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窗口(资源库) > | 枫树岭镇 > | 规划计划 > | 计划总结 > |
分享到: |
枫树岭镇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打算
今年来,枫树岭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锚定“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奋斗目标,紧扣新型城镇化建设总牵引,紧密结合“六大攻坚行动”,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科学统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好于预期的发展答卷。截止6月底,全镇18个行政村全部完成“8050”消薄增收目标。现将主要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
1.添动力促增收,交出产业发展“高分答卷”。
一是做实招商引资。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机制,对接企业客商达30余家,积极对接茶否科技、浙江中新能源(负碳药园)、赢甜集团、五狼坞中药材产业园、锦澜贸易总部等在谈企业项目,涉及总投资达2亿元。加快大晟劳务、方兴控股、云胜供应链总部、国科时代新能源等一批项目实质落地,大下姜创新创业中心进入实质化运营,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二是夯实农林本底。林田资源空间全面释放,农田水利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加速,着力推动“小改大”后半篇文章见效,落地大豆“千亩基地”一个、“百亩基地”三个,土地年租金达80余万元;国储林试点红利持续发大,岭上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配套栀子种植2000余亩,构建栀子全产业链体系,广泛促农增收。
三是焕活创新文旅。创新成立“一办两组”下姜文旅联合运营专班,开发出千岛湖大峡谷、共富后巷、共富集市、繁荣市集等新兴业态,丰富“共富后巷”“梦想前街”“休闲临溪”三条村内游玩线路,带动农户就业40余人,年人均增收6万元。继续探索文旅新增长极,五一期间,大型实景水上演出《梦开始的地方》一推出便吸引游客达4300余人次,下姜景区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收入415.1万,同比增长86.98%,形成百花齐放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四是提质红色培训。锚定“全国基层党员教育基地”目标建设,投资680余万元对抹茶庄园、高粱基地、蜜蜂谷、香榧基地等党建基地进行教学化提升改造,继续完善“三同”教育劳动场景,以文旅客厅承载为总牵引,联动白马红色展馆,聚焦特色课程、特色师资、特色线路设计着力将下姜村打造成杭州唯一、浙江一流、全国知名的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基地。截至6月底,下姜村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基地接待各类培训参观2万人次,其中一滴水研学营接待培训人员8340人,党课教育267场,广泛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2.聚合力夯基础,交出宜居宜业“示范答卷”。
一是农民集聚高质推进。成立专班、高位推动,全面细致做好转移集聚政策宣传、人员发动等工作,重点推进大源、横坑等高偏远村向县城及集镇转移,相关特色经验做法得到县委主要领导肯定,在全县作经验交流发言。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整自然村转移集聚3个点位共计9户34人的“安居券”发放、购房、腾退等工作,完成连片五户2点位67户224人搬迁,占全县转移总人数的18%,集聚效果显著。
二是山水风景更好呵护。实施净化行动,推动辖区企业碳减排,加快梓庆竹木等企业净化设备迭代升级,实现辖区企业排放“零污染”。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投资3000余万元对辖区河道流域进行精细修复,有效疏浚河道同时加快美丽河湖建设。截至目前,辖区内四条主河流水质和交接断面水质长期保持I类。巩固现有机制,下足绣花功夫,探索出源塘村“144分制”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垃圾分类好经验好模式;持续释放腾挪闲置房产资源,完成衍昌村数字乡村建设,力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成功创建。
三是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持续推进“141体系”迭代升级,借势“群众评议团”“老姜监察室”等特色民意调解互动平台,积极开展“三源”(警源、诉源、访源)“清零”行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塑造“岭上平安”多元治理品牌。依托大下姜“六和”工程平台,创新应急消防“1+1+N”闭环管理模式,成功举办全县防汛防台、磨心尖高山涉险风险防控等工作现场会,成功创建杭州市首批达标应急消防管理站。
3.惠民生增福祉,交出群众满意“暖心答卷”。
一是民生保障基础再夯实。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建提升供水站11座,新建提升水源堰坝30座,更新改造供水管网、输水管网113km,保障人人都能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实施道路大中修及危旧桥改造工程,确保交通网络内畅外达;完成毛家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官川、大源、鲁家田等快递末端站点,完成现有10个快递驿站改造升级,提升“一点多能”物流服务,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4条,实现行政村村级物流服务全覆盖。
二是公共服务品质再提升。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关键小事。“善居工程”扩边提质,完成14户困难家庭“一户一策”家居环境提升改造;“邻里守望互助”机制扩面升级,枫树岭村、白马村率先打造老年聚会中心,智慧助餐“一卡通吃”全力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进一步凸显;医健水平持续攀高,下姜村成立由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和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入驻的“专家工作室”,成功获评市级医疗保障服务示范点,源塘村成功通过健康村评审。
三是社会就业保障再优化。尽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主动调处劳动争议纠纷13起,涉及金额约66万元;出台枫籍新生考入“985”“211”高校、淳安中学和普高的现金奖励政策,并安排省级公益性实习岗位;搭建平台,依托大下姜“双创”中心,大力招引新就业人数120余人,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养。
二、下半年计划推进的重点工作
1.放大优势,以奋进姿态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争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践行上继续作示范。固本鲜活红底,深化“循迹溯源”系列工程打造,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重要指示学习贯彻上始终走在前,形成闭环管理机制,不断转化感恩之心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焕发亮丽红底,持续凝炼挖掘“四种人”、科技特派员等下姜政治理论和实践“富矿”,积极争取各类主体培训班次、国字号教育培训基地落地下姜,讲好下姜红色故事、枫树岭共富故事和淳安高质量发展故事。锻造纯正红底,突出勤廉并重,实施“领雁工程”,迭代“四种人”评价指数,优化提升“组团竞赛+认领攻坚+绩效评估”工作模式,升级“三认”“包网入户”等机制,打通乡村服务“最后一米”,打造全科型、综合型干部梯队,塑造“红星枫树岭”特色党建品牌。
2.立足特色,以奋进姿态实施绿色富民增收工程,争取在精准培育壮大产业强村富民上继续作示范。聚焦特色、依靠特色、放大特色,高质高效做好“土特产”“农文旅”融合文章。做透普惠林业,挖掘丰富山林资源,放大国储林试点红利,继续争取“林业标准地”改革试点落地,做精“栀子+”文章,加快岭上栀子产业园区建成运营,构建栀子全产业链体系,广泛促农增收,打造“以林富民”样板展示窗口。增值本底农业,农田水利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加速,林田资源空间全面释放,聚焦“投资-收益”闭环管理,谋划“小田变大田”后半篇文章,力争建成红高粱、地瓜干、高山蔬菜、水稻等作物种植与蛙鸭鱼动物养殖复合的高效生态、农旅融合、美丽田园现代农业综合体示范园区1个。焕活创新文旅,以文旅客厅为总牵引,放大下姜村“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聚光效应,力争建成大白马4A级景区,双向打造下姜至白马红色教育、下姜至姜家绿色精品游览线路,常态化开展水上实景演出,联动焕活全域山水风景人文资源,加快“浙里会、浙里赛、浙里演”等系列活动赛事、演出、会议举办,打造多元会址(赛事)样板地。
3.创新引领,以奋进姿态加快推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争取在宜居宜业和美城镇建设上继续作示范。盘活闲置资源,加快转移集聚房屋资源腾挪利用,围绕乡村能级提升,同步用好村庄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乡村生态颜值3.0计划,推动四大片区整体提升,明年力争“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落地。扩面乡村运营,迭代升级下姜运营经验模式,加快推动汪村村、衍昌村整村进入实质化营运,滚动推进,力争明年底大下姜核心发展区村庄运营团队(职业经理人)实现全覆盖,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要素共享、环境共保、文化共育、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实现区域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千万工程宜居宜业和美新图景。引育新兴人才,集聚资金资源优势,实施超常规人才待遇,在下姜村率先打破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资格审定、住房宅基地审批等方面的管理限制,实施“新下姜人”计划,出台系列落户落地制度,打造“新农人、新创客、新能人”三新造梦人培训基地,努力让创业创新人才集聚成为枫树岭镇、大下姜最鲜明的特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1.建议继续加大农民转移集聚力度。淳安地域面积辽阔,地势多为山地丘陵,村庄布局、人口居住较为分散,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行政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如,枫树岭镇辖区面积3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万,常住人口8000不到,最远村庄距离集镇通勤时间达1小时,老百姓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对“高偏远”村庄转移政策扶持力度,即给予连片五户搬迁率达到50%以上的村,剩余零星户的转移搬迁户可参照5户连片户政策执行,加大整村搬迁的可能性;另建议有意向向中心村转移搬迁的农户给予部分政策补助或者宅基地置换方式,加快合理集聚。
2.建议加大乡村运营人才保障力度。实施转移集聚工程后,各乡镇会释放出大量国土空间和山林资源,高质高效利用上述资源就需要引进专业的人(团队)进行综合开发运营。建议上级部门统筹资金资源优势,加大资金、资源、政策扶持力度,试行突破社员资格认定、社员分红等方面的限制,给予职称评定倾斜政策,大力招引“乡村运营官”,营造“来了就是淳安人”浓厚氛围,吸引更多人回到农村、建设农村。
3.建议加大对下姜村打造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基地支持力度。从2001年开始,下姜村先后成为习近平等七任省委书记的基层工作联系点,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莅临下姜村调研指导工作、六次书信往来,留下了如“争做四种人”“先富帮后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这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推动下姜村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和精神富矿。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党校等专业师资力量继续深入挖掘凝炼总结上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高校对接,争取更多党的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落地下姜村,进一步打响下姜村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品牌,着力打造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实践基地。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499/2024-30825
发布机构
枫树岭镇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4-11-14
有效性
枫树岭镇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11-14
浏览次数:
枫树岭镇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打算
今年来,枫树岭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锚定“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奋斗目标,紧扣新型城镇化建设总牵引,紧密结合“六大攻坚行动”,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科学统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好于预期的发展答卷。截止6月底,全镇18个行政村全部完成“8050”消薄增收目标。现将主要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
1.添动力促增收,交出产业发展“高分答卷”。
一是做实招商引资。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机制,对接企业客商达30余家,积极对接茶否科技、浙江中新能源(负碳药园)、赢甜集团、五狼坞中药材产业园、锦澜贸易总部等在谈企业项目,涉及总投资达2亿元。加快大晟劳务、方兴控股、云胜供应链总部、国科时代新能源等一批项目实质落地,大下姜创新创业中心进入实质化运营,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二是夯实农林本底。林田资源空间全面释放,农田水利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加速,着力推动“小改大”后半篇文章见效,落地大豆“千亩基地”一个、“百亩基地”三个,土地年租金达80余万元;国储林试点红利持续发大,岭上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配套栀子种植2000余亩,构建栀子全产业链体系,广泛促农增收。
三是焕活创新文旅。创新成立“一办两组”下姜文旅联合运营专班,开发出千岛湖大峡谷、共富后巷、共富集市、繁荣市集等新兴业态,丰富“共富后巷”“梦想前街”“休闲临溪”三条村内游玩线路,带动农户就业40余人,年人均增收6万元。继续探索文旅新增长极,五一期间,大型实景水上演出《梦开始的地方》一推出便吸引游客达4300余人次,下姜景区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收入415.1万,同比增长86.98%,形成百花齐放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四是提质红色培训。锚定“全国基层党员教育基地”目标建设,投资680余万元对抹茶庄园、高粱基地、蜜蜂谷、香榧基地等党建基地进行教学化提升改造,继续完善“三同”教育劳动场景,以文旅客厅承载为总牵引,联动白马红色展馆,聚焦特色课程、特色师资、特色线路设计着力将下姜村打造成杭州唯一、浙江一流、全国知名的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基地。截至6月底,下姜村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基地接待各类培训参观2万人次,其中一滴水研学营接待培训人员8340人,党课教育267场,广泛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2.聚合力夯基础,交出宜居宜业“示范答卷”。
一是农民集聚高质推进。成立专班、高位推动,全面细致做好转移集聚政策宣传、人员发动等工作,重点推进大源、横坑等高偏远村向县城及集镇转移,相关特色经验做法得到县委主要领导肯定,在全县作经验交流发言。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整自然村转移集聚3个点位共计9户34人的“安居券”发放、购房、腾退等工作,完成连片五户2点位67户224人搬迁,占全县转移总人数的18%,集聚效果显著。
二是山水风景更好呵护。实施净化行动,推动辖区企业碳减排,加快梓庆竹木等企业净化设备迭代升级,实现辖区企业排放“零污染”。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投资3000余万元对辖区河道流域进行精细修复,有效疏浚河道同时加快美丽河湖建设。截至目前,辖区内四条主河流水质和交接断面水质长期保持I类。巩固现有机制,下足绣花功夫,探索出源塘村“144分制”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垃圾分类好经验好模式;持续释放腾挪闲置房产资源,完成衍昌村数字乡村建设,力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成功创建。
三是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持续推进“141体系”迭代升级,借势“群众评议团”“老姜监察室”等特色民意调解互动平台,积极开展“三源”(警源、诉源、访源)“清零”行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塑造“岭上平安”多元治理品牌。依托大下姜“六和”工程平台,创新应急消防“1+1+N”闭环管理模式,成功举办全县防汛防台、磨心尖高山涉险风险防控等工作现场会,成功创建杭州市首批达标应急消防管理站。
3.惠民生增福祉,交出群众满意“暖心答卷”。
一是民生保障基础再夯实。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建提升供水站11座,新建提升水源堰坝30座,更新改造供水管网、输水管网113km,保障人人都能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实施道路大中修及危旧桥改造工程,确保交通网络内畅外达;完成毛家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官川、大源、鲁家田等快递末端站点,完成现有10个快递驿站改造升级,提升“一点多能”物流服务,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4条,实现行政村村级物流服务全覆盖。
二是公共服务品质再提升。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关键小事。“善居工程”扩边提质,完成14户困难家庭“一户一策”家居环境提升改造;“邻里守望互助”机制扩面升级,枫树岭村、白马村率先打造老年聚会中心,智慧助餐“一卡通吃”全力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进一步凸显;医健水平持续攀高,下姜村成立由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和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入驻的“专家工作室”,成功获评市级医疗保障服务示范点,源塘村成功通过健康村评审。
三是社会就业保障再优化。尽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主动调处劳动争议纠纷13起,涉及金额约66万元;出台枫籍新生考入“985”“211”高校、淳安中学和普高的现金奖励政策,并安排省级公益性实习岗位;搭建平台,依托大下姜“双创”中心,大力招引新就业人数120余人,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养。
二、下半年计划推进的重点工作
1.放大优势,以奋进姿态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争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践行上继续作示范。固本鲜活红底,深化“循迹溯源”系列工程打造,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重要指示学习贯彻上始终走在前,形成闭环管理机制,不断转化感恩之心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焕发亮丽红底,持续凝炼挖掘“四种人”、科技特派员等下姜政治理论和实践“富矿”,积极争取各类主体培训班次、国字号教育培训基地落地下姜,讲好下姜红色故事、枫树岭共富故事和淳安高质量发展故事。锻造纯正红底,突出勤廉并重,实施“领雁工程”,迭代“四种人”评价指数,优化提升“组团竞赛+认领攻坚+绩效评估”工作模式,升级“三认”“包网入户”等机制,打通乡村服务“最后一米”,打造全科型、综合型干部梯队,塑造“红星枫树岭”特色党建品牌。
2.立足特色,以奋进姿态实施绿色富民增收工程,争取在精准培育壮大产业强村富民上继续作示范。聚焦特色、依靠特色、放大特色,高质高效做好“土特产”“农文旅”融合文章。做透普惠林业,挖掘丰富山林资源,放大国储林试点红利,继续争取“林业标准地”改革试点落地,做精“栀子+”文章,加快岭上栀子产业园区建成运营,构建栀子全产业链体系,广泛促农增收,打造“以林富民”样板展示窗口。增值本底农业,农田水利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加速,林田资源空间全面释放,聚焦“投资-收益”闭环管理,谋划“小田变大田”后半篇文章,力争建成红高粱、地瓜干、高山蔬菜、水稻等作物种植与蛙鸭鱼动物养殖复合的高效生态、农旅融合、美丽田园现代农业综合体示范园区1个。焕活创新文旅,以文旅客厅为总牵引,放大下姜村“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聚光效应,力争建成大白马4A级景区,双向打造下姜至白马红色教育、下姜至姜家绿色精品游览线路,常态化开展水上实景演出,联动焕活全域山水风景人文资源,加快“浙里会、浙里赛、浙里演”等系列活动赛事、演出、会议举办,打造多元会址(赛事)样板地。
3.创新引领,以奋进姿态加快推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争取在宜居宜业和美城镇建设上继续作示范。盘活闲置资源,加快转移集聚房屋资源腾挪利用,围绕乡村能级提升,同步用好村庄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乡村生态颜值3.0计划,推动四大片区整体提升,明年力争“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落地。扩面乡村运营,迭代升级下姜运营经验模式,加快推动汪村村、衍昌村整村进入实质化营运,滚动推进,力争明年底大下姜核心发展区村庄运营团队(职业经理人)实现全覆盖,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要素共享、环境共保、文化共育、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实现区域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千万工程宜居宜业和美新图景。引育新兴人才,集聚资金资源优势,实施超常规人才待遇,在下姜村率先打破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资格审定、住房宅基地审批等方面的管理限制,实施“新下姜人”计划,出台系列落户落地制度,打造“新农人、新创客、新能人”三新造梦人培训基地,努力让创业创新人才集聚成为枫树岭镇、大下姜最鲜明的特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1.建议继续加大农民转移集聚力度。淳安地域面积辽阔,地势多为山地丘陵,村庄布局、人口居住较为分散,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行政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如,枫树岭镇辖区面积3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万,常住人口8000不到,最远村庄距离集镇通勤时间达1小时,老百姓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对“高偏远”村庄转移政策扶持力度,即给予连片五户搬迁率达到50%以上的村,剩余零星户的转移搬迁户可参照5户连片户政策执行,加大整村搬迁的可能性;另建议有意向向中心村转移搬迁的农户给予部分政策补助或者宅基地置换方式,加快合理集聚。
2.建议加大乡村运营人才保障力度。实施转移集聚工程后,各乡镇会释放出大量国土空间和山林资源,高质高效利用上述资源就需要引进专业的人(团队)进行综合开发运营。建议上级部门统筹资金资源优势,加大资金、资源、政策扶持力度,试行突破社员资格认定、社员分红等方面的限制,给予职称评定倾斜政策,大力招引“乡村运营官”,营造“来了就是淳安人”浓厚氛围,吸引更多人回到农村、建设农村。
3.建议加大对下姜村打造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基地支持力度。从2001年开始,下姜村先后成为习近平等七任省委书记的基层工作联系点,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莅临下姜村调研指导工作、六次书信往来,留下了如“争做四种人”“先富帮后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这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推动下姜村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和精神富矿。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党校等专业师资力量继续深入挖掘凝炼总结上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高校对接,争取更多党的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落地下姜村,进一步打响下姜村党的群众观“三同”教育品牌,着力打造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