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对区、县(市)级人民政府开展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通知》(杭政教督办〔2022〕5号)要求,现将2021年度淳安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评报告进行公示。
广大干部群众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可通过来信、来电等形式,向淳安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反映。
公示时间:2022年 8月30日至2022年 9月3日
受理单位:淳安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通信地址:淳安县千岛湖镇四马巷1号201室,邮编:311700
联系电话:(0571)58323619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30日
淳安县人民政府2021年度履行教育职责
自查自评报告
淳安县人民政府
(2022年8月30日)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开展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通知》(杭政教督办〔2022〕5号)要求,我县结合2021年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认真开展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淳安地处浙江省西部,辖23个乡镇33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6万,是杭州地区唯一一个山区县。2019年至2021年财政收入分别为21.09亿、22.71亿、25.9亿,教育事业支出分别为8.12亿、9.47亿、10.28亿元。
全县共有学校110所,其中幼儿园40所,小学48所(含17所校区),初中13所,普高5所,职高2所,培智学校和电大教师进修学院各1所。学生42028人,其中幼儿9222人,小学生15856人,初中生8417人,普通高中学生5277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21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39人。
教职工4920人,其中专任教师4106人,高中572人,职高259人,初中933人,小学1589人,幼儿园714人,电大32人,培智学校7人。其中公办在编教职工3858人。
二、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淳安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工作来推动,在教育发展政策、教育投入和教育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加码加力,全县教育呈现平稳向好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履职得到新加强
1.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一是优先战略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创强、政府履职督导等为契机,通过目标引领、政策激励、强化保障、浓厚氛围等举措,全力推动淳安教育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二是政策引领扎实有效。高度关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的通知》《关于印发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等系列事关教育长远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淳安教育赋能增效。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制定《淳安县“清廉学校”建设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清廉教育”“清廉校园”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各类学校实现党建工作有效覆盖。连续三年获评全县“大党建”考核优秀。
2.优化教育工作决策机制。一是常委议教制度有效落实。认真贯彻常委议教制度,县委常委会先后7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双减”、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民办学校治理等工作,制定审议教育政策。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难题。二是领导联系学校成为常态。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专题调研教育工作。2021年度,共计有21位县级领导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指导。三是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将教育工作纳入对各乡镇、部门年度考核,推动教育发展各项任务有效落地,营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教育发展环境。
3.完善教育督导运行体制。一是督导委员会全面督导。成立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职能,统筹指导全县教育督导工作。二是督政督学队伍全面优化。构建督政和督学两支队伍,常态化、规范化履行工作职责,形成“教育局、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的督学管理机制。三是片区督学责任全面落实。配备8名专职督学,21名政府督学,19名兼职督学。教育系统层面按高中和区域划分设立7个督学责任区,对县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督导实现全覆盖。
(二)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发展得到新提升
1.编制配置充足保证。2021年,我县教育系统事业编制3743人,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方式配备教师3858人,教师总量比较充足。根据2021年11月发布的监测报告,幼小初高及中职等各类学校生师比分别达17:1,9.4:1,9.0:1,9.3:1,15.8:1,优于省监测目标值。
2.师资提能分类推进。遵循补短促优原则,优化培训经费使用,完善与高校合作办班模式,组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培养班,强化本土名师名校长培养。借力跨区域教共体、名师工作室、希望之光等载体,柔性引进省市名师来淳帮扶支教,按1:3比例建立师徒结对关系。截至目前,有正高级教师3名,实现从无到有。省教坛新秀11人。县级名校长16人,县级名师77人,县学科带头人395人。享受县政府人才津贴的各类人才119人,被认定为市级各类人才154人。2022年3人入围特级教师省级评定。
3.教师待遇明显提升。以国家督导为契机,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政策支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全面落实国家督导要求,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同步向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教师延伸,兑现杭州市委市政府“率先高于”承诺。
(三)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彰显新特色
1.五育并举全面落实。一是开足“五育”课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五育并举工作的指导意见》(淳教〔2020〕25 号),严格按照省市教育部门规定,开足开齐德智体美劳课程。二是构建“五节”载体。把五育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培育形成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劳动节”五大节为抓手,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的“五育工作”载体,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强化实践育人。坚持五育与党建、亚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科技、学农、研学等活动。淳安县在浙江省2020学年秋季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检测获浙江省的第一名。千岛湖初中、南景幼儿园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的《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在《人民日报》刊登。
2.德育成效有效彰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育为首”理念,建立健全德育制度。通过“强规矩意识做廉洁教师”专题教育和评师德议师能活动优化德育队伍,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坚持把思政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课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淳安中学“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团史、知农事、话共富”等主题活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四)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优质均衡取得新成效
1.教育投入只增不减。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我县出台《关于明确淳安县各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省定基本标准并逐年提高。在保障生均公用经费足额发放基础上,设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幼儿园)、普高学校“保运转经费”;特设教育品牌和教学质量奖,每年不低于1400万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近五年来,9所新建幼儿园、4所新建学校先后投入使用。
2.教师需求按标到位。教师编制有缺即补。各类学校教师编制配备到位。全县师生比约10:1,优于国家标准。教师待遇依法依规。以国家督导为契机,制定出台《关于建立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的通知》,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并同步向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教师延伸,兑现杭州市委市政府“率先高于”承诺。非编教师待遇有效保证,切实保障非编幼儿园教师待遇。2021年,我县幼儿园非编劳动合同制教师年人均工资收入约7.1万元。
3.教育装备有序更新。每年安排1200万元资金更新教育装备。2021学年先后投入9100余万元完成新建学校设备配置、更新计算机教室、购买专用校车70辆、改造学校“两堂两室”54所、实施电力增容和线路改造。经历年更新,基本实现学校无线网络、班级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电子化网络管理、校园监控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全覆盖。2022年智安校园建设、明眸工程纳入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1年争取教育部薄改项目建设资金825万元,进行相关设施设备提升。枫树岭镇小启用云机房,成为阿里巴巴“少年云助学计划”落地的第一所学校。
(五)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机制运行达到新高度
1.各类创建有序推进。近年来,我县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连续3年进位。2021年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荣获A等,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得分81.42分,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处于B等。学前教育普惠率、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均为100%,在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排名第一,学前教育公比占考核指标排名26县第5。目前已有千岛湖初中、千岛湖镇六小、青溪小学、富文中小创建成为省现代化学校。
2.教学水平持续回升。2022年高考,普高1858名学生一段上线1362名。其中淳中一段上线率100%,特控线上线278名,上线率达52.55%,比2021年高出6.45个百分点。入围北大、清华强基计划2人,其中1人被北大录取。
3.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双减”深入推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先完成。全县义务教育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学科类培训机构“两转一注销”办结率实现100%,实行“一课一销”,实现义务教育段课后服务实现学校、学段、有需求的学生三个“全覆盖”。县域内教共体建设全域覆盖,15所学校与西湖区、40所幼儿园与萧山区分别组建成跨区域教共体。富文中小乡村小规模学校改革成果入选教育部未来学校探索案例,梓桐镇小寄宿制学校改革实践成功入选《2020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典型案例。
4.教育布局渐进优化。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年撤并农村初中4所、小学7所(含校区),撤销独立建制改校区4所,新组建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2所,涉及学生6341人,教师1019人。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问题短板
淳安教育总体平稳向好,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教育工作仍有许多短板不足,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和淳安百姓对“美好教育”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1.教育基础距离现代化目标差距较大。生源萎缩趋势明显。2011-2021年,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生人数分别减少3296人、5122人、2309人。城乡差异比较突出。城乡之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存在,学校分布点多面广,“小校微班”现象普遍,学生在100人以下学校24所,占农村学校 60%。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中,14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差异系数指标,有3项未达标。
2.师资队伍距离高素质目标差距较大。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来看,专业教师高学历明显不足。目前,我县初中、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分别只有11人、46人,比例分别为1.18%、5.54%,远低于监测指标规定的8%和20%要求。学科领军人才明显不足。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比例分别只有0.07%和0.02%。
3.教育保障距离现代化目标差距较大。与创建标准有差距。
对标教育现代化县、现代化学校创建标准,公办幼儿园非编教师收入偏低,民办幼儿园教师年均收入与社平工资差距较大。校园保安待遇偏低,所招聘的校园保安年龄普遍偏大,初步统计年龄在60岁以上的保安占比为31%。与高质量发展有差距。县财政在保基本、守底线、保稳定方面已经负重运行,但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我们将充分把握国家和省市层面赋予淳安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创建引领、创新引领和品牌引领,全面履行教育职责,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借力“三引”,践行教育共富。一是引政策。坚持把重大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纳入县委县政府议事决策范围,进一步落实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教育的责任,抓好教育重要政策、重大任务落地。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依托省实施方案、市专项行动计划,积极争取教师激励名额倾斜,编制统筹、教师定向培养等教育帮扶政策落地;依托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积极争取教育扶持政策。二是引人才。探索完善柔性引才机制。积极争取省级“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来淳帮扶;借助名师乡村工作室,柔性引进一批特级和正高级教学名师;细化30名市级名师组团来淳支教服务举措,重点争取紧缺学科教师来淳支教。三是引资源。落实4所普通高中与市属名校集团化办学,借助集团化办学机制,引进市属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公益助力,探索实施乡村学校改革提升,在富文中心小学、梓桐镇中心学校实践基础上,着力打造乡村寄宿制学校改造提升淳安样板。持续抓好海亮教育集团合作办学、鲁冠球教育奖等公益事项落实落细。
2.注重“三优”,重构教育体系。一是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稳步推进小学以乡镇为中心、初中以片区为中心、高中以城区为中心的办学格局,在2021年整合撤并各类农村学校13所的基础上,2022年又完成6个校区整合撤并至乡镇中心学校。力争“十四五”期间通过布局调整,基本实现普高3所、初中10所、小学30所规划目标。二是优化教师配置。结合布局调整,同步组织对教师编制、实际配置、学科需求等进行系统梳理,采取缩减招聘人数、优化教师配置、探索跨系统合理流动等举措,力求城乡教师配置与学校布局调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三是优化资源供给。以未来社区建设为契机,高起点谋划珍珠半岛和坪山区块学区;以老城区学区优化为重点,探索实验小学和千岛湖镇七小集团化办学。认真落实学前教育设施专项规划要求,有序推进城区幼儿园建设项目。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不断趋向均衡,七项均衡差异系数中,小学有五项达标,初中有六项达标。
3.聚焦“三创”,接续教育创强。有序启动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对照“三创”目标,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系统梳理创建目标,着力完善学校专用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室多媒体、教师办公电脑等设施设备配置,努力谋求教育装备迭代升级。尤其注重把握数字化改革契机,借助教育魔方场景,探索构建智慧教育管理平台。二是改善教育均衡系数。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是我县教育最大软肋。我们将以创建为契机,重点围绕义务教育城乡均衡系数指标,一方面依托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绩效;另一方面着力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异。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体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着力改进和完善各项创建保障体系,力争各项创建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4.力争“三提”,重塑教育品牌。一是以淳中建校百年、三中建设为契机提升高中教育。遵循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淳中建校百年为契机,积极谋划推进淳中综合提升工程;同时,以淳安三中建设为引擎,突出淳中尖子生培养,提升二中、三中办学水平,构建“一重两普”办学格局。同步优化职业教育体系。二是以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为契机提升义务教育。以初中“提质强校”、乡镇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力争在标准化率达100%基础上,加快现代化学校创建步伐,为后续教育现代化县创建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以省对山区26县考核为契机提升学前教育。以省对县考核为导向,完善学前教育专项规划实施,逐步提升城区公办园学位供给,改进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努力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巩固100%的普及普惠率,确保山区26县普惠率首位、公占比领先目标。
今后,我们将牢牢把握迈向“共同富裕”阶段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聚焦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重点、锚定关键,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高水平建设淳安“美好教育”,在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县的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分享到: |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对区、县(市)级人民政府开展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通知》(杭政教督办〔2022〕5号)要求,现将2021年度淳安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评报告进行公示。
广大干部群众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可通过来信、来电等形式,向淳安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反映。
公示时间:2022年 8月30日至2022年 9月3日
受理单位:淳安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通信地址:淳安县千岛湖镇四马巷1号201室,邮编:311700
联系电话:(0571)58323619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30日
淳安县人民政府2021年度履行教育职责
自查自评报告
淳安县人民政府
(2022年8月30日)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开展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通知》(杭政教督办〔2022〕5号)要求,我县结合2021年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认真开展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淳安地处浙江省西部,辖23个乡镇33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6万,是杭州地区唯一一个山区县。2019年至2021年财政收入分别为21.09亿、22.71亿、25.9亿,教育事业支出分别为8.12亿、9.47亿、10.28亿元。
全县共有学校110所,其中幼儿园40所,小学48所(含17所校区),初中13所,普高5所,职高2所,培智学校和电大教师进修学院各1所。学生42028人,其中幼儿9222人,小学生15856人,初中生8417人,普通高中学生5277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21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39人。
教职工4920人,其中专任教师4106人,高中572人,职高259人,初中933人,小学1589人,幼儿园714人,电大32人,培智学校7人。其中公办在编教职工3858人。
二、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淳安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工作来推动,在教育发展政策、教育投入和教育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加码加力,全县教育呈现平稳向好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履职得到新加强
1.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一是优先战略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创强、政府履职督导等为契机,通过目标引领、政策激励、强化保障、浓厚氛围等举措,全力推动淳安教育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二是政策引领扎实有效。高度关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的通知》《关于印发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等系列事关教育长远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淳安教育赋能增效。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制定《淳安县“清廉学校”建设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清廉教育”“清廉校园”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各类学校实现党建工作有效覆盖。连续三年获评全县“大党建”考核优秀。
2.优化教育工作决策机制。一是常委议教制度有效落实。认真贯彻常委议教制度,县委常委会先后7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双减”、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民办学校治理等工作,制定审议教育政策。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难题。二是领导联系学校成为常态。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专题调研教育工作。2021年度,共计有21位县级领导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指导。三是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将教育工作纳入对各乡镇、部门年度考核,推动教育发展各项任务有效落地,营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教育发展环境。
3.完善教育督导运行体制。一是督导委员会全面督导。成立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职能,统筹指导全县教育督导工作。二是督政督学队伍全面优化。构建督政和督学两支队伍,常态化、规范化履行工作职责,形成“教育局、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的督学管理机制。三是片区督学责任全面落实。配备8名专职督学,21名政府督学,19名兼职督学。教育系统层面按高中和区域划分设立7个督学责任区,对县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督导实现全覆盖。
(二)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发展得到新提升
1.编制配置充足保证。2021年,我县教育系统事业编制3743人,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方式配备教师3858人,教师总量比较充足。根据2021年11月发布的监测报告,幼小初高及中职等各类学校生师比分别达17:1,9.4:1,9.0:1,9.3:1,15.8:1,优于省监测目标值。
2.师资提能分类推进。遵循补短促优原则,优化培训经费使用,完善与高校合作办班模式,组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培养班,强化本土名师名校长培养。借力跨区域教共体、名师工作室、希望之光等载体,柔性引进省市名师来淳帮扶支教,按1:3比例建立师徒结对关系。截至目前,有正高级教师3名,实现从无到有。省教坛新秀11人。县级名校长16人,县级名师77人,县学科带头人395人。享受县政府人才津贴的各类人才119人,被认定为市级各类人才154人。2022年3人入围特级教师省级评定。
3.教师待遇明显提升。以国家督导为契机,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政策支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全面落实国家督导要求,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同步向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教师延伸,兑现杭州市委市政府“率先高于”承诺。
(三)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彰显新特色
1.五育并举全面落实。一是开足“五育”课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五育并举工作的指导意见》(淳教〔2020〕25 号),严格按照省市教育部门规定,开足开齐德智体美劳课程。二是构建“五节”载体。把五育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培育形成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劳动节”五大节为抓手,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的“五育工作”载体,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强化实践育人。坚持五育与党建、亚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科技、学农、研学等活动。淳安县在浙江省2020学年秋季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检测获浙江省的第一名。千岛湖初中、南景幼儿园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的《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在《人民日报》刊登。
2.德育成效有效彰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育为首”理念,建立健全德育制度。通过“强规矩意识做廉洁教师”专题教育和评师德议师能活动优化德育队伍,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坚持把思政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课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淳安中学“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团史、知农事、话共富”等主题活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四)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优质均衡取得新成效
1.教育投入只增不减。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我县出台《关于明确淳安县各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省定基本标准并逐年提高。在保障生均公用经费足额发放基础上,设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幼儿园)、普高学校“保运转经费”;特设教育品牌和教学质量奖,每年不低于1400万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近五年来,9所新建幼儿园、4所新建学校先后投入使用。
2.教师需求按标到位。教师编制有缺即补。各类学校教师编制配备到位。全县师生比约10:1,优于国家标准。教师待遇依法依规。以国家督导为契机,制定出台《关于建立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的通知》,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并同步向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教师延伸,兑现杭州市委市政府“率先高于”承诺。非编教师待遇有效保证,切实保障非编幼儿园教师待遇。2021年,我县幼儿园非编劳动合同制教师年人均工资收入约7.1万元。
3.教育装备有序更新。每年安排1200万元资金更新教育装备。2021学年先后投入9100余万元完成新建学校设备配置、更新计算机教室、购买专用校车70辆、改造学校“两堂两室”54所、实施电力增容和线路改造。经历年更新,基本实现学校无线网络、班级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电子化网络管理、校园监控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全覆盖。2022年智安校园建设、明眸工程纳入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1年争取教育部薄改项目建设资金825万元,进行相关设施设备提升。枫树岭镇小启用云机房,成为阿里巴巴“少年云助学计划”落地的第一所学校。
(五)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机制运行达到新高度
1.各类创建有序推进。近年来,我县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连续3年进位。2021年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荣获A等,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得分81.42分,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处于B等。学前教育普惠率、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均为100%,在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排名第一,学前教育公比占考核指标排名26县第5。目前已有千岛湖初中、千岛湖镇六小、青溪小学、富文中小创建成为省现代化学校。
2.教学水平持续回升。2022年高考,普高1858名学生一段上线1362名。其中淳中一段上线率100%,特控线上线278名,上线率达52.55%,比2021年高出6.45个百分点。入围北大、清华强基计划2人,其中1人被北大录取。
3.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双减”深入推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先完成。全县义务教育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学科类培训机构“两转一注销”办结率实现100%,实行“一课一销”,实现义务教育段课后服务实现学校、学段、有需求的学生三个“全覆盖”。县域内教共体建设全域覆盖,15所学校与西湖区、40所幼儿园与萧山区分别组建成跨区域教共体。富文中小乡村小规模学校改革成果入选教育部未来学校探索案例,梓桐镇小寄宿制学校改革实践成功入选《2020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典型案例。
4.教育布局渐进优化。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年撤并农村初中4所、小学7所(含校区),撤销独立建制改校区4所,新组建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2所,涉及学生6341人,教师1019人。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问题短板
淳安教育总体平稳向好,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教育工作仍有许多短板不足,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和淳安百姓对“美好教育”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1.教育基础距离现代化目标差距较大。生源萎缩趋势明显。2011-2021年,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生人数分别减少3296人、5122人、2309人。城乡差异比较突出。城乡之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存在,学校分布点多面广,“小校微班”现象普遍,学生在100人以下学校24所,占农村学校 60%。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中,14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差异系数指标,有3项未达标。
2.师资队伍距离高素质目标差距较大。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来看,专业教师高学历明显不足。目前,我县初中、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分别只有11人、46人,比例分别为1.18%、5.54%,远低于监测指标规定的8%和20%要求。学科领军人才明显不足。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比例分别只有0.07%和0.02%。
3.教育保障距离现代化目标差距较大。与创建标准有差距。
对标教育现代化县、现代化学校创建标准,公办幼儿园非编教师收入偏低,民办幼儿园教师年均收入与社平工资差距较大。校园保安待遇偏低,所招聘的校园保安年龄普遍偏大,初步统计年龄在60岁以上的保安占比为31%。与高质量发展有差距。县财政在保基本、守底线、保稳定方面已经负重运行,但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我们将充分把握国家和省市层面赋予淳安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创建引领、创新引领和品牌引领,全面履行教育职责,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借力“三引”,践行教育共富。一是引政策。坚持把重大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纳入县委县政府议事决策范围,进一步落实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教育的责任,抓好教育重要政策、重大任务落地。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依托省实施方案、市专项行动计划,积极争取教师激励名额倾斜,编制统筹、教师定向培养等教育帮扶政策落地;依托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积极争取教育扶持政策。二是引人才。探索完善柔性引才机制。积极争取省级“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来淳帮扶;借助名师乡村工作室,柔性引进一批特级和正高级教学名师;细化30名市级名师组团来淳支教服务举措,重点争取紧缺学科教师来淳支教。三是引资源。落实4所普通高中与市属名校集团化办学,借助集团化办学机制,引进市属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公益助力,探索实施乡村学校改革提升,在富文中心小学、梓桐镇中心学校实践基础上,着力打造乡村寄宿制学校改造提升淳安样板。持续抓好海亮教育集团合作办学、鲁冠球教育奖等公益事项落实落细。
2.注重“三优”,重构教育体系。一是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稳步推进小学以乡镇为中心、初中以片区为中心、高中以城区为中心的办学格局,在2021年整合撤并各类农村学校13所的基础上,2022年又完成6个校区整合撤并至乡镇中心学校。力争“十四五”期间通过布局调整,基本实现普高3所、初中10所、小学30所规划目标。二是优化教师配置。结合布局调整,同步组织对教师编制、实际配置、学科需求等进行系统梳理,采取缩减招聘人数、优化教师配置、探索跨系统合理流动等举措,力求城乡教师配置与学校布局调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三是优化资源供给。以未来社区建设为契机,高起点谋划珍珠半岛和坪山区块学区;以老城区学区优化为重点,探索实验小学和千岛湖镇七小集团化办学。认真落实学前教育设施专项规划要求,有序推进城区幼儿园建设项目。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不断趋向均衡,七项均衡差异系数中,小学有五项达标,初中有六项达标。
3.聚焦“三创”,接续教育创强。有序启动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对照“三创”目标,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系统梳理创建目标,着力完善学校专用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室多媒体、教师办公电脑等设施设备配置,努力谋求教育装备迭代升级。尤其注重把握数字化改革契机,借助教育魔方场景,探索构建智慧教育管理平台。二是改善教育均衡系数。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是我县教育最大软肋。我们将以创建为契机,重点围绕义务教育城乡均衡系数指标,一方面依托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绩效;另一方面着力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异。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体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着力改进和完善各项创建保障体系,力争各项创建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4.力争“三提”,重塑教育品牌。一是以淳中建校百年、三中建设为契机提升高中教育。遵循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淳中建校百年为契机,积极谋划推进淳中综合提升工程;同时,以淳安三中建设为引擎,突出淳中尖子生培养,提升二中、三中办学水平,构建“一重两普”办学格局。同步优化职业教育体系。二是以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为契机提升义务教育。以初中“提质强校”、乡镇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力争在标准化率达100%基础上,加快现代化学校创建步伐,为后续教育现代化县创建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以省对山区26县考核为契机提升学前教育。以省对县考核为导向,完善学前教育专项规划实施,逐步提升城区公办园学位供给,改进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努力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巩固100%的普及普惠率,确保山区26县普惠率首位、公占比领先目标。
今后,我们将牢牢把握迈向“共同富裕”阶段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聚焦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重点、锚定关键,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高水平建设淳安“美好教育”,在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县的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