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信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锚定物业信用改革方向
2025年淳安县信用服务协会聚焦“信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结合杭州、宁波等地“信用服务产品转化试点”经验,协会将物业行业作为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突破领域,探索以信用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服务效能的新路径。
二、构建物业行业信用体系,从数据归集到场景应用
1.信用信息全量归集,夯实监管基础
协会将联合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建立“淳安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数据库”。归集企业资质、合同履约、业主投诉、行政处罚等12类数据,实现与省信用信息平台实时交互,目前已完成全县68家物业企业信用建档,覆盖95%在管小区。
2.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引导行业规范
建立星级评定机制。借鉴鹤壁市淇滨区“红黄绿”三色动态评价模式,制定《淳安县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星级管理办法》,从服务质量、投诉响应、公共收益、公示等6个维度量化评分,首季度评定3A级企业12家,限期整改黄牌企业5家。
信用白名单联动。将信用评级结果纳入物业招投标、财政补贴评审体系,推动优质企业获得市场优先选择权。
3.数字化信用工具赋能
开发“物业信用码”小程序。业主扫码即可查看企业信用档案、服务承诺及历史履约记录,累计访问量突破8万人次。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电梯维修等高频纠纷场景,上线“信用工单”模块,实现投诉处置全流程可追溯。
三、创新业主履约机制,源头化解物业纠纷
1.推广信用承诺前置化
购房环节嵌入信用教育。联动房管部门,在房屋交付时向业主发放《物业服务信用告知书》,明确物业费缴纳、公共区域使用等权利义务。
信用积分激励机制。试点千岛湖镇3个社区,对按时缴费、参与小区治理的业主给予“信用积分”,可兑换家政服务、停车费优惠等权益,首季度缴费率同比提升18%。
2.建立纠纷调解机制
设立物业信用调解室。组建由法律顾问、社区代表、信用专家构成的调解团队,对欠费、违建等矛盾开展“信用评估+分级调解”。例如,针对某小区42户业主集体欠费问题,通过信用修复承诺书签订,成功化解纠纷并追回欠款86万元。
司法诉讼分流。与县法院建立“信用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直接进行司法确认,减少诉讼程序耗时,一季度物业相关诉讼案件同比下降32%。
四、跨区域协同与长效发展
1.融入“新安江信用走廊”建设
联合安徽歙县、浙江建德等地,推动物业信用评价标准互认,探索跨省小区物业投诉联合处置机制。
2.培育行业信用人才
开展“信用管家”培训计划,联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物业信用管理课程,首批认证持证上岗人员23名,覆盖全县60%物业项目。
分享到: |
一、聚焦“信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锚定物业信用改革方向
2025年淳安县信用服务协会聚焦“信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结合杭州、宁波等地“信用服务产品转化试点”经验,协会将物业行业作为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突破领域,探索以信用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服务效能的新路径。
二、构建物业行业信用体系,从数据归集到场景应用
1.信用信息全量归集,夯实监管基础
协会将联合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建立“淳安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数据库”。归集企业资质、合同履约、业主投诉、行政处罚等12类数据,实现与省信用信息平台实时交互,目前已完成全县68家物业企业信用建档,覆盖95%在管小区。
2.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引导行业规范
建立星级评定机制。借鉴鹤壁市淇滨区“红黄绿”三色动态评价模式,制定《淳安县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星级管理办法》,从服务质量、投诉响应、公共收益、公示等6个维度量化评分,首季度评定3A级企业12家,限期整改黄牌企业5家。
信用白名单联动。将信用评级结果纳入物业招投标、财政补贴评审体系,推动优质企业获得市场优先选择权。
3.数字化信用工具赋能
开发“物业信用码”小程序。业主扫码即可查看企业信用档案、服务承诺及历史履约记录,累计访问量突破8万人次。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电梯维修等高频纠纷场景,上线“信用工单”模块,实现投诉处置全流程可追溯。
三、创新业主履约机制,源头化解物业纠纷
1.推广信用承诺前置化
购房环节嵌入信用教育。联动房管部门,在房屋交付时向业主发放《物业服务信用告知书》,明确物业费缴纳、公共区域使用等权利义务。
信用积分激励机制。试点千岛湖镇3个社区,对按时缴费、参与小区治理的业主给予“信用积分”,可兑换家政服务、停车费优惠等权益,首季度缴费率同比提升18%。
2.建立纠纷调解机制
设立物业信用调解室。组建由法律顾问、社区代表、信用专家构成的调解团队,对欠费、违建等矛盾开展“信用评估+分级调解”。例如,针对某小区42户业主集体欠费问题,通过信用修复承诺书签订,成功化解纠纷并追回欠款86万元。
司法诉讼分流。与县法院建立“信用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直接进行司法确认,减少诉讼程序耗时,一季度物业相关诉讼案件同比下降32%。
四、跨区域协同与长效发展
1.融入“新安江信用走廊”建设
联合安徽歙县、浙江建德等地,推动物业信用评价标准互认,探索跨省小区物业投诉联合处置机制。
2.培育行业信用人才
开展“信用管家”培训计划,联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物业信用管理课程,首批认证持证上岗人员23名,覆盖全县60%物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