 325 | 2011-2015 |
50 | 聚壁源 | 富文乡 | 2 | 130 | 2011-2015 |
51 | 芹坑源 | 千岛湖镇 | 3 | 195 | 2011-2015 |
52 | 王家源 | 文昌镇 | 2 | 130 | 2011-2015 |
53 | 西河溪 | 文昌镇 | 2 | 130 | 2011-2015 |
54 | 浪洞源 | 文昌镇 | 2 | 130 | 2011-2015 |
55 | 十八都源 | 左口乡 | 2 | 130 | 2011-2015 |
56 | 左源 | 左口乡 | 1 | 65 | 2011-2015 |
57 | 十九都源 | 汪宅乡 | 1 | 65 | 2011-2015 |
58 | 锦坑溪 | 金峰乡 | 1 | 65 | 2011-2015 |
59 | 牛坑溪 | 金峰乡 | 1 | 65 | 2011-2015 |
合计 | 165 | 10725 |
附表11
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投资(万元) | 实施规划年份 |
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水利信息化等) | 1330 | 2011~2015 | |
2 | 水利普查 | 784 | 2011~2012 |
3 | 水行政执法支队 | 330 | 2011~2013 |
4 | 流域水权制度建设 | 100 | 2011~2015 |
5 | 水行政许可指导与管理制度建设 | 30 | 2011~2015 |
6 | 水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管理指导与制度建设 | 100 | 2011~2015 |
7 | 水价制度改革 | 30 | 2011~2015 |
8 | 节水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 50 | 2011~2015 |
9 | 节水型社会建设 | 695 | 2011~2015 |
10 | 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建设 | 50 | 2011~2014 |
11 | 水功能区监测站点建设 | 27 | 2011~2015 |
12 |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 | 39 | 2011 |
13 | 千岛湖水位台建设 | 300 | 2012~2013 |
合计 | 3865 |
附表12、“十二五”规划工程分年投资
序号 | 项目 | 分年投资(万元) | 合计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洄溪防洪水库(配套电站)工程 | 300 | 700 | 2500 | 4500 | 4500 | 12500 | |
1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1420 | 1440 | 960 | 720 | 710 | 5250 |
2 | 山塘除险加固工程 | 960 | 1070 | 720 | 735 | 805 | 4290 |
3 | 中小河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 5060 | 5940 | 5100 | 5910 | 5010 | 27020 |
4 | 中心村防洪设施建设 | 1650 | 1650 | 1950 | 2650 | 2852 | 10752 |
5 | 汪家源山洪沟治理 | 968 | 968 | ||||
6 | 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 | 495 | 200 | 695 | |||
7 | 农田水利设施工程 | 1870 | 1870 | 2000 | 2000 | 1929 | 9669 |
8 | 农村河道整治工程 | 2100 | 2100 | 2100 | 2100 | 2325 | 10725 |
9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3140 | 2910 | 2301 | 1000 | 500 | 9851 |
10 | 水电站工程 | 4720 | 2596 | 1043 | 1290 | 780 | 10429 |
11 | 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 868 | 478 | 336 | 196 | 278 | 2156 |
12 | 水利行业能力体系建设 | 1262 | 933 | 737 | 456 | 477 | 3865 |
13 | 合计 | 24813 | 21887 | 19747 | 21557 | 20166 | 108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