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杭州e融”,“信用+”让融资更容易
近日,“杭州市十大信用典型案例”名单出炉,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如何从解决信息不对称角度入手,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杭州e融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积极助力优化杭州市营商环境
为贯彻实施浙江省“融资畅通工程”,杭州市政府于2019年5月30日正式发布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杭州e融”或平台)。为积极落实国家信易贷相关政策要求,一年后“杭州e融”成功接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全国信易贷平台)。建成近两年以来,平台不断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促进守信主体融资的基础作用。
目前,“杭州e融”整合了杭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已上线网页、APP、微信H5和小程序等多个渠道入口,同步开发企业端、金融机构端、政府端、运营管理端业务系统,高效提供银企融资信息撮合功能,并配套实现企业认证授权、信用信息查询、惠企政策查询、数据监测分析、贷款补贴申报、实时消息推送等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力求从解决金融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着手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杭州 e 融撮合融资供需3.2万笔
累计授信金额突破900亿元
“杭州 e 融”自上线以来,积极与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合作,在平台基础融资撮合服务的基础上,上线“信用+”专项合作产品,并不断拓宽平台的外部渠道。
截至2021年3月底,平台注册企业及个体工商户7.2万家,入驻金融机构77家,上线金融产品290项,成功撮合融资供需3.2万笔,累计授信金额突破900亿元,在平台上申请贷款的企业中有77%获得授信,其中授信金额1000万以下的占比95%,信用(含担保)贷款占比36%,为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率提升和营商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杭州e融”创新引入“银行+信保+担保”机制,推出“杭信贷”产品。与市商务局合作,在平台上线“杭信贷”专项产品,通过“政策性信保+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融资闭环模式,为外贸企业提供纯信用、免抵押、成本低、速度快的融资服务,产品已成功入选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除了“银行+信保+担保”的创新引入之外,还进一步深化了知识产权领域合作,研发“商标贷”产品。与市市场监管局和银行在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开展深化合作,在专利权质押融资基础上,开发上线“商标贷”,丰富企业无形资产融资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新途径。
探索与金融机构联合建模,上线小微企业线上专项信用产品两项重要举措也在进行中。与杭州联合银行合作,融合平台企业信用数据,通过产品准入及联合建模合作,上线“小微e贷”专项信用产品,线上实时反馈信审结果和用信额度,实现企业信用贷款额度线上最高30万实时放款,线下最高额度可突破至200万。
进一步优化平台及功能
全方面照顾顾客需求
在平台现有常规信贷产品基础上,利用平台融合处理的数据,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合开发平台专项产品,如银行联合建模产品、政府激78励等特定领域合作产品、区县定制化差异产品、精准营销类信贷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更简易、更满足实际要求的信贷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专业、更深层次的信息产品服务。
丰富平台数据维度,深入挖掘数据信用价值。有效整合企业相关公共信用数据,丰富现有数据维度,积极利用人工智能、联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工具,在满足金融数据全面性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数据的“流动性”和 “可获取性”,帮助企业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和信审效率。
加强平台宣传及推广,扩大信易贷品牌效应。多渠道加强“杭州e融”的宣传推广工作,尤其对杭信贷、商标贷、小微e贷等已上线以及未来主推的信用专项信贷产品,扩大“杭州e融”和信易贷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主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