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专题专栏 >推动共同富裕 浙江先行探索 >淳安行动 >

王阜乡胡家坪村:一个“边缘”山村的振兴之变

发布日期: 来源: 千岛湖新闻网 点击率:

初冬时节,阳光明媚,走进王阜乡胡家坪村,海拔888米的高山之上有着最佳观景视野:登高俯瞰,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极目远眺,云顶天池、高山梯田、精品酒店尽收眼底;环视四周,往来游客闲适赏景漫步行,田间村民喜获丰收采摘忙……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这样的胡家坪村很难让人将其与曾经的贫困空心村联系在一起,而这个偏远山村之所以能实现从“脏乱差“到“强富美”的华丽转身,得益于我县探索创新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集体参与、农民受益”的“新型帮共体”共富模式。

2021年,我县与上城区企业滨江集团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滨江集团在王阜乡胡家坪村投资5亿元,打造集观光、露营、越野、山地运动、高山农业体验等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项目。两年过去了,昔日的“边缘”山村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改头换面”的胡家坪村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桃源深处”,探寻答案。

从偏远山村到“世外桃源”

“家里老两口,门前一条狗。”这句顺口溜可以说是胡家坪村往日的真实写照。曾经的胡家坪村地处偏远,村中居住的多为老人,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人均收入处于淳安最低水平。村外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更加剧了村子的闭塞,从村里去县城,开车得要2小时。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农特产品“走不出去”,即便拥有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天赐的自然美景,也无人问津。

滨江集团的到来,为胡家坪村带来了渴望已久的转机。2021年9月,滨江集团与胡家坪村正式结成“帮共体”,分三年四期对胡家坪村进行公益改造,在董事长戚金兴的带领下,扩建公路、修建水库、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精品酒店……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截至11月底,胡家坪村下辖的6个自然村中,上塔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改造已全部完成,其余5个自然村的改造将在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除此之外,幼儿园、医疗站、托老所、村民食堂、邻里中心等一系列设施也将在明年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滨江集团围绕景区化村庄建设,流转200亩村集体土地打造欢乐农场、十里桃林等农旅融合产品,建成登山游步道、云龙峡谷景观带等景点项目,推动农村向景区、农民向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向旅游地商品转变。

“村子里现在焕然一新,云顶桃源酒店建成了、胡家坪的名声也远播四方,来村的游客渐渐多起来,村子成了网红村、家家都是打卡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家,欢声笑语也回来了。”胡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长木说。

如今的胡家坪村,“家里有老少,村里游客走”,村庄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环境品质持续提升,这座隐在深山的“世外桃源”正焕发新活力。

从外出闯荡到安心“归巢”

道路拓宽平整、水电规范入户、公共设施齐全……经过滨江集团的一系列改造,胡家坪村已然旧貌换新颜,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

“90后”的罗海珠就是其中之一。提及返乡的原因,曾在杭州工作的罗海珠直言:“村里这两年发展得太好了。不仅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好家里老少。孩子到了上托班的年纪,现在就盼着幼儿园早点建好呢!”

过去,年轻人不得不“背起行囊外出打工”,现在村子大变样,不仅有了名气、旺了人气,还聚起了“财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加入滨江集团成立的农业种植、卫生清洁、餐饮服务等工作组,就连周边村的村民也纷纷来胡家坪村找工作。

目前,胡家坪村共有17人返乡就业创业,近8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销农产品100余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总收入分别超75万元、1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300余个。用村民的话来说:“以前连梦里都不敢想得这么好。”

同为返乡人员詹胜林深有同感。早年在杭州从事电商工作的他现在是杭州千岛湖云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组组长,带领着手下的村民们从事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工作。

眼下正是高山蔬菜收获时节,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收萝卜,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68岁,最小的也有57岁,个个都是熟练工,拔萝卜、掰缨子,精拣、装袋,忙而不乱。“今年天气好,二十多个品种的蔬菜收获了十万多斤。”村民潘时美笑着说,“我们就在村里干活,每天能挣130元!”

采收后的高山农特产品将由滨江集团以兜底形式进行多渠道销售。而“兜底保障”之外,詹胜林也没有放下“老本行”,未来,他想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形式,推动农特产品电商化,让胡家坪的原生态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深山、“走进”千家万户,也让更多在外打拼的“游子”看到家乡的好“丰”景。

从引入“外援”到练好“内功”

作为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共同参与打造的“新型帮共体”,胡家坪村的“改造”基于市场逻辑的项目运营理念,政、企、村、民共同做好山水旅游开发、农品精深加工、房地流转改造等文章,让山村“绿色资产”变现增值。

两年间,胡家坪村的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显著提升,村民返乡就业创业,农特产品销售红火……村子“美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名头“响起来”了。“但是村子不能永远靠‘外援’,也要练好‘内功’。”罗长木说。

今年“十一”假期,胡家坪村客流量激增,单日接待量最高达上千人次。火热的旅游市场让村民们看到了机遇。盘活闲置农房、解锁“民宿经济”的想法也浮现在罗长木脑海中。

白云深处,一幢幢白墙黛瓦的乡村民居镶嵌在连绵群山里,别有一番风味。“目前有六七户人家报名,民宿改建已经在筹备中,主要面向中低端客户群体。”罗长木告诉记者。

未来的胡家坪村,精品酒店将与乡村民宿新旧共生,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往来游客慢下来、留下来,感受到“宿在民居、乐在乡间、游在山水”的优美意境,同时增加村民收入,推动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

而随着胡家坪村的改造逐渐完成,滨江集团也逐渐将视线转向全乡,将继续用5至7年时间,对王阜乡15个行政村全部进行改造。戚金兴表示,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亮点,要围绕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首先将启动改造的是在前往胡家坪村必经之路上的第一站——马山村。“目前我们已经做好了规划方案,主要是对沿路沿线环境和周边景点进行提升改造。”马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小英表示,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东风”。

胡家坪村的成功实践,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让企业家们看到了回馈乡村、参与公益的空间与路径。随着胡家坪村的“新型帮共体”农文旅综合项目获评全市首批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优秀案例,并逐步在全县范围推广,中南—大墅等多个“新型帮共体”正加快脚步落地,政、企、村、民共同奔“富”未来的美好乡村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开。

打印】【 】【 背景颜色】【 辅助线】 【 关闭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有效性

王阜乡胡家坪村:一个“边缘”山村的振兴之变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初冬时节,阳光明媚,走进王阜乡胡家坪村,海拔888米的高山之上有着最佳观景视野:登高俯瞰,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极目远眺,云顶天池、高山梯田、精品酒店尽收眼底;环视四周,往来游客闲适赏景漫步行,田间村民喜获丰收采摘忙……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这样的胡家坪村很难让人将其与曾经的贫困空心村联系在一起,而这个偏远山村之所以能实现从“脏乱差“到“强富美”的华丽转身,得益于我县探索创新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集体参与、农民受益”的“新型帮共体”共富模式。

2021年,我县与上城区企业滨江集团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滨江集团在王阜乡胡家坪村投资5亿元,打造集观光、露营、越野、山地运动、高山农业体验等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项目。两年过去了,昔日的“边缘”山村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改头换面”的胡家坪村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桃源深处”,探寻答案。

从偏远山村到“世外桃源”

“家里老两口,门前一条狗。”这句顺口溜可以说是胡家坪村往日的真实写照。曾经的胡家坪村地处偏远,村中居住的多为老人,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人均收入处于淳安最低水平。村外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更加剧了村子的闭塞,从村里去县城,开车得要2小时。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农特产品“走不出去”,即便拥有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天赐的自然美景,也无人问津。

滨江集团的到来,为胡家坪村带来了渴望已久的转机。2021年9月,滨江集团与胡家坪村正式结成“帮共体”,分三年四期对胡家坪村进行公益改造,在董事长戚金兴的带领下,扩建公路、修建水库、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精品酒店……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截至11月底,胡家坪村下辖的6个自然村中,上塔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改造已全部完成,其余5个自然村的改造将在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除此之外,幼儿园、医疗站、托老所、村民食堂、邻里中心等一系列设施也将在明年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滨江集团围绕景区化村庄建设,流转200亩村集体土地打造欢乐农场、十里桃林等农旅融合产品,建成登山游步道、云龙峡谷景观带等景点项目,推动农村向景区、农民向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向旅游地商品转变。

“村子里现在焕然一新,云顶桃源酒店建成了、胡家坪的名声也远播四方,来村的游客渐渐多起来,村子成了网红村、家家都是打卡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家,欢声笑语也回来了。”胡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长木说。

如今的胡家坪村,“家里有老少,村里游客走”,村庄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环境品质持续提升,这座隐在深山的“世外桃源”正焕发新活力。

从外出闯荡到安心“归巢”

道路拓宽平整、水电规范入户、公共设施齐全……经过滨江集团的一系列改造,胡家坪村已然旧貌换新颜,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

“90后”的罗海珠就是其中之一。提及返乡的原因,曾在杭州工作的罗海珠直言:“村里这两年发展得太好了。不仅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好家里老少。孩子到了上托班的年纪,现在就盼着幼儿园早点建好呢!”

过去,年轻人不得不“背起行囊外出打工”,现在村子大变样,不仅有了名气、旺了人气,还聚起了“财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加入滨江集团成立的农业种植、卫生清洁、餐饮服务等工作组,就连周边村的村民也纷纷来胡家坪村找工作。

目前,胡家坪村共有17人返乡就业创业,近8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销农产品100余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总收入分别超75万元、1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300余个。用村民的话来说:“以前连梦里都不敢想得这么好。”

同为返乡人员詹胜林深有同感。早年在杭州从事电商工作的他现在是杭州千岛湖云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组组长,带领着手下的村民们从事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工作。

眼下正是高山蔬菜收获时节,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收萝卜,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68岁,最小的也有57岁,个个都是熟练工,拔萝卜、掰缨子,精拣、装袋,忙而不乱。“今年天气好,二十多个品种的蔬菜收获了十万多斤。”村民潘时美笑着说,“我们就在村里干活,每天能挣130元!”

采收后的高山农特产品将由滨江集团以兜底形式进行多渠道销售。而“兜底保障”之外,詹胜林也没有放下“老本行”,未来,他想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形式,推动农特产品电商化,让胡家坪的原生态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深山、“走进”千家万户,也让更多在外打拼的“游子”看到家乡的好“丰”景。

从引入“外援”到练好“内功”

作为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共同参与打造的“新型帮共体”,胡家坪村的“改造”基于市场逻辑的项目运营理念,政、企、村、民共同做好山水旅游开发、农品精深加工、房地流转改造等文章,让山村“绿色资产”变现增值。

两年间,胡家坪村的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显著提升,村民返乡就业创业,农特产品销售红火……村子“美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名头“响起来”了。“但是村子不能永远靠‘外援’,也要练好‘内功’。”罗长木说。

今年“十一”假期,胡家坪村客流量激增,单日接待量最高达上千人次。火热的旅游市场让村民们看到了机遇。盘活闲置农房、解锁“民宿经济”的想法也浮现在罗长木脑海中。

白云深处,一幢幢白墙黛瓦的乡村民居镶嵌在连绵群山里,别有一番风味。“目前有六七户人家报名,民宿改建已经在筹备中,主要面向中低端客户群体。”罗长木告诉记者。

未来的胡家坪村,精品酒店将与乡村民宿新旧共生,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往来游客慢下来、留下来,感受到“宿在民居、乐在乡间、游在山水”的优美意境,同时增加村民收入,推动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

而随着胡家坪村的改造逐渐完成,滨江集团也逐渐将视线转向全乡,将继续用5至7年时间,对王阜乡15个行政村全部进行改造。戚金兴表示,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亮点,要围绕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首先将启动改造的是在前往胡家坪村必经之路上的第一站——马山村。“目前我们已经做好了规划方案,主要是对沿路沿线环境和周边景点进行提升改造。”马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小英表示,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东风”。

胡家坪村的成功实践,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让企业家们看到了回馈乡村、参与公益的空间与路径。随着胡家坪村的“新型帮共体”农文旅综合项目获评全市首批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优秀案例,并逐步在全县范围推广,中南—大墅等多个“新型帮共体”正加快脚步落地,政、企、村、民共同奔“富”未来的美好乡村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