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窗口(资源库) > | 威坪镇 > | 政府工作报告 > |
分享到: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威坪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报告
镇长 徐高鹏
2025年1月1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一年来,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努力打造“宜聚、宜业、宜居”县域副中心样板,破题攻坚,负重前行,较好地完成了镇十八届六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据统计,2024年全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万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18.06%;完成招商引资1.0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33万元;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29.7万元,35个行政村全面完成“8050”消薄增收任务。交界断面水质、农村污水达标率等生态环境指数居全县前列。
(一)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精管细护,绿色根基在协同治理中越发稳固
强化区域共保,严守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依法依规办理项目审批、备案,全年受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与政府投资项目审批106个。跨省联合淳歙两县十乡镇,开展“一巡多功能”行动,承办2024年新安江-千岛湖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暨杭黄上下游联动处置应急实战演练活动,建立多部门联合饮用水源应急处置机制,打好沿湖沿线环境整治组合拳。六都源、七都源入湖口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标准。圆满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工作。
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抓好秸秆禁烧攻坚工作。全年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长制、“找寻查挖”等五水共治工作,农污设施巡查和运维管理效果明显,100%完成105个终端的标准化运维。
加强生态修复,提升生态功能。积极利用青联、杜川等村现有的湿地资源,探索生态共富模式,打造威坪治水助共富样板区。完成驮岭脚宅上、蜀阜实现800亩临湖高陡坡柑桔退耕项目,全年有效开展区域统防统治8459亩。组织镇村两级开展疫木流失检查210次,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320吨。
(二)一年来,我们矢志争先、破题攻坚,发展动能在三产融合中持续迸发
农业提质增效,夯实产业基础。全力实施农田水利综合提质增效示范工程,面积达2682亩,完成“小田变大田”160余亩、高标准农田600余亩。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助推特色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双提升。争取到4722万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资金和100万“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投资村级产业发展,服务配套秀珍菇项目。争取到2510万高效生态示范园建设资金,提升有机蔬菜种植经营水平。争取到1000万高效山林经济资金,配套斐济果二期项目,硬性引进博士人才团队,软性引进科技特派员项目,服务林下养殖、高山油茶等项目。
工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利用好风景区规划调整释放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滨湖康养度假、健康食品加工等产业,努力打造“宜业”城镇。成功招引投资3000万元的唐村救援小镇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数字渔仓项目。目前,投资7600万元的秀珍菇食用菌生产项目,已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投资2000万元的茶产业园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投资13.4亿元的万季威士忌庄园项目进入一期供地程序。争取到6200万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打造产业配套基础,服务重点项目。
服务业创新发展,拓展产业空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服务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接安徽歙县旅行社布点威坪码头停靠站,引流旅游人次。谋划方腊洞国际营地项目和水上休闲小镇项目,逐步开发景观娱乐用水项目,丰富“水陆空”文旅产品。投资1.4亿元的雷迪森庄园酒店项目稳步推进。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用实际行动听企声、解企忧、化企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三)一年来,我们精益求精、聚力提升,城乡面貌在内外兼修中焕然一新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镇村布局。编制完善镇村发展规划,合理确定镇村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化“千万工程”,根据村庄主导功能,将全镇36个村社划分成城郊融合型、重点发展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和集约发展型五类,逐步打造“资源高效配置、功能定位清晰、发展持续稳健”的镇村一体化发展格局。着力推进转移集聚工作,成立10个“四对1”工作组,通过“3+1+1+1”多对一上门服务机制,落实“三供三保”惠民政策,全年共成功转移102户280人,其中完成整村搬迁4个,在全县率先完成点将点位攻坚任务。
坚持基础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城区基础设施实行监管并举、动态巡查、逐件交办的管理体系,累计完成人行道破损、雨水管网渗漏、路面下沉凹陷、路侧石不平、城市家具破损等治理修复300余处,投入资金590余万。做好省级美丽城镇复评工作。新建或改造敬老院装饰装修、沿湖游步道维修、新增新能源充电设备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大提升镇村承载能力。
坚持环境整治,改善镇村面貌。不断巩固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成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964万,谋划对接“美丽乡村”特色村、未来乡村等建设,在建成驮岭脚未来乡村、数字乡村,蜀阜村浙派民居(一期)项目基础上投资1600万建设洞源美丽宜居示范村、汪川村未来乡村,实现镇域周边村落环境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四)一年来,我们关注民生、倾力惠民,幸福底色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彰显
坚持人民至上。有效防御近50年来最强梅汛,共排查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4处、风险隐患点700余处、危旧房36处,转移群众2490人。积极争取1300万资金投入边坡治理、道路抢修、农田恢复等灾后重建工作,为受灾百姓和企业恢复生产生活提供切实保障。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获央视直播4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1次。
完善社会保障。突出“一老一小”,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统筹做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改善工作。完成投资240万的威坪初中室内篮球馆及教学楼维修项目、宿舍改造及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和中心幼儿园食堂改造项目。完成旗山村等36家村社老年食堂运营,日均用餐达到670人次。实施60户困难家庭善居工程,实施34户适老化改造项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城乡养老保险征缴率均为100%。持续提升婴幼儿成长驿站,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新建“精康服务站”示范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47人次,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
创新惠民路径。探索客货邮融合新途径,走出交通惠民增收“新出路”。2024年以来,威坪镇快递到村41.2万件,快递出村1.03万件,较试点前分别增长了21%和14.3%,为当地农产品出村入城提供渠道,全年累计增加销售额63万元。
各位代表,2024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成就饱含汗水,这是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结晶,也是各位代表积极建言献策的回馈。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所有为镇域发展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向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各界人士,向始终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干部队伍管理力度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抓落实、求实效,持续提升攻坚能力。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741026099/2025-31288
发布机构
威坪镇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1-17
有效性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1-17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威坪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报告
镇长 徐高鹏
2025年1月1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一年来,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努力打造“宜聚、宜业、宜居”县域副中心样板,破题攻坚,负重前行,较好地完成了镇十八届六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据统计,2024年全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万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18.06%;完成招商引资1.0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33万元;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29.7万元,35个行政村全面完成“8050”消薄增收任务。交界断面水质、农村污水达标率等生态环境指数居全县前列。
(一)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精管细护,绿色根基在协同治理中越发稳固
强化区域共保,严守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依法依规办理项目审批、备案,全年受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与政府投资项目审批106个。跨省联合淳歙两县十乡镇,开展“一巡多功能”行动,承办2024年新安江-千岛湖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暨杭黄上下游联动处置应急实战演练活动,建立多部门联合饮用水源应急处置机制,打好沿湖沿线环境整治组合拳。六都源、七都源入湖口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标准。圆满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工作。
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抓好秸秆禁烧攻坚工作。全年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长制、“找寻查挖”等五水共治工作,农污设施巡查和运维管理效果明显,100%完成105个终端的标准化运维。
加强生态修复,提升生态功能。积极利用青联、杜川等村现有的湿地资源,探索生态共富模式,打造威坪治水助共富样板区。完成驮岭脚宅上、蜀阜实现800亩临湖高陡坡柑桔退耕项目,全年有效开展区域统防统治8459亩。组织镇村两级开展疫木流失检查210次,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320吨。
(二)一年来,我们矢志争先、破题攻坚,发展动能在三产融合中持续迸发
农业提质增效,夯实产业基础。全力实施农田水利综合提质增效示范工程,面积达2682亩,完成“小田变大田”160余亩、高标准农田600余亩。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助推特色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双提升。争取到4722万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资金和100万“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投资村级产业发展,服务配套秀珍菇项目。争取到2510万高效生态示范园建设资金,提升有机蔬菜种植经营水平。争取到1000万高效山林经济资金,配套斐济果二期项目,硬性引进博士人才团队,软性引进科技特派员项目,服务林下养殖、高山油茶等项目。
工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利用好风景区规划调整释放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滨湖康养度假、健康食品加工等产业,努力打造“宜业”城镇。成功招引投资3000万元的唐村救援小镇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数字渔仓项目。目前,投资7600万元的秀珍菇食用菌生产项目,已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投资2000万元的茶产业园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投资13.4亿元的万季威士忌庄园项目进入一期供地程序。争取到6200万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打造产业配套基础,服务重点项目。
服务业创新发展,拓展产业空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服务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接安徽歙县旅行社布点威坪码头停靠站,引流旅游人次。谋划方腊洞国际营地项目和水上休闲小镇项目,逐步开发景观娱乐用水项目,丰富“水陆空”文旅产品。投资1.4亿元的雷迪森庄园酒店项目稳步推进。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用实际行动听企声、解企忧、化企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三)一年来,我们精益求精、聚力提升,城乡面貌在内外兼修中焕然一新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镇村布局。编制完善镇村发展规划,合理确定镇村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化“千万工程”,根据村庄主导功能,将全镇36个村社划分成城郊融合型、重点发展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和集约发展型五类,逐步打造“资源高效配置、功能定位清晰、发展持续稳健”的镇村一体化发展格局。着力推进转移集聚工作,成立10个“四对1”工作组,通过“3+1+1+1”多对一上门服务机制,落实“三供三保”惠民政策,全年共成功转移102户280人,其中完成整村搬迁4个,在全县率先完成点将点位攻坚任务。
坚持基础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城区基础设施实行监管并举、动态巡查、逐件交办的管理体系,累计完成人行道破损、雨水管网渗漏、路面下沉凹陷、路侧石不平、城市家具破损等治理修复300余处,投入资金590余万。做好省级美丽城镇复评工作。新建或改造敬老院装饰装修、沿湖游步道维修、新增新能源充电设备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大提升镇村承载能力。
坚持环境整治,改善镇村面貌。不断巩固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成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964万,谋划对接“美丽乡村”特色村、未来乡村等建设,在建成驮岭脚未来乡村、数字乡村,蜀阜村浙派民居(一期)项目基础上投资1600万建设洞源美丽宜居示范村、汪川村未来乡村,实现镇域周边村落环境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四)一年来,我们关注民生、倾力惠民,幸福底色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彰显
坚持人民至上。有效防御近50年来最强梅汛,共排查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4处、风险隐患点700余处、危旧房36处,转移群众2490人。积极争取1300万资金投入边坡治理、道路抢修、农田恢复等灾后重建工作,为受灾百姓和企业恢复生产生活提供切实保障。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获央视直播4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1次。
完善社会保障。突出“一老一小”,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统筹做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改善工作。完成投资240万的威坪初中室内篮球馆及教学楼维修项目、宿舍改造及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和中心幼儿园食堂改造项目。完成旗山村等36家村社老年食堂运营,日均用餐达到670人次。实施60户困难家庭善居工程,实施34户适老化改造项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城乡养老保险征缴率均为100%。持续提升婴幼儿成长驿站,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新建“精康服务站”示范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47人次,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
创新惠民路径。探索客货邮融合新途径,走出交通惠民增收“新出路”。2024年以来,威坪镇快递到村41.2万件,快递出村1.03万件,较试点前分别增长了21%和14.3%,为当地农产品出村入城提供渠道,全年累计增加销售额63万元。
各位代表,2024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成就饱含汗水,这是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结晶,也是各位代表积极建言献策的回馈。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所有为镇域发展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向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各界人士,向始终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干部队伍管理力度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抓落实、求实效,持续提升攻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