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参考范本
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预防火灾的建议。电动自行车目前已成为群众通勤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截止2023年末,我县电动自行车累计上牌74248张,保有量在75267辆左右,除去闲置、处于报废或半报废状态的,实际使用的为7万辆左右。根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高层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场所,都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或充电等行为。但实际生活中,采用普通插座充电、违规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情况屡见不鲜,“电动车进楼”已成为新的民生痛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共充电设施不足、充电桩充电成本相对较高、用电安全意识缺乏等。为此建议:1.加强闭环管理。针对电动车销售、停放、充电、管理等各环节,明确职能部门和社会主体法定职责,规资、住建等部门应与社区一起完善车棚、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构建数字化管控,实现实时感知监测。对设施破旧且资金筹集难的老旧小区,要探索实施托底闭环管理。2.加快政策落地。出台公共充电设施配置、电动车消防管理等政策,规范停车、充电问题,破除电动车上楼的模糊地带和操作空间。规范充电桩运营企业管理和有序经营,加强宣贯、推广和检查力度。优化用电费用,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减少居民充电桩充电成本。 探索设立“三防”保险(防火、防盗、防损失),让电动车在户外有地可充、充得放心、充得实惠。3.加大宣传整治。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电动车规范管理,社区采用“巡查+宣传+劝导”相结合方式,对居民进行宣传引导;执法部门加大对使用者将车辆或电池带到室内充电的行政处罚力度,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消防部门加大消防查改力度,对电动车领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打通生命通道、火灾防范等方面开展重点检查。开放监督举报平台,公布举报方式和监管执法单位,解决物业、群众发现“飞线充电”、电动车上楼等情况怎么举报、向谁举报的问题,提升群防群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