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窗口(资源库) >>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首页) >> 互动平台 >> 国土课堂

2020年地球日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0-12-18信息来源: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什么是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纪念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今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什么

   今年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动员自然资源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伟大实践,激发青少年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为保障自然系统生态功能的完好性和稳定性,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必须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约束,以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为“人类经济活动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土地面积”之间的关系,这是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生态学理论一般认为,用于生态保护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25—30%,才能整体上有效地维护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完好性,才能保证整体上的生态安全。其中,也包括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重要生态区域的生态修复等。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存在着相应的因果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次新冠病毒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热爱自然,就是热爱自己,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要尊重大自然的恩赐和施舍,用一颗敬畏之心去拥抱自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国家战略,并提出绿色和谐共享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同时还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发展思路,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说地球不是圆的

其实说地球是一个球体,只是一个概括,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平均半径为6378.38km,极半径为6356.89km的不规则球体。这里划重点:无论赤道半径还是极半径,都突出了平均,意思是无论赤道半径还是极半径都随地点不同而不同,比如南极半径就少了24—30米,而北极半径就高出了19米。所以确切的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

 

什么是自然资源

天然存在的(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目前,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国有自然资源包括13种:矿藏、水资源、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土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无线电频谱资源、海域、无居民海岛和空域。

 

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什么

寒武纪是显生宙的开始,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寒武纪是地质年代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亿—5.1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什么是冰川时期

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地球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降温变冷,形成冰期。特别是在前寒武纪晚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续时间很长的地质事件,通常称为大冰期。大冰期的时间尺度至少数百万年。大冰期内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气候冷暖交替和冰盖规模的扩展或退缩时期,这种扩展和退缩时期即为冰期和间冰期。

 

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质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4%

 

什么是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地质、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主要特点是:灾害损失在时空分布上相对集中、洪涝灾害呈现“北增南减”态势、台风登陆个数明显偏多、低温雨雪冰冻和旱灾发生时段相对集中、地震活动下半年相对较强。

    

什么是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