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府办 >法规文件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

  • 索引号:002512026/2021-20369
  • 文 号:淳政办发〔2021〕6号
  • 发布机构:县府办
  •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县级规范性文件
  • 公开日期:2021-08-25
  • 有 效 性:有效
  • 统一编号:ACAD01–2021–0006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已经县政府第五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818

(此件公开发布)

 

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2021202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发展大会和《中共淳安县委淳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县委发〔201928号)精神,有序推进我县中小学校“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片区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布局细化落实,现根据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优化调整原则

(一)注重调研、科学评估原则。注重工作调研,充分尊重属地党委政府意见和群众意愿。综合当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县域城乡教育资源,按照当地实际优化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城乡中小学校。定点学校需立足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办学要求,有必要的发展空间。

(二)应留必留、方便学生原则。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乡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从严掌握布局优化调整规模。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妥善处理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切实保障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撤整并用、资源优化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以投资最小化实施布局调整。立足于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断优化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中心集镇的教育资源需根据不同学段的办学需求综合把握、合理布局。

(四)先建后撤、循序渐进原则。总体坚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分阶段实施。具体工作推进时序应当根据实际,给予涉及撤并等布局优化调整学校适当的过渡期。在着力优化县域学校布局的同时,切实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改善等关联问题,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而影响学生正常上学。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普通高中围绕高中向城区集聚目标,加快推进淳安县第三中学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淳安县第三中学,完成汾口中学、威坪中学整体搬迁入城,最终形成普通高中“一重两普”格局。

(二)初中学校完善区域内初中学校布局规划,重点稳妥推进农村初中学校布局调整,实现初中学校向片区中心城镇集聚,资源向寄宿制农村初中学校倾斜目标。近、中期目标,主要将中洲镇初级中学撤并至汾口镇初级中学,将枫树岭镇初级中学撤并至大墅镇初级中学,撤并与整合时序根据条件成熟情况综合把握。姜家镇初级中学与浪川乡初级中学,先行通过建设教育共同体方式进行融合互促,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启动撤并程序。里商乡中心学校初中段、王阜乡初级中学和梓桐镇初级中学根据后续调研论证情况,作为远期优化调整目标。

(三)小学县域共布局小学30所左右,其中城区9所,乡村21所左右。根据淳安乡村实际,乡村小学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一个乡镇一所小学应予保留,同一乡镇有多个校区的,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分阶段完成向镇中心学校集聚目标。个别学生数严重萎缩的乡镇视情撤并。涉及撤并学校要确保撤并平稳过渡,统筹考虑撤并后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寄宿生学习生活设施等条件保障。

三、优化调整措施

(一)统筹布局规划。县教育局要遵循规划先行原则,加强工作调研,在统筹县域教育资源基础上,统筹提出县域城乡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意见,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序报请县政府研究。严格规范撤并程序,优化调整意见中涉及学校撤并的,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原则从严掌握。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

(二)改善办学条件。对照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目标要求,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在摸清情况底数的基础上,制定各校优化调整具体实施计划,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着力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落实一生一床、直饮水、淋浴房和阳光厨房等建设要求。改善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均衡配置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教育教学资源,确保建好每一所学校。涉及学校易址新建的,县教育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协助定点学校所在乡镇做好定点学校选址,确定校园建设规划和改建方案,确保学校校园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强化师资建设。根据布局优化调整进程,同步加强队伍建设,配齐教师和管理人员。小规模学校实行按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方式核定编制;寄宿制学校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安保、宿管、食堂等工勤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重点推进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流动。切实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

(四)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推进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结对,建好城乡学校共同体,促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力求2021年实现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的统筹、辐射和指导,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探索实行部分学科教师走教制度。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力求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是系统工程,事关教育长远发展,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并纳入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综合考核体系。建立全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优化调整过程中涉及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各乡镇根据相关工作推进需要建立相应组织,确定专人负责,合力共推。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必然涉及学校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保障条件优先落实。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所需经费根据我县现行管理体制由县和乡镇共同承担。县财政安排的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资金,每年年初由县教育局提出安排方案,征求县财政局意见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宣传部门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引导好社会舆论。教育部门要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做好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各学校要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家访等形式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取得社会各界、家长、教师、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方案2021920日起施行

 

附件: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名单

 

 

 

 

 

 

 

 

 

 

 

 

 

 

 

附件

 

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为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研究,决定成立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张鸿斌  

副组长:赖明诚  许海波  汤燕君  余红英

成  员:徐宗政(县政府办公室

吴  敏(县政府办公室

余国富(县委宣传部)

汪仁发(县委政法委)

徐国建(县委编办)

徐建明(县信访局)

毛善智(县发展和改革局)

鲍永红(县教育局)

叶俊军(县司法局)

陆建育(县财政局)

袁  君(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钱立华(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何小林(县交通运输局)

王丽娟(千岛湖镇)

王胜英(文昌镇)

洪鹏飞(石林镇)

余金刚(里商乡)

徐玉美(金峰乡)

何钰杰(富文乡)

徐新平(左口乡)

徐娟芳(临岐镇)

徐红星(屏门乡)

周  凯(瑶山乡)

陈  君(威坪镇)

  (王阜乡)

郑智忠(鸠坑乡)

徐毅鹏(宋村乡)

王伟东(姜家镇)

管海波(梓桐镇)

张  杰(浪川乡)

钱江锋(界首乡)

章新华(汾口镇)

王小晶(中洲镇)

余旭权(大墅镇)

徐金飞(枫树岭镇)

余文武(安阳乡)

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鲍永红兼任办公室主任。


淳政办发〔2021〕6号--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 .wps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2512026/2021-20369

发布机构

县府办

备注/文号

淳政办发〔2021〕6号

发布日期

2021-08-18

登记号

ACAD01–2021–0006

有效性

有效

文件关联

意见征集采纳

政策解读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08-18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已经县政府第五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818

(此件公开发布)

 

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2021202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发展大会和《中共淳安县委淳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县委发〔201928号)精神,有序推进我县中小学校“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片区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布局细化落实,现根据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优化调整原则

(一)注重调研、科学评估原则。注重工作调研,充分尊重属地党委政府意见和群众意愿。综合当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县域城乡教育资源,按照当地实际优化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城乡中小学校。定点学校需立足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办学要求,有必要的发展空间。

(二)应留必留、方便学生原则。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乡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从严掌握布局优化调整规模。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妥善处理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切实保障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撤整并用、资源优化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以投资最小化实施布局调整。立足于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断优化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中心集镇的教育资源需根据不同学段的办学需求综合把握、合理布局。

(四)先建后撤、循序渐进原则。总体坚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分阶段实施。具体工作推进时序应当根据实际,给予涉及撤并等布局优化调整学校适当的过渡期。在着力优化县域学校布局的同时,切实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改善等关联问题,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而影响学生正常上学。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普通高中围绕高中向城区集聚目标,加快推进淳安县第三中学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淳安县第三中学,完成汾口中学、威坪中学整体搬迁入城,最终形成普通高中“一重两普”格局。

(二)初中学校完善区域内初中学校布局规划,重点稳妥推进农村初中学校布局调整,实现初中学校向片区中心城镇集聚,资源向寄宿制农村初中学校倾斜目标。近、中期目标,主要将中洲镇初级中学撤并至汾口镇初级中学,将枫树岭镇初级中学撤并至大墅镇初级中学,撤并与整合时序根据条件成熟情况综合把握。姜家镇初级中学与浪川乡初级中学,先行通过建设教育共同体方式进行融合互促,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启动撤并程序。里商乡中心学校初中段、王阜乡初级中学和梓桐镇初级中学根据后续调研论证情况,作为远期优化调整目标。

(三)小学县域共布局小学30所左右,其中城区9所,乡村21所左右。根据淳安乡村实际,乡村小学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一个乡镇一所小学应予保留,同一乡镇有多个校区的,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分阶段完成向镇中心学校集聚目标。个别学生数严重萎缩的乡镇视情撤并。涉及撤并学校要确保撤并平稳过渡,统筹考虑撤并后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寄宿生学习生活设施等条件保障。

三、优化调整措施

(一)统筹布局规划。县教育局要遵循规划先行原则,加强工作调研,在统筹县域教育资源基础上,统筹提出县域城乡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意见,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序报请县政府研究。严格规范撤并程序,优化调整意见中涉及学校撤并的,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原则从严掌握。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

(二)改善办学条件。对照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目标要求,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在摸清情况底数的基础上,制定各校优化调整具体实施计划,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着力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落实一生一床、直饮水、淋浴房和阳光厨房等建设要求。改善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均衡配置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教育教学资源,确保建好每一所学校。涉及学校易址新建的,县教育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协助定点学校所在乡镇做好定点学校选址,确定校园建设规划和改建方案,确保学校校园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强化师资建设。根据布局优化调整进程,同步加强队伍建设,配齐教师和管理人员。小规模学校实行按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方式核定编制;寄宿制学校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安保、宿管、食堂等工勤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重点推进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流动。切实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

(四)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推进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结对,建好城乡学校共同体,促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力求2021年实现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的统筹、辐射和指导,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探索实行部分学科教师走教制度。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力求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是系统工程,事关教育长远发展,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并纳入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综合考核体系。建立全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优化调整过程中涉及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各乡镇根据相关工作推进需要建立相应组织,确定专人负责,合力共推。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必然涉及学校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保障条件优先落实。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所需经费根据我县现行管理体制由县和乡镇共同承担。县财政安排的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资金,每年年初由县教育局提出安排方案,征求县财政局意见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宣传部门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引导好社会舆论。教育部门要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做好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各学校要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家访等形式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取得社会各界、家长、教师、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方案2021920日起施行

 

附件: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名单

 

 

 

 

 

 

 

 

 

 

 

 

 

 

 

附件

 

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为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研究,决定成立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张鸿斌  

副组长:赖明诚  许海波  汤燕君  余红英

成  员:徐宗政(县政府办公室

吴  敏(县政府办公室

余国富(县委宣传部)

汪仁发(县委政法委)

徐国建(县委编办)

徐建明(县信访局)

毛善智(县发展和改革局)

鲍永红(县教育局)

叶俊军(县司法局)

陆建育(县财政局)

袁  君(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钱立华(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何小林(县交通运输局)

王丽娟(千岛湖镇)

王胜英(文昌镇)

洪鹏飞(石林镇)

余金刚(里商乡)

徐玉美(金峰乡)

何钰杰(富文乡)

徐新平(左口乡)

徐娟芳(临岐镇)

徐红星(屏门乡)

周  凯(瑶山乡)

陈  君(威坪镇)

  (王阜乡)

郑智忠(鸠坑乡)

徐毅鹏(宋村乡)

王伟东(姜家镇)

管海波(梓桐镇)

张  杰(浪川乡)

钱江锋(界首乡)

章新华(汾口镇)

王小晶(中洲镇)

余旭权(大墅镇)

徐金飞(枫树岭镇)

余文武(安阳乡)

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鲍永红兼任办公室主任。


淳政办发〔2021〕6号--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淳安县中小学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 .wps