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乡镇窗口(资源库) >枫树岭镇 >政府工作报告 >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0-07-15 来源: 枫树岭镇 点击率:
  • 索引号:002512499/2020-12028
  • 文 号:0000
  • 发布机构:枫树岭镇
  •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乡镇工作报告
  • 公开日期:2020-07-15

政府工作报告

——在枫树岭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余慧梅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加会议的各位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下姜及周边地区“1+4”规划落地之年,是大下姜联合体建设开局之年,这一年,全镇上下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呼应总书记对我们热切的希望,不断树立新思想、新理念,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方式,坚持破旧立新,思想解放。在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大融合、大手笔、大治理”和“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的指导下,大下姜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834元,财政收入达到464万元,税收收入达到1059万元。社会投资、招商引资等指标超额完成任务。

一、破旧立新,在“两山”高水平转化上奋发作为

1.大下姜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省委、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加快实施“1+4”规划。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下姜三大园区、栀子园改造提升。探索与淳安农商银行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吸引33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先后建成运营上泉凤林居、麦浪二期、淳和之路等民宿,落地伊川振兴发展、沿店公社文旅体、隐熙叠翠山居、抹茶庄园等项目。新增之江新语馆、下姜人家、杭州书房、姜小馆、新凯旋等业态。大下姜全年共接待游客110.3万人次、住宿游客5.76万人次、旅游收入5541.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5.2%、10%、51.7%,其中下姜村接待游客73.37万人次,住宿游客5.22万人次,旅游收入4451.4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8.8%、11.3%、47.7%。下姜村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大下姜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深绿产业高质量布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培育深绿产业。全镇加快布局夏峰红高粱、铜山野生中药材、白马特色农产品、枫树岭乡村旅游等4个产业区块,鼓励片区共建共享、抱团发展。其中夏峰片区种植红高粱1559亩,高粱产量达到90余万斤,产值近1500万元;铜山片区新发展林下野生中药材1642亩;白马片区笋干产值达到400余万元,地瓜干预计产值1800余万元;枫树岭片区落地莫岛智能生态蜂业基地,在全镇布局5200桶智能蜂箱,着力发展“甜蜜事业”,每年租金收入达200万元。

3.消薄增收高质量推进。整合帮扶、移民等资金,建成丰家源共享酒厂、夏峰共享榨油厂、官川共享地瓜干加工厂,完成白马烘房设备改造升级,推进大桥头2000平方米农特产品深加工消薄园和夏峰3300平方米产业消薄园建设,积极招引凤凰庙冷冻蔬菜加工厂基地。巩固拓展入股联营、乡村职业经理人、村企合作等消薄新模式,其中下姜、大桥头实现了村民股份分红。目前全镇28个村均已完成“3010”任务,27个村完成“3020”目标。

二、久久为功,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持续发力

1.临湖整治成效明显。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全面完成10个临湖项目整治,其中6家工业企业、3家畜禽养殖类项目均已关停并全部拆除,1家企业完成异地搬迁。完成5处大棚房整治,并通过省级验收。加强临湖地带日常管控,全年共发现、处置问题7处,完成薛家源郑家庄村庄整治和沿雪线道路整治,优化临湖环境。在完成临湖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推进全域综合整治,全镇共垦造水32.5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8.756亩。

2.环境治理迎难而上。环境整治一直是我镇的短板,但全镇干部、群众始终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上努力同心,力求进步。开展“四有四比”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引导各村“赶学比超、赛场赛马”。深化农村治污运维,完成枫常线红线内6个污水终端选址重建,集镇 “污水零直排区”示范工程高分通过市级验收。建成源塘和薛家源市级精品村,启动伊川市级精品村和枫树岭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源塘村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江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枫树岭镇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3.主体意识持续激发。近年来,干部群众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虽然距离养成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等新风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新思想、新风俗、新习惯正在加快成形。如周二五大员集结日、“美丽8号”等好做法得到固化,“岭上巾帼”、“岭上工匠”、“岭上卫士”等队伍得到充实,“流动红旗”奖惩机制也日益被干部群众所接受。

三、坚守初心,在为人民谋幸福上努力奋斗

1.办好关键小事。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成22处危房改造,81宗农民建房审批,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5505本。完成324户低保户核查,246户低边户核查,清退不合规低边户56户。关心关爱农村困难群体,安排25万元帮扶资金用以保障低收入农户子女就学,为计生特殊家庭发放扶持资金19.2万元,持续推进残疾人助行、助听、助视工程。推进五保供养中心电梯加装,成为全县第一家安装电梯的农村敬老院。全面完成丰家源村省级地质灾害点剩余房屋搬迁治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夯实民生基础。加快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建成4家农村文化礼堂,新建7家养老照料中心,全镇正常运行的养老照料中心达到23家。完成7个村避灾安置场所、3个村生态公墓建设。集镇自来水厂项目顺利推进,基本完成4个村饮用水提升和22处分散式供水水源改造。枫常公路改建工程完成基础路基铺设,桥梁隧道也已基本完工。完成铜笋线1.2公里大中修。建成大下姜天然气集中供气点,完成大下姜移动5G基站布点。

3.优化社会治理。积极探索“一体两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新成立民兵巡防队、枫树岭镇民安救援中队,充实网格力量。落实“最多访一次”信访代办改革,打通信访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目的。推64848890”镇长热线,着力提升信访化解率,特别是在保大庆期间,全镇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入到平安巡防中,保障了社会稳定,让群众欢度国庆节,达到了“枫树岭人不出事,不惹事”的目的。

四、严管厚爱,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固本强基。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省市县纪律条例要求,加强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明确底线和红线。加强村干部管理,进一步树立规矩意识,确保干部队伍风清气正。始终关心关爱镇村干部成长,建立“一个班子成员+一个干部员+一个村干部”的“三个一”机制,注重在项目中锤炼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增强本领。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枫树岭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但问题也不容小觑。如在乡村振兴方面,路径依赖依然存在,人才依然是巨大短板。在消薄增收方面,村级自我探索主动意识仍旧不足,产业支撑亟待破解。在环境提升方面,垃圾分类仍不理想,距离“绣花”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队伍建设方面,部分干部面对新问题惯用老思维,老方法,缺乏创造力。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并加以解决。

 

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枫树岭镇立足 “十三五”规划收官,抢抓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机遇的一年,大下姜乡村振兴发展“1+4”规划将全面落地,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验收,省级美丽城镇将起步奠基,枫常公路将全面通车。这一年,全镇上下务必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一步破旧立新、思想解放,为“两山”高水平转化、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总体要求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和镇十五届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落实省市委提出的“三大四共”要求,促进联动、助力增收、探索创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决破旧立新,思想解放,强化上下同欲、担当作为,为深化枫树岭“五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主要经济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7%,完成2000万以上招商项目4个,地方财政收入按预算指标增长20%,游客人数增24%。生态环境类指标:全镇5条主要溪流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2%。社会民生类指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低于12%,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要高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一、 突出高标准保护,建设美丽生态样本

1.保护美丽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建设临湖生态缓冲带,推进108高程以下入湖口生态修复,防止湖水富营养化污染,确保总水质、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Ⅰ类;着力实施夏峰溪、白马溪流域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环境防控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增强环境质量;加大土地、湿地、水源地、森林、古树名木等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强化环境风险评估,对破坏生态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切实履行生态保护责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污水运维,提升污水管网纳管率和污水处理能力,着力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加强垃圾分类,下姜村要打造垃圾分类智能化处置示范村,探索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新模式;持续推进核心村美丽庭院改造,加强沿湖沿线建筑风貌管控,让农村更加美丽;加快伊川市级精品村、上江红高粱特色村、枫树岭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积极谋划、实施横山“栖水秘境康养胜地”、衍昌“红军村”等项目,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3.打造美丽城镇。加强集镇环境和秩序管理,压实街长责任制,持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确保今年成功拿下“国家卫生城镇”这一国字号荣誉。立足枫常公路改造通车的契机,推进入镇口景观提升。优化集镇功能布局,加快老板实业房产、农产品集中展销点、“游集市”集散中心、大下姜乡村振兴示范街区等项目落地,逐步打开城镇发展空间,建设符合“十个一”要求的省级美丽城镇,成为推动大下姜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力争在2021年成功创成省级美丽城镇。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形成深绿产业体系

1.高水准落地“1+4”规划。对标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立足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1+4”规划,抢抓生态红利、政策红利、制度红利,持续推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大下姜产业振兴展示馆、薛家源码头恢复、总书记走访点修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色遗址修复、五狼坞绿道慢行系统等项目建设;落地下姜启梦农园、莫岛蜂业研究中心、沿店公社文旅体等社会投资;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股份公司,探索入股联营、村企合作、产业上下游联盟等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品牌建设、营销推广上全面发力;主动服务大下姜文创园、伊川村“筑梦伊川”未来乡村探索项目,努力对接市人防达成异地发展飞地合作项目,加快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等山海协作项目落地,着力提升大下姜乡村振兴发展质量。

2.高水准发展深绿经济。立足“128”农林业振兴工程,启动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区建设,布局五处以上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大下姜核心区源塘智慧蜂谷基地和下姜中药材示范基地;深耕夏峰红高粱、铜山野生中药材、白马特色农产品等3个农业区块,新发展铜山片新增野生中药材1500亩,白马片香榧300亩,继续深化夏峰片红高粱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探索大下姜系列农产品基地生产标准,发挥白马地瓜干等农产品协会作用,推进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开通集镇-下姜游览线路,丰富枫树岭乡村旅游区块业态;加强与省市县党校、工会和高校合作,做大研学、培训、疗休养产业;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拓宽客源市场,着力构建营销在飞地、受益在本地的发展格局;推进文创村、文创基地建设,基本建成淳杨线绿色文创带和枫常线红色研学文创带

3.高水准推进消薄增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深刻总结和提炼书记进城卖山货、入股联营等消薄增收好经验、好做法,在全镇进行交流推广,2020年确保所有村全部完成“3020”目标,其中50%以上的村完成“4025”目标;整合帮扶、移民等资金,加快建成夏峰产业消薄园和大桥头农产品深加工消薄园,落地夏村面条加工厂;用好用实共享酒厂、榨油厂、地瓜干加工厂等消薄设施,提高土地亩产效益,提升消薄能力;继续探索土地集约经营、消薄飞地等消薄新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完善低收入户帮扶机制,做好兜底帮扶工作,基本解决因灾因病返贫现象。

三、着眼高品质生活,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1.深化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政府实事工程建设,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要实现全覆盖;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持续保障枫常公路改建工程无障碍施工,推进横山农居点建设,着力实施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农村饮用水改革成果,推进集镇和白马自来水厂建设,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加大科教文卫投入,进一步改造提升中小学校和农村卫生院设施,打造教育强镇、健康小镇。

2.强化惠民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继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做好新农合、新农保扩面工作;推进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失独家庭、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开展好“春风行动”、危房改造、低收入农户子女助学等帮扶活动,特别是要关注好年关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设大源、红光、衍昌等6个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口以上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扎实开展文明村、星级文化礼堂评选,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3.优化资源供给。扩大养老、医疗、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因病致贫困难群体的动态追踪机制,着力营造就业创业环境;推动品牌化、特色化学校建设,优化教学质量,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护校安园,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教育环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推进智能远程医疗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核心村公交微循环、公交“村村通”和枫树岭镇至千岛湖镇高铁站的快速公交线路建设。

四、聚焦高水准治理,巩固平安创建成果

1.搭建智慧治理平台。进一步优化“雪亮工程”,完善各行政村、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高清监控布点,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深化“四个平台”建设,借力5G技术,加快建成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慧化治理平台,探索接入农业、旅游等产业数据,打造综合性智慧治理中心,同时推动数据接入县“城市大脑”,实现城乡数据共建、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提升治理效率。

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合精神”,优化“最多访一次”信访代办改革,健全代办队伍,让干部多做事、群众少跑腿。用实“64848890”镇长热线,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全网格调解组织和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加强平安巡防队伍建设,用好平安通志愿汇手机APP,形成扁平化指挥大众化参与,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提升干事创业本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镇村干部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不断激发拼搏奋斗意识,提升实干担当能力,增强服务群众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提升依法执政能力。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对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农经报账等各个领域的廉政监管,打造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引导干部争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一流施工队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确保百姓满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再谋新篇。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凝心聚力、笃定实干,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为深化“五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打印】【 】【 背景颜色】【 辅助线】 【 关闭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499/2020-12028

发布机构

枫树岭镇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7-15

有效性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0-07-15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在枫树岭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余慧梅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加会议的各位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下姜及周边地区“1+4”规划落地之年,是大下姜联合体建设开局之年,这一年,全镇上下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呼应总书记对我们热切的希望,不断树立新思想、新理念,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方式,坚持破旧立新,思想解放。在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大融合、大手笔、大治理”和“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的指导下,大下姜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834元,财政收入达到464万元,税收收入达到1059万元。社会投资、招商引资等指标超额完成任务。

一、破旧立新,在“两山”高水平转化上奋发作为

1.大下姜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省委、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加快实施“1+4”规划。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下姜三大园区、栀子园改造提升。探索与淳安农商银行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吸引33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先后建成运营上泉凤林居、麦浪二期、淳和之路等民宿,落地伊川振兴发展、沿店公社文旅体、隐熙叠翠山居、抹茶庄园等项目。新增之江新语馆、下姜人家、杭州书房、姜小馆、新凯旋等业态。大下姜全年共接待游客110.3万人次、住宿游客5.76万人次、旅游收入5541.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5.2%、10%、51.7%,其中下姜村接待游客73.37万人次,住宿游客5.22万人次,旅游收入4451.4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8.8%、11.3%、47.7%。下姜村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大下姜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深绿产业高质量布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培育深绿产业。全镇加快布局夏峰红高粱、铜山野生中药材、白马特色农产品、枫树岭乡村旅游等4个产业区块,鼓励片区共建共享、抱团发展。其中夏峰片区种植红高粱1559亩,高粱产量达到90余万斤,产值近1500万元;铜山片区新发展林下野生中药材1642亩;白马片区笋干产值达到400余万元,地瓜干预计产值1800余万元;枫树岭片区落地莫岛智能生态蜂业基地,在全镇布局5200桶智能蜂箱,着力发展“甜蜜事业”,每年租金收入达200万元。

3.消薄增收高质量推进。整合帮扶、移民等资金,建成丰家源共享酒厂、夏峰共享榨油厂、官川共享地瓜干加工厂,完成白马烘房设备改造升级,推进大桥头2000平方米农特产品深加工消薄园和夏峰3300平方米产业消薄园建设,积极招引凤凰庙冷冻蔬菜加工厂基地。巩固拓展入股联营、乡村职业经理人、村企合作等消薄新模式,其中下姜、大桥头实现了村民股份分红。目前全镇28个村均已完成“3010”任务,27个村完成“3020”目标。

二、久久为功,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持续发力

1.临湖整治成效明显。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全面完成10个临湖项目整治,其中6家工业企业、3家畜禽养殖类项目均已关停并全部拆除,1家企业完成异地搬迁。完成5处大棚房整治,并通过省级验收。加强临湖地带日常管控,全年共发现、处置问题7处,完成薛家源郑家庄村庄整治和沿雪线道路整治,优化临湖环境。在完成临湖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推进全域综合整治,全镇共垦造水32.5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8.756亩。

2.环境治理迎难而上。环境整治一直是我镇的短板,但全镇干部、群众始终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上努力同心,力求进步。开展“四有四比”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引导各村“赶学比超、赛场赛马”。深化农村治污运维,完成枫常线红线内6个污水终端选址重建,集镇 “污水零直排区”示范工程高分通过市级验收。建成源塘和薛家源市级精品村,启动伊川市级精品村和枫树岭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源塘村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江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枫树岭镇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3.主体意识持续激发。近年来,干部群众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虽然距离养成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等新风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新思想、新风俗、新习惯正在加快成形。如周二五大员集结日、“美丽8号”等好做法得到固化,“岭上巾帼”、“岭上工匠”、“岭上卫士”等队伍得到充实,“流动红旗”奖惩机制也日益被干部群众所接受。

三、坚守初心,在为人民谋幸福上努力奋斗

1.办好关键小事。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成22处危房改造,81宗农民建房审批,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5505本。完成324户低保户核查,246户低边户核查,清退不合规低边户56户。关心关爱农村困难群体,安排25万元帮扶资金用以保障低收入农户子女就学,为计生特殊家庭发放扶持资金19.2万元,持续推进残疾人助行、助听、助视工程。推进五保供养中心电梯加装,成为全县第一家安装电梯的农村敬老院。全面完成丰家源村省级地质灾害点剩余房屋搬迁治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夯实民生基础。加快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建成4家农村文化礼堂,新建7家养老照料中心,全镇正常运行的养老照料中心达到23家。完成7个村避灾安置场所、3个村生态公墓建设。集镇自来水厂项目顺利推进,基本完成4个村饮用水提升和22处分散式供水水源改造。枫常公路改建工程完成基础路基铺设,桥梁隧道也已基本完工。完成铜笋线1.2公里大中修。建成大下姜天然气集中供气点,完成大下姜移动5G基站布点。

3.优化社会治理。积极探索“一体两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新成立民兵巡防队、枫树岭镇民安救援中队,充实网格力量。落实“最多访一次”信访代办改革,打通信访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目的。推64848890”镇长热线,着力提升信访化解率,特别是在保大庆期间,全镇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入到平安巡防中,保障了社会稳定,让群众欢度国庆节,达到了“枫树岭人不出事,不惹事”的目的。

四、严管厚爱,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固本强基。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省市县纪律条例要求,加强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明确底线和红线。加强村干部管理,进一步树立规矩意识,确保干部队伍风清气正。始终关心关爱镇村干部成长,建立“一个班子成员+一个干部员+一个村干部”的“三个一”机制,注重在项目中锤炼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增强本领。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枫树岭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但问题也不容小觑。如在乡村振兴方面,路径依赖依然存在,人才依然是巨大短板。在消薄增收方面,村级自我探索主动意识仍旧不足,产业支撑亟待破解。在环境提升方面,垃圾分类仍不理想,距离“绣花”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队伍建设方面,部分干部面对新问题惯用老思维,老方法,缺乏创造力。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并加以解决。

 

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枫树岭镇立足 “十三五”规划收官,抢抓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机遇的一年,大下姜乡村振兴发展“1+4”规划将全面落地,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验收,省级美丽城镇将起步奠基,枫常公路将全面通车。这一年,全镇上下务必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一步破旧立新、思想解放,为“两山”高水平转化、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总体要求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和镇十五届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落实省市委提出的“三大四共”要求,促进联动、助力增收、探索创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决破旧立新,思想解放,强化上下同欲、担当作为,为深化枫树岭“五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主要经济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7%,完成2000万以上招商项目4个,地方财政收入按预算指标增长20%,游客人数增24%。生态环境类指标:全镇5条主要溪流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2%。社会民生类指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低于12%,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要高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一、 突出高标准保护,建设美丽生态样本

1.保护美丽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建设临湖生态缓冲带,推进108高程以下入湖口生态修复,防止湖水富营养化污染,确保总水质、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Ⅰ类;着力实施夏峰溪、白马溪流域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环境防控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增强环境质量;加大土地、湿地、水源地、森林、古树名木等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强化环境风险评估,对破坏生态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切实履行生态保护责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污水运维,提升污水管网纳管率和污水处理能力,着力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加强垃圾分类,下姜村要打造垃圾分类智能化处置示范村,探索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新模式;持续推进核心村美丽庭院改造,加强沿湖沿线建筑风貌管控,让农村更加美丽;加快伊川市级精品村、上江红高粱特色村、枫树岭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积极谋划、实施横山“栖水秘境康养胜地”、衍昌“红军村”等项目,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3.打造美丽城镇。加强集镇环境和秩序管理,压实街长责任制,持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确保今年成功拿下“国家卫生城镇”这一国字号荣誉。立足枫常公路改造通车的契机,推进入镇口景观提升。优化集镇功能布局,加快老板实业房产、农产品集中展销点、“游集市”集散中心、大下姜乡村振兴示范街区等项目落地,逐步打开城镇发展空间,建设符合“十个一”要求的省级美丽城镇,成为推动大下姜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力争在2021年成功创成省级美丽城镇。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形成深绿产业体系

1.高水准落地“1+4”规划。对标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立足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1+4”规划,抢抓生态红利、政策红利、制度红利,持续推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大下姜产业振兴展示馆、薛家源码头恢复、总书记走访点修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色遗址修复、五狼坞绿道慢行系统等项目建设;落地下姜启梦农园、莫岛蜂业研究中心、沿店公社文旅体等社会投资;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股份公司,探索入股联营、村企合作、产业上下游联盟等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品牌建设、营销推广上全面发力;主动服务大下姜文创园、伊川村“筑梦伊川”未来乡村探索项目,努力对接市人防达成异地发展飞地合作项目,加快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等山海协作项目落地,着力提升大下姜乡村振兴发展质量。

2.高水准发展深绿经济。立足“128”农林业振兴工程,启动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区建设,布局五处以上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大下姜核心区源塘智慧蜂谷基地和下姜中药材示范基地;深耕夏峰红高粱、铜山野生中药材、白马特色农产品等3个农业区块,新发展铜山片新增野生中药材1500亩,白马片香榧300亩,继续深化夏峰片红高粱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探索大下姜系列农产品基地生产标准,发挥白马地瓜干等农产品协会作用,推进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开通集镇-下姜游览线路,丰富枫树岭乡村旅游区块业态;加强与省市县党校、工会和高校合作,做大研学、培训、疗休养产业;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拓宽客源市场,着力构建营销在飞地、受益在本地的发展格局;推进文创村、文创基地建设,基本建成淳杨线绿色文创带和枫常线红色研学文创带

3.高水准推进消薄增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深刻总结和提炼书记进城卖山货、入股联营等消薄增收好经验、好做法,在全镇进行交流推广,2020年确保所有村全部完成“3020”目标,其中50%以上的村完成“4025”目标;整合帮扶、移民等资金,加快建成夏峰产业消薄园和大桥头农产品深加工消薄园,落地夏村面条加工厂;用好用实共享酒厂、榨油厂、地瓜干加工厂等消薄设施,提高土地亩产效益,提升消薄能力;继续探索土地集约经营、消薄飞地等消薄新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完善低收入户帮扶机制,做好兜底帮扶工作,基本解决因灾因病返贫现象。

三、着眼高品质生活,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1.深化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政府实事工程建设,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要实现全覆盖;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持续保障枫常公路改建工程无障碍施工,推进横山农居点建设,着力实施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农村饮用水改革成果,推进集镇和白马自来水厂建设,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加大科教文卫投入,进一步改造提升中小学校和农村卫生院设施,打造教育强镇、健康小镇。

2.强化惠民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继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做好新农合、新农保扩面工作;推进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失独家庭、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开展好“春风行动”、危房改造、低收入农户子女助学等帮扶活动,特别是要关注好年关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设大源、红光、衍昌等6个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口以上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扎实开展文明村、星级文化礼堂评选,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3.优化资源供给。扩大养老、医疗、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因病致贫困难群体的动态追踪机制,着力营造就业创业环境;推动品牌化、特色化学校建设,优化教学质量,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护校安园,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教育环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推进智能远程医疗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核心村公交微循环、公交“村村通”和枫树岭镇至千岛湖镇高铁站的快速公交线路建设。

四、聚焦高水准治理,巩固平安创建成果

1.搭建智慧治理平台。进一步优化“雪亮工程”,完善各行政村、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高清监控布点,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深化“四个平台”建设,借力5G技术,加快建成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慧化治理平台,探索接入农业、旅游等产业数据,打造综合性智慧治理中心,同时推动数据接入县“城市大脑”,实现城乡数据共建、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提升治理效率。

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合精神”,优化“最多访一次”信访代办改革,健全代办队伍,让干部多做事、群众少跑腿。用实“64848890”镇长热线,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全网格调解组织和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加强平安巡防队伍建设,用好平安通志愿汇手机APP,形成扁平化指挥大众化参与,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提升干事创业本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镇村干部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不断激发拼搏奋斗意识,提升实干担当能力,增强服务群众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提升依法执政能力。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对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农经报账等各个领域的廉政监管,打造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引导干部争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一流施工队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确保百姓满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再谋新篇。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凝心聚力、笃定实干,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为深化“五区”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