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窗口(资源库) > | 鸠坑乡 > | 规划计划 > | 计划总结 > |
分享到: |
2024年上半年,鸠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锚定“茶韵鸠坑、有机小镇”定位,持之以恒抓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最具亮点的工作
(一)转移集聚高质高效。为促进偏远乡村百姓能更均等更便捷地享受优质公共服务,我县重磅推出转移集聚惠民安居工程。我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抢抓机遇,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服务,目前已顺利完成严村村程家山和汪包坞两个自然村的整村搬迁工作,完成赋置村联群自然村、乳洞村休岭“五户连片”转移工作,共转移农户40户113人。下一步我乡将继续深挖新点位,如严村村塘联、赋置村双坑、常青村鸠岭山自然村等高山远山村,滚动深入推进转移集聚工作。
(二)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百姓期待已久的鸠坑口大桥项目已初步完成前期工作,计划下半年开工建设。中联村凤联、晨光共计260余亩垦造水田项目已进入尾声,晨光地块已完成初验,凤联地块预计7月完工。农村供水站提升改造项目(晨光、联群、金塔)已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晨光供水站已完工,联群、金塔供水站项目分别完成进度的80%、65%。
(三)有机产业焕发活力。坚持科技兴茶、品牌兴茶、以旅兴茶,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在开发中保护,推动“千年贡茶”焕发新机。持续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据统计,2024年春茶产量、产值分别为486吨、6798万元,同比增长14.62%、8.86%。做好有机茶扩面工作,今年新认证有机茶园面积642亩,为下步全域有机打下坚实基础。连续16年举办鸠坑茶文化节,通过千年茶树王祭祖仪式,让“贡茶鸠坑·龙井祖庭”理念深入人心。有序推进鸠坑茶博馆与杭州博物馆的结对共建,于今年4月份完成签约,为鸠坑茶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注入能量。积极参加全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活动,我乡推选的木制揉捻机入选市级“镇馆之宝”。串联茶树王、万岁岭古道、非遗馆、青苗渔村、茶博馆等资源,推出“鸠坑寻踪”茶旅线路,并成功入选杭州市首批“茶都十景”。
二、下半年计划推进的重点工作
(一)聚焦党建赋能,以更强动力焕发发展活力。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多维度建设产才融合高地。以“三支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一绿一红”产业布局,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理念,依托科技小院、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乡村共富人才综合体等平台,加强对“茶二代”的培育引进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让鸠坑茶产业走得更稳、更快、更远。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统筹谋划,在持续抓好原原本本学《条例》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六项纪律”深学细悟、研讨交流,结合职责和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带着问题学、融会贯通学,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条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严要求打造担当干部队伍。系统抓好中层干部、“一肩挑”人员、“一村一名大学生”这些“关键数”,持续开展“村书记论坛”和“争先创优我先行·三亮三比争一流”活动,开展消薄增收、清洁乡村、两保征缴等项目比拼,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持续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排摸,优化完善“一村一策”,破解后继乏人难题。
(二)聚焦产业升级,以更大决心夯实乡村根基。坚定有机茶小镇建设目标,持续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深挖“地”的潜力。继续深化“有机小镇”建设,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突出规模茶企、茶叶大户示范引领作用,实施茶园有机标准化培管,扩大有机认证面积,推进全域有机化管理。鼓励村集体进行有机茶园规模流转,按照机械化、有机化、智慧化标准打造1个以上的高品质有机茶庄园。积极推进鸠坑种南赋片区外引工程,鼓励村集体、农户开展新良种茶建设,引导南赋片区夏秋茶采收,全链条提升茶产值。放大“特”的优势。围绕特色产业谋篇布局,实施茶研学基地项目建设,依托企业科研能力,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有机茶深度研究。继续实施并完成贡茶楼建设,打造集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茶艺休憩、茶研学交流于一体的沉浸式茶廊。以茶旅为媒,推进青苗茶圣渔村二期项目建设,丰富“茶渔融合第一村”经济业态,壮大村集体并带动村民持续增收。深化“鸠坑寻踪”茶都十景的影响力,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积极打造鸠坑茶文旅标志性成果。提高“产”的效益。推进浙大百川数字茶厂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构建茶元素提取、茶饮料研发中心,丰富高端茶产品种类,推进夏秋茶及其他中低档茶叶原料的高值化利用。推进赋置村共富茶厂建设,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茶企以“订单模式”与大企业合作,从而实现双赢。强化“贡茶鸠坑”夏秋茶保价基金,优化数智应用场景,持续推进保价机制,进一步提助农赠收。
(三)聚焦生态建设,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涵养“茶香橘甜风光好”的美丽意境。全力巩固环保成效。严格按照生态环保考核办法落实,加强村级环保队伍建设,推动垃圾分类走深走实,创成青苗村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加强日常运维管理,全年农村治污终端出水水质合格率100%。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交接断面水质稳定在II类及以上。致力提升城镇品质。开展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巩固美丽城镇创建成果,按照“特色发展型”定位,不断提升城镇治理效能,争创现代化美丽城镇样板。持续深化文明创建,纵深推进沿湖沿线环境整治,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全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生活舒适型茶乡。有力打造和美乡村。围绕乡村发展,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积极推进青苗村市级和美乡村特色村、县级数字乡村建设,融合茶、渔、旅等资源,聚焦共享渔业、共享菜园、共享果园、共享茶园、共享田园五个“共享产业”,打造浙皖交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聚焦民生福祉,以更强担当提升治理效能。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进一步优化服务,主动关心和回应群众关切的利益问题。着力提高幸福指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坚持民生项目惠民生顺民意,持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力以赴保障鸠坑口大桥开工建设,大幅改善乡域出行条件。推进农田水利提质增效示范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00亩,完成城乡供水设施提升项目(塘联、凤联、乳洞、休岭、继光、星火),完成联群、金塔供水站提升改造项目。继续摸排推进高山远山、交通不便自然村农户的转移集聚工作,让偏远山区百姓也能进城享受优质服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做好就业信息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拓宽百姓的就业增收渠道。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提升欠薪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建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围绕助学、助困、助残、助老等需求拓展服务内容。健全“居家养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成常青村和星光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达到全乡老年食堂全覆盖。打造“留守儿童”公益项目、“老年食堂一卡通”和“银龄理发”等特色品牌和亮点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感。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持续做好交通安全、电信诈骗、安全生产等宣教工作,切实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将各领域风险降至最低。紧盯警源、诉源等薄弱环节,全面排摸,精准施策,努力实现全年“三源”总量下降3%的目标。持续推进“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力量建设,切实提高社会面火灾防控水平,切实维护辖区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全面摸排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行动,积极做好信访积案化解,管住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建议扩大茶叶销地的推广力度。鸠坑茶始于东汉,盛于唐,在唐代即为贡茶,鸠坑种是国家级良种,曾被引种到国内外,是江南母茶,茶叶品质优异,万岁岭、睦州、绿春、唐圣等多家茶企产品荣获各类评比金奖,产品质量深受市场认可。但主要销售市场在浙江,在其他省市知晓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建议县级层面加强宣传和活动组织,如山东、长春、北京等地,将淳安好产品推广至全国各地。
(二)建议优化项目前期审批程序。近几年,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部分乡镇由于受到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用地指标、财政紧张等因素影响,一些有规模的产业项目难以落地。如鸠坑乡青苗渔村二期项目建设,涉及到民宿建设,经核实该地块在三调中显示为建设用地,但实际还需追溯至二调、一调,导致项目推进延缓。建议县规划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环保局、财政局等部门进一步研究加大对乡镇各类指标的支持力度,推动上规模的产业项目能落地、出成效。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974/2024-30762
发布机构
鸠坑乡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8-08
有效性
淳安县鸠坑乡人民政府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08-08
浏览次数:
2024年上半年,鸠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锚定“茶韵鸠坑、有机小镇”定位,持之以恒抓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最具亮点的工作
(一)转移集聚高质高效。为促进偏远乡村百姓能更均等更便捷地享受优质公共服务,我县重磅推出转移集聚惠民安居工程。我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抢抓机遇,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服务,目前已顺利完成严村村程家山和汪包坞两个自然村的整村搬迁工作,完成赋置村联群自然村、乳洞村休岭“五户连片”转移工作,共转移农户40户113人。下一步我乡将继续深挖新点位,如严村村塘联、赋置村双坑、常青村鸠岭山自然村等高山远山村,滚动深入推进转移集聚工作。
(二)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百姓期待已久的鸠坑口大桥项目已初步完成前期工作,计划下半年开工建设。中联村凤联、晨光共计260余亩垦造水田项目已进入尾声,晨光地块已完成初验,凤联地块预计7月完工。农村供水站提升改造项目(晨光、联群、金塔)已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晨光供水站已完工,联群、金塔供水站项目分别完成进度的80%、65%。
(三)有机产业焕发活力。坚持科技兴茶、品牌兴茶、以旅兴茶,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在开发中保护,推动“千年贡茶”焕发新机。持续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据统计,2024年春茶产量、产值分别为486吨、6798万元,同比增长14.62%、8.86%。做好有机茶扩面工作,今年新认证有机茶园面积642亩,为下步全域有机打下坚实基础。连续16年举办鸠坑茶文化节,通过千年茶树王祭祖仪式,让“贡茶鸠坑·龙井祖庭”理念深入人心。有序推进鸠坑茶博馆与杭州博物馆的结对共建,于今年4月份完成签约,为鸠坑茶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注入能量。积极参加全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活动,我乡推选的木制揉捻机入选市级“镇馆之宝”。串联茶树王、万岁岭古道、非遗馆、青苗渔村、茶博馆等资源,推出“鸠坑寻踪”茶旅线路,并成功入选杭州市首批“茶都十景”。
二、下半年计划推进的重点工作
(一)聚焦党建赋能,以更强动力焕发发展活力。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多维度建设产才融合高地。以“三支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一绿一红”产业布局,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理念,依托科技小院、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乡村共富人才综合体等平台,加强对“茶二代”的培育引进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让鸠坑茶产业走得更稳、更快、更远。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统筹谋划,在持续抓好原原本本学《条例》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六项纪律”深学细悟、研讨交流,结合职责和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带着问题学、融会贯通学,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条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严要求打造担当干部队伍。系统抓好中层干部、“一肩挑”人员、“一村一名大学生”这些“关键数”,持续开展“村书记论坛”和“争先创优我先行·三亮三比争一流”活动,开展消薄增收、清洁乡村、两保征缴等项目比拼,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持续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排摸,优化完善“一村一策”,破解后继乏人难题。
(二)聚焦产业升级,以更大决心夯实乡村根基。坚定有机茶小镇建设目标,持续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深挖“地”的潜力。继续深化“有机小镇”建设,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突出规模茶企、茶叶大户示范引领作用,实施茶园有机标准化培管,扩大有机认证面积,推进全域有机化管理。鼓励村集体进行有机茶园规模流转,按照机械化、有机化、智慧化标准打造1个以上的高品质有机茶庄园。积极推进鸠坑种南赋片区外引工程,鼓励村集体、农户开展新良种茶建设,引导南赋片区夏秋茶采收,全链条提升茶产值。放大“特”的优势。围绕特色产业谋篇布局,实施茶研学基地项目建设,依托企业科研能力,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有机茶深度研究。继续实施并完成贡茶楼建设,打造集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茶艺休憩、茶研学交流于一体的沉浸式茶廊。以茶旅为媒,推进青苗茶圣渔村二期项目建设,丰富“茶渔融合第一村”经济业态,壮大村集体并带动村民持续增收。深化“鸠坑寻踪”茶都十景的影响力,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积极打造鸠坑茶文旅标志性成果。提高“产”的效益。推进浙大百川数字茶厂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构建茶元素提取、茶饮料研发中心,丰富高端茶产品种类,推进夏秋茶及其他中低档茶叶原料的高值化利用。推进赋置村共富茶厂建设,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茶企以“订单模式”与大企业合作,从而实现双赢。强化“贡茶鸠坑”夏秋茶保价基金,优化数智应用场景,持续推进保价机制,进一步提助农赠收。
(三)聚焦生态建设,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涵养“茶香橘甜风光好”的美丽意境。全力巩固环保成效。严格按照生态环保考核办法落实,加强村级环保队伍建设,推动垃圾分类走深走实,创成青苗村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加强日常运维管理,全年农村治污终端出水水质合格率100%。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交接断面水质稳定在II类及以上。致力提升城镇品质。开展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巩固美丽城镇创建成果,按照“特色发展型”定位,不断提升城镇治理效能,争创现代化美丽城镇样板。持续深化文明创建,纵深推进沿湖沿线环境整治,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全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生活舒适型茶乡。有力打造和美乡村。围绕乡村发展,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积极推进青苗村市级和美乡村特色村、县级数字乡村建设,融合茶、渔、旅等资源,聚焦共享渔业、共享菜园、共享果园、共享茶园、共享田园五个“共享产业”,打造浙皖交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聚焦民生福祉,以更强担当提升治理效能。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进一步优化服务,主动关心和回应群众关切的利益问题。着力提高幸福指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坚持民生项目惠民生顺民意,持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力以赴保障鸠坑口大桥开工建设,大幅改善乡域出行条件。推进农田水利提质增效示范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00亩,完成城乡供水设施提升项目(塘联、凤联、乳洞、休岭、继光、星火),完成联群、金塔供水站提升改造项目。继续摸排推进高山远山、交通不便自然村农户的转移集聚工作,让偏远山区百姓也能进城享受优质服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做好就业信息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拓宽百姓的就业增收渠道。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提升欠薪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建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围绕助学、助困、助残、助老等需求拓展服务内容。健全“居家养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成常青村和星光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达到全乡老年食堂全覆盖。打造“留守儿童”公益项目、“老年食堂一卡通”和“银龄理发”等特色品牌和亮点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感。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持续做好交通安全、电信诈骗、安全生产等宣教工作,切实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将各领域风险降至最低。紧盯警源、诉源等薄弱环节,全面排摸,精准施策,努力实现全年“三源”总量下降3%的目标。持续推进“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力量建设,切实提高社会面火灾防控水平,切实维护辖区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全面摸排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行动,积极做好信访积案化解,管住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建议扩大茶叶销地的推广力度。鸠坑茶始于东汉,盛于唐,在唐代即为贡茶,鸠坑种是国家级良种,曾被引种到国内外,是江南母茶,茶叶品质优异,万岁岭、睦州、绿春、唐圣等多家茶企产品荣获各类评比金奖,产品质量深受市场认可。但主要销售市场在浙江,在其他省市知晓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建议县级层面加强宣传和活动组织,如山东、长春、北京等地,将淳安好产品推广至全国各地。
(二)建议优化项目前期审批程序。近几年,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部分乡镇由于受到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用地指标、财政紧张等因素影响,一些有规模的产业项目难以落地。如鸠坑乡青苗渔村二期项目建设,涉及到民宿建设,经核实该地块在三调中显示为建设用地,但实际还需追溯至二调、一调,导致项目推进延缓。建议县规划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环保局、财政局等部门进一步研究加大对乡镇各类指标的支持力度,推动上规模的产业项目能落地、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