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窗口(资源库) > | 里商乡 > | 规划计划 > | 规划信息 > |
分享到: |
里商乡位于淳安县西南部,距县城13.8公里,东接石林镇,南邻安阳乡,西临千岛湖,北连千岛湖镇。里商乡由原里商、里阳、许源三乡合并而成,现辖13个行政村(含塔山、江村、里阳、鱼泉等),总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约1.1万。淳杨公路、白小线贯穿全乡,水上运输便利,与千岛湖景区交通互联。1956年合并三乡设里商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2001年再次合并许源、里商二乡形成现辖区。经济产业农业主导:茶叶种植面积1.86万亩,年产933吨,是浙江省茶叶强乡镇;另有山核桃、蔬菜、水产养殖等,通过“湖上茶园”春茶采摘、电商助农(如直播销售)、夏秋茶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动农民增收。里商仁灯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辂文化(明代三元宰相故里)和杨贵妃故里传说流传至今,正月仁灯、婺剧表演、商源庙会等传统节庆丰富。
未来一年发展总目标:“文茗里商·乐活小镇”建设成效进一步彰显,各项核心比拼指标位于全县同类乡镇前列。生态环境类指标:全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交接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乡域内主要入湖溪流水质和农污终端出水水质全年稳定为优。经济民生类指标:农业总产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45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其中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以上,全面巩固“8050”消薄增收目标任务。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压实生态责任,扮靓和美乡村
一是提升环境质量。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锚定出境水质、终端出水和空气质量“三优”目标,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完善生态环保考核办法,加强村级环保队伍建设,提高环保督导员履职水平,推动垃圾分类、清洁乡村成村民习惯自然。进一步强化乡村污水终端建管运维,不断提升农污处理质效。持续深化河长制,创新优化流域共治,启动河道疏浚清淤,提升综合治理成效。
二是强化风险管控。着眼问题排查整改,不遗余力抓好中央生态环境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与秸秆禁烧工作。启动塔山源入湖口生态缓冲带修复项目,确保项目推进顺畅、试点效果明显。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茶园果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力推进疫木处置,持续做好疫木流失检查,确保乡域范围疫木除治数量、质量双达标。结合“七张问题清单”沿湖沿线巡查,不断完善“一巡多功能”机制,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更新乡村风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精神,聚焦“大下姜”特色,积极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创建工作。以出成效、出精品标准,加快推进村坑村市级特色村和五兴村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系列项目建设。结合农田水利专项债项目建设,改善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推进打造美丽田园。加快集镇闲置盘活、集镇引力和乡村魅力,进一步激活“乡村联动提升、跨湖双区发展”的整体发展格局,打造更宜居、更宜业、更宜游的“美丽里商”。
(二)彰显核心特色,推进强村富民
一是强化茶叶产业带动力。激活茶产业增收效能,加快推进燕窝茶厂投产,延伸拓展福鼎茶、夏秋茶新赛道,通过延长茶季提升茶农收益。深化与“之言堂”合作,鼓励开展奶茶、茶包等新制茶品开发,打好春茶价格“保卫战”,提升茶叶附加值。持续用好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新农人和农创客培育,支持茶企对接科研院所研发手工茶、夏秋茶、红黑茶,促进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提升百姓增收质效。
二是壮大产业项目承载力。持续深化项目推进“过五关斩六将”机制,加快推进紫云山、施姑山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腾笼换鸟,推进里商完小、大坑酱厂、五兴共富楼盘活利用,谋划打造集茶叶、面条、豆制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推进贝柏、丹然等一批先进制造业技改,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省科小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示范性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创建,以示范创建带动创新创业。
三是提升文旅市场影响力。拓展文化游线路,推进商辂文化走向市场,串联三元阁、商辂花厅、状元古道等节点资源,尝试推出一桌状元饭、一场舞台剧和一场求学仪式,打造有体验、有消费的研学路线。激活运动游市场,借力帆船中心和最美绿道打造水上赛事和陆上骑行基地,坚持以赛事活动引流带动乡村旅游热度,参与大下姜民俗生活节等活动,协办公路自行车、铁人三项等相关赛事,变更多赛事流量为更大发展增量。
(三)完善民生保障,践行为民初心
一是优化民生配套。挖潜推进转移集聚,对照要求深入做好新一轮工作动员,同步推进已转移集村庄的开发利用和转移农户的异地保障。加快推进环叶线、岔郎线改造项目和石林景区连接线工程竣工通车,加速构建“对外联通、对内循环”的交通网络。启动向家源供水站建设和农饮水管网改造,让百姓喝水放心、用水舒心。强化民生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实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是细化公共服务。完成不动产登记发证90%以上,尽早转段进入常态办理。结合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和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尝试承接城区养老院服务,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扩大医养服务范围。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推进落实惠残民生工程,积极做好社保扩面、根治欠薪等工作,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推进“一站式”救助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做好春风行动、临时救助、慈善慰问等救助工作。
三是强化基层治理。围绕服务保障村级组织换届、重要会议、重要赛事等,常态化开展“敲门护平安行动”,扎实做好各类矛盾化解和重点人群稳控。落实班子成员下访接访、接诉即办和“五包一”工作制度,切实降低“三源”数量,争取信访减量30%。开展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除险保安行动,守护一方和谐稳定。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691/2025-31881
发布机构
淳安县里商乡
备注/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5-06
有效性
里商乡未来一年发展思路
发布日期: 2025-05-06
浏览次数:
里商乡位于淳安县西南部,距县城13.8公里,东接石林镇,南邻安阳乡,西临千岛湖,北连千岛湖镇。里商乡由原里商、里阳、许源三乡合并而成,现辖13个行政村(含塔山、江村、里阳、鱼泉等),总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约1.1万。淳杨公路、白小线贯穿全乡,水上运输便利,与千岛湖景区交通互联。1956年合并三乡设里商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2001年再次合并许源、里商二乡形成现辖区。经济产业农业主导:茶叶种植面积1.86万亩,年产933吨,是浙江省茶叶强乡镇;另有山核桃、蔬菜、水产养殖等,通过“湖上茶园”春茶采摘、电商助农(如直播销售)、夏秋茶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动农民增收。里商仁灯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辂文化(明代三元宰相故里)和杨贵妃故里传说流传至今,正月仁灯、婺剧表演、商源庙会等传统节庆丰富。
未来一年发展总目标:“文茗里商·乐活小镇”建设成效进一步彰显,各项核心比拼指标位于全县同类乡镇前列。生态环境类指标:全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交接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乡域内主要入湖溪流水质和农污终端出水水质全年稳定为优。经济民生类指标:农业总产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45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其中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以上,全面巩固“8050”消薄增收目标任务。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压实生态责任,扮靓和美乡村
一是提升环境质量。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锚定出境水质、终端出水和空气质量“三优”目标,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完善生态环保考核办法,加强村级环保队伍建设,提高环保督导员履职水平,推动垃圾分类、清洁乡村成村民习惯自然。进一步强化乡村污水终端建管运维,不断提升农污处理质效。持续深化河长制,创新优化流域共治,启动河道疏浚清淤,提升综合治理成效。
二是强化风险管控。着眼问题排查整改,不遗余力抓好中央生态环境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与秸秆禁烧工作。启动塔山源入湖口生态缓冲带修复项目,确保项目推进顺畅、试点效果明显。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茶园果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力推进疫木处置,持续做好疫木流失检查,确保乡域范围疫木除治数量、质量双达标。结合“七张问题清单”沿湖沿线巡查,不断完善“一巡多功能”机制,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更新乡村风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精神,聚焦“大下姜”特色,积极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创建工作。以出成效、出精品标准,加快推进村坑村市级特色村和五兴村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系列项目建设。结合农田水利专项债项目建设,改善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推进打造美丽田园。加快集镇闲置盘活、集镇引力和乡村魅力,进一步激活“乡村联动提升、跨湖双区发展”的整体发展格局,打造更宜居、更宜业、更宜游的“美丽里商”。
(二)彰显核心特色,推进强村富民
一是强化茶叶产业带动力。激活茶产业增收效能,加快推进燕窝茶厂投产,延伸拓展福鼎茶、夏秋茶新赛道,通过延长茶季提升茶农收益。深化与“之言堂”合作,鼓励开展奶茶、茶包等新制茶品开发,打好春茶价格“保卫战”,提升茶叶附加值。持续用好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新农人和农创客培育,支持茶企对接科研院所研发手工茶、夏秋茶、红黑茶,促进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提升百姓增收质效。
二是壮大产业项目承载力。持续深化项目推进“过五关斩六将”机制,加快推进紫云山、施姑山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腾笼换鸟,推进里商完小、大坑酱厂、五兴共富楼盘活利用,谋划打造集茶叶、面条、豆制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推进贝柏、丹然等一批先进制造业技改,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省科小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示范性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创建,以示范创建带动创新创业。
三是提升文旅市场影响力。拓展文化游线路,推进商辂文化走向市场,串联三元阁、商辂花厅、状元古道等节点资源,尝试推出一桌状元饭、一场舞台剧和一场求学仪式,打造有体验、有消费的研学路线。激活运动游市场,借力帆船中心和最美绿道打造水上赛事和陆上骑行基地,坚持以赛事活动引流带动乡村旅游热度,参与大下姜民俗生活节等活动,协办公路自行车、铁人三项等相关赛事,变更多赛事流量为更大发展增量。
(三)完善民生保障,践行为民初心
一是优化民生配套。挖潜推进转移集聚,对照要求深入做好新一轮工作动员,同步推进已转移集村庄的开发利用和转移农户的异地保障。加快推进环叶线、岔郎线改造项目和石林景区连接线工程竣工通车,加速构建“对外联通、对内循环”的交通网络。启动向家源供水站建设和农饮水管网改造,让百姓喝水放心、用水舒心。强化民生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实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是细化公共服务。完成不动产登记发证90%以上,尽早转段进入常态办理。结合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和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尝试承接城区养老院服务,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扩大医养服务范围。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推进落实惠残民生工程,积极做好社保扩面、根治欠薪等工作,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推进“一站式”救助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做好春风行动、临时救助、慈善慰问等救助工作。
三是强化基层治理。围绕服务保障村级组织换届、重要会议、重要赛事等,常态化开展“敲门护平安行动”,扎实做好各类矛盾化解和重点人群稳控。落实班子成员下访接访、接诉即办和“五包一”工作制度,切实降低“三源”数量,争取信访减量30%。开展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除险保安行动,守护一方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