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窗口(资源库) > | 梓桐镇 > | 政府工作报告 > |
分享到: |
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梓桐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各项工作要求,拼搏奋进,持续向前,在全县纵深推进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范例的新征程中展现“艺术梓桐”的担当和作为。
一、强基础促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延链发展湖羊产业。依托于已有的“万头羊场”湖羊养殖基地,通过联村共建的方式,从农牧渔协同带富、深加工延链致富、农文旅融合创富、强治理全面促富四个方向,不断打通、延长、强化梓桐湖羊产业链,构建湖羊产业“一点多元 延链发展”全新格局:这里的“一点”指的是以梓溪村石川坞“万头羊场”湖羊养殖基地为代表的梓桐湖羊产业发展试点,“多元”指的是以乡村“共富羊场”、“鱼羊鲜”渔业养殖、低收入农户“湖羊代养”、饲料秸秆种植为内容的“农牧渔”一产链;以湖羊生鲜加工、冷链仓储、冷链运输、阳光厨房生产加工为内容的“深加工”二产链;以湖羊乐园、湖羊展览馆为内容的“农文旅”三产链;以生活污水“零直排村”项目、村庄环境整治项目为内容的“环境美”生态链。
持续增强艺创产业。围绕艺术小镇建设,推动新建完成的新安文化展示馆、斫琴工坊等项目纳入到全新的艺术产业平台阵地中,继续加快推进沿溪的文创街区建设;在书画研学上,艺术培训学校的农民书画室正在不断扩大招生,加快农民书画变现的步伐,黄村艺术写生基地正在积极拓展研学市场,不断引入学生研学队伍,为集镇的餐饮、陶艺等配套服务带来无限商机;在景观打造上,按照“造艺术之景,为艺术所用”思路,全面推进美丽宜居村、精品村、未来乡村建设,将书画、戏曲、陶艺等艺术元素以墙绘、牌匾、小品等展现形式植入乡村景观打造,在保留原有风貌基础上,继续打造艺创卢家村等新一批特色村落。
全面挖掘农业产业。紧紧围绕艺术小镇发展的特色,立足自身实际,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引入艺术元素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完成各村消薄增收工作任务。不断推进“两叶两果”(茶叶、桑叶,番薯、山核桃)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连片发展甜玉米、毛豆、大葱、中药材等高效作物,挖掘各村优势农业资源,建立农业产业消薄基地;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钱进农业、娘心农品馆、文佳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兜底经营模式,与各村发展“订单式”农业。
二、优生态立标杆,推动艺术乡建再创新局面
绣花式管理绣出城镇新颜值。全力推进“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环境整治提升,不断改善镇村风貌,通过实施绣花式管理模式,扮靓“艺术小镇”的城镇新风尚。重点围绕“点上做靓”建设美丽村庄、“线上提升”打造“后亚运”风景赛道、“面上有序”深化集镇管理的三个维度,精细“绣花”的“手艺”,靓丽“小镇”的“颜值”。
高标准打造树立生态新标杆。围绕高水平建设“艺术小镇”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生态立镇”的底线不动摇,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重点项目推动、生态产业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大人才、资金、政策的多重扶持力度。抓好治污运维、垃圾分类、清洁乡村和河长制等日常监督管理,通过生态工程“月评月比”制度督促各村、运维公司等主体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
艺术化提升营造乡村新风尚。按照“造艺术之景,为艺术所用”思路,全面推进美丽宜居村、精品村、未来乡村建设,将书画、戏曲、陶艺等艺术元素以墙绘、牌匾、小品等展现形式植入乡村景观打造,继续打造艺创卢家村等新一批特色村落。同时推动艺术小镇建设由点及面,在建成一批艺术阵地基础上,开展集镇所在地杜井村文创街建设,增添融入诗词灯画、书法互动、梓桐十景等文化元素设计,并同步收储农民闲置房屋为驻镇艺术家打造创作空间,力争打造网红打卡一条街,为艺术小镇建设增添新动能。
三、保民生守平安,推动社会治理再提新能力
持续加强民生项目保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关注的现实困难问题。继续推进杜石线乡道大中修延伸工程建设,实施18个村农田专项债项目、姜桐供水站、饮用水单村供水提升项目等一批民生项目。惠及三联、河联、结蒙、卢家、唐家、常宁、杏富等13个村的第二水厂将正式投入使用。
持续增加社会事业扶持。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办好事,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求实效,在社会事务管理上创实绩。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阳光施保;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18个村村级照料中心的提升改造工作;推进惠残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持续优化社会治理模式。始终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基层治理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坚定党建引领、激发艺创优势、讲好梓桐故事,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举措,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通过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958/2024-30981
发布机构
梓桐镇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4-11-28
有效性
2024年全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11-28
浏览次数:
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梓桐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各项工作要求,拼搏奋进,持续向前,在全县纵深推进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范例的新征程中展现“艺术梓桐”的担当和作为。
一、强基础促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延链发展湖羊产业。依托于已有的“万头羊场”湖羊养殖基地,通过联村共建的方式,从农牧渔协同带富、深加工延链致富、农文旅融合创富、强治理全面促富四个方向,不断打通、延长、强化梓桐湖羊产业链,构建湖羊产业“一点多元 延链发展”全新格局:这里的“一点”指的是以梓溪村石川坞“万头羊场”湖羊养殖基地为代表的梓桐湖羊产业发展试点,“多元”指的是以乡村“共富羊场”、“鱼羊鲜”渔业养殖、低收入农户“湖羊代养”、饲料秸秆种植为内容的“农牧渔”一产链;以湖羊生鲜加工、冷链仓储、冷链运输、阳光厨房生产加工为内容的“深加工”二产链;以湖羊乐园、湖羊展览馆为内容的“农文旅”三产链;以生活污水“零直排村”项目、村庄环境整治项目为内容的“环境美”生态链。
持续增强艺创产业。围绕艺术小镇建设,推动新建完成的新安文化展示馆、斫琴工坊等项目纳入到全新的艺术产业平台阵地中,继续加快推进沿溪的文创街区建设;在书画研学上,艺术培训学校的农民书画室正在不断扩大招生,加快农民书画变现的步伐,黄村艺术写生基地正在积极拓展研学市场,不断引入学生研学队伍,为集镇的餐饮、陶艺等配套服务带来无限商机;在景观打造上,按照“造艺术之景,为艺术所用”思路,全面推进美丽宜居村、精品村、未来乡村建设,将书画、戏曲、陶艺等艺术元素以墙绘、牌匾、小品等展现形式植入乡村景观打造,在保留原有风貌基础上,继续打造艺创卢家村等新一批特色村落。
全面挖掘农业产业。紧紧围绕艺术小镇发展的特色,立足自身实际,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引入艺术元素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完成各村消薄增收工作任务。不断推进“两叶两果”(茶叶、桑叶,番薯、山核桃)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连片发展甜玉米、毛豆、大葱、中药材等高效作物,挖掘各村优势农业资源,建立农业产业消薄基地;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钱进农业、娘心农品馆、文佳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兜底经营模式,与各村发展“订单式”农业。
二、优生态立标杆,推动艺术乡建再创新局面
绣花式管理绣出城镇新颜值。全力推进“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环境整治提升,不断改善镇村风貌,通过实施绣花式管理模式,扮靓“艺术小镇”的城镇新风尚。重点围绕“点上做靓”建设美丽村庄、“线上提升”打造“后亚运”风景赛道、“面上有序”深化集镇管理的三个维度,精细“绣花”的“手艺”,靓丽“小镇”的“颜值”。
高标准打造树立生态新标杆。围绕高水平建设“艺术小镇”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生态立镇”的底线不动摇,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重点项目推动、生态产业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大人才、资金、政策的多重扶持力度。抓好治污运维、垃圾分类、清洁乡村和河长制等日常监督管理,通过生态工程“月评月比”制度督促各村、运维公司等主体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
艺术化提升营造乡村新风尚。按照“造艺术之景,为艺术所用”思路,全面推进美丽宜居村、精品村、未来乡村建设,将书画、戏曲、陶艺等艺术元素以墙绘、牌匾、小品等展现形式植入乡村景观打造,继续打造艺创卢家村等新一批特色村落。同时推动艺术小镇建设由点及面,在建成一批艺术阵地基础上,开展集镇所在地杜井村文创街建设,增添融入诗词灯画、书法互动、梓桐十景等文化元素设计,并同步收储农民闲置房屋为驻镇艺术家打造创作空间,力争打造网红打卡一条街,为艺术小镇建设增添新动能。
三、保民生守平安,推动社会治理再提新能力
持续加强民生项目保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关注的现实困难问题。继续推进杜石线乡道大中修延伸工程建设,实施18个村农田专项债项目、姜桐供水站、饮用水单村供水提升项目等一批民生项目。惠及三联、河联、结蒙、卢家、唐家、常宁、杏富等13个村的第二水厂将正式投入使用。
持续增加社会事业扶持。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办好事,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求实效,在社会事务管理上创实绩。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阳光施保;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18个村村级照料中心的提升改造工作;推进惠残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持续优化社会治理模式。始终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基层治理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坚定党建引领、激发艺创优势、讲好梓桐故事,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举措,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通过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