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要点
2024年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要点
2024年信用杭州建设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在“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全面深化信用改革,聚焦规范化、数字化、场景化,充分发挥信用基础性支撑作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建设,落实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奋力打造“最讲信用的城市”,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注入信用底色。
一、强基础,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底座
(一)数据基础。强化数据底座,制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补充目录,推进涉企公共信用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畅通省、市有关信用数据回流,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托IRS系统归集政府合同履约、税务、电力、水务、燃气和五类行政信息等数据,为信用场景提供数据应用基础。
(二)平台基础。对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现有应用和软硬件平台进行整合替代,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落实信息化创新工程建设要求,持续为市、区(县市)两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信用服务。
(三)评价基础。构建统一标准,出台《杭州市行业信用评价指引》,为行业管理部门开展信用评价提供参考。出台杭州市政府部门用信清单,指导各部门规范用信、应用尽用,鼓励尽可能多地推出行业应用场景。
(四)制度基础。强化制度引领,出台《关于全面打造“最讲信用的城市”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严重违法违规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制度。完善各部门、各领域行业信用监管制度,构建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迭代更新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提高失信惩戒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二、促改革,推动信用赋能社会治理
(一)预付式消费监管改革。各行业主管部门将预付式消费纳入行业信用管理范围,摸清行业主体底数,建立经营主体库。夯实信用基础,建立健全市场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和管理机制,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信用场景应用。开展信用信息公示和投诉信息公示,进行正面宣传和负面曝光。联合行业协会,组织预付式消费经营主体公开承诺诚信经营,开展商户预付式消费充值额度提示工作,确保消费者明确了解消费风险。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督促合规经营,制定和推广合同示范文本。
(二)招投标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等行为打击力度,强化失信行为认定。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恶意欠薪主体依法加大惩戒力度。在非依法招标(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推广招投标信用组件,探索对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信用核查,限制失信人员参与项目交易。
(三)积分联审常态化改革。根据“春雨计划”工作部署,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市积分审核系统联合改造,实现信用审核系统自动匹配。推动建立积分信用审核结果异议处理机制,在“警察叔叔”APP中增加对积分结果异议申诉、信用修复等提醒功能。
(四)信用增值服务改革。推行“三书同达”制度,实行企业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意见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步送达。优化信用修复服务,设立“信用修复”增值化服务窗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信用修复驿站”。持续推进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线下零跑率达到60%以上。深化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推进全省推广的40个领域在我市落深落实。
三、推应用,实现信用助力营商优化
(一)政务诚信提升行动。建立政务诚信监测系统,优化政务诚信监测指标模型,拓展监测覆盖面。开展区、县(市)信用环境监测,推进乡镇(街道)信用监测。以西湖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省级信用试点为抓手,畅通违约失信投诉渠道,探索建立政府合同履约监管机制。着力解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进失信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动态“清零”。开展公务员诚信教育,在录用、升迁、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加强公务员诚信档案的应用。
(二)信用监管提质行动。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信用“531X”工程,推进政府在风险预警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拓展信用应用,加快形成有效治理方式,持续提升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优良率。结合《杭州市行业信用评价指引》,构建全市统筹、部门联动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开展重点行业信用监管效能评估,实现行业信用监管效能持续优化。推进龙井茶溯源、电梯安全、建筑垃圾处置等领域的信用监管。探索建立严重失信名单退出机制,降低严重失信主体占比。对高频失信行为企业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常态化治理工作。
(三)惠民应用扩容拓展行动。推进“钱江分”提质扩容,推出更多好用管用的信用场景,拓展信用+体育、信用+文旅、信用+交通、信用+家政服务等场景,提升市民信用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继续壮大城市信用分互认联盟,推进信用应用场景跨区域互认,助力长三角信用一体化建设。
(四)信用经济增效行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聚焦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推出共富信易贷新产品,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杭州市融资服务平台整合和统一管理,优化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企业通过平台的获贷比例。试点开展公共信用数据授权运营,鼓励和支持市场化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机构,支持全国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在杭州落地。
(五)信用品牌打造行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褒扬诚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承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主题实践活动;以建立信用赋能社会有效治理机制为重点,聚焦“信用+商圈”“信用+园区”“信用+街道”“信用+乡村”等,拓展“一部门一场景”“一区县一特色”案例矩阵;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质量月”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人物等诚信典型选树和推广;积极开展信用宣传活动,推动信用工作在全国全省获得推广;举办“诚信建设万里行”系列主题宣传,组织信用服务场景创新大赛等活动。
附件2
2024年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要点市直部门责任分工表
序号 | 内容 | 主要任务 | 具体举措 | 完成时间 | 责任单位 |
1 | 强基础,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底座 | 数据基础 | 强化数据底座,制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补充目录,推进涉企公共信用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 | 持续推进 | 市发改委、市数据资源局 |
2 | 积极获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畅通省、市信用数据共享工作机制,依托IRS系统归集政府合同履约、税务、电力、水务、燃气和五类行政信息等数据,为信用场景提供数据应用基础。 | 2024年10月 | 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市城投集团、市发改委、市数据资源局 | ||
3 |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 持续推进 | 市发改委 | ||
4 | 平台基础 | 对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现有应用和软硬件平台进行整合替代,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落实信息化创新工程建设要求,持续为市、区(县市)两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信用服务。 | 2024年11月 | 市发改委 | |
5 | 评价基础 | 构建统一标准。出台《杭州市行业信用评价指引》,为行业管理部门开展信用评价提供参考。 | 2024年5月 | 市发改委 | |
6 | 出台杭州市政府部门用信清单,指导各部门规范用信、应用尽用,鼓励尽可能多的推出行业应用场景。 | 2024年3月 | 市发改委、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7 | 制度基础 | 强化制度引领,出台《关于全面打造“最讲信用的城市”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严重违法违规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制度。 | 2024年6月 | 市发改委、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8 | 强基础,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底座 | 制度基础 | 完善各部门、各领域行业信用监管制度,构建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 持续推进 | 各行业主管部门 |
9 | 迭代更新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提高失信惩戒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 2024年11月 | 市发改委 | ||
10 | 促改革,推动信用赋能社会治理 | 预付式消费监管改革 | 各行业主管部门将预付式消费纳入行业信用管理范围,摸清行业主体底数,建立经营主体库。夯实信用基础,建立健全市场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和管理机制,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信用场景应用。开展信用信息公示和投诉信息公示,进行正面宣传和负面曝光。联合行业协会,组织预付式消费经营主体公开承诺诚信经营,开展商户预付式消费充值额度提示工作,确保消费者明确了解消费风险。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督促合规经营,制定和推广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6月 | 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11 | 招投标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 加强对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恶意欠薪等行为打击力度,强化失信行为认定。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恶意欠薪主体依法加大惩戒力度。 | 2024年12月 | 市交通运输局、市林水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园文局、市建委、市审管办 | |
12 | 在非依法招标(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推广招投标信用组件,探索对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信用核查,限制失信人员参与项目交易。 | 2024年12月 | 市审管办、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园文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水局 | ||
13 | 积分联审常态化改革 | 根据“春雨计划”工作部署,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市积分审核系统联合改造,实现信用审核系统自动匹配。推动建立积分信用审核结果异议处理机制,在“警察叔叔”APP中增加对积分结果异议申诉、信用修复等提醒功能。 | 2024年4月 | 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发改委 | |
14 | 促改革,推动信用赋能社会治理 | 信用增值服务改革 | 推行“三书同达”制度,实行企业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意见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步送达。 | 2024年6月 | 市司法局、市城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15 | 优化信用修复服务,设立“信用修复驿站”“信用修复”增值化服务窗口。 | 2024年12月 | 市发改委、市审管办 | ||
16 | 持续推进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线下零跑率达到60%以上。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改委 | |||
17 | 深化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推进全省推广的40个领域在我市落深落实。 | 持续推进 | 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18 | 推应用,实现信用助力营商优化 | 政务诚信提升行动 | 建立政务诚信监测系统,优化政务诚信监测指标模型,拓展监测覆盖面。 | 持续推进 | 市发改委 |
19 | 开展区、县(市)信用环境监测,推进乡镇(街道)信用监测。 | ||||
20 | 着力解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进失信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动态“清零”。 | 持续推进 | 市法院、市委编办、国资委、市委组织部 | ||
21 | 开展公务员诚信教育。 | 持续推进 | 市委组织部 | ||
22 | 在录用、升迁、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加强公务员诚信档案的应用。 | 持续推进 | 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 | ||
23 | 信用监管提质行动 | 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信用“531X”工程,推进政府在风险预警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拓展信用应用,加快形成有效治理方式。 | 持续推进 | 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24 | 结合《杭州市行业信用评价指引》,继续拓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构建全市统筹、部门联动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 | 持续推进 | 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25 | 推应用,实现信用助力营商优化 | 信用监管提质行动 | 开展重点行业信用监管效能评估,实现行业信用监管效能持续优化。 | 持续推进 | 市发改委、各行业管理部门 |
26 | 推进西湖龙井茶溯源管理,将西湖龙井茶商标授权、防伪溯源专用标识、包装备案等环节纳入管理,通过“一码一源”、信用公示,实现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 2024年8月 | 市农业农村局 | ||
27 | 开展电梯安全信用监管,搭建信用监管评价模型,构建电梯维保单位“微信指数”,把电梯运行情况与维保企业信用指数挂钩,对维信指数排名靠后的维保单位加大检查频次。 | 2024年8月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28 | 开展建筑垃圾处置领域全链条信用监管。创建建筑垃圾处置领域信用评价体系,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引入数智手段,依托市工程渣土监管服务平台,推进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用晾晒,通过视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及时发现违规运输线索,快速响应查处。创新信用承诺监管模式,实现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责任穿透。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数据互通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市联动监管。 | 2024年8月 | 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住保房管局、市规资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 | ||
29 | 探索建立严重失信名单退出机制,降低严重失信主体占比。 | 持续推进 | 市发改委、市法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税务局 | ||
30 | 惠民应用扩容拓展行动 | 推进“钱江分”提质扩容,2024年累计新增信用场景5个。 | 持续推进 | 市金投集团、市发改委 | |
31 | 推出“信用+体育”权益优惠活动。 | 2024年9月 | 市体育局、市金投集团 | ||
32 | 推出小红车信用延时还、共享单车信用免费骑行等优惠措施。 | 市城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投集团、市金投集团 | |||
33 | 推应用,实现信用助力营商优化 | 惠民应用扩容拓展行动 | 推出学驾折扣优惠。 | 2024年9月 | 市交通运输局、市金投集团 |
34 | 继续壮大城市信用分互认联盟,推进信用应用场景跨区域互认,累计完成15个城市信用分互认互通站点城市上线,助力长三角信用一体化建设。 | 持续推进 | 市发改委、市金投集团 | ||
35 | 依托“安心找家政”应用场景,建立“一企一报告”“一人一码”的信用信息档案;根据杭州市地方标准《家政服务机构信用评价规范》。 | 2024年9月 | 市商务局 | ||
36 | 推动建立“信用+质保金”模式,将信用评价结果、信用承诺的履行等情况与旅行社的质保金险种、保额挂钩,探索以信用替代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 | 2024年9月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
37 | 信用经济增效行动 | 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 持续推进 | 市发改委、市数据资源局 | |
38 | 聚焦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推出共富信易贷新产品,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 2024年12月 | 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金投集团 | ||
39 | 推动杭州市融资服务平台整合和统一管理,根据《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国办发〔2024〕15号)要求,完成全市融资服务平台整合。 | 2024年11月 | 市发改委、市委金融办、市金投集团 | ||
40 | 优化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企业通过平台的获贷比例。 | 2024年12月 | 市委金融办、市金投集团 | ||
41 | 试点开展公共信用数据授权运营,鼓励和支持市场化信用服务产品创新。 | 持续推进 | 市发改委、市数据资源局 | ||
42 | 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机构,支持全国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在杭州落地。 | 2024年12月 | 人行浙江省分行、市发改委 | ||
43 | 推应用,实现信用助力营商优化 | 信用品牌打造行动 | 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褒扬诚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 | 持续推进 | 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 |
44 | 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承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主题实践活动。 | 持续推进 | 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45 | 深化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 持续推进 | 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46 | 以建立信用赋能社会有效治理机制为重点,拓展“一部门一场景”案例矩阵。 | 持续推进 | 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47 | 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质量月”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人物等诚信典型选树和推广。 | 持续推进 | 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48 | 积极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向“信用杭州”网站报送信用动态。 | 2024年11月 | 杭州市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 | ||
49 | 推动信用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在全国、全省获得推广。 | 持续推进 | |||
50 | 举办“诚信建设万里行”系列主题宣传。 | 2024年10月 | 市发改委 | ||
51 | 组织举办信用服务场景创新大赛等活动。 | 2024年8月 | 杭州市信用杭州促进会 |
附件3
2024年信用杭州建设工作要点区、县(市)责任分工表
序号 | 内容 | 主要任务 | 具体举措 |
1 | 强基础,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底座 | 数据基础 | 根据国家城市信用监测要求,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纳税、水、电、燃气、不动产、科技研发、信用承诺信息、政府荣誉信息以及行政五类数据(行政裁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确认)。 |
2 | 评价基础 | 落实杭州市政府部门用信清单,用信领域必须涵盖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奖励、审核转报、公共服务六大类型,鼓励倡导尽可能多地推出行业应用场景。 | |
3 | 制度基础 | 落实《关于全面打造“最讲信用的城市”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 |
4 | 促改革,推动信用赋能社会治理 | 招投标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 在非依法招标(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推广招投标信用组件,探索对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等重点人群信用核查,限制失信人员参与项目交易。 |
5 | 积分联审常态化改革 | 根据“春雨计划”工作部署,通过“警察叔叔”APP切实做好积分落户审核结果异议受理、信用修复等工作。 | |
6 | 信用增值服务改革 | 推行“三书同达”制度,实行企业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意见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步送达。 | |
7 | 优化信用修复服务,设立“信用修复”增值化服务窗口和“修复驿站”。 | ||
持续推进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线下零跑率达到60%以上。 | |||
8 | 协调本地区的信息提供主体进行异议核查。 | ||
9 | 对企业有异议的信用信息开展主动异议服务,减少本地区有效异议申诉。 | ||
10 | 配合国家、省、市做好三级信用平台修复工作。 | ||
11 | 在本地区推广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应用。 | ||
12 | 推应用,实现信用助力营商优化 | 政务诚信提升行动 | 配合做好全市政务诚信(区县)、区县信用环境监测等工作。 |
13 | 按照杭州市《乡镇(街道)信用监测规范》,开展本地区乡镇(街道)信用监测。 | ||
14 | 着力解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推进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动态“清零”。 | ||
15 | 以西湖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信用试点为抓手,畅通违约失信投诉渠道,探索建立政府合同履约监管机制。(西湖区人民政府) | ||
16 | 开展公务员诚信教育。 | ||
17 | 推应用,实现信用助力营商优化 | 在录用、升迁、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加强公务员诚信档案的应用。 | |
18 | 报送公务员诚信档案数据,将公务员基础信息、岗位、年度考核结果等诚信档案数据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 ||
19 | 信用监管提质行动 | 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信用“531X”工程,推进政府在风险预警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拓展信用应用,加快形成有效治理方式,持续提升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优良率。 | |
20 | 根据各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部署,做好相关案例收集工作。 | ||
21 | 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开展专项治理。 | ||
22 | 对高频失信行为企业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常态化治理工作。 | ||
23 | 降低本地区市场主体(含个体工商户)失信率(市场主体失信率=辖区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数量/辖区内注册企业数量*100%)。 | ||
24 | 降低本地区自然人失信率(自然人失信率=辖区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自然人数量/辖区内户籍人口数量*100%)。 | ||
25 | 推应用,实现信用助力营商优化 | 惠民应用扩容拓展行动 | 拓展钱江分信用场景,每个区、县(市)信用场景类别必须达到5个以上或激励措施15个以上。 |
26 | 信用经济增效行动 | 根据《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国办发〔2024〕15号)要求,完成本地区融资服务平台的清理,有序做好资产划转、数据移交、人员安置等工作。 | |
27 | 提升本地区企业在市信易贷平台获贷比例(指本地区企业在信易贷平台获贷企业数量占本地区存续企业总量(含个体工商户)的占比)。 | ||
28 | 信用品牌打造行动 | 以建立信用赋能社会有效治理机制为重点,聚焦“信用+商圈”“信用+园区”“信用+街道”“信用+乡村”等,拓展“一区县一特色”案例矩阵。 | |
29 | 开展诚信宣传活动,每月至少向“信用杭州”网站报送信用动态2篇,其中被“信用杭州”网站采纳的每年至少20篇。 | ||
30 | 被国家发改委公众号或“信用浙江”公众号采纳发布每年至少2篇。 | ||
31 | 持续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人物等诚信典型选树和推广,每季度至少推荐1例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或最美人物。 | ||
32 | 扩大杭州信用品牌影响力,积极向国家、省报送本地区信用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