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梓桐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示
《淳安县梓桐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5年1月8日经淳安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梓桐镇行政辖区范围,东至金峰乡,南至界首乡,西至姜家镇,北至鸠坑乡,规划范围总面积17404.60公顷,包含18个行政村,包括梓溪村、杜井村、西湖村、并峰村、富石村、叶家庄村、黄村村、杏富村、常宁村、胡江村、姜桐村、唐家村、卢家村、结蒙村、河联村、三联村、程家源村、尹山村。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 2035年。
三、规划定位
依据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乡镇主体功能分区定位,梓桐镇主体功能区类型为重点生态地区。应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生态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强准入管理,制定产业正负面清单。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现生态高水平保护与特色绿色发展。
梓桐镇的乡镇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康养和乡村旅游,旨在通过科学布局农业生态空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园区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发展旅游业、绿色农业和高新生态工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规划目标
目标定位:古韵梓桐、艺术小镇,以山水休闲、康体养生、书画文化为特色的艺术小镇。
近期目标:梓桐镇将聚焦“以山水休闲、康体养生、书画文化为特色的艺术小镇”建设总目标,推动艺术产业纵深发展,启动文创街区建设,并建成一批特色文化项目。同时,梓桐镇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集体经济带动能力,为共 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出贡献。
远期目标:梓桐镇将以“古韵梓桐、艺术小镇”为形象定位,抓住文化底蕴和书画传统,融合农文旅学研,打造凝聚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三产联动、康美富裕的特色书画小镇,成为淳安县全民共同富裕、“两山”理论践行和转型特色发展的新标杆。
五、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依托梓桐镇丰富的生态、农业和文化资源,梳理特色资源,挖潜资源潜力,打造淳安县独具特色的农文旅产学研特色乡镇,同时形成“一核两轴、三聚落、三屏障”的发展结构。
一核:依托杜井村、黄村村,打造以书画创作、培训,古建写生,同时配备综合接待、商贸服务和文创展示的旅游核心。
两轴:通过杜结线和郑鸠线串联梓桐沿道路特色村庄,同时加强与周边乡镇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三聚落:结合项目组团、产业发展与特色村落聚集等,形成梓韵禅修特色聚落、户外秘境风情聚落和峡湾共富农旅研学聚落三大产业聚落。
三屏障:梓桐镇三面环绕的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三条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底线,发挥生态锚固功能。
六、严格落实空间控制线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面积0.8129万亩,实耕地保有量0.9996万亩。
七、规划用地分区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梓桐镇国土空间共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共五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和林业发展区。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构建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体系。按照“镇级-中心村级-一般村级”三级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按“15分钟、5-10分钟”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关注城镇和乡村居民多样化需求,配置面向全年龄段人口、内容丰富、规模适宜的各类服务要素,形成日常出行尺度的功能复合的城乡生活共同体。
九、历史文化保护
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整体的保护和传承,彰显梓桐镇文化内涵和特色地域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和人文魅力。梓桐镇共有历史建筑6处,有古树名木349株。
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加强乡镇全域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碳汇林建设。逐步优化林相结构,依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实施全域森林资源的分区指导、分类运营。强化林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林地保护目标。严格管控建设开发侵占沿湖湿地,保证湿地功能不退化,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强活水引流工程建设,打通已有河网连接,提升水体连通性,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
十一、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与控制要求
综合单元规模、历史划分、片区定位与重点地物等因素,规划划分1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监督考核、体检、评估调整全流程的工作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支撑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在各环节的深入实施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
分享到: |
《淳安县梓桐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示
《淳安县梓桐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5年1月8日经淳安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梓桐镇行政辖区范围,东至金峰乡,南至界首乡,西至姜家镇,北至鸠坑乡,规划范围总面积17404.60公顷,包含18个行政村,包括梓溪村、杜井村、西湖村、并峰村、富石村、叶家庄村、黄村村、杏富村、常宁村、胡江村、姜桐村、唐家村、卢家村、结蒙村、河联村、三联村、程家源村、尹山村。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 2035年。
三、规划定位
依据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乡镇主体功能分区定位,梓桐镇主体功能区类型为重点生态地区。应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生态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强准入管理,制定产业正负面清单。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现生态高水平保护与特色绿色发展。
梓桐镇的乡镇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康养和乡村旅游,旨在通过科学布局农业生态空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园区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发展旅游业、绿色农业和高新生态工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规划目标
目标定位:古韵梓桐、艺术小镇,以山水休闲、康体养生、书画文化为特色的艺术小镇。
近期目标:梓桐镇将聚焦“以山水休闲、康体养生、书画文化为特色的艺术小镇”建设总目标,推动艺术产业纵深发展,启动文创街区建设,并建成一批特色文化项目。同时,梓桐镇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集体经济带动能力,为共 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出贡献。
远期目标:梓桐镇将以“古韵梓桐、艺术小镇”为形象定位,抓住文化底蕴和书画传统,融合农文旅学研,打造凝聚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三产联动、康美富裕的特色书画小镇,成为淳安县全民共同富裕、“两山”理论践行和转型特色发展的新标杆。
五、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依托梓桐镇丰富的生态、农业和文化资源,梳理特色资源,挖潜资源潜力,打造淳安县独具特色的农文旅产学研特色乡镇,同时形成“一核两轴、三聚落、三屏障”的发展结构。
一核:依托杜井村、黄村村,打造以书画创作、培训,古建写生,同时配备综合接待、商贸服务和文创展示的旅游核心。
两轴:通过杜结线和郑鸠线串联梓桐沿道路特色村庄,同时加强与周边乡镇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三聚落:结合项目组团、产业发展与特色村落聚集等,形成梓韵禅修特色聚落、户外秘境风情聚落和峡湾共富农旅研学聚落三大产业聚落。
三屏障:梓桐镇三面环绕的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三条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底线,发挥生态锚固功能。
六、严格落实空间控制线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面积0.8129万亩,实耕地保有量0.9996万亩。
七、规划用地分区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梓桐镇国土空间共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共五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和林业发展区。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构建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体系。按照“镇级-中心村级-一般村级”三级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按“15分钟、5-10分钟”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关注城镇和乡村居民多样化需求,配置面向全年龄段人口、内容丰富、规模适宜的各类服务要素,形成日常出行尺度的功能复合的城乡生活共同体。
九、历史文化保护
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整体的保护和传承,彰显梓桐镇文化内涵和特色地域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和人文魅力。梓桐镇共有历史建筑6处,有古树名木349株。
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加强乡镇全域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碳汇林建设。逐步优化林相结构,依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实施全域森林资源的分区指导、分类运营。强化林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林地保护目标。严格管控建设开发侵占沿湖湿地,保证湿地功能不退化,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强活水引流工程建设,打通已有河网连接,提升水体连通性,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
十一、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与控制要求
综合单元规模、历史划分、片区定位与重点地物等因素,规划划分1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监督考核、体检、评估调整全流程的工作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支撑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在各环节的深入实施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