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 > | 规划计划 > | 计划总结 > |
分享到: |
2023年,淳安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科学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争先创优、主动作为,为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进党建引领工程建设,筑牢干事创业思想根基
1.政治立场更坚定。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读原著悟原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浙江考察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开展“以进取心对待干事创业、以平常心对待职务变动”专题讨论,全年共开展政治理论学习16次,组织青年干部开展“筑梦青春 争做最美民政人”演讲比赛活动,12名青年干部以民政人的角度诠释民政人在平凡岗位中不平凡。2.调查研究更深入。持续聚焦民生热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借助移动助联体、“三服务”、“一户一干部”等平台赴基层一线,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情,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想,从细节着手,解决群众“身边事”,助推民生工作提质增效。局班子成员以破解山区县养老服务难为切入点,赴各乡镇开展调研,先后走访村社老年食堂70余家,现场发现并整改安全问题42个。3.干部队伍更优化。7月份开展局中层干部调整工作,建立健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此次调整提拔中层正职5名,中层副职5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42.6岁降至38.2岁,优化了局中层干部年龄结构。
(二)推进“老有康养”工程建设,构造山区特色幸福颐养服务体系
1.县域养老设施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按照“四规合一”的要求,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环境条件等因素,编制《淳安县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基本明确中长期养老机构布局。出台《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管理办法》、《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实施办法》等制度,明确小区养老用房配建标准和管理要求。稳步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县养老中心二期工程进度超计划完成,年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131万元,完成总体工程形象进度的37.7%,六家中心镇养老院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1+6+N”县域养老布局基本成型。2.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超额完成,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家,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24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5.25人,位居全市第三、全省前十。加快构建实体化老年助餐体系,纵深推进以老年食堂建设为主、应急送餐为辅、数字赋能为补充的老年助餐工作模式,建成老年食堂运营实体346个,覆盖335个村(社区),覆盖率达92.8%,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五。结合山区县实际,在千岛湖镇探索“一卡通”智慧助餐和“村美团”送餐试点。成立淳安县助老助残助小联合会,整合、培育助老社会组织35家,引进物产中大金石集团的“中大朗颐”品牌机构参与汾口敬老院运营,开展银龄理发、助浴助洁、探访关爱等19项助老服务项目,年均服务超过10万人次。在枫树岭镇试点“邻里守望互助”微改革,探索建立“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四方协同机制,形成互助养老模式,开展“敲门问候”、“助餐助洁”等服务。3.养老补贴水平更加普惠。推行高龄普惠、失能照护与低保特惠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补贴电子津贴制度,目前受惠对象1.42余万人,月兑现64.06万分、兑现率85.9%。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优化高龄津贴发放程序,规范享受时间,调整发放标准,达到全市平均水平。4.疫情防控抓紧抓实。面对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新形势,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有序恢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养老机构实行有序开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全县养老机构“保健康、防重症”,未发生重症病例,感染情况始终在全市处于平均水平以下。先后投入150余万元采购各类防疫物资发放至养老机构,有效保障27家养老机构、1500余在院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落实养老机构纾困帮扶政策,全县公办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补助资金64.8万元。
(三)推进“弱有众扶”工程建设,强化精准高效大救助体系
1.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锚定推动困难群众享有与杭州主城区同等救助服务的目标,围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低于杭州市平均水平”的“两个不低于”,推动低保、特困和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与杭州主城区同标,居全省山区县前列。加强未保和儿童福利工作,配齐配强乡镇儿童福利督导员27人、村儿童主任(村社未保专岗)361人,夯实乡村两级未保工作力量,确保全县23家乡镇未保站规范运行、常态服务,落实解决全县82家规范型儿童之家的运维管理经费,确保“周周开门、月月活动”,持续有力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提前完成4个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任务。2.社会救助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淳安县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助联体品牌项目运维纳入省民政厅试点项目,目前我县全面完成县助联体改造提升,横向联动12个政府部门,汇聚5个群团组织、15家社会组织及公益慈善机构形成“1+12+N”救助矩阵,汇集惠民救助政策112条,社会帮扶服务21项;纵向贯通乡镇、村社两级助联体平台,构建以县级助联体为中心,覆盖23个乡镇、361个村社的“县、乡、村”三级救助服务网络。创新推出“移动助联体”服务,联动残联、医保等部门送政策、送服务到群众家门口,打通社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相关典型经验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县慈善联合总会配置专职人员4人,工作力量进一步夯实,培育现代慈善组织15家,推进“善居工程”,完成首批124户家庭的“一户一策”改造提升,相继设立“守护银龄”等慈善项目,累计募集善款200余万元,新增慈善信托310余万元,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大下姜富民慈善信托等三家单位获第一届“杭州慈善奖”。3.社会救助政策更加完善。通过优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备用金、救助渐退期等机制,实现“扩围提质、扩中提低”。出台《淳安县社会救助尽职免责办法(试行)》,结合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动态管理、资金发放、资金追回等主要环节,明确16种适用容错免责的情形,最大限度调动基层民政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县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有序,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精准的社会救助。4.社会救助对象更加精准。出台《淳安县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实施细则》,按照“每户必入、入户见人”的工作原则,全面进行入户走访,今年探访关爱,幸福清单送达率、家境年度复核率均达100%,对全县1.2万户低收入家庭进行动态监测,为2800余户触发预警的家庭提供帮扶救助,切实做到精准救助。下姜村社会救助案例被收入2023年全国救助工作现场会宣传视频。
(四)推进移民共富工程建设,优化暖心惠民移民管理体系
1.移民项目编排更合理。全年共安排355个项目,移民资金补助17808.43万元,成功争取2024-2025年度省水库移民共富示范项目2个。按照省市移民办移民资金后扶项目竣工验收率85%和项目资金支付率达到80%的省市考核要求,督促指导安全有序做好项目推进和资金拨付工作。2.移民资金使用更高效。创新出台《淳安县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分层分类竞争性奖补机制,提升移民资金绩效。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乡镇2022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涉及2022年拨付的移民项目资金共480笔,移民补助资金总计17341.59万元。3.稳步推进秋口水库建设工作。多次赴省民政厅对接并得到省移办的大力支持,配合做好秋口水库实物调查大纲评审,协助做好扩迁和移民后靠分散安置、坟墓处理方案和秋口水库缺项审批等重要工作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有效地推进了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审批。4.提高移民资产使用绩效。结合移民资产管理年度审计工作,库区服务站协调对库区建设公司、岭干水电站、文昌移民创业园、移民股份公司的所有资产进行梳理、清点、核实,全面掌握目前移民资产的具体情况。解决资产存在的问题30余个,挖掘资产价值,努力实现移民资产的保值增值效应。
(五)持续优化民政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1.社会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出台《淳安县社会组织扶持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万元用于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新增3A级以上社会组织15家,开展公益创投项目14个,服务群众2万余人。开展清廉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抽查各类社会组织120家,有序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整治社会组织20家,清理注销13家。汾口商会秘书长汪鹏飞荣获2023年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姜家商会被评为杭州市精品社会组织和市级社会组织清廉阵地。2.城乡社区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千岛湖镇火炉尖社区建设“1+5+N”社区服务综合体,被评为省级三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2家,省级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1家。有序推进省级引领型社区和市级三型社区建设,文昌镇文屏村等3家农村社区被评为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安阳乡山下村等7家农村社区被评为市级田园社区。完成33名专职社区工作者招聘,有效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发动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者参加社工师考试,今年新考出社工师(含助理)268人,新培养省社区工作领军人才1名、市最美社工2名。3.区划地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牵头完成第五轮淳建边界联合检查工作。完成10个市政道路、住宅小区等名称的审核、备案、公告等工作。做好迎亚运门路牌提升维护工作。采集更新旧损脏污门路牌、补充设置缺失门路牌4100余块。开展门牌地址定位上图质量提升工作,注销历史门牌5000余条,排查和整改错误和不精确定位门牌4500余条,新导入和定位门牌地址4300余条。编制新版《淳安县城区图》。4.殡葬服务更加优化。在疫情期间,积极做好杭州分流遗体火化任务,圆满完成殡葬应急服务保障工作。修订出台《淳安县惠民殡葬基本服务实施办法》,由“四免费两赠送”调整为“六免费一赠送”,8月1日起将县外火化的淳安籍人员纳入惠民政策范围,报销部分殡葬基本服务费用,今年1-11月已为3065名城乡居民减免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共计270余万元。开展“青山白化”整治工作,助力亚运维稳安保,创建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2个。5.婚姻登记服务不断提质。坚持依法登记、热情服务,登记合格率、满意率均达100%。稳步推进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多形式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婚俗,利用“2.14”、“5.20”、“七夕节”等登记高峰日开展文明婚俗宣传,倡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旧俗陋习,打造威坪、枫树岭镇等两处婚俗文化纪念场所,助力打造“爱情之城”。6.全力以赴护航亚运。开展“保障亚运 救助先行”专项救助行动,做好亚运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对近三年我县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逐一回访,落实相关政策,依托110联动平台和数字城管,出动巡查700余人次,劝导36人次,救助30人次,为6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滞留人员,安置落户至淳安县福利院。
二、2024年计划推进的重点工作
(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山区县家门口幸福养老品牌
1.优化县域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落实《淳安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逐步推进金峰等20人以下老旧小敬老院撤并转型和特困对象区域化集中供养。建成并启用大墅镇、里商乡、威坪镇敬老院,加快推进县养老二期项目建设,安排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完成总体形象进度55%。争取财政补助资金,继续推进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工程。2.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推进“一卡通”智慧助餐应用老年食堂全覆盖,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奖补机制,实现老年人助餐送餐“全县通”。实施养老服务组织孵化计划,借力慈善资金、公益创投项目孵化培育养老服务组织,提升送餐、助浴等基层急需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落实“校地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引入专业师资,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定期培训机制,培养引领型人才和高级护理员人才。落实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择优确定服务商队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3.探索老龄产业发展路径。争取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担当和体制优势,探索乡镇敬老院由分散化管理向规范化、连锁化运营的转变路径。开展与转移集聚相衔接的山区养老模式调研,谋划实施路径。
(二)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打造山区县智慧大救助品牌
1.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扎实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兜底救助,有序提高低保等困难补助标准,完善教育、就业、住房等专项社会救助,适时修订《临时救助办法》,加强急难临时社会救助,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2.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将年收入10万元以下低收入家庭纳入监测范围,强化落实低边家庭认定,推进救助对象有序“扩围”。3.推进县域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探索将低保、低边、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全县23个乡镇,进一步压实乡镇主体责任,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常态化推进“移动助联体”下沉服务模式。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工作机制,引进第三方力量助力县助联体(县慈善联合总会)专业化运营,引导、撬动社会资源参与救助工作,筹集不少于500万元慈善资金重点用于困难“一老一小”群体帮扶。
(三)纵深推进移民共富工程建设,打造山区县移民助力共富品牌
1.创新移民资金使用机制。探索建立县域移民资金分层分类竞争性奖补机制,依据移民人口、移民工作绩效等要素,安排县级移民资金扶持乡镇移民共富项目不少于3个,集中资金做大做强一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2.深化移民助力共富模式。加快推进杭千智能制造中心等省移民共富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参股移民村村集体持续增收。3.盘活用好移民固定资产。系统梳理移民闲置资产,探索采用调剂使用、出租出借、市场化处置等方式进行盘活,推动资产保值增值。4.配合秋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积极争取省市移民办对淳安县秋口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的指导支持,并做好对上沟通工作。
(四)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
1.严格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和年检,有序开展僵尸社会组织清理工作,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加强对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品牌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的补助,优化精选公益创投项目,进一步提升扶持资金使用绩效,积极推进清廉社会组织阵地建设。2.全方位加强城乡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分层分类有序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完善专职社工薪酬体系,探索专职社工常态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专职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和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工作者数。多渠道发动我县社会工作者参与考试,加强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育。3.加快第二公墓选址建设。开展第二公墓选址、立项、土地征用、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做好乡镇生态公墓建设的指导工作。进一步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丧事服务规范化管理,继续推进“身后一件事”办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4.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地名命名,规范乡村地名管理,健全提升乡村地名标志体系,加强乡村地名文化建设,进一步开展乡村门牌地址数据核查、治理,提升数据完整度和精准性,开展地名文化、旅游资源和农特产品宣传, 助力乡村振兴。5.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街面巡查制度,加强由民政、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组成的救助小分队巡查,做到巡查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6.助力打造“爱情之城”。举办具有千岛湖特色的户外集体婚礼、蜜月婚礼、结婚纪念日等活动,联合打造个性化的“新人蜜月礼包”,促进新人宣传千岛湖文旅文化,共同助力打造“爱情之城”。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202/2024-28782
发布机构
民政局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3-28
有效性
淳安县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03-28
浏览次数:
2023年,淳安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科学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争先创优、主动作为,为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进党建引领工程建设,筑牢干事创业思想根基
1.政治立场更坚定。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读原著悟原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浙江考察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开展“以进取心对待干事创业、以平常心对待职务变动”专题讨论,全年共开展政治理论学习16次,组织青年干部开展“筑梦青春 争做最美民政人”演讲比赛活动,12名青年干部以民政人的角度诠释民政人在平凡岗位中不平凡。2.调查研究更深入。持续聚焦民生热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借助移动助联体、“三服务”、“一户一干部”等平台赴基层一线,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情,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想,从细节着手,解决群众“身边事”,助推民生工作提质增效。局班子成员以破解山区县养老服务难为切入点,赴各乡镇开展调研,先后走访村社老年食堂70余家,现场发现并整改安全问题42个。3.干部队伍更优化。7月份开展局中层干部调整工作,建立健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此次调整提拔中层正职5名,中层副职5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42.6岁降至38.2岁,优化了局中层干部年龄结构。
(二)推进“老有康养”工程建设,构造山区特色幸福颐养服务体系
1.县域养老设施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按照“四规合一”的要求,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环境条件等因素,编制《淳安县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基本明确中长期养老机构布局。出台《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管理办法》、《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实施办法》等制度,明确小区养老用房配建标准和管理要求。稳步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县养老中心二期工程进度超计划完成,年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131万元,完成总体工程形象进度的37.7%,六家中心镇养老院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1+6+N”县域养老布局基本成型。2.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超额完成,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家,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24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5.25人,位居全市第三、全省前十。加快构建实体化老年助餐体系,纵深推进以老年食堂建设为主、应急送餐为辅、数字赋能为补充的老年助餐工作模式,建成老年食堂运营实体346个,覆盖335个村(社区),覆盖率达92.8%,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五。结合山区县实际,在千岛湖镇探索“一卡通”智慧助餐和“村美团”送餐试点。成立淳安县助老助残助小联合会,整合、培育助老社会组织35家,引进物产中大金石集团的“中大朗颐”品牌机构参与汾口敬老院运营,开展银龄理发、助浴助洁、探访关爱等19项助老服务项目,年均服务超过10万人次。在枫树岭镇试点“邻里守望互助”微改革,探索建立“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四方协同机制,形成互助养老模式,开展“敲门问候”、“助餐助洁”等服务。3.养老补贴水平更加普惠。推行高龄普惠、失能照护与低保特惠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补贴电子津贴制度,目前受惠对象1.42余万人,月兑现64.06万分、兑现率85.9%。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优化高龄津贴发放程序,规范享受时间,调整发放标准,达到全市平均水平。4.疫情防控抓紧抓实。面对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新形势,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有序恢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养老机构实行有序开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全县养老机构“保健康、防重症”,未发生重症病例,感染情况始终在全市处于平均水平以下。先后投入150余万元采购各类防疫物资发放至养老机构,有效保障27家养老机构、1500余在院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落实养老机构纾困帮扶政策,全县公办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补助资金64.8万元。
(三)推进“弱有众扶”工程建设,强化精准高效大救助体系
1.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锚定推动困难群众享有与杭州主城区同等救助服务的目标,围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低于杭州市平均水平”的“两个不低于”,推动低保、特困和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与杭州主城区同标,居全省山区县前列。加强未保和儿童福利工作,配齐配强乡镇儿童福利督导员27人、村儿童主任(村社未保专岗)361人,夯实乡村两级未保工作力量,确保全县23家乡镇未保站规范运行、常态服务,落实解决全县82家规范型儿童之家的运维管理经费,确保“周周开门、月月活动”,持续有力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提前完成4个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任务。2.社会救助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淳安县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助联体品牌项目运维纳入省民政厅试点项目,目前我县全面完成县助联体改造提升,横向联动12个政府部门,汇聚5个群团组织、15家社会组织及公益慈善机构形成“1+12+N”救助矩阵,汇集惠民救助政策112条,社会帮扶服务21项;纵向贯通乡镇、村社两级助联体平台,构建以县级助联体为中心,覆盖23个乡镇、361个村社的“县、乡、村”三级救助服务网络。创新推出“移动助联体”服务,联动残联、医保等部门送政策、送服务到群众家门口,打通社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相关典型经验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县慈善联合总会配置专职人员4人,工作力量进一步夯实,培育现代慈善组织15家,推进“善居工程”,完成首批124户家庭的“一户一策”改造提升,相继设立“守护银龄”等慈善项目,累计募集善款200余万元,新增慈善信托310余万元,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大下姜富民慈善信托等三家单位获第一届“杭州慈善奖”。3.社会救助政策更加完善。通过优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备用金、救助渐退期等机制,实现“扩围提质、扩中提低”。出台《淳安县社会救助尽职免责办法(试行)》,结合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动态管理、资金发放、资金追回等主要环节,明确16种适用容错免责的情形,最大限度调动基层民政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县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有序,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精准的社会救助。4.社会救助对象更加精准。出台《淳安县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实施细则》,按照“每户必入、入户见人”的工作原则,全面进行入户走访,今年探访关爱,幸福清单送达率、家境年度复核率均达100%,对全县1.2万户低收入家庭进行动态监测,为2800余户触发预警的家庭提供帮扶救助,切实做到精准救助。下姜村社会救助案例被收入2023年全国救助工作现场会宣传视频。
(四)推进移民共富工程建设,优化暖心惠民移民管理体系
1.移民项目编排更合理。全年共安排355个项目,移民资金补助17808.43万元,成功争取2024-2025年度省水库移民共富示范项目2个。按照省市移民办移民资金后扶项目竣工验收率85%和项目资金支付率达到80%的省市考核要求,督促指导安全有序做好项目推进和资金拨付工作。2.移民资金使用更高效。创新出台《淳安县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分层分类竞争性奖补机制,提升移民资金绩效。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乡镇2022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涉及2022年拨付的移民项目资金共480笔,移民补助资金总计17341.59万元。3.稳步推进秋口水库建设工作。多次赴省民政厅对接并得到省移办的大力支持,配合做好秋口水库实物调查大纲评审,协助做好扩迁和移民后靠分散安置、坟墓处理方案和秋口水库缺项审批等重要工作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有效地推进了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审批。4.提高移民资产使用绩效。结合移民资产管理年度审计工作,库区服务站协调对库区建设公司、岭干水电站、文昌移民创业园、移民股份公司的所有资产进行梳理、清点、核实,全面掌握目前移民资产的具体情况。解决资产存在的问题30余个,挖掘资产价值,努力实现移民资产的保值增值效应。
(五)持续优化民政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1.社会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出台《淳安县社会组织扶持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万元用于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新增3A级以上社会组织15家,开展公益创投项目14个,服务群众2万余人。开展清廉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抽查各类社会组织120家,有序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整治社会组织20家,清理注销13家。汾口商会秘书长汪鹏飞荣获2023年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姜家商会被评为杭州市精品社会组织和市级社会组织清廉阵地。2.城乡社区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千岛湖镇火炉尖社区建设“1+5+N”社区服务综合体,被评为省级三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2家,省级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1家。有序推进省级引领型社区和市级三型社区建设,文昌镇文屏村等3家农村社区被评为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安阳乡山下村等7家农村社区被评为市级田园社区。完成33名专职社区工作者招聘,有效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发动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者参加社工师考试,今年新考出社工师(含助理)268人,新培养省社区工作领军人才1名、市最美社工2名。3.区划地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牵头完成第五轮淳建边界联合检查工作。完成10个市政道路、住宅小区等名称的审核、备案、公告等工作。做好迎亚运门路牌提升维护工作。采集更新旧损脏污门路牌、补充设置缺失门路牌4100余块。开展门牌地址定位上图质量提升工作,注销历史门牌5000余条,排查和整改错误和不精确定位门牌4500余条,新导入和定位门牌地址4300余条。编制新版《淳安县城区图》。4.殡葬服务更加优化。在疫情期间,积极做好杭州分流遗体火化任务,圆满完成殡葬应急服务保障工作。修订出台《淳安县惠民殡葬基本服务实施办法》,由“四免费两赠送”调整为“六免费一赠送”,8月1日起将县外火化的淳安籍人员纳入惠民政策范围,报销部分殡葬基本服务费用,今年1-11月已为3065名城乡居民减免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共计270余万元。开展“青山白化”整治工作,助力亚运维稳安保,创建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2个。5.婚姻登记服务不断提质。坚持依法登记、热情服务,登记合格率、满意率均达100%。稳步推进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多形式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婚俗,利用“2.14”、“5.20”、“七夕节”等登记高峰日开展文明婚俗宣传,倡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旧俗陋习,打造威坪、枫树岭镇等两处婚俗文化纪念场所,助力打造“爱情之城”。6.全力以赴护航亚运。开展“保障亚运 救助先行”专项救助行动,做好亚运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对近三年我县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逐一回访,落实相关政策,依托110联动平台和数字城管,出动巡查700余人次,劝导36人次,救助30人次,为6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滞留人员,安置落户至淳安县福利院。
二、2024年计划推进的重点工作
(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山区县家门口幸福养老品牌
1.优化县域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落实《淳安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逐步推进金峰等20人以下老旧小敬老院撤并转型和特困对象区域化集中供养。建成并启用大墅镇、里商乡、威坪镇敬老院,加快推进县养老二期项目建设,安排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完成总体形象进度55%。争取财政补助资金,继续推进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工程。2.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推进“一卡通”智慧助餐应用老年食堂全覆盖,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奖补机制,实现老年人助餐送餐“全县通”。实施养老服务组织孵化计划,借力慈善资金、公益创投项目孵化培育养老服务组织,提升送餐、助浴等基层急需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落实“校地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引入专业师资,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定期培训机制,培养引领型人才和高级护理员人才。落实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择优确定服务商队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3.探索老龄产业发展路径。争取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担当和体制优势,探索乡镇敬老院由分散化管理向规范化、连锁化运营的转变路径。开展与转移集聚相衔接的山区养老模式调研,谋划实施路径。
(二)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打造山区县智慧大救助品牌
1.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扎实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兜底救助,有序提高低保等困难补助标准,完善教育、就业、住房等专项社会救助,适时修订《临时救助办法》,加强急难临时社会救助,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2.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将年收入10万元以下低收入家庭纳入监测范围,强化落实低边家庭认定,推进救助对象有序“扩围”。3.推进县域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探索将低保、低边、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全县23个乡镇,进一步压实乡镇主体责任,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常态化推进“移动助联体”下沉服务模式。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工作机制,引进第三方力量助力县助联体(县慈善联合总会)专业化运营,引导、撬动社会资源参与救助工作,筹集不少于500万元慈善资金重点用于困难“一老一小”群体帮扶。
(三)纵深推进移民共富工程建设,打造山区县移民助力共富品牌
1.创新移民资金使用机制。探索建立县域移民资金分层分类竞争性奖补机制,依据移民人口、移民工作绩效等要素,安排县级移民资金扶持乡镇移民共富项目不少于3个,集中资金做大做强一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2.深化移民助力共富模式。加快推进杭千智能制造中心等省移民共富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参股移民村村集体持续增收。3.盘活用好移民固定资产。系统梳理移民闲置资产,探索采用调剂使用、出租出借、市场化处置等方式进行盘活,推动资产保值增值。4.配合秋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积极争取省市移民办对淳安县秋口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的指导支持,并做好对上沟通工作。
(四)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
1.严格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和年检,有序开展僵尸社会组织清理工作,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加强对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品牌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的补助,优化精选公益创投项目,进一步提升扶持资金使用绩效,积极推进清廉社会组织阵地建设。2.全方位加强城乡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分层分类有序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完善专职社工薪酬体系,探索专职社工常态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专职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和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工作者数。多渠道发动我县社会工作者参与考试,加强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育。3.加快第二公墓选址建设。开展第二公墓选址、立项、土地征用、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做好乡镇生态公墓建设的指导工作。进一步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丧事服务规范化管理,继续推进“身后一件事”办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4.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地名命名,规范乡村地名管理,健全提升乡村地名标志体系,加强乡村地名文化建设,进一步开展乡村门牌地址数据核查、治理,提升数据完整度和精准性,开展地名文化、旅游资源和农特产品宣传, 助力乡村振兴。5.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街面巡查制度,加强由民政、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组成的救助小分队巡查,做到巡查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6.助力打造“爱情之城”。举办具有千岛湖特色的户外集体婚礼、蜜月婚礼、结婚纪念日等活动,联合打造个性化的“新人蜜月礼包”,促进新人宣传千岛湖文旅文化,共同助力打造“爱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