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淳安政协第三期
【两会特刊】
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
4月12日,参加县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
委员们一致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务实精彩、亮点频闪,总结工作全面客观,分析形势深刻清醒,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工作部署切实可行,让人真切感受到政府务实的作风。大家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给予了高度认可,对新一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也深表赞同。
在讨论中,委员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梳理汇总如下:
第一组委员们认为,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力求在深绿产业和“飞地”经济的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继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整合扶持政策,注重宣传引领,补齐发展短板,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做好本县“米袋子”“菜篮子”供应,确保“两手抓、两战赢”;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高质量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纳入2020年的政府工作。
第二组委员们认为,要深耕细作“深绿产业”,进一步清晰产业导向,细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精准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加大校园防疫物资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备专职校医,进一步提升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第三组委员们认为,要研究建立生态特区建设“共建共享”体系,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谋划深绿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重点产业和路径举措;注重项目带动和龙头企业培育,大力推进深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进一步关爱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猎、经营野生动物等行为。
第四组委员们认为,要高度关注我县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继续加大政策帮扶力度,持续推动复工复产;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硬核”举措全力整治“抛荒”问题;认真制定深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政策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拉长生态农产品价值链,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聚焦深绿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生态特区建设的产业发展“正负清单”;强化财政绩效管理,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第五组委员们认为,要注重体育赛事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拓宽赛事举办面、优化举办时间、壮大市场主体等途径,进一步将体育旅游培育成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推进“飞地”联动招商,引导智谷大厦的招引企业在江东杭千扶贫开发区设置分支(生产)机构等,增加我县财政税收收入;加强消薄增收绩效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扎实有效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重视加强乡村临时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燃气管道公司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市场主体,开通网上“营业厅”,提高民生服务水平。
第六组委员们认为,要高度重视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超前谋划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发展等空间布局,精准项目定位,用足用好存量土地,实现“多规融合”;注重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无缝衔接,巩固“无违建县”创建成果,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第七组委员们认为,要勤练“内功”,视疫情形势变化,及时攻关国际市场,招徕国外游客;提前研判“亚运会”中后期效应,加快研究配套措施,推进旅游项目开发,促进体旅融合发展;加快淳东南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接轨高铁高速,改善出行环境;完善城区公交站点设置,优化公交线路和运行时间;积极支持物业企业发展,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第八组委员们认为,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结合防疫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持续推进“破旧立新、思想解放”,积极营造生态特区建设的浓厚氛围;更加重视生态特区的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制定深绿产业发展的导向目录,精准指导产业发展。
第九组委员们认为,要持续做精做优旅游产业、水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提升产业多样性、差异化,实现融合发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精准招商,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招商营商环境;积极优化人才招引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强化法治思维,树立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第十组委员们认为,要加快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进度,推动杭淳开高速项目尽早开工;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留住人才、留住企业、留住税源;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以生态制造业为引领,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对旅游服务业企业的补助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大研学旅行项目投入,打造高标准研学基地。
第十一组委员认为,要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和待遇保障,给予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更多政策保障;增加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投入,加大中小学校疫情防控物资储备,配备专业医护人员驻校指导;给予民办学校、幼儿园更多帮扶和政策支持;优化城区公共交通设施配套,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站点设置。
第十二组委员认为,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平战结合、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我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县120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围绕“数量充足、医术精湛、服务优质”的目标,切实加强对医卫队伍建设的投入和管理;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符合生态特区建设产业导向的高就业企业,助力百姓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