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林业富民“杠杆” 助力山区共同富裕 省级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公布 淳安上榜
发布日期:
2025-02-27
来源:
千岛湖新闻网 点击率:
- 索引号:330127/2025-31477
- 文 号:
- 发布机构:县府办
-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共同富裕
- 公开日期:2025-02-21
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名单,其中,“淳安县林业标准地改革的共富探索与实践”入选农村改革案例。 淳安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有森林面积494万亩、公益林面积249.6万亩、森林蓄积量3020万立方米,均居浙江省首位,是林业产业的重要支撑地区。2024年,全县森林生态总效益达到350亿元,林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进一步彰显了林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在具体工作中,为破解林地“流转难”问题,我县创新推出国储林“富林工程”,实行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方案,既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又确保林农的利益不受损。示范样板区域则全面流转经营权、使用权和所有权,为深度开发提供便利。目前,国储林一期流转山林33.4万亩,支付流转费1718万元,覆盖23个乡镇217个行政村,为林业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资金难”的问题,我县借鉴工业园区模式,推行具备“有路、有房、有水、有轨、有网、有电、有眼”的“七有”林业标准地建设规范。多元化出让模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通过调整扶持政策,激发企业与大户的投资热情,成功吸引了16个社会主体,年均投入超过2000万元,临岐镇里口村山海协作林下套种中药材项目更是成为全省推进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之一。 为了有效解决“增收难”问题,我县还紧扣“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重点,推出“拨改投、补或贴”财政支农方式,构建“乡镇强村公司+村级富民公司”运行体系,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联结机制,让村民享受分红,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低收入农户的“三增收”。 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趋势下,我县林业标准地建设不仅拓宽了林农产业发展空间,还增加了林地综合效益,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未来,我县将继续以林为笔,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加快实现“以山富民”的梦想,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林业改革经验。
撬动林业富民“杠杆” 助力山区共同富裕 省级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公布 淳安上榜
发布日期:
2025-02-27
浏览次数:
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名单,其中,“淳安县林业标准地改革的共富探索与实践”入选农村改革案例。 淳安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有森林面积494万亩、公益林面积249.6万亩、森林蓄积量3020万立方米,均居浙江省首位,是林业产业的重要支撑地区。2024年,全县森林生态总效益达到350亿元,林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进一步彰显了林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在具体工作中,为破解林地“流转难”问题,我县创新推出国储林“富林工程”,实行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方案,既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又确保林农的利益不受损。示范样板区域则全面流转经营权、使用权和所有权,为深度开发提供便利。目前,国储林一期流转山林33.4万亩,支付流转费1718万元,覆盖23个乡镇217个行政村,为林业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资金难”的问题,我县借鉴工业园区模式,推行具备“有路、有房、有水、有轨、有网、有电、有眼”的“七有”林业标准地建设规范。多元化出让模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通过调整扶持政策,激发企业与大户的投资热情,成功吸引了16个社会主体,年均投入超过2000万元,临岐镇里口村山海协作林下套种中药材项目更是成为全省推进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之一。 为了有效解决“增收难”问题,我县还紧扣“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重点,推出“拨改投、补或贴”财政支农方式,构建“乡镇强村公司+村级富民公司”运行体系,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联结机制,让村民享受分红,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低收入农户的“三增收”。 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趋势下,我县林业标准地建设不仅拓宽了林农产业发展空间,还增加了林地综合效益,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未来,我县将继续以林为笔,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加快实现“以山富民”的梦想,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林业改革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