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
2024年,淳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聚力“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淳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县管干部法治培训班,落实县管干部年度述法全覆盖。将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述职述法、法治督察等工作贯通衔接,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水平。
2.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对25个政府工作部门开展满意度测评。县政府常务会议6次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对汾口镇、县卫健局等17家单位开展法治督察,督促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3.打造淳安特色法治品牌。聚焦山区群众权益保障和环境保护,打造“山区检察官”品牌。构建浙皖检察机关护航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机制。加快推进“生态司法保护一件事”改革,启用千岛湖环境资源法庭审判大楼,探索“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生态修复+执行监督”四位一体保护新模式。
(二)聚焦助企惠企,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1.深化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率达99.57%。开发“大型活动一件事一次办”场景,为企业提供便捷审批服务。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窗口“一站式”提供4大类29项法治服务,探索形成民宿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饮料产业服务等8个淳安县特色“一类事”。深化“为企办实事”项目,编制《宾馆酒店行业合规指引》《旅游商贸业劳动用工合规指引》《建设工地领域合规指导清单》,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2.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会审重大政策措施23项,发现并整改地方保护等问题10个,实现23个乡镇公平竞争内审机制全覆盖。
3.优化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方式。制定《淳安县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涉企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统筹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深入实施“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机制,优化“赋码亮码”检查制度,创新“上门送检”和“预告”制检查方式,全县涉企行政检查总次数减少1549次,同比下降36.17%。
(三)对标高质高效,全力提升依法决策水平
1.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实现全覆盖。梳理确定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等县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个、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4个、乡镇重大行政决策事项24个,均履行法定决策程序,确保重大行政决策行为科学规范。
2.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有效提升。实体运行淳安县合法性审查中心,健全“党政办+法律顾问+司法所+N”工作机制,持续提升乡镇合法性审查质效。全年任命法治审查员67人,实现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名法学本科教育背景或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审员。全年开展县乡合法性审查455次,经合法性审查后的事项实现行政争议“零发案”。
3.推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2024年合法性审查政策性文件、行政合同等82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28份,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185条,向市级备案县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2件,备案审查乡镇部门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废止和宣布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32件。
(四)坚持多措并举,促进行政执法提质增效
1.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并入选法治杭州建设白皮书,将湖域范围内涉及渔政、生态环境、水利等领域的146项“三高两易”执法事项划转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为全国特大型湖泊现代化治理提供新模式。
2.完善行政执法方式。坚持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执法普法互促工作机制”省级试点为抓手,推广实施“首违不罚”“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等包容审慎执法方式,全年办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及轻罚减罚案件2073件。
3.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活动和第三届行政执法“公述民评”,处置行政执法个案监督申请6件,对38家行政执法单位150份执法案件开展案卷评查。
(五)提高治理效能,推动治理成果全民共享
1.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深化“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创新“信访+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开展“人民调解进万家、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行动,全年调解矛盾纠纷5204件,调解成功率达98.23%。推动涉法涉诉信访件处置规范化、维护信访秩序法治化、涉法涉诉信访处置数字化,深化信访法治化试点工作。积极打造“熟人社区”“岭上平安”等基层治理品牌。
2.强化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建立信访事项导入行政复议渠道机制,全面畅通受理渠道,优化“繁简分流”审理机制,组织行政复议听证会。全县新增行政复议案件277件,新增行政诉讼案件72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收案比为3.85:1。建立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监督机制,强化行政复议权威。
3.构建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打造线上线下融合闭环、县乡村一体化服务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提供各类公共法律服务4388次。认定2023年度淳安县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346户,打造大下姜“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培育基层乡村“法律明白人”2201人。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等系列普法活动,创作《湖包包带你学宪法》《跟着湖包包云游环湖法治文化带》等普法作品,造浓全社会法治氛围。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新复议法实施,行政复议案件发案量同比增长79.87%,行政诉讼案件发案量同比增长30.91%。行政复议案件调撤率为22.0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行政诉讼案件调撤率为32.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二是法治政府建设亮点有待进一步挖掘。我县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承担省市试点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挖掘特色优势,走出一条独具淳安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之路。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有关情况
(一)学法用法有举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024年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5次,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法5次,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工作统筹有部署。坚持把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扛在肩上,深入谋划、督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全县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暨府院联席会议等专题会议,全面研究和部署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积极配合省市对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有效落实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百项指标。
(三)法治建设有成果。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全省首创国企参与司法拍卖化解房地产项目“保交房”风险,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聚焦行政执法改革,“执法普法互促机制”纳入省级试点。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临岐镇被评为法治浙江建设优秀乡镇。生态司法“一件事”改革被评为杭州市2024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林长治’重塑林业富民体系”“打造‘熟人社区’基层善治新模式”等2个项目被列入市级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培育项目。
四、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5年,淳安县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法治领域各项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范例建设提供法治支撑。
(一)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培育更多“八进”工作成果。谋划好“十五五”法治建设工作,制定法治领域改革重点项目清单,动态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职责清单,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理论调研,用好领导干部述法、考法及法治督察等工具,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合力。全面落实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任务。
(二)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为重点,探索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减少选择性执法空间。健全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聚焦县域重点产业编制更多合规指引,建强合规服务阵地和培育更多合规官,推动企业自主合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更多淳安特色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以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改革“三服务”为载体,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生态系统。建立涉外法治服务机制,做好涉外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培育。
(三)健全完善依法决策运行机制。以合法性审查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强化优势协同,进一步优化和畅通公平竞争审查、社会信用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合法性审查的衔接机制。开展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发挥县合法性审查中心作用,探索构建“全覆盖清单化”标准体系及“全闭环一体化”运行体系,推进乡镇合法性审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县域范围内的法治力量,加大法治审查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组建专家库,提升审查质效,从源头减少信访事项和行政争议。
(四)提升行政执法质效。迭代“数字第一湖”系统,深化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探索千岛湖保护标准化模式输出,深化新安江上下游环境联控联防联治机制,推深做实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七联一体”行政执法能动监督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健全县乡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健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案件办理机制,加强府院良性互动,强化行政争议“源头治理+调解+复议决定履行监督”“复议+公证”“听证+合议”等机制,深化案源治理,凸显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的功能,打造淳安行政复议品牌。
(五)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打造淳安特色生态法治项目,持续擦亮法护生态品牌。推进“法护雏鹰”专项行动,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保障。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和调解制度改革,升级完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深化“县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调委会、法庭、派出所+村(社区)调解员、村警”县乡村三级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健全完善多元矛盾调解和诉源治理体系。突出“红色+旅游+普法”,围绕民主法治村打造环千岛湖法治文化带,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新领域、新业态、新阶层、新群体延伸覆盖,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分享到: |
2024年,淳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聚力“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淳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县管干部法治培训班,落实县管干部年度述法全覆盖。将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述职述法、法治督察等工作贯通衔接,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水平。
2.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对25个政府工作部门开展满意度测评。县政府常务会议6次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对汾口镇、县卫健局等17家单位开展法治督察,督促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3.打造淳安特色法治品牌。聚焦山区群众权益保障和环境保护,打造“山区检察官”品牌。构建浙皖检察机关护航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机制。加快推进“生态司法保护一件事”改革,启用千岛湖环境资源法庭审判大楼,探索“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生态修复+执行监督”四位一体保护新模式。
(二)聚焦助企惠企,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1.深化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率达99.57%。开发“大型活动一件事一次办”场景,为企业提供便捷审批服务。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窗口“一站式”提供4大类29项法治服务,探索形成民宿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饮料产业服务等8个淳安县特色“一类事”。深化“为企办实事”项目,编制《宾馆酒店行业合规指引》《旅游商贸业劳动用工合规指引》《建设工地领域合规指导清单》,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2.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会审重大政策措施23项,发现并整改地方保护等问题10个,实现23个乡镇公平竞争内审机制全覆盖。
3.优化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方式。制定《淳安县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涉企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统筹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深入实施“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机制,优化“赋码亮码”检查制度,创新“上门送检”和“预告”制检查方式,全县涉企行政检查总次数减少1549次,同比下降36.17%。
(三)对标高质高效,全力提升依法决策水平
1.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实现全覆盖。梳理确定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等县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个、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4个、乡镇重大行政决策事项24个,均履行法定决策程序,确保重大行政决策行为科学规范。
2.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有效提升。实体运行淳安县合法性审查中心,健全“党政办+法律顾问+司法所+N”工作机制,持续提升乡镇合法性审查质效。全年任命法治审查员67人,实现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名法学本科教育背景或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审员。全年开展县乡合法性审查455次,经合法性审查后的事项实现行政争议“零发案”。
3.推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2024年合法性审查政策性文件、行政合同等82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28份,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185条,向市级备案县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2件,备案审查乡镇部门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废止和宣布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32件。
(四)坚持多措并举,促进行政执法提质增效
1.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并入选法治杭州建设白皮书,将湖域范围内涉及渔政、生态环境、水利等领域的146项“三高两易”执法事项划转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为全国特大型湖泊现代化治理提供新模式。
2.完善行政执法方式。坚持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执法普法互促工作机制”省级试点为抓手,推广实施“首违不罚”“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等包容审慎执法方式,全年办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及轻罚减罚案件2073件。
3.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活动和第三届行政执法“公述民评”,处置行政执法个案监督申请6件,对38家行政执法单位150份执法案件开展案卷评查。
(五)提高治理效能,推动治理成果全民共享
1.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深化“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创新“信访+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开展“人民调解进万家、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行动,全年调解矛盾纠纷5204件,调解成功率达98.23%。推动涉法涉诉信访件处置规范化、维护信访秩序法治化、涉法涉诉信访处置数字化,深化信访法治化试点工作。积极打造“熟人社区”“岭上平安”等基层治理品牌。
2.强化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建立信访事项导入行政复议渠道机制,全面畅通受理渠道,优化“繁简分流”审理机制,组织行政复议听证会。全县新增行政复议案件277件,新增行政诉讼案件72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收案比为3.85:1。建立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监督机制,强化行政复议权威。
3.构建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打造线上线下融合闭环、县乡村一体化服务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提供各类公共法律服务4388次。认定2023年度淳安县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346户,打造大下姜“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培育基层乡村“法律明白人”2201人。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等系列普法活动,创作《湖包包带你学宪法》《跟着湖包包云游环湖法治文化带》等普法作品,造浓全社会法治氛围。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新复议法实施,行政复议案件发案量同比增长79.87%,行政诉讼案件发案量同比增长30.91%。行政复议案件调撤率为22.0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行政诉讼案件调撤率为32.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二是法治政府建设亮点有待进一步挖掘。我县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承担省市试点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挖掘特色优势,走出一条独具淳安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之路。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有关情况
(一)学法用法有举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024年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5次,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法5次,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工作统筹有部署。坚持把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扛在肩上,深入谋划、督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全县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暨府院联席会议等专题会议,全面研究和部署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积极配合省市对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有效落实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百项指标。
(三)法治建设有成果。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全省首创国企参与司法拍卖化解房地产项目“保交房”风险,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聚焦行政执法改革,“执法普法互促机制”纳入省级试点。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临岐镇被评为法治浙江建设优秀乡镇。生态司法“一件事”改革被评为杭州市2024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林长治’重塑林业富民体系”“打造‘熟人社区’基层善治新模式”等2个项目被列入市级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培育项目。
四、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5年,淳安县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法治领域各项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范例建设提供法治支撑。
(一)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培育更多“八进”工作成果。谋划好“十五五”法治建设工作,制定法治领域改革重点项目清单,动态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职责清单,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理论调研,用好领导干部述法、考法及法治督察等工具,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合力。全面落实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任务。
(二)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为重点,探索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减少选择性执法空间。健全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聚焦县域重点产业编制更多合规指引,建强合规服务阵地和培育更多合规官,推动企业自主合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更多淳安特色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以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改革“三服务”为载体,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生态系统。建立涉外法治服务机制,做好涉外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培育。
(三)健全完善依法决策运行机制。以合法性审查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强化优势协同,进一步优化和畅通公平竞争审查、社会信用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合法性审查的衔接机制。开展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发挥县合法性审查中心作用,探索构建“全覆盖清单化”标准体系及“全闭环一体化”运行体系,推进乡镇合法性审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县域范围内的法治力量,加大法治审查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组建专家库,提升审查质效,从源头减少信访事项和行政争议。
(四)提升行政执法质效。迭代“数字第一湖”系统,深化千岛湖“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探索千岛湖保护标准化模式输出,深化新安江上下游环境联控联防联治机制,推深做实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七联一体”行政执法能动监督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健全县乡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健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案件办理机制,加强府院良性互动,强化行政争议“源头治理+调解+复议决定履行监督”“复议+公证”“听证+合议”等机制,深化案源治理,凸显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的功能,打造淳安行政复议品牌。
(五)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打造淳安特色生态法治项目,持续擦亮法护生态品牌。推进“法护雏鹰”专项行动,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保障。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和调解制度改革,升级完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深化“县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调委会、法庭、派出所+村(社区)调解员、村警”县乡村三级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健全完善多元矛盾调解和诉源治理体系。突出“红色+旅游+普法”,围绕民主法治村打造环千岛湖法治文化带,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新领域、新业态、新阶层、新群体延伸覆盖,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