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第26届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审结果已揭晓。本次论文评选,共收到论文735篇。经评委评审、权威机构查重,评出拟获奖论文331篇,其中一等奖55篇、二等奖109篇、三等奖167篇。获奖面占送评论文总的数45%。公示时间为2025年3月18日至2025年3月25日。联系人:卢远民,联系电话:64816656。
附件:淳安县第26届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审结果公示
淳安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5年3月17日
附件:
淳安县第26届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拟获奖名单
德育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爱的沟通:孤独症学生关键性能力自信心的培养实践探索 | 余君兰 | 培智学校 | 一等奖 |
2 | 畅通心理“三重门”:农村小学家校沟通微社群运作创新探索 | 毛茜茜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3 | 链•联•炼:以《消失的家》为例的幼儿乡情培育的实践研究 | 宋蓝 | 实验幼儿园 | 一等奖 |
4 | 巧匠小达人:科木拆装游戏提升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 方慧玲 | 县第二幼儿园 | 一等奖 |
5 | 亲子数游:支持大班幼儿领悟数学价值的亲子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王晓玲 吴美君 | 临岐幼儿园 | 一等奖 |
6 | 三式三径:小学高段生命教育模式的路径设计和实践研究 | 王晓飞 | 南山学校 | 一等奖 |
7 | 游戏治疗在大班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干预中的个案应用研究 | 方雅玲 | 临岐幼儿园 | 一等奖 |
8 | 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心育班会课的路径研究 | 王瑾 | 威坪中学 | 一等奖 |
9 | 求真·践雅:小学德育体验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 郑珊 | 千岛湖镇六小 | 一等奖 |
10 | 趣玩四步 趣味自理: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小班《我和衣服的“较量”》为例 | 方慧娟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一等奖 |
11 | 时光银行:提升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 鲁燕玲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一等奖 |
12 | 抽丝·剥茧·化蝶:改善大班幼儿拖延行为的实践 | 李秀、方淑懿 | 茶苑幼儿园 | 一等奖 |
13 | 悦情成长:提升中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 滕婷 | 鸠坑幼儿园 | 一等奖 |
14 | “反向正用”:利用绰号培育小学生个性的实践 | 竹明霞 | 千岛湖镇八小 | 一等奖 |
15 | 解密 践行 内化:基于“红色教育”的项目化学习新样态 | 吕晓霞、章学嘉 | 实验幼儿园 | 一等奖 |
16 | 激•燃•创•学:小班幼儿木创能力提升实践 | 程玲红 | 县第二幼儿园 | 一等奖 |
17 | “筑心·点梦“:协同视域下乡村小学主题育人实践 | 钱一君 | 安阳中小 | 一等奖 |
18 | 五角联动“星星向融”:融合教育中自闭症幼儿随班就读的策略研究 | 周捷 | 大墅幼儿园 | 二等奖 |
19 | 辩论树:大班幼儿哲学素养培育的载体研究 | 徐亦义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20 | 情绪明信片: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控的载体创设与实践研究 | 邓思琪 | 瑶山中小 | 二等奖 |
21 | 五星帮帮团:改善大班幼儿频繁告状行为的实践 | 童晓燕 | 浪川幼儿园 | 二等奖 |
22 | 玩出好品格—以《我的“棋”遇记》混班项目课程为例 | 李红燕 | 威坪幼儿园 | 二等奖 |
23 | 三点·三式·三阶:助推小班幼儿洗手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 余芯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24 | 凝心·修身·悟道:小学德育系统化育人 路径的实践与探索——以“行至班”育人方略为例 | 徐炜巧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25 | 减负育“心”:论课后拓展课程对小学生心理的疗愈功能 | 汪志栋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26 | 抚·扶·服:小学中年级情绪管理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方聪 | 姜家中小 | 二等奖 |
27 | 学习进阶视角下幼儿精细动作的持续性发展探究 ——以小班幼儿撕纸游戏为例 | 商初琴 | 新城幼儿园 | 二等奖 |
28 | 约定·职责·榜样 ——小学高段男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三步曲 | 周姁琳 | 威坪镇小 | 二等奖 |
29 | 正念疗法:“好动”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正个案研究 | 余青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30 | 3X联动:幼小衔接视域下提升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实践 | 许雅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31 | 三方协作·四径探寻·多维助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惩戒教育的策略研究 | 方新英 | 文昌中小 | 二等奖 |
32 | 聚“四需求助式”情境 探“五式语言支持”策略 | 余倩(执笔)胡玥 | 大墅幼儿园 | 二等奖 |
33 | 老游戏 新玩法——依托“运动+”模式助力低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实践研究 | 王国良 | 威坪镇小 | 二等奖 |
34 | “揭•解•结”:“学习共同体”中“隐形”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 | 方玉琪 | 千岛湖镇六小 | 二等奖 |
35 | 爱的进阶:共情 ·移情· 转化· 赋能 ——“暴躁”型儿童转化的个案研究 | 章文慧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36 | 畅玩“情绪气象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 金丹婷 | 临岐中小 | 二等奖 |
37 | 数字时代视角下的乡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 林杭生 | 枫树岭中小 | 二等奖 |
38 | 时空任务卡——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时间管理的实践研究 | 方奇彤 | 文昌幼儿园 | 二等奖 |
39 | 四期串联:幼小衔接下大班幼儿心理过渡的实践路径探究 | 蔡影 | 左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40 | 微光观察录:指向中班幼儿科学素养的新载体研究 | 汪丽娟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41 | 小渔娃行走千岛湖:指向完整儿童的幼儿园研学旅行实践探究 | 王玲娣 | 南景幼儿园 | 二等奖 |
42 | 小爱调解团:改善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载体设计与实施 | 汪晓瑶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43 | 驱动·助推·赋能: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以项目活动“千岛骑行乐”为例 | 张晨霞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44 | 践悟·涵育: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自理能力的培养路径设计——以餐厅游戏中我是小小服务生游戏为例 | 毕叶珍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45 | 德智同“育”,体美共“塑”——五育融合下大班《跳绳达人养成记》活动的实践探究 | 余晨芬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46 | 生命派件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命教育路径探索 | 孙晓群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47 | SES伞:提升乡村留守儿童心理抗压能力的策略研究 | 江素媛 | 文昌幼儿园 | 二等奖 |
48 | 心•馨•新:“书信育人”理念下关爱学生健康发展实践探究 | 汪琳 | 威坪镇小 | 二等奖 |
49 | 三维联动:助力肥胖幼儿告别“小胖墩”的实践探究 | 汪爱丹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50 | 三阶四策:从问题导向到体系构建的幼儿视角下幼小衔接心理状态的实践与深析 | 余宏毓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51 | 三“单”赋能:素养导向下小学低段红色教育实践探索 | 余笑笑 | 青溪小学 | 二等奖 |
52 | “四进”助力:大班幼儿规则执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程颖超 | 浪川幼儿园 | 三等奖 |
53 | “隐”之有法:学习共同体中“隐形”学生的疏导策略探究 | 洪楚菲 | 枫树岭中小 | 三等奖 |
54 | 四融一促:大班幼儿红色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余安婷 | 大墅幼儿园 | 三等奖 |
55 | 引·设·拓·思: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思辨教育新路径 ——以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教学为例 | 叶玉霞 | 汾口二小 | 三等奖 |
56 | “双阶+·鹰架”模式:幼小衔接视域下提升大班幼儿计划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大班《采访小学生计划》项目活动为例 | 方坤霞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57 | “四绘情绪,爱润心田” ——绘本阅读促进小班幼儿情绪教育的探索研究 | 宋玉萍 | 界首幼儿园 | 三等奖 |
58 | 四阶支持链:提升大班幼儿计划力的行动研究 | 李霄媛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59 | AI游戏:融合教育背景下支持型“育娃共同体”的建设与实施 | 余莎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60 | “三自”体验: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活养成教育的实施 | 唐淼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61 | 人本主义疗法介入高中生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 | 童珊 | 淳安中学 | 三等奖 |
62 | 一体三翼:普通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 吴皓月 | 淳安二中 | 三等奖 |
63 | 三阶助力 六维赋能 ——基于缓解托班幼儿分离焦虑实践探究 | 吴艳婷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64 | “标”有所序,“管”有所育——小标志对于新小班幼儿养成教育的作用 | 胡淑芬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65 | 破茧之途:中职学生偏执型人格障碍多元干预策略与成效深度探析——以王一同学的改变为范例 | 王婷娟 | 千中职校 | 三等奖 |
66 | 千人千面:基于数字画像的乡村小学精准德育评价新实践 | 庄雄丰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67 |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个案研究 | 许文洁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68 | “心情花园”:调节大班幼儿易怒心理的实践研究 | 余娇婷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69 | 三维融合模式:以回应式照护下的师幼互动促进托班幼儿幸福进餐的策略探究 | 黄晶晶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70 | 三环联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高中生沟通能力培养策略 | 陈玉娟 | 淳安中学 | 三等奖 |
71 | “绘”书写 慧成长——以“书信”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实践探究 | 郑婷苇 | 安阳幼儿园 | 三等奖 |
72 | 三阶七点: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大班幼儿想象和创造力的提升 | 丰利英 | 南景幼儿园 | 三等奖 |
73 | 三度熔炼:普通高中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实践研究 | 洪建军 | 淳安中学 | 三等奖 |
74 | 班级微生态:基于项目化活动的小学单亲学生心理干预与集体融合实践策略研究 | 许艳平 | 威坪镇小 | 三等奖 |
75 | 迟开之花同样鲜艳——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实践研究 | 傅伟伟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76 | “四观支持”策略在提升小班入学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 周小芳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77 | 放大镜思维模型:改善乡村小学寄宿制生活的易怒情绪的路径探究 | 张会乐 | 梓桐中校 | 三等奖 |
78 | “音”续红脉,沁润童心——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红色文化的渗透 | 王巧琪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79 | 寻▪探▪链:中班幼儿生命探究活动的路径探索——以《寻蜗探秘》项目活动为例 | 宋盼 | 左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0 | 联结•疏导•成长:优化初中生情绪管理路径探究 | 陈益玲 | 汾口初中 | 三等奖 |
81 | 小班幼儿行为障碍析因及健康成长的个案研究 | 方海萍 | 梓桐幼儿园 | 三等奖 |
82 | 寻.探.链:二孩背景下生命教育话题“超级+倍”的策略研究 | 余婷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3 | 三阶递进:战胜情绪小怪兽--中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策略 | 张琼丹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4 | 接纳•理解•支持:推动特殊幼儿社会性发展——矫正小班攻击性行为认知障碍的个案研究 | 汪雨嫣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5 | IDEA 四维式评价在小学低段游戏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 胡锐泽 | 威坪镇小 | 三等奖 |
86 | 互动式陪伴: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实践—— 以小班《安静的宁宁》为例 | 滕晓俊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87 | 小学高段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究 | 吕巧蔚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88 | 融合教育:自闭症幼儿干预的研究与实践 | 郑鹏俊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9 |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多元化干预策略与实践研究 | 倪钰 | 姜家幼儿园 | 三等奖 |
90 | 参与赋能:基于健康首位的幼儿情绪管理策略 | 童兴苗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91 | 三维六环:低段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行为实践研究 | 吕芳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92 | 五育融合,润泽童心 ——“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关怀 | 程俊 | 梓桐幼儿园 | 三等奖 |
93 | 幼儿园大班班本红色故事剧实践研究 | 管晓茹、方亚琴 | 王阜幼儿园 | 三等奖 |
94 | “我的体锻我做主”——基于儿童视角下中大班混龄体锻循环圈活动实践研究 | 汪燕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95 | 融合背景下孤独症儿童情感教育支持的个案研究 | 郑佳敏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96 | 师幼互动视角下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 吴慧晓 | 浪川幼儿园 | 三等奖 |
97 | 四维六钥:以赏识教育解锁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成长密码 | 章佳倩 | 龙川小学 | 三等奖 |
98 | “慧”坚持 “篮”不住----以中班“拍球”为载体培养幼儿坚持性良好品质的再思考 | 吴婉秋 | 南景幼儿园 | 三等奖 |
99 | 设置沟通三级台阶,提高低段学生注意力 | 蒋胜军 | 千岛湖镇一小 | 三等奖 |
100 | 游戏化赋能:小学情绪管理的 “过山车” 之旅 | 洪锦瑜 | 富文中小 | 三等奖 |
101 | 三力成长营:基于“334”阳光法则小班特需幼儿入园适应个案研究 | 陆海燕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102 | “3+3+4”的生本德育模式 ——以《弟子规》为载体小学低年级生本德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 王莉芬 | 汾口二小 | 三等奖 |
管理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非正式学习中心:链接学科实践的育人空间创设与运作的研究 | 郑建仙 | 千岛湖镇七小 | 一等奖 |
2 | 跨界共研圈:乡村小学教师抱团成长的研修样态 | 周莉平 | 青溪小学 | 一等奖 |
3 | 再生式共同体:名师乡村工作室引领区域教师成长的研修组织建构与实践 | 赵美月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4 | 学习者·参与者·倡导者:角色进阶引导下中段小学生内化班规的实践研究 | 徐琼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5 | “和美联盟”引领下教共体教师培养路径的管理探索 | 郑水富 | 千岛湖镇七小 | 一等奖 |
6 | 角色•互动•能力:小导师制在小学高段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实践 | 方丽琴 | 临岐中小 | 一等奖 |
7 | 以评价罗盘为载体提升幼儿园教师师幼互动质量的实践研究 | 王红婧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一等奖 |
8 | 研学驿站:提升幼儿园教师评价能力的载体研究 | 孙丹君、姚翠 | 文昌幼儿园 | 二等奖 |
9 | 心愿存折 三维联动——小学“家校互动式”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王笑 | 千岛湖镇三小 | 二等奖 |
10 | 三阶·五步·四式——基于儿童主题博物馆提升教师园本课程创生能力的实践研究 | 唐红敏 | 实验幼儿园 | 二等奖 |
11 | 小幼衔接视角下一年级新生成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璐婷 | 青溪小学 | 二等奖 |
12 | 设·选·定·思:儿童友好视域下户外游戏版块的重构与实施 | 张丽莹 | 威坪幼儿园 | 二等奖 |
13 | “智慧小管家”: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整理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 童纤纤 | 临岐幼儿园 | 二等奖 |
14 | 三自行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促进教师游戏解读力的园本研修实践 | 李秀 | 茶苑幼儿园 | 二等奖 |
15 | 三“S”法:小学低段班级自治管理策略的实践与探究 | 徐倩 | 威坪镇小 | 二等奖 |
16 | “立”“破”结合:推动重组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路径 | 刘思彤 | 青溪小学 | 二等奖 |
17 | 三维提升大班幼儿计划能力 | 潘露霞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18 | 五环式阅读:中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实践 | 方慧玲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19 | 四卡联动:大班幼儿建构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 方银燕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20 | 三色互动:基于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项目化园本真教研实践探索 | 何玉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21 | 基于“API”的小学数学校本研训策略的实践研究 | 汪红艳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22 | 一脉三支:“双指南”背景下提升一日活动保教质量的园本行动研究 | 吴洁璐、李霄媛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23 | 三级循环圈:幼儿教师课程重构力提升的微滚动迭代研究 | 汪爱丹、 余姝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24 | 启德 润童 立班——立德树人视域下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 方婵媛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25 | 听、看、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幼儿园红色教育中的实践探究 | 洪彩凤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26 | 群体共生:基于教师主题审议新样态的实践探究 | 宋淑敏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27 | 《多层级名师工作室群:乡村小学教师内生式发展路径研究》 | 方洁飞 | 临岐中小 | 三等奖 |
28 | 五边形反思单:幼儿园中班段教研活动反思的载体研究 | 方涛 毛雅敏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29 | 慧研驿站:支撑幼儿自主游戏的研训路径. | 胡琳 方素贞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30 | “识·抒·导”三位一体的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 刘阳慧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31 | 四图三阶:思维导图运用于大班区域活动中的策略研究 | 黄璐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32 | D•N•A教师基因群:构建教师双螺旋成长平台的校本实践 | 刘玉雪 | 龙川小学 | 三等奖 |
33 | 双引擎“助燃”家园协同共育新型模式——以“宝贝启步APP”促进家园合作为例 | 杨萍 | 南景幼儿园 | 三等奖 |
34 | 三方互动,家校和融共育实践探索——以《家校联系本》“一周小结”板块在班级管理中应用为例 | 伊丽莉 | 南山学校 | 三等奖 |
35 | 建构故事单:提升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载体研究 | 胡倩 | 威坪幼儿园 | 三等奖 |
36 | 阅•研•展 幼儿园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 姜艳霞 | 中洲幼儿园 | 三等奖 |
37 | 三阶九步:大班幼儿班级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 | 余双霞 | 浪川幼儿园 | 三等奖 |
38 | 渗入式教研在园本动态课程中的实施 | 管莹佳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39 | 构建反思互助共同体,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 徐素珍 | 千岛湖镇七小 | 三等奖 |
40 | “三心”赋能:微小党支部主题党日混合式学习的新路径设计 | 王莹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41 | 聚能、聚力、聚合助力幼儿语言能力的衔接 | 王春霞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42 | 基于大思政教育的中学团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王瑾 方旭红 | 威坪中学 | 三等奖 |
43 | 三研同驱: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实施路径 | 鲍茶美 | 淳安青少年活动中心 | 三等奖 |
课程建设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以“千岛秀水+”为载体的拓展性课程建设与评价研究 | 陈玉娟 | 淳安中学 | 一等奖 |
2 | 四式提能:可视化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全过程进阶课程新实践 | 王丽琴 | 姜家中小 | 一等奖 |
3 | 三境·三悟·三同行:基于饲养课程的幼儿生命教育的推进策略 | 王凯鹰 | 威坪幼儿园 | 一等奖 |
4 | 桥“韵”美好: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 叶肖霞 | 千岛湖镇七小 | 一等奖 |
5 | 三阶一体 九味浸学:“英烹学习营”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 蒋军海 | 千中职校 | 一等奖 |
6 | 集市“曼”生活: 农村幼儿社会情感学习的路径设计与实践 | 徐卓青 | 新城幼儿园 | 一等奖 |
7 | 悦情.享美:基于自然主题乡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缪芬芬 | 浪川幼儿园 | 一等奖 |
8 | 搭建·拧转·架设:STEM+视域下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 童妙君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9 | 精构·精绘·精炼——基于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数学量感的策略研究 | 汪红艳 | 汾口镇小 | 一等奖 |
10 | 玩转“木艺微工坊”——传统木艺和美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 陈钰 | 千岛湖镇八小 | 一等奖 |
11 | 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大单元拓展课的设计与实施 | 凌瑶 | 浪川中小 | 一等奖 |
12 | 四维方式助力乡村幼儿园“童趣竹玩”课程实施路径探究 | 詹秋兰(执笔)任倩 | 大墅幼儿园 | 一等奖 |
13 | “2+5”融合:打造雅苑成长课程的实践 | 潘露霞 | 县第二幼儿园 | 一等奖 |
14 | 四多创思:小学低段跨学科写话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 何丽娟 | 千岛湖镇八小 | 一等奖 |
15 | 联结·创造·综合:回归儿童“完整生活”的劳动教育新实践 | 方仙英 | 富文中小 | 一等奖 |
16 | 导·渗·融:指向智 障学生社会融入策略的实践研究 | 方淑婉 | 培智学校 | 一等奖 |
17 | 阅读·寻味·探意: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 | 毛茜茜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18 | 全域适应:指向幼小“完整衔接”项目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 滕婷 | 鸠坑幼儿园 | 一等奖 |
19 | 六味学子:依托中草药博物馆开发百草课程体验学习的路径 | 方婷 | 临岐初中 | 一等奖 |
20 | 体验 探秘 融合:光影游戏促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路径研究 | 方文娟 | 实验幼儿园 | 一等奖 |
21 | 循证评价:幼儿园主题活动创生路径的实践探索——以小班《瓶罐总动员》主题为例 | 谢懿菲 | 姜家幼儿园 | 一等奖 |
22 | 基于微项目化学习的初中科学工程领域类课教学策略研究 | 鲁丽娟 | 梓桐中校 | 二等奖 |
23 | 四融四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生量感培养路径研究 ——以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学为例 | 余昕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24 | 创意茶博馆:文化传承视野下大班幼儿项目化学习实践 | 汪来妹 | 鸠坑幼儿园 | 二等奖 |
25 | 一米“视”角:儿童友好理念下幼儿园自然角改进新行动 | 严丽 汪来妹(执笔) | 鸠坑幼儿园 | 二等奖 |
26 | 具身视导:指向“托班班本课程实施”的园本研修实践探索 | 鲍文琪 | 姜家幼儿园 | 二等奖 |
27 | PBL模式下助推幼儿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 | 方茜 | 枫树岭幼儿园 | 二等奖 |
28 | “故事魔方”:大班幼儿语言创编表达的载体设计与运用 | 洪紫萍 | 姜家幼儿园 | 二等奖 |
29 | 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整体性教学的设计研究 | 余露 | 千岛湖镇七小 | 二等奖 |
30 | 梦想农场: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 | 徐琼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31 | 主题·问题·话题·研题:推动中班幼儿“桃花源记”班本课程实践的路径 | 李芳云 | 临岐幼儿园 | 二等奖 |
32 | “戏”玩百草:协同育人下乡镇幼儿园园本化游戏实践新样态 | 吴美君 | 临岐幼儿园 | 二等奖 |
33 | 玩转小山坡:提升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课程实践 | 余双霞 | 浪川幼儿园 | 二等奖 |
34 |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四上第四单元为例 | 方聪 | 姜家中小 | 二等奖 |
35 | 三单伴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余仙娣 | 南山学校 | 二等奖 |
36 | 解密 践行 内化——基于“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类单元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 方婵媛 | 千岛湖镇八小 | 二等奖 |
37 | 基于美术传统要素的小学“布艺文化袋”设计与实施研究 | 宋媛 | 临岐中小 | 二等奖 |
38 | STEAM互链:基于儿童兴趣幼儿园班本项目课程实施初探 | 孙丹君、江素媛 | 文昌幼儿园 | 二等奖 |
39 | 基于项目活动的幼儿发展性评价的行动研究——以《牵牛花开了》项目活动为例 | 徐一飞 | 里商幼儿园 | 二等奖 |
40 | 思·创·评: 基于儿童本位的互动式环境创设路径探究——以大班环境创设《我们的信箱》为例 | 章霞雯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41 | 三轨螺旋模式:基于职业启蒙教育活动课程下提升大班幼儿社会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 | 黄晶晶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42 | 五维进阶: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 ——以人教版六上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 | 周宝华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43 | 创设·整合 ·进阶:单元整组主题式写作新实践 | 马盈盈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44 | 导思·拓链·品评:指向思维进阶的小学英语故事板块教学实践 | 黄微琴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45 | “三体三单四维”:联动式主题评价模式促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实践——以大班“丰收的季节”主题审议为例 | 方志林 | 南景幼儿园 | 二等奖 |
46 | “五育融合”视域下户外野战游戏对幼儿能力品质的塑造与提升研究 | 徐千茜 | 威坪幼儿园 | 二等奖 |
47 | 大班幼儿空间方位学习载体的设计与实施——以送信游戏为例 | 方巧玲 | 临岐幼儿园 | 二等奖 |
48 | 感知·体验·表达:提升幼儿家乡认知的路径探索 | 王红婧 方敏捷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49 | STEAM理念下大班幼儿探究性游戏中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以探究性游戏“趣玩迷宫”为例 | 吴洁璐 | 茶苑幼儿园 | 二等奖 |
50 | 学科育人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六年级“玉器中的数学”为例 | 陈霞丽 | 浪川中小 | 二等奖 |
51 | 依托融合学习课程主题的Scratch游戏创编提升小学生程序思维的实践研究(1) | 王志宇 | 千岛湖镇三小 | 二等奖 |
52 | 学习进阶:“一题一课”在习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以探索<<卷圆柱的奥秘>>为例 | 李妙灵 | 瑶山中小 | 二等奖 |
53 | 融合跨学科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与作业设计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 | 姜茜 | 千岛湖初中 | 二等奖 |
54 | 一题一课一评: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 姜晓丽 | 千岛湖镇一小 | 二等奖 |
55 | 读·演·探:弘扬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古文”课程实践研究 | 余勇 | 千岛湖镇三小 | 二等奖 |
56 | 基于“四维四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王明锋 | 千中职校 | 二等奖 |
57 | 一起“趣”拓印——中班“创意拓印”材料包的构建与操作研究 | 钱兴华 | 南景幼儿园 | 二等奖 |
58 | 爱达模式:基于英语语言能力学习新策略的研究 | 肖仇萍 | 千岛湖镇一小 | 二等奖 |
59 | 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 吴珊 | 大墅中小 | 二等奖 |
60 | 三阶四策:助力大班幼儿林间游戏“探玩”的策略研究 | 方慧娟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61 | 共融·共玩·共赢:大班影子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姚淑敏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62 | 依据问题和任务支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 鲁春雅 | 南山学校 | 二等奖 |
63 | 问·探·评:提升大班幼儿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毛海娟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64 | “迭代”阅读:大单元统整视角下小学进阶式批注阅读策略研究 | 胡霞芳 | 千岛湖镇七小 | 三等奖 |
65 | 抛锚式学习:提升大班幼儿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大班建构项目活动“塔”为例 | 鲍飞蓉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66 | 善“计”乐“画” ——幼儿园体验式活动中“计划书”运用的策略研究 | 方雅玲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67 | 玩转工匠学堂: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大班幼儿游戏活动实施 | 方莹 | 浪川幼儿园 | 三等奖 |
68 | 基于量感培育的小学数学“大情境”设计与实践——以人教版三上“测量”单元为例 | 王文杰 | 临岐中小 | 三等奖 |
69 | 问·学·创:乡村小学科学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余丽霞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70 | “PPEE”导引墙:支持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载体研究 | 方晨怡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71 | 互联 互惠 互促——儿童立场视域下的“甜甜小农场”劳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 方涛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72 | 赛道变形记:提升小班幼儿体育游戏深度体验的载体 | 章栩 | 富文幼儿园 | 三等奖 |
73 | “筋”彩“趣”玩:幼儿园大班“皮筋”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 程玲红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74 | 借助“移居星球”项目化学习,开启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之旅 | 范可云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75 | 以项目式学习模式助推幼儿户外骑车游戏的策略研究 | 何建英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76 | 基于STEM理念的项目活动实施路径——以“桥好吧”为例 | 余娇婷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77 | 四阶赋能: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项目活动生发路径探索 | 许雅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78 | 多维▪多样▪多型:由“奖励卡”引发的大班幼儿光盘意识的路径与实施 | 左口幼儿园 | 左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79 |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数学大单元设计——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单元为例 | 严敏 | 浪川中小 | 三等奖 |
80 | 三链三图:基于微项目游戏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 ——以自主游戏《岐药速递》为例 | 童纤纤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81 | 可视化学习支架助推单元整体设计与实践研究--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 | 汪小婷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82 | 趣问·乐创·多评:提升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项目游戏实践策略—以中班滑滑梯创新性游戏为例 | 倪钰 | 姜家幼儿园 | 三等奖 |
83 | 逆向学习:重构ESP32智能小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设计与实践 | 汪龙武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84 | 基于专用教室的鱼骨画创意美术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 王玲娣 | 南景幼儿园 | 三等奖 |
85 | 小场地 深挖掘:中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有效开展的实施策略 | 吴晨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86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古诗文教学路径的创新探索——以回溯“历史现场”为切入点 | 路璐 | 建兰中学 | 三等奖 |
87 | 探秘根雕:基于STEAM理念的幼儿根雕项目活动设计与实施 | 余盈达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88 | 支架式“54321”法提升高三生英语读后续写能力 | 唐蔚芳 | 淳安中学 | 三等奖 |
89 | 具身体验:培育语言经验积累主动性的路径建构 | 胡绿香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90 |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素养目标的设计与落实——以“'桥'见未来”项目教学为例 | 姚晏琳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91 | 基于“探秘植物生长”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 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究 | 邵黎军 | 青溪小学 | 三等奖 |
92 | 叠”中体验,“加”中表现 ——小班美术活动中综合材料的创意叠加法运用 | 夏永超 | 梓桐幼儿园 | 三等奖 |
93 | 驱动·支持·延展: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以大班种植活动“大蒜成长记”为例 | 汪晓薰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94 | 在地生长:以项目化学习撬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育人实践 | 汪绪海 | 浪川中小 | 三等奖 |
95 | 三析三策三式链:保障一对一倾听的有效实施 | 余秋雅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96 | 把握数概念一致性,促进学习深度发生 ——以《小数的意义》为例 | 方延萤 | 汾口二小 | 三等奖 |
97 | 大班自主游戏中表征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 | 吴艳婷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98 | “同频共振学习群”的设计与实践 | 钱祥云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99 | 七彩茶语: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茶艺”系列课程开发实施 | 陈同 | 千岛湖镇七小 | 三等奖 |
100 | 基于教材的小学科学微项目学习策略探寻 | 徐玉辉 | 实验小学 | 三等奖 |
101 | 引学 驱动 评价——基于项目化学习助推幼儿科学探究的策略研究 | 王茜 | 中洲幼儿园 | 三等奖 |
102 | 支架进阶:助力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 毛丽英 | 姜家幼儿园 | 三等奖 |
103 | 结构化统整: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探究 | 周芳 | 南山学校 | 三等奖 |
104 | “互联场+”:基于发展儿童劳动素养的项目群设计与探究 | 徐倩 | 威坪镇小 | 三等奖 |
105 | 基于真实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对中职生学习素养养成的实践探究 | 黄克黎 | 育才学校 | 三等奖 |
106 | 胡乱骑:指向运动健康的骑道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 陈黎 | 界首幼儿园 | 三等奖 |
107 | 小问号大探索 ——大班幼儿主题链式学习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 | 徐青 | 界首幼儿园 | 三等奖 |
108 | 项目活动中提升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以中班项目活动“光和影”为例 | 王慧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109 | 觅・悦・品・亲:乡村幼儿园四季自然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吴彩霞 黄莉萍(执笔) | 安阳幼儿园 | 三等奖 |
110 | 言•写•游•作: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前书写创意表达力培育路径研究 | 姚翠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111 | 提升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班本课程研究 | 余速姣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112 | “跨”学科之界“探”融合之道——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六上“车轮的奥秘”为例 | 杨迪桦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113 | 结构化视角 关联性思维:以《商的变化规律》为例探究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 吴小燕 | 千岛湖镇三小 | 三等奖 |
114 | 三探进阶:幼儿自主探究的深入实践研究——以大班项目活动“创意毕业照”为例 | 余飞燕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115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工程设计与物化教学实践——以《常见碱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 | 卢华明 | 梓桐中校 | 三等奖 |
116 | 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大班“玩+”科学区的创生探索 | 余晨芬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117 |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真实性学习单元整体教学新探索 ——以新版 PEP《英语》三上Unit4 Plants aroud us 为例 | 余靓 | 汾口二小 | 三等奖 |
118 | 小学英语沉浸式绘本阅读的策略探究 | 孙鹏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119 | 基于学习进阶视域下的缩写教学策略研究——以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为例 | 徐小英 | 南山学校 | 三等奖 |
120 | 三新背景下“戏剧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 朱银凤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121 | “运动处方”在六年级50米跑项目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 方萍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122 | 深度重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的策略优化与实践——以《改造千岛湖大桥》为例 | 王晓玲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123 | 三步推进:基于小班幼儿指纹画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汪紫燕 | 枫树岭幼儿园 | 三等奖 |
124 | 低结构材料在助推自主创意玩沙中的运用研究 | 汪敏琪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乡村教育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组团式”帮扶,照亮城乡学校共富路——基于“XX教共体”教师成长的路径创新与实践 | 余露 | 千岛湖镇七小 | 一等奖 |
2 | 陶行知教育理念下小学生抗挫教育的课例研究 | 吴珊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3 | 四季流转·百草园韵:农村幼儿园四季体验活动的深度研究 | 何凤仙 | 临岐幼儿园 | 一等奖 |
4 | 乡味表达:指向“亲农”教育的学科实践探索 | 赵美月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5 | 墅里IT先锋队——乡村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真实性学习机制研究与实施 | 汪龙武 | 大墅中小 | 二等奖 |
6 | 共富共成长:从破圈到出圈——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 | 汪志栋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7 | 劳亦有道:“五育”下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任务设计——以“小菜农大收获·小青菜我会种”实施为例 | 程翠 | 大墅中小 | 二等奖 |
8 | 思政一体化背景下特色“下姜学堂”多元育人路径探究 | 林杭生 | 枫树岭中小 | 二等奖 |
9 | 物象赋能:点亮乡村小学教育的新生活化之光 | 方星 | 新城小学 | 二等奖 |
10 | 聚焦冲突: 助力农村大班幼儿走向精质化童话剧表演的策略探究 | 商初琴 | 新城幼儿园 | 二等奖 |
11 | 三类·三条·三展: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乡村小学劳动教育新路径 | 余昕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12 | 教育共富视域下“新书院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发展 | 方洁飞 | 临岐中小 | 二等奖 |
13 | 儿童视角:基于学习进阶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教学 | 郑秋英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14 | 借力·聚力·内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家庭教育新路径的探索 | 余青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15 | 幼儿生活教育:去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培养路径研究 | 徐一飞 童悦 | 里商幼儿园 | 三等奖 |
16 | 探农识·学农作·创农乐——乡土资源背景下大班“农趣”特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 任倩 | 大墅幼儿园 | 三等奖 |
17 | 基于乡音传承提升中班幼儿多元能力的实践探究 | 余斐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18 | 四点聚力 三阶赋能:基于儿童视角培养大班幼儿劳动能力的实践研究. | 徐嫣 | 大墅幼儿园 | 三等奖 |
19 | 童化·优化·内化:基于“五育融合”的乡村教育新样态探索 | 胡玉芳 | 青溪小学 | 三等奖 |
20 | 行为四步曲:乡村幼儿“趣劳动”的设计与实施 | 陈巧玲 | 枫树岭幼儿园 | 三等奖 |
21 | 孤独的留守者: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同伴关系培养策略研究 | 夏苗清 | 枫树岭中小 | 三等奖 |
22 | 三轴立体式:教育共富下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提标至2.0的实践探究 | 王晓敏 | 千岛湖镇七小 | 三等奖 |
23 | 生活教育背景下幼儿探索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以班本化课程《趣探南瓜》为例 | 徐娟 | 威坪幼儿园 | 三等奖 |
24 |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乡村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 方晓婵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25 | 三场进阶: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的路径研究 | 余姝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双减”专题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趣味热身 “健康第一”理念下小学体育导学实践探索 | 余泽伟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2 | 三会”构架:素养立意的小学数学作品化作业探索 | 郑秋英 胡双连 | 千岛湖镇六小 | 一等奖 |
3 | 联·用·融:小学数学思维进阶式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 方早萍 | 南山学校 | 一等奖 |
4 | “大观念”视角下高中英语新教材单元整合复习的实践研究 | 毛瑞升 | 威坪中学 | 一等奖 |
5 | 探·研·评:“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自然研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 童妙君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6 | 剖·联·移·变:从“一道题”到“一类题”——“双减”背景下“外方内圆”讲题结构化设计为例 | 程翠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7 | “双减”背景下第一学段数学“1+X”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 王晓敏 | 千岛湖镇七小 | 二等奖 |
8 | 研题导教·融本于堂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本》优化使用的实践探索 | 王婷梅 | 青溪小学 | 二等奖 |
9 |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英语高段结构化作业的实践探索 | 姚宝良 | 千岛湖镇八小 | 二等奖 |
10 | 角﹒墙﹒穹:指向深度探究的幼儿参与式自然主题博物馆的实践 | 何月霞、方文娟 | 实验幼儿园 | 二等奖 |
11 | 随乐而记·随记而析·随析而悟——随笔作业单:“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 洪秀英 | 排岭初中 | 二等奖 |
12 | 单元整合下的小学低段数学跟进练习设计及运用研究 | 郑斌婷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13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 方敏燕 | 姜家初中 | 二等奖 |
14 | “双减”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逆向作业设计与研究 ——以六上《圆的面积》大单元为例 | 李妙灵 | 瑶山中小 | 二等奖 |
15 | 健康行为导向下AI+体育小学家庭作业设计与运用 | 程凤娇 | 千岛湖镇七小 | 二等奖 |
16 |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非纸笔测评实践探索——以一年级“我是全能小厨师”测评活动为例 | 方桃女 | 千岛湖镇三小 | 二等奖 |
17 | 微项目化·任务群:基于概念群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新范式 | 汪维雅 | 千岛湖镇七小 | 二等奖 |
18 | 寻真赋能:适性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 姜素贞 | 龙川小学 | 二等奖 |
19 | 实践型·综合型·情景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 | 吕芳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20 | 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运用与迭代 | 吕桂芳 | 千岛湖初中 | 三等奖 |
21 | “好少年”日志:数字化赋能乡村小…同育人模式重构与路径创新 | 庄雄丰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22 | 多维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靶心式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 洪楚菲 | 枫树岭中小 | 三等奖 |
23 | 基于工程思维的初中科学项目化作业设计与实施——以“设计与制作防溺水浮具”为例 | 鲁丽娟 | 梓桐中校 | 三等奖 |
24 |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图文作业创意评价策略 | 王晓艳 | 千岛湖镇三小 | 三等奖 |
25 | 素养导航:“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进阶设计 | 姜鹤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26 | 三方协同 三策育人:“竹玩+民游”亲子运动高质量陪伴研究与实施 | 周捷 | 大墅幼儿园 | 三等奖 |
27 | 导图驱动:中班幼儿深度参与建构游戏的实施路径探究 | 何春凤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28 | 识果 ·施策 ·见效: 基于成效分析的小学英语非书面作业结果再应用 | 方茜 | 枫树岭中小 | 三等奖 |
29 | 点、配”式作业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实践探索 | 童瑛 | 培智学校 | 三等奖 |
30 | “跨”学科之美 “融”作业之趣——小学语文学科融合作业设计及评价策略 | 余逸倩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31 | 真情境·真探索·真需求:“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 余慧珍 | 浪川中小 | 三等奖 |
32 | 家园协同:幼儿园融合教育新路径的探索 | 吕晓倩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33 | 周五学堂:“教联体”视角下农村寄宿制初中家校社共育的路径研究 | 胡怡珍 | 青溪初中 | 三等奖 |
34 | 形成性评价:“双减”政策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助推器 | 何凤仙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35 | 小契约 大教育——“双减”背景下“亲子契约”在家校共育中的运用探索 | 傅伟伟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36 | 三化四练:课堂教学改革撬动“轻负高质”——以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教学策略为例 | 严敏 | 浪川中小 | 三等奖 |
37 | 智慧评价助力“双减”—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究 | 伊春娥 | 南山学校 | 三等奖 |
分享到: |
淳安县第26届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审结果已揭晓。本次论文评选,共收到论文735篇。经评委评审、权威机构查重,评出拟获奖论文331篇,其中一等奖55篇、二等奖109篇、三等奖167篇。获奖面占送评论文总的数45%。公示时间为2025年3月18日至2025年3月25日。联系人:卢远民,联系电话:64816656。
附件:淳安县第26届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审结果公示
淳安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5年3月17日
附件:
淳安县第26届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拟获奖名单
德育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爱的沟通:孤独症学生关键性能力自信心的培养实践探索 | 余君兰 | 培智学校 | 一等奖 |
2 | 畅通心理“三重门”:农村小学家校沟通微社群运作创新探索 | 毛茜茜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3 | 链•联•炼:以《消失的家》为例的幼儿乡情培育的实践研究 | 宋蓝 | 实验幼儿园 | 一等奖 |
4 | 巧匠小达人:科木拆装游戏提升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 方慧玲 | 县第二幼儿园 | 一等奖 |
5 | 亲子数游:支持大班幼儿领悟数学价值的亲子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王晓玲 吴美君 | 临岐幼儿园 | 一等奖 |
6 | 三式三径:小学高段生命教育模式的路径设计和实践研究 | 王晓飞 | 南山学校 | 一等奖 |
7 | 游戏治疗在大班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干预中的个案应用研究 | 方雅玲 | 临岐幼儿园 | 一等奖 |
8 | 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心育班会课的路径研究 | 王瑾 | 威坪中学 | 一等奖 |
9 | 求真·践雅:小学德育体验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 郑珊 | 千岛湖镇六小 | 一等奖 |
10 | 趣玩四步 趣味自理: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小班《我和衣服的“较量”》为例 | 方慧娟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一等奖 |
11 | 时光银行:提升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 鲁燕玲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一等奖 |
12 | 抽丝·剥茧·化蝶:改善大班幼儿拖延行为的实践 | 李秀、方淑懿 | 茶苑幼儿园 | 一等奖 |
13 | 悦情成长:提升中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 滕婷 | 鸠坑幼儿园 | 一等奖 |
14 | “反向正用”:利用绰号培育小学生个性的实践 | 竹明霞 | 千岛湖镇八小 | 一等奖 |
15 | 解密 践行 内化:基于“红色教育”的项目化学习新样态 | 吕晓霞、章学嘉 | 实验幼儿园 | 一等奖 |
16 | 激•燃•创•学:小班幼儿木创能力提升实践 | 程玲红 | 县第二幼儿园 | 一等奖 |
17 | “筑心·点梦“:协同视域下乡村小学主题育人实践 | 钱一君 | 安阳中小 | 一等奖 |
18 | 五角联动“星星向融”:融合教育中自闭症幼儿随班就读的策略研究 | 周捷 | 大墅幼儿园 | 二等奖 |
19 | 辩论树:大班幼儿哲学素养培育的载体研究 | 徐亦义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20 | 情绪明信片: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调控的载体创设与实践研究 | 邓思琪 | 瑶山中小 | 二等奖 |
21 | 五星帮帮团:改善大班幼儿频繁告状行为的实践 | 童晓燕 | 浪川幼儿园 | 二等奖 |
22 | 玩出好品格—以《我的“棋”遇记》混班项目课程为例 | 李红燕 | 威坪幼儿园 | 二等奖 |
23 | 三点·三式·三阶:助推小班幼儿洗手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 余芯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24 | 凝心·修身·悟道:小学德育系统化育人 路径的实践与探索——以“行至班”育人方略为例 | 徐炜巧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25 | 减负育“心”:论课后拓展课程对小学生心理的疗愈功能 | 汪志栋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26 | 抚·扶·服:小学中年级情绪管理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方聪 | 姜家中小 | 二等奖 |
27 | 学习进阶视角下幼儿精细动作的持续性发展探究 ——以小班幼儿撕纸游戏为例 | 商初琴 | 新城幼儿园 | 二等奖 |
28 | 约定·职责·榜样 ——小学高段男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三步曲 | 周姁琳 | 威坪镇小 | 二等奖 |
29 | 正念疗法:“好动”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正个案研究 | 余青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30 | 3X联动:幼小衔接视域下提升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实践 | 许雅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31 | 三方协作·四径探寻·多维助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惩戒教育的策略研究 | 方新英 | 文昌中小 | 二等奖 |
32 | 聚“四需求助式”情境 探“五式语言支持”策略 | 余倩(执笔)胡玥 | 大墅幼儿园 | 二等奖 |
33 | 老游戏 新玩法——依托“运动+”模式助力低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实践研究 | 王国良 | 威坪镇小 | 二等奖 |
34 | “揭•解•结”:“学习共同体”中“隐形”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 | 方玉琪 | 千岛湖镇六小 | 二等奖 |
35 | 爱的进阶:共情 ·移情· 转化· 赋能 ——“暴躁”型儿童转化的个案研究 | 章文慧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36 | 畅玩“情绪气象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 金丹婷 | 临岐中小 | 二等奖 |
37 | 数字时代视角下的乡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 林杭生 | 枫树岭中小 | 二等奖 |
38 | 时空任务卡——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时间管理的实践研究 | 方奇彤 | 文昌幼儿园 | 二等奖 |
39 | 四期串联:幼小衔接下大班幼儿心理过渡的实践路径探究 | 蔡影 | 左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40 | 微光观察录:指向中班幼儿科学素养的新载体研究 | 汪丽娟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41 | 小渔娃行走千岛湖:指向完整儿童的幼儿园研学旅行实践探究 | 王玲娣 | 南景幼儿园 | 二等奖 |
42 | 小爱调解团:改善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载体设计与实施 | 汪晓瑶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43 | 驱动·助推·赋能: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以项目活动“千岛骑行乐”为例 | 张晨霞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44 | 践悟·涵育: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自理能力的培养路径设计——以餐厅游戏中我是小小服务生游戏为例 | 毕叶珍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45 | 德智同“育”,体美共“塑”——五育融合下大班《跳绳达人养成记》活动的实践探究 | 余晨芬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46 | 生命派件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命教育路径探索 | 孙晓群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47 | SES伞:提升乡村留守儿童心理抗压能力的策略研究 | 江素媛 | 文昌幼儿园 | 二等奖 |
48 | 心•馨•新:“书信育人”理念下关爱学生健康发展实践探究 | 汪琳 | 威坪镇小 | 二等奖 |
49 | 三维联动:助力肥胖幼儿告别“小胖墩”的实践探究 | 汪爱丹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50 | 三阶四策:从问题导向到体系构建的幼儿视角下幼小衔接心理状态的实践与深析 | 余宏毓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51 | 三“单”赋能:素养导向下小学低段红色教育实践探索 | 余笑笑 | 青溪小学 | 二等奖 |
52 | “四进”助力:大班幼儿规则执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程颖超 | 浪川幼儿园 | 三等奖 |
53 | “隐”之有法:学习共同体中“隐形”学生的疏导策略探究 | 洪楚菲 | 枫树岭中小 | 三等奖 |
54 | 四融一促:大班幼儿红色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余安婷 | 大墅幼儿园 | 三等奖 |
55 | 引·设·拓·思: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思辨教育新路径 ——以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教学为例 | 叶玉霞 | 汾口二小 | 三等奖 |
56 | “双阶+·鹰架”模式:幼小衔接视域下提升大班幼儿计划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大班《采访小学生计划》项目活动为例 | 方坤霞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57 | “四绘情绪,爱润心田” ——绘本阅读促进小班幼儿情绪教育的探索研究 | 宋玉萍 | 界首幼儿园 | 三等奖 |
58 | 四阶支持链:提升大班幼儿计划力的行动研究 | 李霄媛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59 | AI游戏:融合教育背景下支持型“育娃共同体”的建设与实施 | 余莎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60 | “三自”体验: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活养成教育的实施 | 唐淼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61 | 人本主义疗法介入高中生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 | 童珊 | 淳安中学 | 三等奖 |
62 | 一体三翼:普通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 吴皓月 | 淳安二中 | 三等奖 |
63 | 三阶助力 六维赋能 ——基于缓解托班幼儿分离焦虑实践探究 | 吴艳婷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64 | “标”有所序,“管”有所育——小标志对于新小班幼儿养成教育的作用 | 胡淑芬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65 | 破茧之途:中职学生偏执型人格障碍多元干预策略与成效深度探析——以王一同学的改变为范例 | 王婷娟 | 千中职校 | 三等奖 |
66 | 千人千面:基于数字画像的乡村小学精准德育评价新实践 | 庄雄丰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67 |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个案研究 | 许文洁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68 | “心情花园”:调节大班幼儿易怒心理的实践研究 | 余娇婷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69 | 三维融合模式:以回应式照护下的师幼互动促进托班幼儿幸福进餐的策略探究 | 黄晶晶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70 | 三环联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高中生沟通能力培养策略 | 陈玉娟 | 淳安中学 | 三等奖 |
71 | “绘”书写 慧成长——以“书信”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实践探究 | 郑婷苇 | 安阳幼儿园 | 三等奖 |
72 | 三阶七点: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大班幼儿想象和创造力的提升 | 丰利英 | 南景幼儿园 | 三等奖 |
73 | 三度熔炼:普通高中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实践研究 | 洪建军 | 淳安中学 | 三等奖 |
74 | 班级微生态:基于项目化活动的小学单亲学生心理干预与集体融合实践策略研究 | 许艳平 | 威坪镇小 | 三等奖 |
75 | 迟开之花同样鲜艳——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实践研究 | 傅伟伟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76 | “四观支持”策略在提升小班入学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 周小芳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77 | 放大镜思维模型:改善乡村小学寄宿制生活的易怒情绪的路径探究 | 张会乐 | 梓桐中校 | 三等奖 |
78 | “音”续红脉,沁润童心——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红色文化的渗透 | 王巧琪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79 | 寻▪探▪链:中班幼儿生命探究活动的路径探索——以《寻蜗探秘》项目活动为例 | 宋盼 | 左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0 | 联结•疏导•成长:优化初中生情绪管理路径探究 | 陈益玲 | 汾口初中 | 三等奖 |
81 | 小班幼儿行为障碍析因及健康成长的个案研究 | 方海萍 | 梓桐幼儿园 | 三等奖 |
82 | 寻.探.链:二孩背景下生命教育话题“超级+倍”的策略研究 | 余婷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3 | 三阶递进:战胜情绪小怪兽--中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策略 | 张琼丹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4 | 接纳•理解•支持:推动特殊幼儿社会性发展——矫正小班攻击性行为认知障碍的个案研究 | 汪雨嫣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5 | IDEA 四维式评价在小学低段游戏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 胡锐泽 | 威坪镇小 | 三等奖 |
86 | 互动式陪伴: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实践—— 以小班《安静的宁宁》为例 | 滕晓俊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87 | 小学高段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究 | 吕巧蔚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88 | 融合教育:自闭症幼儿干预的研究与实践 | 郑鹏俊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89 |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多元化干预策略与实践研究 | 倪钰 | 姜家幼儿园 | 三等奖 |
90 | 参与赋能:基于健康首位的幼儿情绪管理策略 | 童兴苗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91 | 三维六环:低段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行为实践研究 | 吕芳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92 | 五育融合,润泽童心 ——“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关怀 | 程俊 | 梓桐幼儿园 | 三等奖 |
93 | 幼儿园大班班本红色故事剧实践研究 | 管晓茹、方亚琴 | 王阜幼儿园 | 三等奖 |
94 | “我的体锻我做主”——基于儿童视角下中大班混龄体锻循环圈活动实践研究 | 汪燕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95 | 融合背景下孤独症儿童情感教育支持的个案研究 | 郑佳敏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96 | 师幼互动视角下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 吴慧晓 | 浪川幼儿园 | 三等奖 |
97 | 四维六钥:以赏识教育解锁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成长密码 | 章佳倩 | 龙川小学 | 三等奖 |
98 | “慧”坚持 “篮”不住----以中班“拍球”为载体培养幼儿坚持性良好品质的再思考 | 吴婉秋 | 南景幼儿园 | 三等奖 |
99 | 设置沟通三级台阶,提高低段学生注意力 | 蒋胜军 | 千岛湖镇一小 | 三等奖 |
100 | 游戏化赋能:小学情绪管理的 “过山车” 之旅 | 洪锦瑜 | 富文中小 | 三等奖 |
101 | 三力成长营:基于“334”阳光法则小班特需幼儿入园适应个案研究 | 陆海燕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102 | “3+3+4”的生本德育模式 ——以《弟子规》为载体小学低年级生本德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 王莉芬 | 汾口二小 | 三等奖 |
管理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非正式学习中心:链接学科实践的育人空间创设与运作的研究 | 郑建仙 | 千岛湖镇七小 | 一等奖 |
2 | 跨界共研圈:乡村小学教师抱团成长的研修样态 | 周莉平 | 青溪小学 | 一等奖 |
3 | 再生式共同体:名师乡村工作室引领区域教师成长的研修组织建构与实践 | 赵美月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4 | 学习者·参与者·倡导者:角色进阶引导下中段小学生内化班规的实践研究 | 徐琼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5 | “和美联盟”引领下教共体教师培养路径的管理探索 | 郑水富 | 千岛湖镇七小 | 一等奖 |
6 | 角色•互动•能力:小导师制在小学高段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实践 | 方丽琴 | 临岐中小 | 一等奖 |
7 | 以评价罗盘为载体提升幼儿园教师师幼互动质量的实践研究 | 王红婧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一等奖 |
8 | 研学驿站:提升幼儿园教师评价能力的载体研究 | 孙丹君、姚翠 | 文昌幼儿园 | 二等奖 |
9 | 心愿存折 三维联动——小学“家校互动式”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王笑 | 千岛湖镇三小 | 二等奖 |
10 | 三阶·五步·四式——基于儿童主题博物馆提升教师园本课程创生能力的实践研究 | 唐红敏 | 实验幼儿园 | 二等奖 |
11 | 小幼衔接视角下一年级新生成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璐婷 | 青溪小学 | 二等奖 |
12 | 设·选·定·思:儿童友好视域下户外游戏版块的重构与实施 | 张丽莹 | 威坪幼儿园 | 二等奖 |
13 | “智慧小管家”: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整理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 童纤纤 | 临岐幼儿园 | 二等奖 |
14 | 三自行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促进教师游戏解读力的园本研修实践 | 李秀 | 茶苑幼儿园 | 二等奖 |
15 | 三“S”法:小学低段班级自治管理策略的实践与探究 | 徐倩 | 威坪镇小 | 二等奖 |
16 | “立”“破”结合:推动重组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路径 | 刘思彤 | 青溪小学 | 二等奖 |
17 | 三维提升大班幼儿计划能力 | 潘露霞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18 | 五环式阅读:中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实践 | 方慧玲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19 | 四卡联动:大班幼儿建构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 方银燕 | 县第二幼儿园 | 二等奖 |
20 | 三色互动:基于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项目化园本真教研实践探索 | 何玉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21 | 基于“API”的小学数学校本研训策略的实践研究 | 汪红艳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22 | 一脉三支:“双指南”背景下提升一日活动保教质量的园本行动研究 | 吴洁璐、李霄媛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23 | 三级循环圈:幼儿教师课程重构力提升的微滚动迭代研究 | 汪爱丹、 余姝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24 | 启德 润童 立班——立德树人视域下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 方婵媛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25 | 听、看、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幼儿园红色教育中的实践探究 | 洪彩凤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26 | 群体共生:基于教师主题审议新样态的实践探究 | 宋淑敏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27 | 《多层级名师工作室群:乡村小学教师内生式发展路径研究》 | 方洁飞 | 临岐中小 | 三等奖 |
28 | 五边形反思单:幼儿园中班段教研活动反思的载体研究 | 方涛 毛雅敏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29 | 慧研驿站:支撑幼儿自主游戏的研训路径. | 胡琳 方素贞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30 | “识·抒·导”三位一体的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 刘阳慧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31 | 四图三阶:思维导图运用于大班区域活动中的策略研究 | 黄璐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32 | D•N•A教师基因群:构建教师双螺旋成长平台的校本实践 | 刘玉雪 | 龙川小学 | 三等奖 |
33 | 双引擎“助燃”家园协同共育新型模式——以“宝贝启步APP”促进家园合作为例 | 杨萍 | 南景幼儿园 | 三等奖 |
34 | 三方互动,家校和融共育实践探索——以《家校联系本》“一周小结”板块在班级管理中应用为例 | 伊丽莉 | 南山学校 | 三等奖 |
35 | 建构故事单:提升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载体研究 | 胡倩 | 威坪幼儿园 | 三等奖 |
36 | 阅•研•展 幼儿园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 姜艳霞 | 中洲幼儿园 | 三等奖 |
37 | 三阶九步:大班幼儿班级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 | 余双霞 | 浪川幼儿园 | 三等奖 |
38 | 渗入式教研在园本动态课程中的实施 | 管莹佳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39 | 构建反思互助共同体,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 徐素珍 | 千岛湖镇七小 | 三等奖 |
40 | “三心”赋能:微小党支部主题党日混合式学习的新路径设计 | 王莹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41 | 聚能、聚力、聚合助力幼儿语言能力的衔接 | 王春霞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42 | 基于大思政教育的中学团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王瑾 方旭红 | 威坪中学 | 三等奖 |
43 | 三研同驱: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实施路径 | 鲍茶美 | 淳安青少年活动中心 | 三等奖 |
课程建设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以“千岛秀水+”为载体的拓展性课程建设与评价研究 | 陈玉娟 | 淳安中学 | 一等奖 |
2 | 四式提能:可视化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全过程进阶课程新实践 | 王丽琴 | 姜家中小 | 一等奖 |
3 | 三境·三悟·三同行:基于饲养课程的幼儿生命教育的推进策略 | 王凯鹰 | 威坪幼儿园 | 一等奖 |
4 | 桥“韵”美好: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 叶肖霞 | 千岛湖镇七小 | 一等奖 |
5 | 三阶一体 九味浸学:“英烹学习营”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 蒋军海 | 千中职校 | 一等奖 |
6 | 集市“曼”生活: 农村幼儿社会情感学习的路径设计与实践 | 徐卓青 | 新城幼儿园 | 一等奖 |
7 | 悦情.享美:基于自然主题乡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缪芬芬 | 浪川幼儿园 | 一等奖 |
8 | 搭建·拧转·架设:STEM+视域下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 童妙君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9 | 精构·精绘·精炼——基于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数学量感的策略研究 | 汪红艳 | 汾口镇小 | 一等奖 |
10 | 玩转“木艺微工坊”——传统木艺和美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 陈钰 | 千岛湖镇八小 | 一等奖 |
11 | 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大单元拓展课的设计与实施 | 凌瑶 | 浪川中小 | 一等奖 |
12 | 四维方式助力乡村幼儿园“童趣竹玩”课程实施路径探究 | 詹秋兰(执笔)任倩 | 大墅幼儿园 | 一等奖 |
13 | “2+5”融合:打造雅苑成长课程的实践 | 潘露霞 | 县第二幼儿园 | 一等奖 |
14 | 四多创思:小学低段跨学科写话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 何丽娟 | 千岛湖镇八小 | 一等奖 |
15 | 联结·创造·综合:回归儿童“完整生活”的劳动教育新实践 | 方仙英 | 富文中小 | 一等奖 |
16 | 导·渗·融:指向智 障学生社会融入策略的实践研究 | 方淑婉 | 培智学校 | 一等奖 |
17 | 阅读·寻味·探意: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 | 毛茜茜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18 | 全域适应:指向幼小“完整衔接”项目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 滕婷 | 鸠坑幼儿园 | 一等奖 |
19 | 六味学子:依托中草药博物馆开发百草课程体验学习的路径 | 方婷 | 临岐初中 | 一等奖 |
20 | 体验 探秘 融合:光影游戏促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路径研究 | 方文娟 | 实验幼儿园 | 一等奖 |
21 | 循证评价:幼儿园主题活动创生路径的实践探索——以小班《瓶罐总动员》主题为例 | 谢懿菲 | 姜家幼儿园 | 一等奖 |
22 | 基于微项目化学习的初中科学工程领域类课教学策略研究 | 鲁丽娟 | 梓桐中校 | 二等奖 |
23 | 四融四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生量感培养路径研究 ——以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学为例 | 余昕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24 | 创意茶博馆:文化传承视野下大班幼儿项目化学习实践 | 汪来妹 | 鸠坑幼儿园 | 二等奖 |
25 | 一米“视”角:儿童友好理念下幼儿园自然角改进新行动 | 严丽 汪来妹(执笔) | 鸠坑幼儿园 | 二等奖 |
26 | 具身视导:指向“托班班本课程实施”的园本研修实践探索 | 鲍文琪 | 姜家幼儿园 | 二等奖 |
27 | PBL模式下助推幼儿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 | 方茜 | 枫树岭幼儿园 | 二等奖 |
28 | “故事魔方”:大班幼儿语言创编表达的载体设计与运用 | 洪紫萍 | 姜家幼儿园 | 二等奖 |
29 | 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整体性教学的设计研究 | 余露 | 千岛湖镇七小 | 二等奖 |
30 | 梦想农场: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 | 徐琼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31 | 主题·问题·话题·研题:推动中班幼儿“桃花源记”班本课程实践的路径 | 李芳云 | 临岐幼儿园 | 二等奖 |
32 | “戏”玩百草:协同育人下乡镇幼儿园园本化游戏实践新样态 | 吴美君 | 临岐幼儿园 | 二等奖 |
33 | 玩转小山坡:提升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课程实践 | 余双霞 | 浪川幼儿园 | 二等奖 |
34 |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四上第四单元为例 | 方聪 | 姜家中小 | 二等奖 |
35 | 三单伴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余仙娣 | 南山学校 | 二等奖 |
36 | 解密 践行 内化——基于“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类单元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 方婵媛 | 千岛湖镇八小 | 二等奖 |
37 | 基于美术传统要素的小学“布艺文化袋”设计与实施研究 | 宋媛 | 临岐中小 | 二等奖 |
38 | STEAM互链:基于儿童兴趣幼儿园班本项目课程实施初探 | 孙丹君、江素媛 | 文昌幼儿园 | 二等奖 |
39 | 基于项目活动的幼儿发展性评价的行动研究——以《牵牛花开了》项目活动为例 | 徐一飞 | 里商幼儿园 | 二等奖 |
40 | 思·创·评: 基于儿童本位的互动式环境创设路径探究——以大班环境创设《我们的信箱》为例 | 章霞雯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41 | 三轨螺旋模式:基于职业启蒙教育活动课程下提升大班幼儿社会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 | 黄晶晶 | 汾口幼儿园 | 二等奖 |
42 | 五维进阶: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 ——以人教版六上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 | 周宝华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43 | 创设·整合 ·进阶:单元整组主题式写作新实践 | 马盈盈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44 | 导思·拓链·品评:指向思维进阶的小学英语故事板块教学实践 | 黄微琴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45 | “三体三单四维”:联动式主题评价模式促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实践——以大班“丰收的季节”主题审议为例 | 方志林 | 南景幼儿园 | 二等奖 |
46 | “五育融合”视域下户外野战游戏对幼儿能力品质的塑造与提升研究 | 徐千茜 | 威坪幼儿园 | 二等奖 |
47 | 大班幼儿空间方位学习载体的设计与实施——以送信游戏为例 | 方巧玲 | 临岐幼儿园 | 二等奖 |
48 | 感知·体验·表达:提升幼儿家乡认知的路径探索 | 王红婧 方敏捷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49 | STEAM理念下大班幼儿探究性游戏中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以探究性游戏“趣玩迷宫”为例 | 吴洁璐 | 茶苑幼儿园 | 二等奖 |
50 | 学科育人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六年级“玉器中的数学”为例 | 陈霞丽 | 浪川中小 | 二等奖 |
51 | 依托融合学习课程主题的Scratch游戏创编提升小学生程序思维的实践研究(1) | 王志宇 | 千岛湖镇三小 | 二等奖 |
52 | 学习进阶:“一题一课”在习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以探索<<卷圆柱的奥秘>>为例 | 李妙灵 | 瑶山中小 | 二等奖 |
53 | 融合跨学科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与作业设计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 | 姜茜 | 千岛湖初中 | 二等奖 |
54 | 一题一课一评: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 姜晓丽 | 千岛湖镇一小 | 二等奖 |
55 | 读·演·探:弘扬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古文”课程实践研究 | 余勇 | 千岛湖镇三小 | 二等奖 |
56 | 基于“四维四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王明锋 | 千中职校 | 二等奖 |
57 | 一起“趣”拓印——中班“创意拓印”材料包的构建与操作研究 | 钱兴华 | 南景幼儿园 | 二等奖 |
58 | 爱达模式:基于英语语言能力学习新策略的研究 | 肖仇萍 | 千岛湖镇一小 | 二等奖 |
59 | 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 吴珊 | 大墅中小 | 二等奖 |
60 | 三阶四策:助力大班幼儿林间游戏“探玩”的策略研究 | 方慧娟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61 | 共融·共玩·共赢:大班影子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姚淑敏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二等奖 |
62 | 依据问题和任务支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 鲁春雅 | 南山学校 | 二等奖 |
63 | 问·探·评:提升大班幼儿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毛海娟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64 | “迭代”阅读:大单元统整视角下小学进阶式批注阅读策略研究 | 胡霞芳 | 千岛湖镇七小 | 三等奖 |
65 | 抛锚式学习:提升大班幼儿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大班建构项目活动“塔”为例 | 鲍飞蓉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66 | 善“计”乐“画” ——幼儿园体验式活动中“计划书”运用的策略研究 | 方雅玲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67 | 玩转工匠学堂: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大班幼儿游戏活动实施 | 方莹 | 浪川幼儿园 | 三等奖 |
68 | 基于量感培育的小学数学“大情境”设计与实践——以人教版三上“测量”单元为例 | 王文杰 | 临岐中小 | 三等奖 |
69 | 问·学·创:乡村小学科学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余丽霞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70 | “PPEE”导引墙:支持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载体研究 | 方晨怡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71 | 互联 互惠 互促——儿童立场视域下的“甜甜小农场”劳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 方涛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72 | 赛道变形记:提升小班幼儿体育游戏深度体验的载体 | 章栩 | 富文幼儿园 | 三等奖 |
73 | “筋”彩“趣”玩:幼儿园大班“皮筋”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 程玲红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74 | 借助“移居星球”项目化学习,开启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之旅 | 范可云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75 | 以项目式学习模式助推幼儿户外骑车游戏的策略研究 | 何建英 | 茶苑幼儿园 | 三等奖 |
76 | 基于STEM理念的项目活动实施路径——以“桥好吧”为例 | 余娇婷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77 | 四阶赋能: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项目活动生发路径探索 | 许雅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78 | 多维▪多样▪多型:由“奖励卡”引发的大班幼儿光盘意识的路径与实施 | 左口幼儿园 | 左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79 |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数学大单元设计——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单元为例 | 严敏 | 浪川中小 | 三等奖 |
80 | 三链三图:基于微项目游戏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 ——以自主游戏《岐药速递》为例 | 童纤纤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81 | 可视化学习支架助推单元整体设计与实践研究--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 | 汪小婷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82 | 趣问·乐创·多评:提升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项目游戏实践策略—以中班滑滑梯创新性游戏为例 | 倪钰 | 姜家幼儿园 | 三等奖 |
83 | 逆向学习:重构ESP32智能小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设计与实践 | 汪龙武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84 | 基于专用教室的鱼骨画创意美术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 王玲娣 | 南景幼儿园 | 三等奖 |
85 | 小场地 深挖掘:中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有效开展的实施策略 | 吴晨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86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古诗文教学路径的创新探索——以回溯“历史现场”为切入点 | 路璐 | 建兰中学 | 三等奖 |
87 | 探秘根雕:基于STEAM理念的幼儿根雕项目活动设计与实施 | 余盈达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88 | 支架式“54321”法提升高三生英语读后续写能力 | 唐蔚芳 | 淳安中学 | 三等奖 |
89 | 具身体验:培育语言经验积累主动性的路径建构 | 胡绿香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90 |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素养目标的设计与落实——以“'桥'见未来”项目教学为例 | 姚晏琳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91 | 基于“探秘植物生长”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 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究 | 邵黎军 | 青溪小学 | 三等奖 |
92 | 叠”中体验,“加”中表现 ——小班美术活动中综合材料的创意叠加法运用 | 夏永超 | 梓桐幼儿园 | 三等奖 |
93 | 驱动·支持·延展: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以大班种植活动“大蒜成长记”为例 | 汪晓薰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94 | 在地生长:以项目化学习撬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育人实践 | 汪绪海 | 浪川中小 | 三等奖 |
95 | 三析三策三式链:保障一对一倾听的有效实施 | 余秋雅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96 | 把握数概念一致性,促进学习深度发生 ——以《小数的意义》为例 | 方延萤 | 汾口二小 | 三等奖 |
97 | 大班自主游戏中表征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 | 吴艳婷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98 | “同频共振学习群”的设计与实践 | 钱祥云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99 | 七彩茶语: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茶艺”系列课程开发实施 | 陈同 | 千岛湖镇七小 | 三等奖 |
100 | 基于教材的小学科学微项目学习策略探寻 | 徐玉辉 | 实验小学 | 三等奖 |
101 | 引学 驱动 评价——基于项目化学习助推幼儿科学探究的策略研究 | 王茜 | 中洲幼儿园 | 三等奖 |
102 | 支架进阶:助力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 毛丽英 | 姜家幼儿园 | 三等奖 |
103 | 结构化统整: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探究 | 周芳 | 南山学校 | 三等奖 |
104 | “互联场+”:基于发展儿童劳动素养的项目群设计与探究 | 徐倩 | 威坪镇小 | 三等奖 |
105 | 基于真实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对中职生学习素养养成的实践探究 | 黄克黎 | 育才学校 | 三等奖 |
106 | 胡乱骑:指向运动健康的骑道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 陈黎 | 界首幼儿园 | 三等奖 |
107 | 小问号大探索 ——大班幼儿主题链式学习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 | 徐青 | 界首幼儿园 | 三等奖 |
108 | 项目活动中提升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以中班项目活动“光和影”为例 | 王慧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109 | 觅・悦・品・亲:乡村幼儿园四季自然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吴彩霞 黄莉萍(执笔) | 安阳幼儿园 | 三等奖 |
110 | 言•写•游•作: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前书写创意表达力培育路径研究 | 姚翠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111 | 提升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班本课程研究 | 余速姣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112 | “跨”学科之界“探”融合之道——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究:以六上“车轮的奥秘”为例 | 杨迪桦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113 | 结构化视角 关联性思维:以《商的变化规律》为例探究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 吴小燕 | 千岛湖镇三小 | 三等奖 |
114 | 三探进阶:幼儿自主探究的深入实践研究——以大班项目活动“创意毕业照”为例 | 余飞燕 | 千镇中心幼儿园 | 三等奖 |
115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工程设计与物化教学实践——以《常见碱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 | 卢华明 | 梓桐中校 | 三等奖 |
116 | 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大班“玩+”科学区的创生探索 | 余晨芬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117 |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真实性学习单元整体教学新探索 ——以新版 PEP《英语》三上Unit4 Plants aroud us 为例 | 余靓 | 汾口二小 | 三等奖 |
118 | 小学英语沉浸式绘本阅读的策略探究 | 孙鹏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119 | 基于学习进阶视域下的缩写教学策略研究——以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为例 | 徐小英 | 南山学校 | 三等奖 |
120 | 三新背景下“戏剧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 朱银凤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121 | “运动处方”在六年级50米跑项目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 方萍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122 | 深度重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的策略优化与实践——以《改造千岛湖大桥》为例 | 王晓玲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123 | 三步推进:基于小班幼儿指纹画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汪紫燕 | 枫树岭幼儿园 | 三等奖 |
124 | 低结构材料在助推自主创意玩沙中的运用研究 | 汪敏琪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乡村教育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组团式”帮扶,照亮城乡学校共富路——基于“XX教共体”教师成长的路径创新与实践 | 余露 | 千岛湖镇七小 | 一等奖 |
2 | 陶行知教育理念下小学生抗挫教育的课例研究 | 吴珊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3 | 四季流转·百草园韵:农村幼儿园四季体验活动的深度研究 | 何凤仙 | 临岐幼儿园 | 一等奖 |
4 | 乡味表达:指向“亲农”教育的学科实践探索 | 赵美月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5 | 墅里IT先锋队——乡村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真实性学习机制研究与实施 | 汪龙武 | 大墅中小 | 二等奖 |
6 | 共富共成长:从破圈到出圈——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 | 汪志栋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7 | 劳亦有道:“五育”下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任务设计——以“小菜农大收获·小青菜我会种”实施为例 | 程翠 | 大墅中小 | 二等奖 |
8 | 思政一体化背景下特色“下姜学堂”多元育人路径探究 | 林杭生 | 枫树岭中小 | 二等奖 |
9 | 物象赋能:点亮乡村小学教育的新生活化之光 | 方星 | 新城小学 | 二等奖 |
10 | 聚焦冲突: 助力农村大班幼儿走向精质化童话剧表演的策略探究 | 商初琴 | 新城幼儿园 | 二等奖 |
11 | 三类·三条·三展: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乡村小学劳动教育新路径 | 余昕 | 汾口二小 | 二等奖 |
12 | 教育共富视域下“新书院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发展 | 方洁飞 | 临岐中小 | 二等奖 |
13 | 儿童视角:基于学习进阶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教学 | 郑秋英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14 | 借力·聚力·内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家庭教育新路径的探索 | 余青 | 汾口镇小 | 三等奖 |
15 | 幼儿生活教育:去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培养路径研究 | 徐一飞 童悦 | 里商幼儿园 | 三等奖 |
16 | 探农识·学农作·创农乐——乡土资源背景下大班“农趣”特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 任倩 | 大墅幼儿园 | 三等奖 |
17 | 基于乡音传承提升中班幼儿多元能力的实践探究 | 余斐 | 实验幼儿园 | 三等奖 |
18 | 四点聚力 三阶赋能:基于儿童视角培养大班幼儿劳动能力的实践研究. | 徐嫣 | 大墅幼儿园 | 三等奖 |
19 | 童化·优化·内化:基于“五育融合”的乡村教育新样态探索 | 胡玉芳 | 青溪小学 | 三等奖 |
20 | 行为四步曲:乡村幼儿“趣劳动”的设计与实施 | 陈巧玲 | 枫树岭幼儿园 | 三等奖 |
21 | 孤独的留守者: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同伴关系培养策略研究 | 夏苗清 | 枫树岭中小 | 三等奖 |
22 | 三轴立体式:教育共富下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提标至2.0的实践探究 | 王晓敏 | 千岛湖镇七小 | 三等奖 |
23 | 生活教育背景下幼儿探索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以班本化课程《趣探南瓜》为例 | 徐娟 | 威坪幼儿园 | 三等奖 |
24 |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乡村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 方晓婵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25 | 三场进阶: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的路径研究 | 余姝 | 汾口幼儿园 | 三等奖 |
“双减”专题
序号 | 论文题目 | 负责人 | 单位 | 奖次 |
1 | 趣味热身 “健康第一”理念下小学体育导学实践探索 | 余泽伟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2 | 三会”构架:素养立意的小学数学作品化作业探索 | 郑秋英 胡双连 | 千岛湖镇六小 | 一等奖 |
3 | 联·用·融:小学数学思维进阶式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 方早萍 | 南山学校 | 一等奖 |
4 | “大观念”视角下高中英语新教材单元整合复习的实践研究 | 毛瑞升 | 威坪中学 | 一等奖 |
5 | 探·研·评:“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自然研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 童妙君 | 汾口二小 | 一等奖 |
6 | 剖·联·移·变:从“一道题”到“一类题”——“双减”背景下“外方内圆”讲题结构化设计为例 | 程翠 | 大墅中小 | 一等奖 |
7 | “双减”背景下第一学段数学“1+X”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 王晓敏 | 千岛湖镇七小 | 二等奖 |
8 | 研题导教·融本于堂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本》优化使用的实践探索 | 王婷梅 | 青溪小学 | 二等奖 |
9 |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英语高段结构化作业的实践探索 | 姚宝良 | 千岛湖镇八小 | 二等奖 |
10 | 角﹒墙﹒穹:指向深度探究的幼儿参与式自然主题博物馆的实践 | 何月霞、方文娟 | 实验幼儿园 | 二等奖 |
11 | 随乐而记·随记而析·随析而悟——随笔作业单:“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 洪秀英 | 排岭初中 | 二等奖 |
12 | 单元整合下的小学低段数学跟进练习设计及运用研究 | 郑斌婷 | 汾口镇小 | 二等奖 |
13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 方敏燕 | 姜家初中 | 二等奖 |
14 | “双减”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逆向作业设计与研究 ——以六上《圆的面积》大单元为例 | 李妙灵 | 瑶山中小 | 二等奖 |
15 | 健康行为导向下AI+体育小学家庭作业设计与运用 | 程凤娇 | 千岛湖镇七小 | 二等奖 |
16 |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非纸笔测评实践探索——以一年级“我是全能小厨师”测评活动为例 | 方桃女 | 千岛湖镇三小 | 二等奖 |
17 | 微项目化·任务群:基于概念群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新范式 | 汪维雅 | 千岛湖镇七小 | 二等奖 |
18 | 寻真赋能:适性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 姜素贞 | 龙川小学 | 二等奖 |
19 | 实践型·综合型·情景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 | 吕芳 | 大墅中小 | 三等奖 |
20 | 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运用与迭代 | 吕桂芳 | 千岛湖初中 | 三等奖 |
21 | “好少年”日志:数字化赋能乡村小…同育人模式重构与路径创新 | 庄雄丰 | 瑶山中小 | 三等奖 |
22 | 多维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靶心式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 洪楚菲 | 枫树岭中小 | 三等奖 |
23 | 基于工程思维的初中科学项目化作业设计与实施——以“设计与制作防溺水浮具”为例 | 鲁丽娟 | 梓桐中校 | 三等奖 |
24 |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图文作业创意评价策略 | 王晓艳 | 千岛湖镇三小 | 三等奖 |
25 | 素养导航:“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进阶设计 | 姜鹤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26 | 三方协同 三策育人:“竹玩+民游”亲子运动高质量陪伴研究与实施 | 周捷 | 大墅幼儿园 | 三等奖 |
27 | 导图驱动:中班幼儿深度参与建构游戏的实施路径探究 | 何春凤 | 文昌幼儿园 | 三等奖 |
28 | 识果 ·施策 ·见效: 基于成效分析的小学英语非书面作业结果再应用 | 方茜 | 枫树岭中小 | 三等奖 |
29 | 点、配”式作业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实践探索 | 童瑛 | 培智学校 | 三等奖 |
30 | “跨”学科之美 “融”作业之趣——小学语文学科融合作业设计及评价策略 | 余逸倩 | 千岛湖镇八小 | 三等奖 |
31 | 真情境·真探索·真需求:“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 余慧珍 | 浪川中小 | 三等奖 |
32 | 家园协同:幼儿园融合教育新路径的探索 | 吕晓倩 | 县第二幼儿园 | 三等奖 |
33 | 周五学堂:“教联体”视角下农村寄宿制初中家校社共育的路径研究 | 胡怡珍 | 青溪初中 | 三等奖 |
34 | 形成性评价:“双减”政策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助推器 | 何凤仙 | 临岐幼儿园 | 三等奖 |
35 | 小契约 大教育——“双减”背景下“亲子契约”在家校共育中的运用探索 | 傅伟伟 | 千岛湖镇六小 | 三等奖 |
36 | 三化四练:课堂教学改革撬动“轻负高质”——以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教学策略为例 | 严敏 | 浪川中小 | 三等奖 |
37 | 智慧评价助力“双减”—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究 | 伊春娥 | 南山学校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