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窗口(资源库) > | 临岐镇 > | 规划计划 > | 计划总结 > |
分享到: |
临岐镇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冲刺之年,是百草临岐全面开启后亚运时代发展新阶段的起步之年,也是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全面建强“三支队伍”、市委扎实推进“两个主题年”、县委“六大攻坚行动”决策部署,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半年来,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干之风交出了一张质效双优的经济报表,展现了节节攀升的良好态势。
围绕中药材产业、生态制造业和总部经济三大方面开展招商工作,外出招商5余次,走访企业20余家,对接覆盆子山茱萸等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华电园区屋顶光伏、曼士元功能性总部等项目。成功落地招商引资产业项目2个,完成招商引资实际投入7253万元。全力推进美誉药业一期中药饮片共富项目、盈铭氢能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夏中村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产业重点项目,实现月月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加速推进盈铭氢能、夏中光伏项目进场施工并完成入统工作;顺利完成谷岭山水三块地主体验收工程,缩小原有计划进度。截至9月份,完成税收271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1385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3亿元,同比增长8.18%,限上服务业5.29亿元,同比增长234%,社零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74万元,新增中药材基地1279亩,新增规上工业1家,新增省科小企业3家,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数2家,实际到位资金1.02亿元。
半年来,我们持续巩固美丽城镇创建成果,坚持内外兼修、品质提升,一幅“中药飘香与村强民富交融并进”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动村集体和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约3000亩,其中覆盆子种植1700余亩,黄精种植1000余亩,白花前胡种植200余亩。推进“稻药轮作”示范基地建设,联合江中制药、修正等龙头企业,开发覆盆子、山茱萸等系列保健食品,覆杞原浆、黄精啤酒等药食同源产品增至11种。做大强村公司,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清单,坚持“补链延链强链”,先后开展“拨改投、补或贴”政策试点、“公司+合作社+农户”产销联结等机制的实践探索,改变了以往“村企民”中药材产销“零敲碎打”格局,不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9%,预计年底前1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8050”消薄目标。
半年来,我们时时牢记“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首要关键,切实扛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集全镇之力办成了一批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
持续推进转移集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总计12户43人,其中6户21人已完成安居卷发放、房屋腾退移交、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完成仰韩村、范村村县级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提升村级数字化管理能力。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站点建设,投入91万对溪口、新华等6个村共10个终端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淳安县东源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临岐镇区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三标段),投入500万元对汛期受损的防洪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根据省二级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完成镇综合文化站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叶家畈村、范村、审岭脚村等3个村级文化礼堂提升改造。注重教育事业发展,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校车运行工作调研,调整优化接送方案,完成临岐镇中心小学的屋顶雨棚的更换工作。启动临岐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临岐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输液室等维修改造。完成90周岁以上老人慰问64人,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大病保险20户,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33人次。
存在问题
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待提升。一是产业扩规的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集镇发展空间受限,部分项目落地困难,如“童心酒店、李时珍广场商旅综合体”等项目,当前实体经济培育仍需时日,产业园区运营绩效还有待体现,镇村两级财政运行需要努力开源节流(当前镇财政已经处于紧平衡状态)。旅游线路打造、健康产品开发、旅游配套服务、市场营销推广、游客引流入镇等方面仍需要动足脑筋。二是中药材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能力有待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不高,临岐镇乃至淳北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虽然占全县面积的80%以上,但也是处于低小散的农业初级发展模式,规模以上的示范性基地仍然较少(镇内仅建成里口村、范村村两处,尚未达到一定规模)。目前全镇中药材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初加工环节,在深加工以及下游市场拓展方面相对薄弱,产业链延伸不足,制约了中药产业生态做大做强。现有的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加工用地空间有限,如“作为中药材二产加工主要聚集区,临岐工业园区总工业用地400亩,目前剩余可用地为0,合浦初加工园区除汽修厂搬迁的6亩地,也暂无地可用”。缺乏优良的加工研发企业。“淳六味”中可用于全产业链开发的品种如黄精、覆盆子、山茱萸等产品研发的潜力巨大,但是企业的研发生产热度不高。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在数字中药信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等方面较为薄弱,缺乏中医药领域领军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能力的效率较低。特色品牌建设薄弱。重楼、三叶青等药材则尚未获得知识产权体系下的有效保护,难以达到药材优质优价的效果。同时,商标权保护体系建设较为滞后,致品牌效益难以体现。三是中药材产业致富带富氛围有待提升。中药材产业对于推动富民增收的发展定位并未充分彰显,临岐带动和集散作用目前也仅限于淳北及周边,县内大多数乡镇和群众对于中药材产业了解不多、信息不畅,产业做大缺少氛围。
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工作思路
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全力争取省农业农村厅“2025年度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和市农业农村局“2025-2027年杭州市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项目”,继续加强种苗繁育和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快完善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冷藏等配套设施;扩大“淳六味”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推动中药材产业与康养旅游业相融合,加快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
一产方面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
1.打造溪口村万公山中药材综合示范基地。重点对万公山约650亩山林整体进行连片开发利用,针对现有的山核桃林、杉木林,实施林下套种项目,套种品种以黄精为主,园地100亩进行覆盆子、芍药等中药材种植,打造可观赏、可研学、可采收的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招引专业机构进行运营。
2.继续扩大村集体50亩以上覆盆子基地。经过初步选址计划在里口村里熟坑、仰韩村、新华村打造覆盆子示范基地,面积约400亩。
3.提升范村村驼半坞林下套种黄精基地。拟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原有1756亩黄精基地上进行三叶青复合种植,提升亩产效益,目前该项目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正在申报2025-2027年杭州市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项目。
4.着力做好“非粮化”的后半篇文章。探索中药材种植新模式,在千岛湖研究院试验的基础上,推广稻药轮作模式,如浙贝母、元胡等,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5.论证并尝试连片山核桃林流转实施林下套种中药材项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散户种植中药材,带动淳北片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二产方面推进中药材加工项目:
1.叶家畈村中药材物流仓储加工中心。项目用地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新建黄精、覆盆子、山茱萸等淳安药食同源产品生产车间、冷库及原材料库、烘干房及发货周转场地。弥补现有园区已招引的保健食品企业生产场地紧张、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
2.以美誉药业、汉广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淳六味”本地药材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制造。利用村集体物业房,招引药食同源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落户。
三产方面加快项目研发进度:
1.建成种苗室内组培繁育中心。对溪口村原卸岭小学改造升级为中药材种苗室内组培繁育中心,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模拟自然环境下的生长条件,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和营养等条件,促使其快速生长和繁殖,保证全县中药材种植的优质种苗需求。
2.依托千岛湖研究院开展多种实验研究。从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药效成分合成调控、溯源体系建立等技术攻关,科学指导“淳六味”道地药材栽培,提升“淳六味”道地药材的品质。 如开展白花前胡甲素乙素成分研究,提升前胡道地品质。
3.加快开发健康食品。围绕山茱萸、覆盆子等临岐道地中药材资源与水饮料产业融合发展植物性功能饮品,提升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启动药食同源淳六味药膳预制菜项目,开展药膳、预制菜研发及展示、体验馆打造。
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方面:
做好便民服务,优化社会治理:
1.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水平,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培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消除服务盲区、优化服务细节。加强对网格队伍、娘家侬调解队、司法所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建立起一支能充分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平安建设队伍,培养出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讲速度重感情有温度的维稳队伍。
2.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关键领域。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巩固现代化学校创建成果,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村级体育健身公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和内容。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积极参与2024年度文化旅游活动评选的比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争取临岐镇李时珍广场——审岭脚紫槽岭隧道的自行车骑行线路项目立项,整合沿线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材交易市场、覆盆子采摘园、草莓园、具有药用价值的彩色稻田、紫槽岭古银杏树林等资源。
守护绿水青山,打造美丽乡村:
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剩余部分村污水处理终端设施进一步完善,更新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提升农污设施管网,整治农村三灰两黑污水,解决农户黑灰水直排、雨污合流等问题。
2.落实三级河长制度。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和“一河一策”治理方案,重视入湖溪流交接断面和重要河道“三色预”,继续加大流域水质提升措施力度,全力配合上级部门推进淳安县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3.贯彻垃圾分类政策。提升基础设施,落实“撤桶入户”,抓好长效管理,定期组织开展主要道路撤桶入户情况巡查,充分利用县分类办下拨的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撤桶入户”进行全镇范围推广,巩固“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村庄环境整治成果。
4.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加强露天禁烧工作,开展常态化宣传,定期进行巡查检查,对镇域内沿线施工工地扬尘问题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镇域重点工业企业、餐饮单位检查力度,积极组织应急减排清单内的企业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923/2024-30748
发布机构
临岐镇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9-10
有效性
临岐镇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09-10
浏览次数:
临岐镇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冲刺之年,是百草临岐全面开启后亚运时代发展新阶段的起步之年,也是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全面建强“三支队伍”、市委扎实推进“两个主题年”、县委“六大攻坚行动”决策部署,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半年来,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干之风交出了一张质效双优的经济报表,展现了节节攀升的良好态势。
围绕中药材产业、生态制造业和总部经济三大方面开展招商工作,外出招商5余次,走访企业20余家,对接覆盆子山茱萸等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华电园区屋顶光伏、曼士元功能性总部等项目。成功落地招商引资产业项目2个,完成招商引资实际投入7253万元。全力推进美誉药业一期中药饮片共富项目、盈铭氢能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夏中村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产业重点项目,实现月月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加速推进盈铭氢能、夏中光伏项目进场施工并完成入统工作;顺利完成谷岭山水三块地主体验收工程,缩小原有计划进度。截至9月份,完成税收271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1385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3亿元,同比增长8.18%,限上服务业5.29亿元,同比增长234%,社零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74万元,新增中药材基地1279亩,新增规上工业1家,新增省科小企业3家,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数2家,实际到位资金1.02亿元。
半年来,我们持续巩固美丽城镇创建成果,坚持内外兼修、品质提升,一幅“中药飘香与村强民富交融并进”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动村集体和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约3000亩,其中覆盆子种植1700余亩,黄精种植1000余亩,白花前胡种植200余亩。推进“稻药轮作”示范基地建设,联合江中制药、修正等龙头企业,开发覆盆子、山茱萸等系列保健食品,覆杞原浆、黄精啤酒等药食同源产品增至11种。做大强村公司,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清单,坚持“补链延链强链”,先后开展“拨改投、补或贴”政策试点、“公司+合作社+农户”产销联结等机制的实践探索,改变了以往“村企民”中药材产销“零敲碎打”格局,不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9%,预计年底前1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8050”消薄目标。
半年来,我们时时牢记“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首要关键,切实扛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集全镇之力办成了一批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
持续推进转移集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总计12户43人,其中6户21人已完成安居卷发放、房屋腾退移交、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完成仰韩村、范村村县级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提升村级数字化管理能力。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站点建设,投入91万对溪口、新华等6个村共10个终端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淳安县东源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临岐镇区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三标段),投入500万元对汛期受损的防洪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根据省二级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完成镇综合文化站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叶家畈村、范村、审岭脚村等3个村级文化礼堂提升改造。注重教育事业发展,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校车运行工作调研,调整优化接送方案,完成临岐镇中心小学的屋顶雨棚的更换工作。启动临岐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临岐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输液室等维修改造。完成90周岁以上老人慰问64人,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大病保险20户,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33人次。
存在问题
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待提升。一是产业扩规的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集镇发展空间受限,部分项目落地困难,如“童心酒店、李时珍广场商旅综合体”等项目,当前实体经济培育仍需时日,产业园区运营绩效还有待体现,镇村两级财政运行需要努力开源节流(当前镇财政已经处于紧平衡状态)。旅游线路打造、健康产品开发、旅游配套服务、市场营销推广、游客引流入镇等方面仍需要动足脑筋。二是中药材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能力有待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不高,临岐镇乃至淳北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虽然占全县面积的80%以上,但也是处于低小散的农业初级发展模式,规模以上的示范性基地仍然较少(镇内仅建成里口村、范村村两处,尚未达到一定规模)。目前全镇中药材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初加工环节,在深加工以及下游市场拓展方面相对薄弱,产业链延伸不足,制约了中药产业生态做大做强。现有的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加工用地空间有限,如“作为中药材二产加工主要聚集区,临岐工业园区总工业用地400亩,目前剩余可用地为0,合浦初加工园区除汽修厂搬迁的6亩地,也暂无地可用”。缺乏优良的加工研发企业。“淳六味”中可用于全产业链开发的品种如黄精、覆盆子、山茱萸等产品研发的潜力巨大,但是企业的研发生产热度不高。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在数字中药信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等方面较为薄弱,缺乏中医药领域领军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能力的效率较低。特色品牌建设薄弱。重楼、三叶青等药材则尚未获得知识产权体系下的有效保护,难以达到药材优质优价的效果。同时,商标权保护体系建设较为滞后,致品牌效益难以体现。三是中药材产业致富带富氛围有待提升。中药材产业对于推动富民增收的发展定位并未充分彰显,临岐带动和集散作用目前也仅限于淳北及周边,县内大多数乡镇和群众对于中药材产业了解不多、信息不畅,产业做大缺少氛围。
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工作思路
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全力争取省农业农村厅“2025年度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和市农业农村局“2025-2027年杭州市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项目”,继续加强种苗繁育和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快完善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冷藏等配套设施;扩大“淳六味”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推动中药材产业与康养旅游业相融合,加快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
一产方面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
1.打造溪口村万公山中药材综合示范基地。重点对万公山约650亩山林整体进行连片开发利用,针对现有的山核桃林、杉木林,实施林下套种项目,套种品种以黄精为主,园地100亩进行覆盆子、芍药等中药材种植,打造可观赏、可研学、可采收的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招引专业机构进行运营。
2.继续扩大村集体50亩以上覆盆子基地。经过初步选址计划在里口村里熟坑、仰韩村、新华村打造覆盆子示范基地,面积约400亩。
3.提升范村村驼半坞林下套种黄精基地。拟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原有1756亩黄精基地上进行三叶青复合种植,提升亩产效益,目前该项目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正在申报2025-2027年杭州市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项目。
4.着力做好“非粮化”的后半篇文章。探索中药材种植新模式,在千岛湖研究院试验的基础上,推广稻药轮作模式,如浙贝母、元胡等,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5.论证并尝试连片山核桃林流转实施林下套种中药材项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散户种植中药材,带动淳北片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二产方面推进中药材加工项目:
1.叶家畈村中药材物流仓储加工中心。项目用地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新建黄精、覆盆子、山茱萸等淳安药食同源产品生产车间、冷库及原材料库、烘干房及发货周转场地。弥补现有园区已招引的保健食品企业生产场地紧张、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
2.以美誉药业、汉广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淳六味”本地药材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制造。利用村集体物业房,招引药食同源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落户。
三产方面加快项目研发进度:
1.建成种苗室内组培繁育中心。对溪口村原卸岭小学改造升级为中药材种苗室内组培繁育中心,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模拟自然环境下的生长条件,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和营养等条件,促使其快速生长和繁殖,保证全县中药材种植的优质种苗需求。
2.依托千岛湖研究院开展多种实验研究。从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药效成分合成调控、溯源体系建立等技术攻关,科学指导“淳六味”道地药材栽培,提升“淳六味”道地药材的品质。 如开展白花前胡甲素乙素成分研究,提升前胡道地品质。
3.加快开发健康食品。围绕山茱萸、覆盆子等临岐道地中药材资源与水饮料产业融合发展植物性功能饮品,提升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启动药食同源淳六味药膳预制菜项目,开展药膳、预制菜研发及展示、体验馆打造。
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方面:
做好便民服务,优化社会治理:
1.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水平,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培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消除服务盲区、优化服务细节。加强对网格队伍、娘家侬调解队、司法所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建立起一支能充分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平安建设队伍,培养出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讲速度重感情有温度的维稳队伍。
2.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关键领域。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巩固现代化学校创建成果,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村级体育健身公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和内容。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积极参与2024年度文化旅游活动评选的比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争取临岐镇李时珍广场——审岭脚紫槽岭隧道的自行车骑行线路项目立项,整合沿线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材交易市场、覆盆子采摘园、草莓园、具有药用价值的彩色稻田、紫槽岭古银杏树林等资源。
守护绿水青山,打造美丽乡村:
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剩余部分村污水处理终端设施进一步完善,更新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提升农污设施管网,整治农村三灰两黑污水,解决农户黑灰水直排、雨污合流等问题。
2.落实三级河长制度。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和“一河一策”治理方案,重视入湖溪流交接断面和重要河道“三色预”,继续加大流域水质提升措施力度,全力配合上级部门推进淳安县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3.贯彻垃圾分类政策。提升基础设施,落实“撤桶入户”,抓好长效管理,定期组织开展主要道路撤桶入户情况巡查,充分利用县分类办下拨的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撤桶入户”进行全镇范围推广,巩固“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村庄环境整治成果。
4.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加强露天禁烧工作,开展常态化宣传,定期进行巡查检查,对镇域内沿线施工工地扬尘问题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镇域重点工业企业、餐饮单位检查力度,积极组织应急减排清单内的企业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