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窗口(资源库) > | 农业农村局 >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 乡村振兴 > |
分享到: |
淳安立足山区县发展实际,牢牢把握新乡贤发展资源,强化乡情纽带、优化服务保障、深化典型宣传,深入实施“乡贤帮老乡”共富工程,形成了以“大下姜”为代表的乡村共富项目,使新时代新乡贤成为助力乡村共富路上的“加速器”。截至目前,已招引新乡贤1703名,累计完成招引乡贤回归项目88个,总投资超23亿元,占乡镇招商项目80%以上,投入公益帮扶资金3500余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一、夯实基础强服务,凝聚“贤力量”
(一)建立资源台账。制定《淳安县新乡贤联谊会管理办法》,明确新乡贤入库标准,组织全县23个乡镇及学校、民政等部门开展在外新乡贤全面摸排,建立新乡贤资源库。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借助“浙统云”等平台补充完善新乡贤数据库。目前,已统计在库各类新乡贤1703名,新乡贤信息资源台账进一步完备。
(二)建立联谊组织。借助原有联系组织和商会,建立新乡贤联谊会、乡镇新乡贤联谊分会、异地新乡贤联谊会工作站、专门委员会等新乡贤联谊组织,强化对新乡贤群体的团结联合。目前已建立新乡贤联谊会1个、分会23个、村级组织83个、异地新乡贤联谊会工作站8个、海外工作站2个,“1+23+N”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新乡贤联谊组织工作格局日趋完善。设置财政专项资金,每年拨付160万元用于异地新乡贤联谊会工作站建设和招商引资,切实增强在外新乡贤回归家乡引导力度。
(三)建立服务体系。设立实体服务阵地,在统战之家嵌入新乡贤服务功能,高品质建成县级统战之家,乡镇统战之家23个,通过在重大节日和在外新乡贤返乡期间开展联谊交流活动,着力提升新乡贤联谊组织黏性。完善日常配套服务,启用“乡贤通”APP应用,开通“我为乡贤”十项服务、“乡贤为我”十条通道,服务次数达1638次。
(四)建立护航机制。升级淳商服务事项转办制度,将商会和新乡贤求助事项通过统战部及时转交至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提升事项办理效率。建立“共富圆桌会”制度,对新乡贤回归服务事项转办制度难以解决的用地用工、企业发展等堵点、难点问题,召集相关部门以圆桌会的形式集中把脉问诊、开方治病。
二、搭建通道强推进,发挥“贤动力”
(一)乡贤+产业,点燃创富主引擎。实施新乡贤回归“千人百项”工程,推动400余名新乡贤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回归,因地制宜投身家乡发展特色产业。高标准召开2022淳安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四届淳商大会,为新乡贤提供集中交流合作平台,现场签约招商项目14个,总投资额110亿元。实施“一乡一品”培育工程,因乡施策,扶持引导新乡贤参与新型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如枫树岭镇借用“下姜”知名度,组织18个行政村入股成立下姜梦公司,打造“下姜牌”系列产品,以共同参与实现红利共享。目前,淳安已培育新乡贤同心共富实践基地35个,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有力提升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二)乡贤+公益,织密助富保障网。聚焦低收入、“一老一小”和“弱能”群体,制定“众筹+共享”帮扶保障机制,引导新乡贤和新乡贤企业通过成立基金会、开展节日慰问、进行结对帮扶、助力消薄增收、提供就业岗位等多种途径,赋财、赋岗、赋能。截至目前,由新乡贤个人或群体设立的公益项目有大下姜共同富裕基金、淳安县教育发展基金、“孝爱”基金、国际服务爱心计划等8个,其中新乡贤倪健康个人捐助公益资金就达2000万元,累计已投入公益慈善资金3500余万元。
(三)乡贤+文化,绘就美富共享图。外引内育新乡贤文创项目,通过与文化艺术界新乡贤签订特聘专家聘用协议等方式,引进艺术工作室等新乡贤文化艺术企业,做大周边产业链,提升文化附加值。依托新乡贤之力,打造翰红墨香馆乡村文化阵地,指导成立“万梓千红”乡村文化创意者联盟,筹建农民书画合作社,吸纳培养“田野艺人”,形成独具乡村文化内涵的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精神共富。目前已成功打造梓桐书画小镇、屏门中国睦剧小镇等文化产业主导乡镇,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项目第四代传承人方浩然、国家一级演员王姝苹、书法兰亭奖获得者方建勋、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吴宗其等一批文化艺术名家。
(四)乡贤+治理,筑牢安富压舱石。搭建“党建引领、乡贤补位”治理架构,探索新乡贤与基层治理多元嵌入、深度融合治理模式,依托专业性强、见识广博、有威望的新乡贤群体,创新设立“新乡贤评议团”“群英智囊团”、新乡贤志愿者工作站等平台,广泛参与信访调解、产业规划、民生实事等村级事务治理,形成枫树岭镇“红枫服务队”、王阜乡“阜大姐”等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亮点。
三、阐扬光大强举措,擦亮“贤品牌”
(一)政治上真重视。做好新乡贤人才“引、聚、留”后半篇文章,完善新乡贤参政议政通道,推荐各领域优秀新乡贤成为“两代表一委员”,提升建言献策能力。将民营企业家、文化艺术工作者等新乡贤及时吸收进新联会、淳安旅港同乡会、基层商会等组织任职,进一步激发新乡贤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名誉村主任、共富指导员制度,引聚新乡贤参与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目前已有116名新乡贤通过推选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53名新乡贤成为名誉村主任和共富指导员。
(二)感情上真关怀。实施乡情延续工程,利用新乡贤过年返乡等时机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交流家乡发展情况、征集发展建议,并建立跟踪落实反馈制度,让割舍不断的情谊愈加深厚。落实县领导联系服务制度,开展“百名新乡贤大走访”活动,分级分类对新乡贤进行专人联系走访。2023年以来,已召开新乡贤座谈会52场次,走访新乡贤680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50余条,落实反馈118项。
(三)宣传上真到位。举办新乡贤联谊会会员代表大会、新乡贤论坛等活动,表彰对家乡发展和基层治理有突出贡献的新乡贤,评选出“新乡贤创新创业基地”7家、“新乡贤公益爱心奖”6名、“淳安文化传播杰出人物”3人。建立新乡贤馆,结合村文化礼堂、文化长廊等阵地,宣传展示新乡贤人物和事迹,充分激发新乡贤回报桑梓的积极性。开展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事迹征集活动,典型人物和事迹在《今日千岛湖》报和“千岛湖统战”公众号刊发,目前已刊发38期,宣传新乡贤人物76人。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3-11-23
有效性
淳安县创新打造“乡贤+”发展模式 推动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 2023-11-23
浏览次数:
淳安立足山区县发展实际,牢牢把握新乡贤发展资源,强化乡情纽带、优化服务保障、深化典型宣传,深入实施“乡贤帮老乡”共富工程,形成了以“大下姜”为代表的乡村共富项目,使新时代新乡贤成为助力乡村共富路上的“加速器”。截至目前,已招引新乡贤1703名,累计完成招引乡贤回归项目88个,总投资超23亿元,占乡镇招商项目80%以上,投入公益帮扶资金3500余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一、夯实基础强服务,凝聚“贤力量”
(一)建立资源台账。制定《淳安县新乡贤联谊会管理办法》,明确新乡贤入库标准,组织全县23个乡镇及学校、民政等部门开展在外新乡贤全面摸排,建立新乡贤资源库。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借助“浙统云”等平台补充完善新乡贤数据库。目前,已统计在库各类新乡贤1703名,新乡贤信息资源台账进一步完备。
(二)建立联谊组织。借助原有联系组织和商会,建立新乡贤联谊会、乡镇新乡贤联谊分会、异地新乡贤联谊会工作站、专门委员会等新乡贤联谊组织,强化对新乡贤群体的团结联合。目前已建立新乡贤联谊会1个、分会23个、村级组织83个、异地新乡贤联谊会工作站8个、海外工作站2个,“1+23+N”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新乡贤联谊组织工作格局日趋完善。设置财政专项资金,每年拨付160万元用于异地新乡贤联谊会工作站建设和招商引资,切实增强在外新乡贤回归家乡引导力度。
(三)建立服务体系。设立实体服务阵地,在统战之家嵌入新乡贤服务功能,高品质建成县级统战之家,乡镇统战之家23个,通过在重大节日和在外新乡贤返乡期间开展联谊交流活动,着力提升新乡贤联谊组织黏性。完善日常配套服务,启用“乡贤通”APP应用,开通“我为乡贤”十项服务、“乡贤为我”十条通道,服务次数达1638次。
(四)建立护航机制。升级淳商服务事项转办制度,将商会和新乡贤求助事项通过统战部及时转交至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提升事项办理效率。建立“共富圆桌会”制度,对新乡贤回归服务事项转办制度难以解决的用地用工、企业发展等堵点、难点问题,召集相关部门以圆桌会的形式集中把脉问诊、开方治病。
二、搭建通道强推进,发挥“贤动力”
(一)乡贤+产业,点燃创富主引擎。实施新乡贤回归“千人百项”工程,推动400余名新乡贤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回归,因地制宜投身家乡发展特色产业。高标准召开2022淳安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四届淳商大会,为新乡贤提供集中交流合作平台,现场签约招商项目14个,总投资额110亿元。实施“一乡一品”培育工程,因乡施策,扶持引导新乡贤参与新型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如枫树岭镇借用“下姜”知名度,组织18个行政村入股成立下姜梦公司,打造“下姜牌”系列产品,以共同参与实现红利共享。目前,淳安已培育新乡贤同心共富实践基地35个,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有力提升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二)乡贤+公益,织密助富保障网。聚焦低收入、“一老一小”和“弱能”群体,制定“众筹+共享”帮扶保障机制,引导新乡贤和新乡贤企业通过成立基金会、开展节日慰问、进行结对帮扶、助力消薄增收、提供就业岗位等多种途径,赋财、赋岗、赋能。截至目前,由新乡贤个人或群体设立的公益项目有大下姜共同富裕基金、淳安县教育发展基金、“孝爱”基金、国际服务爱心计划等8个,其中新乡贤倪健康个人捐助公益资金就达2000万元,累计已投入公益慈善资金3500余万元。
(三)乡贤+文化,绘就美富共享图。外引内育新乡贤文创项目,通过与文化艺术界新乡贤签订特聘专家聘用协议等方式,引进艺术工作室等新乡贤文化艺术企业,做大周边产业链,提升文化附加值。依托新乡贤之力,打造翰红墨香馆乡村文化阵地,指导成立“万梓千红”乡村文化创意者联盟,筹建农民书画合作社,吸纳培养“田野艺人”,形成独具乡村文化内涵的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精神共富。目前已成功打造梓桐书画小镇、屏门中国睦剧小镇等文化产业主导乡镇,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项目第四代传承人方浩然、国家一级演员王姝苹、书法兰亭奖获得者方建勋、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吴宗其等一批文化艺术名家。
(四)乡贤+治理,筑牢安富压舱石。搭建“党建引领、乡贤补位”治理架构,探索新乡贤与基层治理多元嵌入、深度融合治理模式,依托专业性强、见识广博、有威望的新乡贤群体,创新设立“新乡贤评议团”“群英智囊团”、新乡贤志愿者工作站等平台,广泛参与信访调解、产业规划、民生实事等村级事务治理,形成枫树岭镇“红枫服务队”、王阜乡“阜大姐”等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亮点。
三、阐扬光大强举措,擦亮“贤品牌”
(一)政治上真重视。做好新乡贤人才“引、聚、留”后半篇文章,完善新乡贤参政议政通道,推荐各领域优秀新乡贤成为“两代表一委员”,提升建言献策能力。将民营企业家、文化艺术工作者等新乡贤及时吸收进新联会、淳安旅港同乡会、基层商会等组织任职,进一步激发新乡贤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名誉村主任、共富指导员制度,引聚新乡贤参与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目前已有116名新乡贤通过推选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53名新乡贤成为名誉村主任和共富指导员。
(二)感情上真关怀。实施乡情延续工程,利用新乡贤过年返乡等时机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交流家乡发展情况、征集发展建议,并建立跟踪落实反馈制度,让割舍不断的情谊愈加深厚。落实县领导联系服务制度,开展“百名新乡贤大走访”活动,分级分类对新乡贤进行专人联系走访。2023年以来,已召开新乡贤座谈会52场次,走访新乡贤680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50余条,落实反馈118项。
(三)宣传上真到位。举办新乡贤联谊会会员代表大会、新乡贤论坛等活动,表彰对家乡发展和基层治理有突出贡献的新乡贤,评选出“新乡贤创新创业基地”7家、“新乡贤公益爱心奖”6名、“淳安文化传播杰出人物”3人。建立新乡贤馆,结合村文化礼堂、文化长廊等阵地,宣传展示新乡贤人物和事迹,充分激发新乡贤回报桑梓的积极性。开展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事迹征集活动,典型人物和事迹在《今日千岛湖》报和“千岛湖统战”公众号刊发,目前已刊发38期,宣传新乡贤人物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