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司法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

淳安县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04-17 来源: 淳安县司法局 点击率:
  • 索引号:002512392/2025-31810
  • 文 号:
  • 发布机构:司法局
  •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计划总结
  • 公开日期:2025-04-17

2024年以来,淳安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服务大局作为,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聚力打造法治政府,纵深推进淳安法治建设。一是全面统筹法治淳安建设。牵头开展法治浙江、法治杭州、法治淳安三级法治考核,制定《2024年法治淳安建设工作要点》,对17家单位开展法治督察,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参与率和通过率实现双“百分百”。二是筑牢依法行政源头保障构建“1+23”合法性审查架构,健全“党政办+法律顾问+司法所+N”工作机制,全力配合秋口水库、集聚惠民工程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今年以来,23个乡镇已实现法审员全覆盖,开展合法性审查76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179条。三是深化行政复议应诉攻坚。设立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建立行政复议信访、诉讼引流机制,畅通复议申请渠道。今年以来,新增行政复议252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67件,共计319件,同比上升64.43%,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收案比达3.76:1,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凸显。行政复议纠错21件,行政诉讼败诉2件,败诉率4.76%,全市排名第5名。

(二)深化法治服务内涵,持续彰显法惠民生福祉。一是“服务增值”,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于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法治服务专窗,成立县级水饮料产业合规中心,提供4类29项基本法治服务,10类82项增值服务,今年受理涉企事项158件,办结率达100%,提供法治体检167次,帮助梳理合同违约风险130余次。编制《宾馆酒店行业合规指引》《水饮料产业合规指引》《建设工地领域合规指导清单》等行政指导合规清单。推行涉重点产业企业执法检查每月最多查一次”,今年全县涉企检查1848次,较去年同期下降44.92%。二是“一体贯通”,迭代更新服务场景。在全县范围内布局385个“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综合集成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等服务资源,绘制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一体化空间治理地图,形成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清单、事项清单、点位清单“三张清单”。今年以来,全县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88件、法律帮助案件493件,提供法律咨询1411件,满意率达96.71%。三是“精准宣贯”,凝聚更深法治共识。打造“旅游+普法”品牌,布局推进红色村、亚运村、精品村等普法集聚阵地,逐步构建环湖法治文化带。突出淳安生态环境保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意识能力提升、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保障等重点关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300余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7万余份。

(三)完善法治支撑体系,夯实社会治理平安防线。一是抓源促治夯基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乡镇调委会、法庭、派出所+村(社)调解员、村警”的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架构,培育“娘家侬”“和为贵”“八仙桌”等人民调解特色品牌。今年以来,全县各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4805件,调解成功率达96.74%,重大矛盾纠纷278件。二是协同共治防风险。于全市首创“生态修复﹢社区矫正”机制,联合县法院出台《关于将生态环境修复纳入社区矫正帮扶内容的实施意见》,确定植物园为我县首个生态矫正教育帮扶基地。探索“淳矫分”社区矫正积分管理工作模式,出台《社区矫正对象应知应会读本》。截至目前,我县社区矫正对象在册235人,列管380人,解矫后纳入归正人员管理394人。“淳矫分”积分评定社区矫正对象1600余人次,开展个别教育3440人次,妥善处置突发事件5起,未出现脱漏管及再犯罪情形。三是素养提升促稳定稳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设立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1处、县级观测点6处,动态收集观察公民法治素养样本200人次。打造大下姜“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培育基层乡村“法律明白人”2201人,持续推动公民法治素养整体提升。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淳安县司法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构建“136”工作格局,以“抓前端、防风险、促发展”为主题,以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乡村建设3大系统性工程为抓手,聚焦法治统筹、依法行政、法治营商、法护平安、基层治理、法治队伍6项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推动法治力量向预防和疏导端发力,为淳安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范例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法治淳安”争先布局,加快推进依法治县高位建设。一是系统擘画“依法治县”建设蓝图。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健全依法治县工作体系,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牵引,梳理各乡镇部门法治建设及依法行政工作清单、责任清单,一体推动法治淳安、法治社会建设。二是有效压实“关键少数”建设责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有序开展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及各类法治队伍培训,用好领导干部述法、考法及法治督察等工具,将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三是稳步推进“法治督察”提质增效。常态化落实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巡查和监督检查范围,聚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梳理督察问题清单,建立督察整改台账,形成闭环督察。

(二)“依法行政”重塑革新,诉源治理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一是构建水域依法行政管理体系。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推动建立千岛湖水域依法行政管理机制,科学规划水域空间,出台水上项目(设施)准入及监管等相关规范,逐步形成《千岛湖水域管理办法》(暂名),上报省市立法机构尽早列入立法计划。二是推进合法性审查规范建设。开展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牵头构建“全覆盖清单化”标准体系及“全闭环一体化”运行体系,建立涵盖采纳率和整改率的审查意见整改反馈通报机制。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全面审查基础上,探索将审查内容拓展至村社经济合同。统筹县域范围内的法治资源,充分发挥63名公职律师力量,加大法治审查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审查质效。三是深化行政复议“以案治本”行动。健全行政争议化解机制,提高复议前与诉讼前化解率。建立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拓宽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完善行政复议情况通报制度,建立月评估季通报制度,健全行政复议履行监督机制,倒逼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补强行政争议“两高一低”短板。四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严格落实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贯彻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七联一体”行政执法能动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县乡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评出10件“最佳案件”和若干件“差评案件”。

(三)“法护营商”创新深化,着力构建增值高效法治生态。一是以“预防性”价值导向打造事前合规指引。健全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聚焦县域重点产业编制合规指引,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提供更多具体化、可操作的指南,推动企业自主合规。二是以“全链条”服务模式牵引升级法治服务场景。围绕水饮特色产业发展、威士忌千岛湖产区打造,构建“淳心增值”企业法治服务新模式,整合水饮料产业合规中心、商事法律服务驿站等站点,打造服务矩阵。依托淳安县增值服务平台,迭代升级涉企“全链条”综合服务,建立内外循环工作机制,实现各类服务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确保企业涉法事项受理率达100%。‌三是以“增值化”改革理念提升涉外服务质效。建立涉外法律服务长效机制,动态收集企业涉外法治服务需求,建立“企呼即应”涉外法律服务模式,开展企业需求专项调研,为威士忌、水饮料等涉外企业产业链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四是以“靶向式”精准施策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落实执法检查计划备案制度,深化“企业安静日”机制,实施“综合查一次”,推行简单事项“一表通查”“亮码执法”“预约式检查”。探索建立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检查模式,推广“监督+服”,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淳安特色营商环境。

(四)“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全域护航共同富裕示范先进。一是“抓源促治”打造矛盾调处样板。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11月23日启动“人民调解进万家,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隐患滚动排查,突出潜在矛盾风险联动综合研判,健全情报搜集、会商研判、风险提示、跟踪督办、应急处置全流程闭环,推动风险隐患即查即改、精准化解、动态清零,实现矛盾纠纷“应排尽排”,确保预防化解为先。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县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调委会、法庭、派出所+村(社)调解员、村警”县乡村三级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打造“信访+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司法确认(行政诉讼、共享法庭)”品牌,优化“一乡(镇)一品”调解品牌治理格局。二是“分类施教”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聚焦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六大群体强化法治教育,注重提炼淳安特色乡土文化、法治文化,串点成线,集中力量打造独具淳安韵味的“可行、可看、可听”环湖法治文化带三是“需求导向”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集成人民调解、村社法律顾问、“共享法庭”等模块内容,赋能基层法治服务,打造集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智慧法律服务新模式,推动更多法律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构建需求收集平台,根据群众的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实现群众诉求收集、精准处置闭环。

(五)“除险固安”平安护航,聚力筑牢法治社会稳定基石。一是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坚持“稳”字当头,摸清全县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强化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衔接,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再犯罪等情形发生。加强社区矫正对象“逐人逐案”风险评估研判,突出“经济有纠纷、情感有矛盾、性格有偏激”等重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二是生态矫正双向融合。推进“生态司法一件事改革”,完善“生态修复+社区矫正”模式,在启动全县首个生态矫正基地基础上,细化法治标签,联合县法院环境资源法庭打造生态法治公园,积极探索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等多元修复方式,写好生态保护修复“后半篇文章”。三是精准强化教育帮扶。深化“淳心淳意”教育帮扶品牌建设,提供法律知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教育帮扶举措,增强“两正”人员与家庭、社会的正向链接,就业帮扶与保洁、家政等企业加强对接,实现“两正”人员再社会化。联合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构建“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帮助破解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就学就业、临时救助、生活保障等实际困境。

(六)“凝心铸魂”守正创新,淬炼锻造“三能”司法行政铁军。一是固本培元强基础。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大教育、大规范、大练兵、大提升、大勤廉”攀登行动。二是“链式培育”提能级。焦司法行政队伍敏锐洞察研判能力、精准运用法律能力、防范化解风险力、修复社会关系能力现代科技应用能力“五力提升”,精准开展干部“链式”跟踪培育,积极拓宽青年干部展示平台,常态化开展全体干部“晒成绩比干劲”大比武活动,探索建立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积分制管理考评机制。三是量化考评激活力。突出党管干部,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把关作用,优化局内部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体系,有序开展县局干部交流,锻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办事公道、作风优良、懂法用法、贴近群众”的新时代司法行政“三能”铁军。


打印】【 】【 背景颜色】【 辅助线】 【 关闭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392/2025-31810

发布机构

司法局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4-17

有效性

淳安县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04-17

浏览次数:

2024年以来,淳安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服务大局作为,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聚力打造法治政府,纵深推进淳安法治建设。一是全面统筹法治淳安建设。牵头开展法治浙江、法治杭州、法治淳安三级法治考核,制定《2024年法治淳安建设工作要点》,对17家单位开展法治督察,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参与率和通过率实现双“百分百”。二是筑牢依法行政源头保障构建“1+23”合法性审查架构,健全“党政办+法律顾问+司法所+N”工作机制,全力配合秋口水库、集聚惠民工程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今年以来,23个乡镇已实现法审员全覆盖,开展合法性审查76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179条。三是深化行政复议应诉攻坚。设立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建立行政复议信访、诉讼引流机制,畅通复议申请渠道。今年以来,新增行政复议252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67件,共计319件,同比上升64.43%,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收案比达3.76:1,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凸显。行政复议纠错21件,行政诉讼败诉2件,败诉率4.76%,全市排名第5名。

(二)深化法治服务内涵,持续彰显法惠民生福祉。一是“服务增值”,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于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法治服务专窗,成立县级水饮料产业合规中心,提供4类29项基本法治服务,10类82项增值服务,今年受理涉企事项158件,办结率达100%,提供法治体检167次,帮助梳理合同违约风险130余次。编制《宾馆酒店行业合规指引》《水饮料产业合规指引》《建设工地领域合规指导清单》等行政指导合规清单。推行涉重点产业企业执法检查每月最多查一次”,今年全县涉企检查1848次,较去年同期下降44.92%。二是“一体贯通”,迭代更新服务场景。在全县范围内布局385个“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综合集成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等服务资源,绘制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一体化空间治理地图,形成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清单、事项清单、点位清单“三张清单”。今年以来,全县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88件、法律帮助案件493件,提供法律咨询1411件,满意率达96.71%。三是“精准宣贯”,凝聚更深法治共识。打造“旅游+普法”品牌,布局推进红色村、亚运村、精品村等普法集聚阵地,逐步构建环湖法治文化带。突出淳安生态环境保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意识能力提升、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保障等重点关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300余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7万余份。

(三)完善法治支撑体系,夯实社会治理平安防线。一是抓源促治夯基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乡镇调委会、法庭、派出所+村(社)调解员、村警”的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架构,培育“娘家侬”“和为贵”“八仙桌”等人民调解特色品牌。今年以来,全县各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4805件,调解成功率达96.74%,重大矛盾纠纷278件。二是协同共治防风险。于全市首创“生态修复﹢社区矫正”机制,联合县法院出台《关于将生态环境修复纳入社区矫正帮扶内容的实施意见》,确定植物园为我县首个生态矫正教育帮扶基地。探索“淳矫分”社区矫正积分管理工作模式,出台《社区矫正对象应知应会读本》。截至目前,我县社区矫正对象在册235人,列管380人,解矫后纳入归正人员管理394人。“淳矫分”积分评定社区矫正对象1600余人次,开展个别教育3440人次,妥善处置突发事件5起,未出现脱漏管及再犯罪情形。三是素养提升促稳定稳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设立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1处、县级观测点6处,动态收集观察公民法治素养样本200人次。打造大下姜“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培育基层乡村“法律明白人”2201人,持续推动公民法治素养整体提升。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淳安县司法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构建“136”工作格局,以“抓前端、防风险、促发展”为主题,以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乡村建设3大系统性工程为抓手,聚焦法治统筹、依法行政、法治营商、法护平安、基层治理、法治队伍6项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推动法治力量向预防和疏导端发力,为淳安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范例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法治淳安”争先布局,加快推进依法治县高位建设。一是系统擘画“依法治县”建设蓝图。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健全依法治县工作体系,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牵引,梳理各乡镇部门法治建设及依法行政工作清单、责任清单,一体推动法治淳安、法治社会建设。二是有效压实“关键少数”建设责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有序开展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及各类法治队伍培训,用好领导干部述法、考法及法治督察等工具,将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三是稳步推进“法治督察”提质增效。常态化落实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巡查和监督检查范围,聚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梳理督察问题清单,建立督察整改台账,形成闭环督察。

(二)“依法行政”重塑革新,诉源治理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一是构建水域依法行政管理体系。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推动建立千岛湖水域依法行政管理机制,科学规划水域空间,出台水上项目(设施)准入及监管等相关规范,逐步形成《千岛湖水域管理办法》(暂名),上报省市立法机构尽早列入立法计划。二是推进合法性审查规范建设。开展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牵头构建“全覆盖清单化”标准体系及“全闭环一体化”运行体系,建立涵盖采纳率和整改率的审查意见整改反馈通报机制。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全面审查基础上,探索将审查内容拓展至村社经济合同。统筹县域范围内的法治资源,充分发挥63名公职律师力量,加大法治审查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审查质效。三是深化行政复议“以案治本”行动。健全行政争议化解机制,提高复议前与诉讼前化解率。建立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拓宽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完善行政复议情况通报制度,建立月评估季通报制度,健全行政复议履行监督机制,倒逼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补强行政争议“两高一低”短板。四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严格落实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贯彻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七联一体”行政执法能动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县乡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评出10件“最佳案件”和若干件“差评案件”。

(三)“法护营商”创新深化,着力构建增值高效法治生态。一是以“预防性”价值导向打造事前合规指引。健全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聚焦县域重点产业编制合规指引,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提供更多具体化、可操作的指南,推动企业自主合规。二是以“全链条”服务模式牵引升级法治服务场景。围绕水饮特色产业发展、威士忌千岛湖产区打造,构建“淳心增值”企业法治服务新模式,整合水饮料产业合规中心、商事法律服务驿站等站点,打造服务矩阵。依托淳安县增值服务平台,迭代升级涉企“全链条”综合服务,建立内外循环工作机制,实现各类服务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确保企业涉法事项受理率达100%。‌三是以“增值化”改革理念提升涉外服务质效。建立涉外法律服务长效机制,动态收集企业涉外法治服务需求,建立“企呼即应”涉外法律服务模式,开展企业需求专项调研,为威士忌、水饮料等涉外企业产业链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四是以“靶向式”精准施策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落实执法检查计划备案制度,深化“企业安静日”机制,实施“综合查一次”,推行简单事项“一表通查”“亮码执法”“预约式检查”。探索建立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检查模式,推广“监督+服”,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淳安特色营商环境。

(四)“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全域护航共同富裕示范先进。一是“抓源促治”打造矛盾调处样板。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11月23日启动“人民调解进万家,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隐患滚动排查,突出潜在矛盾风险联动综合研判,健全情报搜集、会商研判、风险提示、跟踪督办、应急处置全流程闭环,推动风险隐患即查即改、精准化解、动态清零,实现矛盾纠纷“应排尽排”,确保预防化解为先。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县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调委会、法庭、派出所+村(社)调解员、村警”县乡村三级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打造“信访+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司法确认(行政诉讼、共享法庭)”品牌,优化“一乡(镇)一品”调解品牌治理格局。二是“分类施教”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聚焦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六大群体强化法治教育,注重提炼淳安特色乡土文化、法治文化,串点成线,集中力量打造独具淳安韵味的“可行、可看、可听”环湖法治文化带三是“需求导向”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集成人民调解、村社法律顾问、“共享法庭”等模块内容,赋能基层法治服务,打造集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智慧法律服务新模式,推动更多法律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构建需求收集平台,根据群众的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实现群众诉求收集、精准处置闭环。

(五)“除险固安”平安护航,聚力筑牢法治社会稳定基石。一是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坚持“稳”字当头,摸清全县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强化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衔接,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再犯罪等情形发生。加强社区矫正对象“逐人逐案”风险评估研判,突出“经济有纠纷、情感有矛盾、性格有偏激”等重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二是生态矫正双向融合。推进“生态司法一件事改革”,完善“生态修复+社区矫正”模式,在启动全县首个生态矫正基地基础上,细化法治标签,联合县法院环境资源法庭打造生态法治公园,积极探索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等多元修复方式,写好生态保护修复“后半篇文章”。三是精准强化教育帮扶。深化“淳心淳意”教育帮扶品牌建设,提供法律知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教育帮扶举措,增强“两正”人员与家庭、社会的正向链接,就业帮扶与保洁、家政等企业加强对接,实现“两正”人员再社会化。联合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构建“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帮助破解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就学就业、临时救助、生活保障等实际困境。

(六)“凝心铸魂”守正创新,淬炼锻造“三能”司法行政铁军。一是固本培元强基础。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大教育、大规范、大练兵、大提升、大勤廉”攀登行动。二是“链式培育”提能级。焦司法行政队伍敏锐洞察研判能力、精准运用法律能力、防范化解风险力、修复社会关系能力现代科技应用能力“五力提升”,精准开展干部“链式”跟踪培育,积极拓宽青年干部展示平台,常态化开展全体干部“晒成绩比干劲”大比武活动,探索建立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积分制管理考评机制。三是量化考评激活力。突出党管干部,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把关作用,优化局内部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体系,有序开展县局干部交流,锻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办事公道、作风优良、懂法用法、贴近群众”的新时代司法行政“三能”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